如果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机器人,她会做些什么?
我对物联网兴趣浓浓,但认知浅薄,参考各位研究者的观察,尤其是大神Jeremy Rifkin的解释,我将物联网大致理解成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其一、联网物阶段,即世间各种物品都可定制可追踪,也就是某些研究机构或大企业的公关部所鼓吹的,到2020年,全球将有250~550亿个物品经由低成本的装置串联上网,重要的是,行业领导者认为该领域可产生3兆美元的商机;
其二、智能联网物阶段,即通过联网物来搜集、分析大数据以学习、理解人类行为,并据此因应的物品智能化阶段。比如正当红的亚马逊Echo,现在看起来是一个应用硬件化的产物,但其实是个大数据间谍,如果你是个保守派,它就不是个好东西,亚马逊需要借助它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日常行为,以期获得质变;
其三、物联网文明阶段,即机器足够智能--与人类通过相互沟通而彼此学习、理解甚至协同--升级到能模仿人类行为进而引导人类生活(尽管此时,人类会更倾向于称这种模仿叫做“预测”),机器意识已然存在(称它做大数据的意识化可能更为恰当);
其四、反物联网阶段,即地球生存规则的博弈,是遵循机器式的理性共产主义?还是守护人类式的任性妄为?此时,人类与机器由“意识”截然两分,既有严谨的人类,也有懒散的机器;
那么,《X战警:天启》讲的是天启遭人类背叛而转世寻仇但被X教授组团阻止的故事,它正发生在物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之间。
这个故事,至少有三点细节能证明我有“道理”。
第一,天启可以转世,表示意识可继承。我任性的把它理解成信息的存储与读取,即由一台机器复制到另一台机器,就好像你把苍老师从笔记本复制到手机上,存储空间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内容不变,而且,还可以顺带升级画面清晰度;
第二,各种变种人,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其超能力由人类创造,机器只是寄主,无论是会飞的鸟人,还是能瞬间位移的夜行者,本质上只是一堆有意识的铁皮,它们基本上没有人类的死亡之虞;
第三,X教授的读心术,其实就是一套运行系统,定位人类或变种人、消灭人类或变种人,跟开机、关机,找文件、删文件没有本质区别,分分秒秒的事。好在速度没有OX那样快捷,倒像Win慢吞吞的,搞到夜行者被鸟人打到半死还有时间回来把他抱走,我要是天启,就该果断换成别的系统。从这个细节,更可看出天启只是一台机器,吃过一次速度慢的亏,还能再吃一遍,活生生的人会做这样的傻事吗?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谈的不是爱恨情仇,而是想提醒大家,人类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发展人工智能,即便青出于蓝胜于蓝,但它终究还是蓝的,物联网的数据驱动特征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人类社会由经验驱动的成长所带来的肤浅和浪费,但也难免少部分任性的状况会发生,重点在,即便理性的这一派与任性的那一派的矛盾终将爆发,也大可放心,至少它不可能是不可挽回的人类与机器之战。我记得马斯克和霍金担心的恰好是人机对战。
另外,这部电影对创业团队也有启示,免费奉送:1、好汉得有三个帮,上帝也要四杆枪,上帝比好汉更需要团队,懂得合作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保障;2、仅靠利益纠集的团队早晚散伙,需要灌输价值观;3、被小伙伴背叛有如机器出故障软件有bug一样难免,关键在于尽力修复;4、不想当上帝的教授会有的,不想做朋友的牛人却没出现;
回到开篇:如果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机器人,她会做些什么?你有答案了吗?
总之,意识的可传递、可复制性,让我对人类永生(无论是哪一种人类)持积极乐观态度,到那时,就能看到“人即上帝”的终极文明了。
最后,请原谅我在今天不负责任的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