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笔记:多了一个爱好

我想说,自足球、咖啡之后,吉他已成为我的新爱好。

去年年底,朱注抱着一把红棉去学艺,被老师“鄙视”像古筝,有点像喝手冲咖啡的瞧不上喝速溶咖啡的。老师看过不去,借了一把破旧的Jaws JA M7做练习琴。第二天一早,朱注买回一把Takamine GD71 NAT,超越了我对木吉他的刻板印象。卖琴的老板也说,这把琴至少可以用十年。

我对吉他的兴趣,也再次浓厚。1996年,我给自己买过一把红棉吉他。现在回想,当年学不好,表面上输给了按不好和弦,实际是没遇到合格的吉他,超高弦距是初学者的噩梦,再加上不知道该找老师指导,靠自己瞎琢磨,一错再错。没兑现天赋,很正常。

行家说,一把好吉他,要具备两点特质,一是好弹,比如弦距合理,好按和弦。二是好声音,高音、中音和低音都要平衡。当然,对好声音的定义,到了一定的层级,也可以有不同侧重。瞧,吉他爱好者的口吻,像极了手冲咖啡爱好者。很奇怪,我总觉得这类东西之间有某种联结。

葛莱美奖得主、Wilco乐队主唱Jeff Tweedy在他的教人写歌的书里说,“词语里有音乐”。一部演示如何制作吉他的宣传片里说,“木板里有音乐”。我相信这两句话。材质决定了吉他的品质和用场。在伯牙和子期的故事里,瑶琴用的是梧桐,梧桐超轻,有很好的高音和中频音色,但低音极差,做瑶琴或许可以,做吉他不行。另外,用梧桐做面板,时间久了,易变形,声音就会走样。

以我喜欢的Gibson J-45为例,它用西提卡云杉做面板,用印度玫瑰木做背板、侧板和指板,琴颈用桃花芯木。这些木材算是中高档吉他的主力用材。再比如Takamine GD71,面板是云杉木,背板、侧板和指板用的是玫瑰木,琴颈用的是桃花芯木。不过,两款产品的木材产地会有不同,毕竟二者价差约有6到8倍。

云杉分很多种。西提卡云杉广受欢迎,原产于美国西北部,具有广泛的音域范围,适合大多数流派或演奏风格。它甚至可以变色,开始时呈浅稻草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黄为华丽的蜂蜜色,有一种陪主人慢慢变老的浪漫感。

Engelmann云杉也产于美国西北部,但比西提卡云杉重量更轻,且更柔顺。其音色平滑,适合指弹。但稍微稀缺,价格稍贵。更贵的阿迪朗达克云杉纹理宽阔,音色甜美。比西提卡云杉或Engelmann的音域更为宽广,大声演奏时也不会轻易失真。但市场库存较少,价格昂贵,几乎只用在高端吉他上。

玫瑰木在背板、侧板和指板上非常受欢迎,其丰富的低音、清晰的中音和闪亮的高音,是均衡音木的典范。市场上,巴西玫瑰木的库存较少,大多数品牌会选用印度玫瑰木。

桃花芯木音质完美,有着强大的中音、精确的高音和紧凑、明确的低音音符,音色温暖而富低频,有非常好的延音特性,从琴颈和指板到面板、背板和侧板,几乎能在吉他的每个部件上使用。

和桃花芯木一样,沙比利木也可以做面板、侧板和背板,它比桃花芯木要重,有着更强的高音。其材质略脆一点,有着高中低音都较均衡的音频,也适合做琴体和琴颈。桤木比沙比利更胜一筹,适合做琴身,其纹理紧密,适合后期处理。

雪松是另一种极好的面板木材。颜色和色调都很温暖,密度低于任何云杉,更适合尼龙弦吉他,金属弦需要轻弹。枫木比较坚硬,可产生紧密、明亮的集中音调。乌木异常坚硬,以外观非常黑而闻名,这种硬度产生明亮的音色,也使木材能够被打磨的非常光滑,适合做指板。胡桃木也不错,常用于背板和侧板。其音色平衡,介于紫檀木和桃花芯木之间,与雪松或云杉面板的搭配,也同样出色。

价格低廉的吉他,用合成层压材料替代实木以降低成本。层压材料不像实心木头那样自由共振,这意味着吉他的泛音,音量不足,音调的复杂性也不够。不过,对初学者而言,吉他的背板和侧板,不用实木,倒也可以接受。

说到吉他的泛音,让我想起咖啡品鉴中常提到的尾韵,咖啡喝下去后,在嘴巴里与喉头残留的味道被称为尾韵。吉他的泛音,是指轻触琴弦之后的自然声响,以我浅薄的想象,觉得它像一道漂亮的弧线,两头稍细,中间稍厚,结尾干净。将泛音比作尾韵,可能没那么恰当,但是,如果我说,泛音既是演奏者的技巧体现,也是一把吉他的个性呈现,应该不算太离谱。

由此,按用材不同,吉他可分全单、面单和其余三种。全单,就是面板、背板、侧板、指板和琴颈等关键部件,都使用高档原木,价格自然昂贵。减配低配的面单,也意味着价格比全单更低一些。一般来说,全单适合专业表演,面单适合初阶爱好者,其余属于受害者。

对初学者而言,我会建议避开低价吉他,道理很简单。低价吉他的音质音色音准都难保证,无法帮助练习者建立正确的音准和基础的音乐审美,更何况,练习起来也会十分痛苦。唯有好材质,才能做出一把称得上“乐器”的物件,太低的预算,难免不切实际。有趣的是,淘宝上也有300元左右的全单,看过一两支开箱视频后,我也有想要看一看的冲动,但想来想去,只有错买,不会错卖,忍住了。

几支介绍吉他制作的影片也一致指出,吉他制作的步骤虽然大同小异–有点像我妈妈手作布鞋–有布样,用模具,有切割设备,材料用到木材、胶水,以及耐心。制作成本也大致分为时间、材料和手艺。但时间是固定的,材料上有好坏,手艺上更见高低。看不同制琴师的制琴过程,我会觉得,有的吉他一钱不值,有的吉他,甘愿让人掏光荷包。

前面提到的Gibson J-45,淘宝价格在4万元左右。老师借给朱注当练习琴的Jaws JA M7,市价要1.5万左右。我们的那把GD71,只是一把入门面单,淘宝价也在3500元左右。

罗大佑说过,吉他,和美丽的女生一样,你总想抱在怀里,让她发出她不轻易发出的声音。他可能是想说,贵有贵的道理,或者,贵有贵的必要。

好在,拿到八项格莱美,两次入选摇滚名人堂,位列史上百大吉他手第五名,与艾瑞克·克莱普顿、吉米·佩奇齐名,被誉为“吉他手中的吉他手”的杰夫·贝克,他最喜欢的Fender Stratocaster,价格只在2万元左右。他算是为吉他预算设置了一道上限。

吉他技术要与吉他价格成正比,才称得上理性,也多少能体现一点对音乐和金钱的敬畏之心。

美国的吉他爱好者网站Guitarworld.com认为,对吉他爱好者而言,350美元(2350元人民币)算是最低投入,但1000美元(6700元)以下,也有不错的吉他品牌值得推荐,我看到几把中意的琴,发现淘宝也有卖,只是价格略超亚马逊,这多少让我觉得不平衡,好琴不是“讲究”平衡吗?

1、Taylor Academy Series 10E(亚马逊价849美元/约人民币5690元,淘宝价人民币6990元)

2、Martin Road Series 000-10E(亚马逊价899美元/约人民币6025元,淘宝价人民币9980元)

3、Epiphone Hummingbird(亚马逊价849美元/约人民币5690元,淘宝价人民币5660元)

阿罕布拉宫的回忆

曾听人弹奏一曲《阿罕布拉宫的回忆》,被木吉他打动,但过了很久,依然只是喜欢听却弹不来。

虽然我也买过一把吉他,但过了好新鲜的三分钟,就成了一个地道的纪念品,可能在某个时候,我也有决心去学好它的念头,只是我没能长期持续的保持那点决心,我想。

在每个阶段,我习惯用各种物品来纪念自己的一些想法,而不是付诸行动。

大多数时候,那些玩意不过是骗自己罢了。但也不全是错,也有一些纪念品发挥过一点作用,比方说现在散落在屋子各个角落里的各种书,或者保存在电脑里的各类资料,以有价值的“可能性”被我占有,给我帮助。

可是,当我准备花时间去整理电脑里上百G的文档资料时,我又犹豫了,问了下自己,如果电脑硬盘坏掉,对我会有多大影响?

答案显而易见,没有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有这个时间,再听一遍那曲子该有多好。

[xiami soundfile=”http://m5.file.xiami.com/169/7169/422497/1769997521_1956087_l.mp3?auth_key=0eea1656a350a0862344d2ef9c27a2be-1388477742-0-null” autostart=”yes”]Recrerdes Da La Alhambra 阿罕布拉宫的回忆 — 群星[/xiami]

上海冷了

这几天的气温降的让我有点适应不了,走在路上牙齿都会打架,对这种天气没有做好准备是一个理由,在这个季节里还没有完全享受秋高气爽又是另外一个理由,我舍不得这么快的就放走秋天,但这是在上海,上海冷了,我没办法。异乡人总是格外的敏感。

就好象站在邻居家的门口,闻到他们家的饭香,有着特别的味道,但或许是另一道怪异的菜味,让你突然之间觉得恶心。这也是一种不适应,小时候这样的事情,我经历的太多了。这两件事情或有关联,让我不由自主的要放在一起说。

有天梦到一个拿着吉他的小孩和一副被雨水打湿的图画。好象回到了少年时期。我的吉他挂在墙上,已经有十多年了,从安庆到上海,它跟了我十多年,虽然我一直没学会,但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朋友,只是我还不理解它,不能跟它很好的交流。我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朋友,总让人喜悦,但却永远到不了交心的地步,吉他或许也是,我喜欢它,却不会摆弄它,但放在身边,也许是受占有欲的驱使,也许只是为了有所陪伴。

朱注是喜欢画画的,这点跟他妈妈一致。我对于这个没半点天份,我几乎从来没有拿笔画画的冲动。尽管有的时候,在我的脑子里灵光乍现,呈现出一幅图画来,但那也只是我见过的某个场景。在那一瞬间,我甚至想过该怎么画那些远近高低不尽相同的每一笔,一旦睁开眼睛,看到白纸晃在眼前,手上也就迷茫了。

可见,想的与做的能有多么的不同。

上海冷了之后,我该做点什么?还能继续坚持做那些事情吗?且不去想,想多了,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