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友叙旧 陪朱注玩游戏

1/教守山用wordpress,他的博客“行云流水”(xiaocun.net)在2005年左右的传媒圈,还是很有名气的。我最初结识的媒体朋友,好多位都属于他的山东新闻人圈子,我对山东人,也格外有好感。我们在2005年相识,那时候,他在青岛教书,教人写新闻,教我理解媒体与读者。15年过去,他在北京读博,读出版,继续教书。我俩现在共同的问题是:怎么赚钱?都缺钱。剑勋说的好,真要赚不到钱,就别难为自己。

2/跟剑勋讨论写作。他说我写的文字,他每篇都看。但是,简单的回复“顶你”、“哈哈”,没诚意。认真回复又费力,不如啥也不做。他说,你写东西很少考虑读者,卖文为生的人,一定要考虑读者。他说的对。我卖货的时候,也时刻惦记着客户。刘韧老师说过,写作要有读者感。这个,我缺。E.B.怀特说,一切文章,都是为了交流信息。显然,我目前写文章,勉强算是记录,没法交流。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我这样的最可恨。剑勋提醒我:有些东西,就跟体重一样,若无必要,宁减勿增。

3/我国对待外媒的态度,也是宁减勿增。我不赞成以牙还牙,世界对中国的成见太多,除非他们自行改变,不然只会越来越深。加剧族群割裂的事情,少做为妙。另外,媒体的“双标”,既是取悦读者三观,也是自身三观的真实反映,无论其程度有多深。《纽约时报》们既有优质报道,也有让人反感的报道。能接受正面,也需容忍反面。更何况,不报道负面的媒体没法生存下去。新华社让大家看的都是通稿。内参上写什么,我读不到。

4/发一条Vlog,等一天,一个流量都没有,很沮丧。拿起姑娘的手机,想给自己点个赞。然而,找不到了,抖音屏蔽了那条Vlog。我只是简单介绍下中国梦和美国梦,却误闯禁地,尽管我用的资料也出自新华社的通稿。剑勋问,写东西,文风,是不是会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我不知道。我猜会。那通稿反映的是谁的性格?我问自己。肯定不是我的。我回答。

5/这段时间太无聊,找些游戏陪朱注玩。

a.100个兵攻守三个城,看你如何分配兵力。没有标准答案。我的答案是50/50/0,随机排序。朱注学到了,改进版51/48/1,专注赢我。分配不难,排序看运气。朱注推广给妹妹,两人玩的挺欢。

b.瘟疫检测。一个有100万人口的城市,突然遇到大瘟疫,需要抽血化验,以确认有无感染。不过,资源有限,只有70万份试剂可用。请问,作为市长的你,该如何确认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朱注给出解决方案后,又耐心解释给妹妹听,听起来,妹妹没理解,但解释的人肯定是理解了。

c.A、B、C三个门,后面都有奖品,有一个是百万现金,另两个是不值钱的东西。当你做出选择后,我会打开另外两扇当中,没有百万现金的那扇门。此时,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是换还是不换。为什么?这个游戏容易想当然。理解这个游戏,再也不相信彩票,尤其是中国彩票。

d.有如上四张卡片,正面是英文字母,反面必定是数字。现在,你为了验证“元音卡片的反面一定是偶数”的规则是否成立,应该要翻开哪几张卡片呢?这个游戏考的是理解能力,很惭愧,我自己就搞错了。

6/为私人媒体加三个链接,分别是刘韧老师,守山剑勋。心情很愉悦。

作者:朱芳文/咖啡爱好者媒体kaweh.net 出品人

监守自盗的自媒体人

大家讨论自媒体的时候,似乎不得不谈谈如何“变现”,好像自媒体都能变现,也好像它都该变现。不过,即便把那几个看起来不错的自媒体都价格化,它们会生活的更真实更有意义吗?

当然,必须将自媒体看成一家企业,赚钱是经营目标之一,至于如何赚钱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比如卖一根胡萝卜,3元进价,4元卖价,1元毛利,小本买卖合情合理。但换作卖一段文字,3小时付出,3秒钟略过,有啥收获,谁看谁都不知道。知识经济实际上不经济,甚至造成巨大浪费,一来一往,作者白花三个小时,数千读者加在一起又是几个小时,按最低小时工资计算,数字也会令人不安。

狭隘的看,若想在写字事业上做到经济又能变现,自媒体反而是一个悖论。人人都有条件去写作,人人都有欲望去收获这种写作带来的名利,于是一大堆对文字不知敬畏的人都扑了进来,造成今天的结果就是合理的:供大于求。至于想做到付费阅读就更是日了鬼了。

可惜的是,文无第二,要怎样去评判一篇文章合乎刊发标准,并对此付费?这个时候,你自然窥见传统出版编辑的价值来,做读者的把关人。从这个角度去看,自媒体人一直再做一件“监守自盗”的事情还不自知。自己选题自己采写自己审核自己传播,结果自己运营起来自然是看天吃饭。而那些能通过自媒体赚到钱的所谓自媒体人,却无一是自媒体这种形式本身于文字写作能力上的变现而受的益。

在今天这个诚信缺失、道德沦丧、不知尊严为何物的环境下,单个人是最不可信的,由个人而生的自媒体的公信力更是无处生根,而读者之所以为媒体买单,不就是因为它能产生一种稀缺的公信力么?如果以为是写作者的文笔和观点,那就是在开玩笑了?

我倒是越来越相信,编辑这个职业在自媒体上会有新机会。而纯粹的码字的人,得把工夫花在码字本身,不要偏离了方向才对。

至于我也用订阅号发这篇文字?还不是因为大家都以为你点开朋友圈的几率要高过其它么?

付费阅读理应值得期待

【2015031407】媒体在文章写作中植入媒体名称(如“张##对**杂志记者说”),是一种不自信的体现,也是对现实的妥协。读者在意内容的价值,但往往忽略贡献或创造价值的人。我很期待付费阅读能成为普遍认知,于作者而言,凭能力吃饭,对读者来讲,实际上更会提升阅读质量。两全其美的事,总是可遇不可求吗?

【2015031406】MacBook也能遭遇同行的讽刺?戴尔、华硕、联想在twitter上嘲讽苹果,称其不是市场上最薄、最轻和分辨率最高的笔记本……怎么听都更像是自黑!如果没有几年前的MacBook Air,各位厂商能悟出何为极简主义,何为有效设计么?

【2015031405】朋友圈疯转《后半生我会陷入贫困吗?一位70后新闻人的感概》,文章太长,不敢去读。标题却很刺眼,好像提问给所有70后。就我的理解和经历来看,因果关系还是存在的,今天收获什么,跟你昨天的付出还是很有关联的,与其感叹未发生的可能性,不如踏踏实实的把能做的事做成做好。如果真有理想,贫困会是问题吗?抱歉,可能作者也没这个意思。希望我是误会了。

【2015031404】曾风光一时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被传投资方撤资,主因是内部管理混乱、公司方向不定,导致大量员工离职和被裁员……无论此事真假,也能提醒创业者意识到一个团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照顾好几个基本:目标是否简单清晰,沟通是否直接高效,执行是否落到细节,监督是否合情合理、授权是否充分信任,决策是否坚定少变……不过,即便我知道这些,也是没能做好TM。

【2015031403】自互联网思维“网化”传统产业以来,产业链不正是要被改写的东西吗?过去的中间商在互联网扁平化后,将减少,消费者直接与生产者的沟通将成为现实。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易货交易也会流行。

【2015031402】我们总以为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就是自己认为的那个自己。其实,别人眼里的你,才更接近真实。喜欢阿森纳很久之后才懂的一件事。他就是个争四的命,何苦扮个冠军的相!

【2015031401】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选择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了我们。幸运的是,在生活选择你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准备。感恩,2005年3月14日。

怕老婆的都是好人

【2015013007】有小伙伴听到“怕老婆”三个字,找过来跟我聊天,一句“你也怕老婆”把我呛到了,不知道怎么回复才好。我想说我怕老婆,不过,芳,你觉得这样说可合适呢?盼指正。

【2015013006】年会放在一个温泉度假村,小伙伴们躁动了。女生们表现得很大方,商量着买什么样的泳装。可居然有男生表示,如果是混在一起,他就不泡温泉了。本想说活该他单身,想到他已经结婚,感觉有其他心酸事没被挖出来。

【2015013005】昨天给小伙伴们做了一次培训,效果没有,副作用蛮多。主要原因在自己对他们的熟悉度上,我继续努力接到地气,争取早日做个合格的好老师。

【2015013004】温格天真到连我都想说他两句了,他公开说新援英文不好,可能会导致后防失球。擦,这是为迷惑其他球队?还是实话实说?至少看起来都没什么好处嘛。

【2015013003】有没有试过跟老板说说心底话?不试怎么知道大家想的不一样呢?

【2015013002】写完给小伙伴们的贺卡,心情畅快,甚至觉得连笔迹都烂的真诚。不是自黑,是真实的感受。唯有真诚的人可以感受得到。

【2015013001】斯坦福参访团的创业者回国之后,专门制作一个视频谈谈参访微盟的感受。对微盟在18个月之内做到目前的成绩表示惊讶,认为中国式的创业速度别具一格。我把视频推荐给小伙伴们,学习总是没有止境的。

重启私人媒体

【20150103】“私人媒体”从07年正式写起,到2013年底,码了差不多1123篇,7年时间,周均3篇。所以,如果我想重启这个博客的话,一周写个3篇才算及格。其实,用碎碎念的方式也不错,反正也找不到合适的文本。

【20150103】杰拉德宣布离开待了26年的利物浦,并且承诺不加入任何英超球队。我想起法布雷加斯、范佩西和亨利。前两位也无讨论必要,只是亨利,为什么不可以回到阿森纳挂靴呢?

【20150103】涛勇发来修改后的PPT,我稍作优化。5号的演讲近在眼前。有些嘉宾的资料还没到位。用赵恋的话来说,就是真心不理解: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此事,为什么还要霸占个位置让人为你耗费时间呢?

【20150103】跟芳、朱注吃了两顿正经午饭,好像很久没有这样了。我是真的忙?还是说根本就是个糟糕的时间管理者?又或者,公司离家太远也是硬伤呢?

【20150103】给朱注买来乐高,算是新年礼物。唯有玩这件事,他才能投入所有时间。想想我与他一般大的时候,已经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了。可是,谁更好呢?

【20150103】应承电子工业出版社董编辑的提纲,在昨晚发出。真心需要外面的压力来逼上自己一回。做成一件事就怕懒。

【20150103】昨天天好,陪朱注玩滑板。我坐在宁国禅寺的外墙,墙内墙外都是一片安静。自灵隐寺回来之后,突然有种想在庙里住上几天的愿望。脑海中同时出现的,还有宁采臣这样的形象。我是多么想回到古代吗?破庙孤魂?擦,有故事。

【20150103】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台词“一个字”让人印象深刻,不识数既是没文化,又是某种霸道,但却显得这个没文化的流氓其实一点也不可怕,甚至还有点卡哇伊(脑瘫型)。遇到我共智勇双全的侦察员,座山雕最终被干掉,也是合理。

【20150103】朋友圈里关于外滩事故的点评告一段落,没人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讨论本身不能给出办法,讨论还有意义吗?可笑的是,媒体居然一直聚焦在追踪真假新闻上,能找到应该说的东西吗?

从简单的出门开始

昨天,老易给我发来一张训练计划表,鼓励我:“只是简单的出门,你就成功了!”

看着这份特别注明“芳文专用”的计划表,我应该找不到理由去忽视。包括这个博客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里一再强调,将一件简单的事反复干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让我对过去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保持每天更新这个博客很是怀念。怀念的理由无外乎现在失去了、做不到了。可能也正是如此,罗先生昨天拿到一个新媒体影响力30强的荣誉没有让我意外,反而另一些上榜者,却没那么让人信服。

罗先生出门很久了,而我却一直窝在墙角下看月光,实在是不敢比较。

老易是一个认真的人。有一次,他告诉我,要从成都骑自行车去拉萨。我很怀疑,心里说,做到了再说吧。然后他花了20多天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梦想。而我,却只能从他一路发回的照片中留下羡慕与自卑。

昨晚回到家中,无意中翻到十多年前的日记本,应该是写过的小半篇小说,情节已经记不得了,不自觉的拍了张照片,这也是在怀念什么?

无论如何,有一步路应该要走,那就是出门。且要早点出门。

坐商或行商 得看你卖什么货

前不久,新浪微博为少数几个帐号开通了私信推送功能,如果你不幸也关注了这种帐号,那就得忍受一天一次的不定时推送文章。

我不能明白新浪微博的逻辑。如果说微博内容的核心要素是“轻”的话,不仅仅是限制了140个字的传播,还有接受信息的自由,是这些让微博上的真实用户,可以没有负担穿梭在各种轻信息里。不过,私信推送让“轻”变了味道。

有人将此举定性做新浪要跟微信抢自媒体这碗饭。不开玩笑的说法是抬举了自媒体,对中国会码字的人有史以来看的那么贵重。不客气的说,新浪肯定会为自媒体买单,就像当初捧红各种大号一样,问题是,现在的粉丝应该学乖了,没有新花样,是玩不转这些爷的。

可是,我今天又听到新浪准备让更多人来使用这个功能。除了一再降低写作的神秘感之外,也让真正码字的人少了天然的快感,这就像一个逛妓院的嫖客突然被进宫当了太监一般冤枉。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在新浪上玩自媒体的人都是太监。

只是简单想一想,当年那些在新浪博客上写博客的人如今在哪里?当初是坐商,等着博友上门,如今是行商,挨家挨户敲门。但关键是,人们并不在乎东西是怎么来的,而是那东西有没价值。

新浪如果没想好这个问题,自媒体这个概念怕也要寿终正寝了。

还看到一个消息,说博客巴士重新开张,这辆开了11年的大巴好像还没找到方向。难道瀑布流是决定性因素吗?横戈老师或者有真家伙还没亮出来?想起他当年做《城客》时候的那股傲气,真心对这趟巴士还能开多久表示不敢期待。

话说回头,我总以为类似私人媒体的这种独立博客还是很有搞头。如果我的读者愿意花1元钱赞助我一把的话。

内容即情绪

在一个谈论“社区运营”的主题沙龙里,某大师的观点是“内容驱动情绪,情绪驱动传播”。我却立即联想到中学老师给我们的一句劝告:“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这两个说法有类似的地方,无论是读者或听者,都能通过内容开启个人情绪,判定内容的优劣,并有所反应。

对写作者来说,不会照顾读者的情绪无疑是失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写了多年博客却始终原地踏步的根由。如此,我也能清楚的知道,为什么吉米哈特可以让我感动。无非是他能在作品里清晰的勾勒出一种恰好我很认同的生活形态而已。而所谓的文笔文采,却不是重点。

可是,情绪这东西,我总觉得古怪的很。尤其是对我这种心情波动频繁的人而言,不能理解或把控个人情绪,更不要说去揣摩读者们的心思了。又或者说,仅仅是一些基本价值观的判断,能否有驱动情绪的可能呢?

比如昨晚阿森纳赢了雷丁,按说这结果足够让我高兴,可一想到赢球的过程,能剩下的只有担心。如果我也勉强相信阿森纳值得回到前四的话。

这样的内容可以驱动一段复杂的情绪,未必有好坏之分,但印象却极其强烈,期待被传播交流,渴望从其他人的情绪里获得共鸣或反思?这可能就算是好内容。

我赞同这位大师的说法,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出可以驱动情绪的内容。知易行难。就好像我们都明白多写多读是写作的基本功一样,愿意重复去做的,却是不多。这一点,会引起讨论么?且试试。

明星莫言

我已经不记得《丰乳肥臀》的细节以及何时读过,尽管我能偶尔想起《白鹿原》里的那颗黑枣来。莫言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诺奖的高额奖金实在是令屁民仰慕。说句不见外的话,莫先生不打算捐出来搞搞公益么?

这一周来,都是12点之后睡的觉,除了抱怨睡眠不足,也想了解过去规律的生活究竟是被什么给带偏了方向?或者只是我缺乏必要的适应力?唉,我不再像小强哥那样坚强了么?

这段时间里,漫修她爸忙着去佩服鲁迅,我忙着在微博上找点乐子,我们都是在生活里清净不得的人?或者只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做着类似的事情,在某段自己无法表达的文字里寻找一种共鸣。

我说我与莫言先生也是有共鸣的,起码拿到手里的东西若轻松放下来便不容易。更何况当初拿起时也有那样的难。我在书报摊上看到最新一期的《外滩画报》有对莫言的专访,标题似乎关于写作。有点意外的是,这一次,我没有买。我带走了一本有扎克伯格专访的《商业周刊》。

大家都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莫言会成为一个符号,但受益的或者是整个中国的主流文化人,莫言身上的标签,会被大伙一个一个的复制;莫言先生的言谈举止,也会被大伙一个一个的传诵;甚至连莫言先生的作品,也要一次又一次的被印刷,好让大伙看到认同感和自豪感;然后会是各种学习班、讲座,由莫先生冠名或联合署名的各种文学奖。很快,莫先生会超过胡适、鲁迅、矛盾、路遥、陈忠实……或者早已超过,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这种超越,多少会让人感叹“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写文字的有一个好处,就是摔不倒。除非被方舟子盯上,大多数时候,是相对自由的。如果你愿意抄抄写写,歌功颂德的话。但哪一朝又少得了这样的文人呢?

不过,做明星最大的一个坏处,就是迟早会跌倒,少有出现善始善终的。所以,明星式作家的最终归宿便是虚名多几分,才气少几斗。

如此,难有不同情的成分在这篇文字里的,酸气中不乏真诚就是了。

肮脏的教育方式

作为一个农民工,我该为孩子能在这城市得到一张课桌而感恩(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上海人民)!但作为一个男孩的父亲,我有必要质疑某老师:您认为要求学生抄袭是合理的教育手段?还是只为了讽刺和侮辱?请别忘了,学生正慢慢长大,而您已慢慢老去!

我很少愤怒,这是能让我愤怒的少有的几类事之一。我不觉得教育与侮辱人可以共存,我也不同意“激将法”的说法。我曾亲眼所见,她在另一位家长面前数落该学生的不是,其言让人心悸。

我知道,朱注不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他也不够勤奋,他根本上很像一名差生……我从不掩盖朱注的各种缺点。比如这次的作文,无论朱注写出什么东西,我都不会难受,我不觉得朱注需要为成绩负个什么责任,他唯一该做的,就是体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即便是低下,即便是老师眼中的差生。

所以,当我听到这位老师要求他去抄袭另一位同学的作文开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就像看到一个成人在教唆一个孩子犯罪那样让我愤怒。我努力维护孩子的诚实,也相信他可以做到这点,但今天他被老师出卖,瞬间摧毁一个孩子对诚实的理解,这仅仅是一种羞辱吗?在我的眼里,这样的教师,就叫可耻!

当然,我知道事情总有另一面,我也可以引导朱注如何写好作文,有谁比我更期待朱注有好的表现?但我一定是真心希望他做好,而不是担心拖谁的后腿,影响谁的工作业绩。

我撕烂那篇修改后的作文,压抑住愤怒,要求朱注重新写过。过了很久,我问他,你知道错在哪里了吗?他说不该抄袭,不该偷窃……他可能只是重复我的话,对于这件事情我为什么愤怒,他也是似懂非懂,不能理解。

不过,稍有安慰的是,我真没将朱注正在接受的这几年学校教育当回事,我不在乎他能从中得到什么,而我该做的,就是尽量把这种老师的肮脏东西从朱注的脑子里洗干净。我希望我的朱注,是一个纯洁而又善良的人。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