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受伤

如果说是睡觉受的伤,我估计也不全对。我前几天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猛练左右冲拳吗?可能右手练到过分,拉伤了右胸部的某块肌肉也不一定,总之,这三四天以来,我在养这个伤。至于我为什么宁可胡乱猜测而也不去医院,我想除了害怕医生之外,也多少有一点对自个体质的信任,我应该算是个自我了解比较透彻的人。

用“睡觉受伤”来形容最近一段时间来的状态,其实也蛮符合。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埋下什么伏笔,不经意的就会跳出来给你一个惊喜或者意外啥的。要么你就后悔,要么你就忍耐,像我现在这样,静静的等待着,慢慢的调息着,期待着明天或者后天,我又能生龙活虎的走在大街上。

除了这状态不好之外,也影响到了头脑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至少在很多用词上,我是不经大脑的。比方我刚说的那一句“我又能生龙活虎的走在大街上”,这应该算是一个病句,起码看上去很是别扭。好在这不是语文课,没有先生拿着什么戒尺或者考分来要求我应该做个什么样子,我觉得文字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随意的说点什么而不用跟人解释什么,我在说我自己,说错了,也是我乐意,不碍别人什么事。

如果能保持好这种状态也不错,在一个错误的状态下延伸出另一个有趣的状态来,恐怕就是一种意外的收获了。在这个收获里也能找出一个因果来,只是,我们要习惯所谓的好与坏的转换。是的,人生就是一场场的转换,你得把握好了。

穷人10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三个坐在一家快餐店里,商量着怎么创业,做什么。

“回忆”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美化所有细节,包括可能并不好的东西。说实在的,我已经记不得那天下午是否有阳光,但我还是愿意描述成“阳光灿烂”,这说明我的心情是好的。

我、小军、李拙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听我讲我的一个想法。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文案单独的做成一个生意?

我们要成立一个写作社,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文案写作服务。概念来自一本叫做《就做自由撰稿人》的外版图书。当然,我也知道所谓的商业环境似乎也不太允许我们能做好这件事情。从大的去看,那些大型国际广告公司不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吗?从小了看,哪个小老板不喜欢免费的或者直接抄袭了事。谁还在意什么“独特”的企业文案啊?

可我偏犟的很,朝这个方向去想,去纠结。又好不容易遇到了这两位,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怎么能轻易放过?

我们仨,正是在某家广告公司里一起共过事。虽说是同事,但几乎没有共同完成过一件事情。在那里,除了写过不到三篇文案之外,我还真的没有做过什么。有一次聊天,我们约定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要提起在这家公司任职以及共事的经历。

这个玩笑开的蛮有道理。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玩笑,我现在这么觉得。

小军和李拙没有反对我的建议,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小军要写他的小说,李拙为了他的那个“心理专家”的所谓理想,也是诸多不顺。而我呢,诸位都知道的更多了。所有固执的人,总有纠结而难堪的生活,这点,我是参透了。

我开始安排做这件事情需要的基本东西。人是有了,相应的其他办公物品也是需要的。就算是工作室,也得有个介绍资料,要有电话、传真,要可以随时打印点什么,还要有一部电脑。是的,我上哪里去找这些?

我很自然的在一些可能的方向上去寻求帮助,尽量不去想所谓的面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该怎么描述呢?简单点来说,我最终借到了一部打印机和一部486级别的电脑(或者是一部奔三级别的,具体我还真的忘掉了)。另外,也花大钱买了一部惠普的电话传真一体机。

在这里,我提到了HP这个品牌,别以为我是在给它做免费广告,我只是想点名批评而已。HP的东西确实够烂,这部一体机,我几乎没怎么用,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加上我这人的拖拉毛病,一千多元钱,在这段创业初期就注定了毫无回报。我鄙视这些靠科技蒙人的企业。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忽悠谁,也不想去这样做。即便投身广告业,到如今靠这个创业,也只是对“文案”这类事的喜欢。虽说“文案”本身也不是一个什么高尚的活儿,但又说回来,不做这个,我还有什么值得自信的地方呢?

人想找到比别人出色的地方并不难,难就难在既要比别人出色,又要你自己喜欢,同时它还得养家糊口。为了养活自己,我得扑腾。靠着以前做过一点广告销售的经验,我开始寻找我的第一笔生意。

穷人9

当你的同学比你先成为老板,你会不会嫉妒?

我是嫉妒的,所以我没办法不拿从前与现在来做个比较,但我也知道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大度的人总可以这么说,好吧,以前我比你差很多,甚至我谦虚点承认以前的你是我的偶像,但现在呢?我们看看当下吧,可好?

我是不敢与人比当下的。

当下的我月薪不足3000,而当下的他年薪以过30万。

我常常嘘叹自己跟这个城市里的人是来自两个世界,但面对这个与我几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来说,我还能这么嘘叹吗?

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还好有点小胸怀。听到他愿意来我家做客,我心里高兴的很。最起码可以让他认识下我的妻子,如果还念点旧情的话,说不定会在她的面前回忆我两句,这样做至少会让我觉得有点面子,妻子也许会高兴:瞧,老公也能有一个有钱的朋友,他的未来应该也不错。

当然,我并没有把妻子看的势利,我知道我不必这样去想,只是,人有的时候真的管不住自己脑子里想什么。

我一边想着老同学会过来拜访,一边担心着晚上没钱买菜。

我的兜里还剩6元钱。等坐上下趟车回到家之后,估计只会剩下4元。我出了地铁就一路想这4元钱的事情,不想在台阶上捡到一张20元的钞票。这绝对不是幻觉,也不是今天我在这里为了故事的有趣而整的顾弄玄虚,我当天真的就是拿着这20元钱买的菜招待了我的同学。

我很高兴他没有嫌弃这顿晚餐。我也很高兴他不喝酒,如果是他哥哥在场,可能会让我尴尬一点。但这种担心在以后也被证明是不存在的。

我忘了我有没有很完整的向他介绍我在这边的情况,我也没有仔细问他是如何走过了这些年,男人之间的那点事看上去干脆利落,要个结果,但在我嘴巴里总是不愿多问,但脑子里又胡思乱想。我觉得他可能也是,自有自己的猜测。

但他一定过的比我要好。起码在物质的拥有上。

他这次来上海,是要代表浙江某家建材企业来开拓上海市场,要在各地开店或者找经销商。我恰好住在这个城市的某个特色建材市场附近,所以他也决定将他的拓展总部放在这个市场里。

他要我陪他去找门店,仓库。我出了一点点力。不到一个月,他便开出了第一家店。再过一个多月,他已经开了十多家店,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区的建材贩售中心,都有他的专卖店。看着这个速度,我的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如果跟他要一家店来经营,不知道结果如何?但这个念头跟别的大部分念头一样,只是想想而已,一晃而过。

他要我经常参加他的员工会议,我参加完第一次便有点抵触。可能是我不喜欢他的风格,也可能是我脆弱的自尊心让我认为他只是想在我面前炫耀什么。或者都不是,他只是想让我多学点什么而已。

只是我的个性使了坏,我开始对他的邀请变的冷淡,推三阻四的。渐渐我们又像几个月之前未曾联络上时那样,在这个城市某条街道的两边过着各自的生活。

妻子几乎没有问过关于他的事情,可能她也觉得我有我的生活。又或者,她已经很满意这样的日子。我这样的一个小文案,能给她创造什么,我们谁都不敢说,但谁又都在期盼。正是这种期盼才是我们一直走下去的根本。

也许是受到我同学的触动,我开始动了凡心,打算创业做点事。但一个文案又可以折腾点什么呢?

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

我这两天再回忆一句话,意思是看上去不好的事情也有它好的一面,具体这句话怎么说我却忘了,这忘性本身让我不舒服。到我无意中翻开吉米的书才想起来,原来是那条狗给到吉米的一点启示,也给到我的一点安慰。

吉米在书里描述了一条被人遗弃的狗,在长途公路上寂寞的奔跑,作为一名兽医,吉米将这条狗带回家,并最终理智的将它交给专门的人去管理,最后这条狗被一个好心的家庭收留。吉米首先很厌恶“遗弃”,但他看到有人专心照顾这些流浪或被遗弃的小狗的时候,他才发现遗弃的背后也有“收留”,且这种收留更应该被人们所关注和学习。

我要回忆的那句话其实没有出现在书里,那可能是我在阅读时候所产生的一个印记,应该是诸如“任何事都有积极的一面”或者“连阴暗面也有积极处”这类的话。我只是想告诫自己: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

我想这对我学会淡定有点好处。可我为什么又一直强调要学会淡定、安静、从容呢?我只是喜欢那副腔调?或者我明知道这些是自己还做不到的,我心急、懦弱、犹豫、焦躁,离我想要做的十万八千里远,但至少是个方向吧,我该往那边走也该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是,再说了,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我坚信不疑。

高档货

是什么让它们成了高档货?或许这类质疑只是失败者的抱怨。我望着那瓶标价上千的某品牌红酒,心底里不是滋味。我确定首先我只是抱怨,但进而有了质疑。是的,凭什么它们就成了高档货呢?

物质世界里,人们总信奉“物以稀为贵”,但这句话其实并不符合那些高档货的本质,这些被大批复制的东西,无论从哪点来看都谈不上“稀有”,只要你有钱,人们总能千方百计的给到你各种优雅的品牌故事,让你陶醉其中,成为故事的一名围观者,而消费者也总会沾沾自喜,哈哈,我成了某品牌的拥有者,我成了这类故事里描述的某类人。当然,高档货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完全如此,这只是一个低端消费者的揣测。这种揣测往往会从妒忌出发,到偏颇结束,中间或许还带着些许同情。

既然是妒忌加偏颇的,为何我还要这样质疑?说句实在话,我总认为高档货消费者与低档货消费者的区别只是消费能力的不同,并不意味着消费品味也有多大的差别(我说的消费品位是指消费者对于产品与其实际价值的鉴赏能力)。甚至因为高档货消费者的为所欲为的消费能力导致其丧失掉消费品位,直接进入品牌设下的圈套,渴望被贴上某个标签,满足自身虚荣。而低档货的消费者却无法雷同,他们的消费准则往往只有两条:品质优是其一,相同品质下价格要低是其二。两种消费者的消费差别如我所述如果普遍存在的话,那就是我略带同情的质疑的理由。

明明是一个低档货,为什么就可以凭品牌成了高档货呢?这其中的原因大概也就跟皇帝的新衣差不多吧。我记得几年前有本叫做《NO LOGO》的书,我没读过,但估计也说到了这个问题,至少我的想法与书名很吻合,希望我可以不必为低档货或者高档货而烦恼。

池州的父母官

我忘记了我是怎么相信上有“因果循环”这样一说的,回忆下从我的经历里也不曾见过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某年栽赃嫁祸给一个孤儿致其被吊死的几个人,如今在县城里活的更滋润了,据传其中某位早就发了大财,当年可也就是一个跟在后面瞎起哄的小瘪三;比如90年代那几年私分国家抗洪赔偿款的那帮人今天依然可以拿着工资不用上班;再比如昨天我们池州的父母官说的那句“不干市长也要铲平梅龙镇”的豪言壮语……我所能见到的事实总与“奖善罚恶”的天理背道而驰,只能在心里掂量着“因果循环”就显得幼稚和可笑的。

还好,我们还有微博,起码它还能说点真话。

事情经过:@邱大春:11月3日中午11点左右安徽省池州市市长方西平带武警、城管、公安等参与梅龙镇拆迁谈判。由于他的态度恶劣,声称不干市长也要铲平该镇,激怒了在场的一千多村民,双方发生了冲突,方西平在特警的保护下才逃离现场,但是他乘坐的奥迪车则被愤怒的村民砸烂并四脚朝天。当天也有一些村民被打伤住院治疗。

也有人在微博里透露了事件的起因:@时报翔哥:安徽省里的补偿标准是30000/亩,池州市将改标准改为10000/亩,剩下的强制购买养老保险。10月底出补偿标准的,11月30号前,要求梅龙镇必须拆迁90%,今年冬天据说非常寒冷,拆迁了让老百姓住在哪里?(11月5日 22:55)

对于类似事件,有好事者回忆:@夜班工人丙:说的是大约6年前的池州的另一起群体性事件,市委书记兼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后被法办 //@夜班工人丙:此地上次发生类似事件时,市委书记正在九华山与情妇鬼混,后被办了。

这就是池州的父母官。我原来想在标题前面加上“我们”二字,后又觉得不妥,虽然叫着父母官,但又有哪一位是我们选的能为我们做主的?等个像传说中的焦裕禄那样的人,估计全体百姓要修上几辈子的福才可以。既然如此,就不要怪百姓刁了。“庸官欺良民,刁民出清官”。想要社会真正变好,就得先做个刁民。这就是我的基本判断。

读书无用

以前听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就拼命的寻找真知们,总渴望能听到他们的指点,好让我轻松的面对这社会。现在又听说“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开始后悔抽屉里还躺着两张朋友送的世博门票,为何没缘分去补个十年功力。

冷静下来安慰自己,觉得这两种说法大抵是在长见识的方式中将“读书”拎出来做个基准以测定其他方式的成效几何,或者只是为了衬托下其他方式更为有效。无论如何,以“读书”作为长见识的方式里最没成效的一种来看待,是时下最不需要辩白的事了。好在现在真正读书的人也不多,所以这个社会的繁荣确实也很必然。

我并不是想讽刺谁,因为我理解的繁荣或许在你看来只是泡沫,我不作辩解。我理解的读书在你看来也很狭隘,我也不作辩解。我所理解的讽刺在你看来只是酸葡萄心理,我看更不需要辩解。唯一需要辩解的就是为什么不读书反而可以让社会繁荣?

我的意思是说不读书就没了礼义廉耻,没了礼义廉耻自然就会让社会繁荣,一个以利驱动的社会怎么可能不以利为表象呢?这么简单的论证也体现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读书少且囫囵吞的无知分子。可惜我这个无知分子偏偏又有点固执,且固执的让自己也恨。干脆简单的下个“读书无用”的结论,又怕伤了那些还在读书的孩子,但如果读书有用,又体现在什么方面了呢?对于这个应该被证明的真相,我还真的没啥办法,只好继续纠结下去吧。

十月微博自选集

10-29 14:46 说:
李敖的儿子真的不咋地,看他在《锵锵三人行》的表现,让人无语。

10-28 09:40 说:
中国的富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帮穷人买房子呢?

10-28 08:24 说:
谁会认为“真正的穷人”知道有保障性住房这回事?

10-27 08:27 说:
《型男志》创刊,定价20元。翻了一遍,没看懂编辑们想做什么。

10-26 14:12 说:
三星盯着苹果?不是我瞧不起棒子,棒子们真的不知道苹果好在哪里,除非他们也有一个乔布斯。当然,棒子们就喜欢干这个。

10-22 18:36 说:
百思买门市人员薪资去掉四金只有1700元。所以他们不会告诉你买台式机不要选联想而是戴尔,买笔记本不要选索尼而是华硕。买大彩电要选索尼,买小彩电要选夏普……总之,固定薪水祸害人。

10-22 15:40 说:
这是一个互相“对付”的世界。“下有对策”说的就是老百姓对任何事情都是“对付对付”的态度吗?

10-19 15:45 说:
不是我喜欢迷茫,但我确实就是迷茫。

10-13 06:06 说:
一淘对百度,征下联

10-12 14:17 说:
新《三国》讲了三个政治暴发户的故事……

10-12 12:07 说:
近日迅雷出台了一项向员工发放无息借贷的内部政策,该消息已经被证实。迅雷工程技术人员,可按照职别高低向公司申请无息借款,借款额度从15万元至50万元不等。并且是用途不限,归还时间不定。怎么样,去迅雷怎么走?

10-11 06:02 说:
《华尔街日报》近期发文提醒大家:中国已经失衡。文中指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及国人对男孩的文化偏好,将导致未来几十年出现重大社会问题”,并大胆推测:或许将通过战争来完成改善男女失衡这样的一个人口问题,譬如在台海、非洲、或者朝鲜等地输出“多余的男人”。

10-08 10:36 说:
第377期《凤凰周刊》终于提到了“台流”这个说法。不是每个淘金者都会成功。向失败者致以歉意!

10-08 09:24 说:
听说冯巩在《建党伟业》中饰演其祖父冯国璋。那其他的演员也可以对号入座,姓什么的就演谁。孙中山可以让孙悟空来演,蒋介石也可以由蒋友柏来演。诸位觉得如何?

10-05 19:15 说:
冲着彩色电子封面买10月号《时尚先生》杂志的朋友稍微注意下,它是限量版的,不是每一本杂志都是彩色电子封面,我被包装袋给忽悠了。

10-02 20:28 说:
操TM的腾讯,没事窥视我的电脑做什麽啊?居然看了692个文件夹…….

09-30 21:04 说:
老婆说周立波:这家伙是怎么红的啊?讨厌死了!

09-30 08:59 说:
好希望取消房贷,连三成都不要。这样可以彻底断了我的念头

真正的穷人

IMG_6689这个世界可以有真富人,但很难去找到真穷人。如果给贫穷来个排行榜,只怕是穷人自己都不齿。中国人的固有观念就是“笑贫不笑娼”,也就是说,你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穷人。本来这个概念也是全民推广的,结果,不是很穷的那些人早点开化,如果可以拿到点好处,说自己穷也没啥关系。如此一来,真穷人渐渐也就被遗忘了。

我身边有发生过明明自己开着一家小作坊,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线的朋友,却通过关系拿到了低保待遇。也有看到很多跟我一样,下岗之后再也没有麻烦过政府半毛钱关系的自生自灭一族,管你是冻死还是饿死,谁认识你是谁……过去,我对这类现象觉得不公平,并感叹“关系”就是中国人生活的基础,再后来,我醒悟了,在这个游戏里,你不了解规则,不去尊重规则,那结果只能是被规则去玩。这样的“醒悟”是让人恶心的,干脆点说,我是投降了。

但没人接纳我进去懂得玩游戏的那一边,那一边也饱和了。就像是在爬楼梯,每一层都有人不断上升,也有人不断下坠,大家都拼命的踩着别人往上走。而沉寂在最下面的那帮子穷人却不得开化,旧守着脸皮挣扎着过自己的日子。没有电视机、没有互联网、没有读过书、村里的喇叭每天叫嚣着“谁家又过上了好日子”这样的话题。至于低保?保障性住房?你让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跟自己有半毛钱关系。

不仅仅是信息上的被截断,人情上的冷淡更加重要。我曾见过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站在一个卖红薯的摊子前央求摊主送他一只红薯,摊主以还没开张做生意拒绝,有路过的小伙目睹之后,花了4元钱给老人买了两只红薯。那小伙估计得去想,是什么让这位老人需要到乞讨的地步?又是什么让拥有财富的人如此吝啬?

我说真正的穷人是没人愿意承认或者知道承认的,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而社会给予的各类协助往往都来自于一时的怜悯,很难有一个长效的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现象的方式或者思维。更不用说将低保、保障性住房能交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另一方面,也期待那些已经拥有一点点的人,可以在遇到比你少很多的人的时候,给予对方一些让你觉得小心痛的帮助,可能就会让他捡回一条大感恩的生命。对了,你就该往夸张的地方去想,你的帮助真的就有那个作用。

上海冷了

这几天的气温降的让我有点适应不了,走在路上牙齿都会打架,对这种天气没有做好准备是一个理由,在这个季节里还没有完全享受秋高气爽又是另外一个理由,我舍不得这么快的就放走秋天,但这是在上海,上海冷了,我没办法。异乡人总是格外的敏感。

就好象站在邻居家的门口,闻到他们家的饭香,有着特别的味道,但或许是另一道怪异的菜味,让你突然之间觉得恶心。这也是一种不适应,小时候这样的事情,我经历的太多了。这两件事情或有关联,让我不由自主的要放在一起说。

有天梦到一个拿着吉他的小孩和一副被雨水打湿的图画。好象回到了少年时期。我的吉他挂在墙上,已经有十多年了,从安庆到上海,它跟了我十多年,虽然我一直没学会,但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朋友,只是我还不理解它,不能跟它很好的交流。我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朋友,总让人喜悦,但却永远到不了交心的地步,吉他或许也是,我喜欢它,却不会摆弄它,但放在身边,也许是受占有欲的驱使,也许只是为了有所陪伴。

朱注是喜欢画画的,这点跟他妈妈一致。我对于这个没半点天份,我几乎从来没有拿笔画画的冲动。尽管有的时候,在我的脑子里灵光乍现,呈现出一幅图画来,但那也只是我见过的某个场景。在那一瞬间,我甚至想过该怎么画那些远近高低不尽相同的每一笔,一旦睁开眼睛,看到白纸晃在眼前,手上也就迷茫了。

可见,想的与做的能有多么的不同。

上海冷了之后,我该做点什么?还能继续坚持做那些事情吗?且不去想,想多了,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