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Money+》杂志将在8月停刊

7月8日上午5点,《南方能源观察》杂志社执行总编蒋志高通过微博称:“据悉,《好运MONEY+》八月初出最后一期”。蒋志高未在微博中说明停刊的具体原因。当日下午1点左右,前《环球企业家》杂志副主编仇勇也通过微博宣布:“一个消息:《好运Money+》也停刊了……”

7月8日上午11点,第一财经传媒管理层人士回复梅花网,此事尚未最终敲定,需等待官方消息。

7月11日上午10点,该负责人回复梅花网,已确认《好运Money+》杂志停刊,剩余广告合约的处理,编辑及运营团队的去留方案也已在内部顺利推行。

该负责人表示,第一财经传媒计划留用6到7名员工,包括2名销售和4到5名采编人员,将聘任到《第一财经日报》或《第一财经周刊》等部门,但工作地点或为上海、北京两地。

《好运Money+》杂志拥有一个大约10人的运营团队及一个20人左右的编辑团队,办公地点在上海。

该负责人还表示,未执行的广告合约价值约100万,将转由《第一财经周刊》消化处理,涉及七到八家客户。

此前,该杂志的主要广告客户包括东风本田、丰田汽车、平安银行、广发银行、花旗银行及南洋商业银行等汽车与金融业品牌。它们也是当下杂志广告市场的中坚力量。

有了解该杂志广告运营状况的知情人士表示,连年亏损是导致《好运Money+》杂志停刊的主要原因。

创刊两年不到的《好运Money+》杂志期发行量约10万册,总营收约700万,而累计亏损却超过1000万元。尽管该杂志在创刊初期,曾在其五年规划中有“三年持平”的预期。但两年来的投入产出比已让管理层“失去耐心,不想再等下去”。该知情人士告诉梅花网。

理财类刊物市场并不是一块福地。据梅花网广告监测数据显示,最近12个月内,《钱经》杂志的刊例营收为3757.76万元,《理财周刊》杂志的刊例营收为9907.25万元。一名广告销售业的资深人士判断,前者实际的年广告营收约有1000万,而后者则不超过2500万。

市场容量有限,也是《好运Money+》杂志被叫停的一个原因。

至于《好运Money+》杂志为何营收不振?该知情人士认为,对广告主而言,《第一财经周刊》与《好运Money+》的受众定位有重复之嫌,相较于前者的高认可度,广告主出于投放安全考虑,令后者的广告销售较难开展。

自今年年初王东出任《好运Money+》执行总编后,曾对杂志做出一系列改版,并受到了广告主的一致认可。尽管如此,亦不能改变什么。

单纯从项目盈利角度考虑,累计亏损近5000万的第一财经与宁夏卫视的合作项目,或被列入下一步清洗计划。当然,这还得看看第一财经传媒新引入的投资者如何去评估该项目。

星岛的乌龙

星岛的乌龙

我并不喜欢纠错,那样有点无聊。不过,作为新闻网站,如果对数据准确性连最起码的要求都没有,也只能让人无话可说了。贴个截图,一来是告诉星岛,在粘帖和复制的时候要注意下位置,不要在日期中间插入其他字符;二来是想告诉大家,胡舒立还是创建了一个新的传媒公司。值得思考的是,她将在新媒体中设立一个公信力委员会。从公关角度开看,这一招比之国内媒体的创刊招数就要高明太多。姜还是老的辣!

吕秀莲要办报纸?

有了陈的前车之鉴,吕秀莲开始了不一样的洗钱方式。据新加坡联合报报道,吕秀莲宣称将募资3亿元,创办一张有媒体伦理的报纸。而且另称1亿元已有把握,还有2亿元还需要努力筹措。由此,吕秀莲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大的『自由』财务空间,至少为3亿元新台币。

对比陈水扁现在浮出水面的几十亿巨款,身为陈的副手,这样的一个空间应该只是第一个阶段。换句话说,有了这个平台之后,吕秀莲或者民进党以后无论是收钱还是洗钱都可以有一个非常正当的平台,且还能借助该平台的媒体性质,使得民进党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党报和宣传机器。我想,这份报纸或许会命名为《台湾时报》等类似意味的名称。

除此之外,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吕秀莲还会从陈水扁那边吸取到更多的政治智慧,并在为继承及分拆民进党的政治资本做最后的努力。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普知』中国?

美国老牌杂志《Reader’s Digest 》(中文名《读者文摘》)终于耐不住寂寞登陆中国,下周二(2008年1月8日),这本杂志的中文版《普知》即将在上海全市的东方书报亭上架。借助德高的户外书报亭侧身广告渠道,《普知》有了与读者的第一次接触。在这之前,利用这个位置进行刊物宣传的媒体还有时尚系列平媒产品、现代系列平媒产品等国内一线媒体品牌。

毫无疑问,国人对《Reader’s Digest 》的认识一定比不上源自甘肃的《读者》杂志。在号称国内单期发行量最大的本土杂志《读者》面前,《Reader’s Digest 》的中文版《普知》将靠什么打动你我花12元去长期阅读呢?在这本《普知》上,我们真的能见识到所谓的『一针见血而精简的文章主义』吗?这是我疑问,也是我的期待!

听上去,『普知』一定是一个熟悉中国的人(不一定是中国人)给出的美好期许吧。普遍的知识?可以普及的知识?普天下都需要知道的东西?不过,说实话,这个名字对于一本在中国成长的杂志来说,意义不会比《Reader’s Digest 》(及《Reader’s Digest 》中文版)更大。在我们身边的这个烦躁的时代,谁会对一个新事物花太多的时间去感知?只是大家对于『遥远』的渴望,才让《Reader’s Digest 》有了这个机会。

我再想想《读者》,在我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有幸接触并喜爱上这本杂志,心里不禁向她致敬!

不想上市的媒体公司不是好媒体

很早就听到《投资有道》这本杂志及其关联杂志的运作团队的最终目的是上市,不料早在今年3月他们就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真替这些据说是来自美国道琼斯集团的团队感到高兴。

不过别人上市,我高兴什么呢?

昨天和一个朋友在一家不能无线上网的星巴克聊天,提及他所在的那家广告公司,也是以上市为目标。他对公司清晰可见的上市日程和内环线的一套居室充满着期待。在这样的一家公司上班,想不卖命都难。

可是,我们能给合伙人什么期待呢?

我们也要做到上市?还是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大饼,只可以画不能够吃到?这可是台湾人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应该要坚决制止!可是那些闲人能士还需要什么呢?高薪?高福利?这个又是几家初创企业可以做到的呢?

然而,如果我们说现在做这件事情的目标不包括上市,那可就真的小瞧我们的志向和雄心了!江南春当年看到一个覆盖3000万白领的市场就成就了一个分众,无中生有了一个渠道,也推进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让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分众的市值上。

各行各业仿佛都是为少数人而存在的,当市场上有了一个模板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复制了,最后有了一个成熟的市场,直至腐败、衰落或者出现新的模板。

而今的模板就是以上市为目的的媒体发展模式,一个将概念(想象力)去落实(执行力)的过程(当然,任何一次创业都可以这么总结)。换句明白话来说,就是看菜谱炒菜。

然而星级厨子不是人人都想做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所以菜谱漫天飞,星级厨子还是那么几个。所以,你说中国也许有近万家杂志媒体,几千家电视媒体,几百家报纸媒体,数万家网络媒体,能站在那里说我肚子不饿,我家里可以种田产粮的还是那么几个。

人人爱听的那句鼓励人的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并不是要求每个士兵都要成为元帅,这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这种想成为元帅的心态对于士兵的成长很重要。所以,中国的媒体公司如果可以理解『不想上市的媒体不是好媒体』这句话中对做事态度的要求远比『看菜谱炒菜』的趋利心理来的更为实际的时候,中国的媒体算是真正的在成长了。

媒体最需要打假

有些时候,我们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状态维持下去只会让自己坐以待毙,让自己喜爱的事业成为一个假事业,让这个行业的无数前辈先烈沦为冤魂枉鬼。

请相信如我一般自认为肩负基本社会道义的媒体从业人员最终还是可以面对初衷。

我承认,我们的媒体最需要打假。这个结论并非仅仅表现在一个“包子”、一张“某州日报”上。作为媒体的核心表现,“新闻”这个字眼一旦与“假”字纠缠不清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公众对媒体的其他外延如发行量、收视率、渠道、覆盖面、读者、广告等字眼的极端失望了。

媒体的影响力因为其吸引注意力,保持舆论中心地位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尽管正负参半。但其公信力及信任度的下降早已是不争之实。媒体热衷于保持自身的注意力,而不在乎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无忌社会道义的责任。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恶习居然成为了很多媒体的市场立足之本。

假、大、空出现后,自诩公正的第三方也尾随而至,一切仿佛是为了完善一个生态链一般的发展,却没有人意识或疑惑这个链条如果依靠自律,也是可以稳定的运转。起码,在局部如此。

于是这样一个貌似繁荣的市场不得不因为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合理的泡沫,又因为合理的泡沫的存在,多余了些不合理的泡沫,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稍加时日,混在一起,谁是谁非,乱成一团。

为了迎合某种私利,媒体就难以站在道义的最高点,即便立在一个土丘上,干嚎两句社会道义放肩上,也无法掩饰两条肮脏的泥腿。

自律不成,不如自贱!

到了最后,干脆不再掩饰,反而一变到底,做不成贞女,干脆做个娼妓!那样,才算立足这江湖!赢得这利益!

唉,媒体,就和黑社会老大一样,名气都是兄弟们给的,你要是弄虚作假,早晚会给你打回原形!

虚情的传媒

你知道一个传媒人如果没有激情,那社会将会怎样?

不过,你不要害怕。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种没有激情的传媒人,这个社会并没有产生什么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的传媒人在促进、改变社会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还没有起步,所以,他们的存在对于社会来说,意义还很遥远。当然,我强调的这种意义一定是正面的。我们也都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传媒在误导民众这方面倒真是不遗余力。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林海正在主持一档歌艺秀:(大概是)每周五的晚上,来一个电视卡拉OK秀,一大群喜欢唱K的歌友在电视上一秀歌艺,倒也很有意思。在这之后,出现了超级女生;等超女火了,就有了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一大堆活动。整个民众被娱乐给挑逗出最强的激情,而传媒就是润滑剂。看似繁荣的娱乐业就这样在看似理智的传媒业的助推下狼狈为奸、膨胀起来!当然,这么个说法和具体操作的人大有关系,不过谁让我们人是万物的主体呢!离开了人,我上哪里说理去!

我认为娱乐业就是浮躁的行当,他们吃的就是这碗饭,谁得到的关注多、谁得到的注意力多就是本事,不在我的气愤之内,也就不屑说它。我还是说说我爱的传媒业吧。

金庸笔下有很多求上进的人,很能吃苦,练武功练到走火入魔!不过这些人大多想走捷径,于是就练些邪门歪道。所以后来个个没有好下场,也得不到一丝的同情。因为韦小宝告诉我们如果练名门正派的武功起码要花个30年的时间才得行。好嘛,这家伙!哪个愿意栽树给后人乘凉呢?类比到我们的媒体上也一样,大家都希望得到高知名度,于是就找捷径,于是就迫不及待的走歪路,练邪功。于是复制、篡改就成了这些高人的秘籍。试问我们中国的传媒人有几个重视观众的真实需求?有几个真正想去了解过大众的喜好?传媒人集体闭门,躲在互联网背后,凭借着些许的资讯优势,剽窃一些低级无趣的东西换个中文名就当作是原创了!

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还是拿练武做比方。练武的初衷是为了强身健体,后来有保护自己之用,在后来就成了争名夺利的本事。那是因为它本身确实也是一种技能。而传媒的初衷呢?信息交流、教育大众而已。实际情况是横流的垃圾信息在愚弄着善良的大众。所以说表面上的这些激情其实都是虚情!只是民众看不清楚罢了!

我想传媒虚情的原因在于少了一些乐于奉献的传媒人,乐于为后人种树的传媒人!不知道现在的教育能否培养的出来这样的人?

父亲教过我一个道理:别人如何看待一件事情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是否可以正确的对待!做传媒尤其如此!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