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

红

绿

写一篇叫“春”的文字,来纪念我们每年最忽视的一个季节。从冬季开始,我的生活就开始变的懒惰、拖沓、敷衍。不全是季节的错,也不全在我个人,季节与心情混在一起,做了一个让时间虚度的梦。想起张国荣的一句歌词:“游戏在好玩,不过烧时间”,烧完了一个又一个季节,我们盼来了一个叫春的季节,却也无所事事,慵懒的装成一个无忧无虑的家伙。

我不喜欢小资,对于中产这个阶层我也很是抵触,在我眼里他们不比农民或农民工来的更为亲切。在对待季节的态度上,后者表现的更为尊重与信任。“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城市化越发扩大的今天,听上去是已经不像那么回事了。我这样的农民工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城市里待久了,也忘了在三月里可以做些什么,而三月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个记忆的闸门。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些变故都发生在三月里,在不同的年份,记录着我的成长。但在今年,我却突然发现,我不应该继续这样过着三月。

其实我该忧虑才对(用忧虑这个词似乎不太准确,更像是要表达该面对现实的意思,一旦面对现实,想不忧虑似乎也难)。或者说我应该不做具体的表现。我可以不计划什么,也不需要按计划完成什么;我可以不去看什么,也不需要因为看到什么而发出什么感概;我可以假装今年与去年别无二致,我该继续那样的惯性生活,而不是因为灵光一现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总之,一切的反应看起来更应该符合季节的特点才好。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草长莺飞,美女成群……能在这样烧时间的季节里,做一些不烧季节的事情该有多好。但怎么去做呢?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乱折腾

我是一个折腾的人。我知道折腾这个词不够褒义,用效率低下来形容自己也算恰当,总会在无意中做许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为了鼓励自己,我会说自己“不折腾”,但“总扑腾”是一定不会差的。可资安慰的是我只是在跟自己斗,不影响其他人,这点也是我不怎么招人嫌的原因所在。

手犯贱,给自己的笔电设了下密码,重启之后却怎么样也不能输入正确的密码,怀疑自己的脑子在刹那间进水了。不得已找台机子上网搜了下,哦,居然有专门处理这种问题的业务,看来犯贱的人不止我一个,都成了赢利点了,算是长了点见识。于是花了30元钱,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搞定。临走的时候,我居然傻到说声再见,再见就要花钱,我又犯贱了。

有几个朋友做公关业务,要么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活动,要么问我能不能帮他们的活动带去点高端观众。这样的事遇多了我就会想,一方面是主题明确的商业活动,一方面是需要集中资讯的观众,能不能将这两个需求通过一个平台整合在一起呢?比如说建设一个网站,让活动方发布最新的活动安排,让观众主动寻找并参加合适的活动。嗯,这样的网站叫活动网,有点类似于豆瓣的同城……鼠标一抖上网搜了下。晕!这样的想法早有别人想在前面,好多类似的网站罗列在搜索栏下面,只是看上去都没做好而已。

是的,要想做好这样的平台,首先你得有丰富且高质量的活动资讯,其次,你得有足够基数且品质优良的受众。无论是哪一点想整合好都不那么容易。这又让我想起了“资源说”,整合资源不算能力,消化资源才叫本事。回过头,网络确实是一个好平台,我还是在想如何去整个网店,卖点什么才好,要不咋对得起这蓬勃跃进的宅经济呢。

互联有罪,面壁思过!

互联网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穿越了空间的概念,我人在上海,可以一边浏览北京的资讯,一边与在安徽的家人聊天。当然这对诸位来说并不新鲜。但日日泡在这互联网上,因为太多的资讯垂手可得,太多的朋友可以即时联谊,这让我不禁悲观起来,没有限制的得到会不会是一种罪过呢?

我说的没有限制并不是说获得免费资讯或者在与人沟通的便捷性上(指望靠网络阅读收费的家伙们暂时还得歇一歇,你们不是收不到钱,而是提供的资讯还不够好),而是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廉价感受让人着实不太舒服。或许,对于浏览者来说也要分个彼此。媒体从业人员较容易疲倦互联网,因为海量资讯的背后是简单的复制和少的可怜的资讯源,网络编辑们整日琢磨的是如何将一件事情从三百六十五个不同的角度去做报道(简单点说,就是换个标题),而资深的浏览者则已经锻炼出如何分辨出不同标题所指针的内容是如何一致的。同样,在互动层面,廉价的不带肢体语言的问候让礼貌成了礼节,尊重的意味骤然减低,而莫名的蜂拥而至的陌生人则占据了你的大多数时间,让你的情感宣泄流入歧途。

我不太会应对这种变化,以至于经常抱怨自己跟不上潮流发展。尽管安静下来想上一想,我的工作多少也曾因此而受益,或许等环境越来越成熟之后,反而剥离了原有的好处只剩下弊端。但这种变化随着信息量的暴增而变得让人陌生,原有的节奏也加快了,甚至连本质的东西也渐渐被淹没了。

于是我越发觉得这是一种罪过。但只是于个人而言,于少数人而言。如果你想得到最珍贵的,你必须得付出你最珍贵的。如果你想得到最好的,那就得作出最辛苦的努力。这不是交换(互联网的最大悖论就是没有公平的交换),这是一种自然法则,我必须遵守,在承担罪责的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勇敢思过:谁是谁的工具?

干得多赚得少

打工的人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干得多赚得少”,做老板的人也有同样的埋怨,只是换了其他的说法,怨天尤人的人也是如此这般境遇,否则不会每天唉声叹气,好不容易抚平了心绪,平衡了心情,忽又觉得青春没了,合理的抗议变成了快要断气的一丝幽怨。生活就是这样,等你学会了接受一切不公并成为习惯,你就不会发现自己已经沦为平庸。

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通过调整国家与居民之间的收入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老百姓不在觉得“干得多赚得少”。代表们的建议多从“分配”角度来考虑,但事实上,劳动报酬的增长意义需依附于社会激励模式的成熟而得以彰显,不仅仅是让人得到合理的报酬,更需要激励人们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使之有动力去追求更富效率的生产方式。只谈分配,仅限于汽车换胎,轮胎是新的,但速度不变,外表好看而已。谈及激励,则是换了新车,有了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可以更快更稳的前进。

但民怨又很难通过一两条简单的措施得到彻底根治,新的问题会随之产生,即便有了合理的分配,但民众对此分配模式比之从前的接受度还需要时日磨合,在这个不够成熟的过程里,民众更需要强化的是新的消费方式和新的财富管理方式,很明显,收入增长后的生活方式调整往往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到时候,“干得多赚得少”可能就要被“赚得不少花的更多”替代了。如此,还是会回到是数字增长(分配调整)或素质增长(激励手段)的争论里,不如现在就解决好它!

负罪感

已经有几天没有安心读书了,大把的时间在网络被耗费掉,老实说有点心疼,有一种负罪感。嗯,是的,最近“负罪感”这个词在脑海里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

昨晚去火车站送岳父后,原本计划搭地铁在漕宝路转的士回家。结果在地铁里遇到一个需要帮忙的小贩,我帮她把她自制的小货柜从站台抬出。正是这个年纪大约40岁的小贩,让我有了一种“负罪感”,我意外的没有遵从原来的计划,而是走了一点路等了十几分钟最后搭上一辆公交车回家。这种“负罪感”来自浪费,1元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会“坦然”选择30元的方案呢?嗯,我觉得有时候人对自己太过包容真不是好事。

“负罪感”让人压抑,也能给我一点动力,但我很愚笨,有的时候只能在一件事情上有所改变,而相同的问题却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只是换了不同的环境和对象而已。这样一来总在做错事,人愚蠢的不是做错事,而是将相同的事总做错。这本身也会导致负罪感吧?

是的,浪费让我有负罪感。时间、金钱、感情…..很多的付出都是一种浪费,但并不一定能够刺激你让你认为那会是一种负罪,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浪费,又或者我们并不觉得那是一种浪费。我们一直在说过减法生活,无非是想让自己的追求更加单纯,更加适合自己而已。于是,我们可以订立简单的目标,去做简单的事情,“浪费”也就随之减少,负罪感才可以化作新动力。

躲着写博客

对于我来说,怕是没什么比写博客更为刺激的一件事了。当然,那些靠写字就能够养家糊口的人就不要在意我了,我写字不仅不赚钱,还一直在花钱,这一点就够刺激人的了。在国内现如今说自己写博客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我也不会承认,我最多只是会说我在记录一些小破事而已,谈不上文笔和思想,也没什么启发性可言,毕竟有没有感触是看当时读者的心态和心情的,这比买彩票中头彩的几率差不多,我是渴求知音的那种人。

过去因为涉足江湖太浅,不小心买了个.cn域名,结果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不停的邮件来往,不停的电话交流,不停的好话歹话说尽,域名注册商的态度始终是不错的,但是行为始终是无动静的,他们人在厦门,我在上海,不至于为了一个域名还去找他们理论什么,再说了,人家也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办事,问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总是在牺牲我这样的人的利益的。

得到教训就换个域名吧,新域名(http://www.fandouhao.com)正式上线,请诸位继续支持我吧,有链接的请更换下新的域名,有订阅的请重新输出下RSS,有收藏的麻烦再按下鼠标。好在这个地方还是太小,不至于劳师动众浪费光阴,耽误的时间自个随便换个地方都可以找回来,我呢,且躲起来写自己的博客吧。

膨胀

一个人不怕谦虚,就怕骄傲,不怕骄傲,就怕膨胀,多少人因为承受了过多的鼓励而变的骄傲甚至膨胀是一件心痛的事。膨胀最大的特点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自知自明。我曾经容易骄傲,但幸好算不上膨胀,庆幸自己在清醒的时候可以数落下这人世间的一大悲剧。

鼓励太多不是好事,出自真心的鼓励多半是带有半赏半罚性质的,赞你几句成绩,但也指出你的一些不足,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才会收到长效。单纯的鼓励和一味的奉承让敏感的人多疑,让勤勉的人浮躁,让老实的人骄傲。如果你恨他,那就多多鼓励他的缺陷吧,人最大的漏洞正在于千方百计的找理由去躲避自己的缺陷。

想起说“膨胀”,源自我和S对某个知名记者的一些私人看法,人有虚荣心不是坏事,但在你得到你应得的荣耀之后,记得保持好自己的一点谦虚和感恩的心,千万不要拿自己太当回事才好。当然,这些私人看法不是抱怨和挑剔,而是一种折射,从他人身上的不足看到自己应该避开的误区,前进的路上,我们真的很渺小。

踏实

赵本山一生最大的痛苦是替别人保守秘密,而我这半生最大的痛苦则是保守自己的秘密。我想我在家人面前几乎没有秘密,也不需要有秘密,“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家训是否能够继续遵守到肉体消亡为止虽还未知,但没有秘密的确让我活的踏实,这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有很多事情看起来都不那么容易得到控制,很明显我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我宁可得到最少,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拥有的是什么,它为何而来,为何而发生,最后又会为何而离开。我从刻意的追求自然而然到可以做到无所谓自然与否,也算是一种改变,但本质没有改变,我向来不喜欢秘密,也不喜欢这个字眼所带来的隔阂,那是没有人情味的一件事。况且这还是人为的,是造作的,是不自然的。

是的,为人处事难免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保质期的长短而已。让我守密是痛苦的,让我泄密也不好受。好在我敢于面对自己,对其余我则能做到沉默是金,简单说,除了自己以外的秘密其实都与我无关,那只是别人的故事,我不应该多管闲事才对。

与N通话,给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她说起我的家人,提起朱注的聪明可爱,提起芳的善良贤淑,我感谢她的赞美。说实话,她说的很多鼓励话都能够让我会心一笑,欣然接受,我想这也许就是感恩的美,在不经意间,由朋友提及你的幸福是什么,其实是最踏实的。

久违的感觉

突然想起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像小时候,父亲随意时跟我们说说笑笑,偶尔严肃的时候又给我们上上“政治”课,谈一些可为和不可为的事情,庆幸他总能找到我们身边熟悉的案例,那与现时流行的MAB教育在模式上是一点不差,这也是父母亲与我们沟通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对朱注的唠叨大多受教于此,朱注对我的唠叨归根也是如此,让我们家族抛了酒精与烟草的恶习倒也是三代人努力的善果之一。

我期待在与朱注的沟通中不仅仅有语言(也包括一些自言自语),我还希望有文字、有图画、有音乐、有运动,我跟其他父亲一样,期待我的孩子可以懂的更多,但与其他父亲又不一样的是,我学会了不去勉强。朱注喜欢画画,我尽量找到不同的方式维持他的兴趣,有的时候给他一种比较特殊的纸张让他兴奋的做图,有的时候教他用电脑画板让他惊叹于随时换色,有的时候直接毛笔蘸水在地上大书特书,画画更像是他的一种沟通工具,类似于语言,而不是我所期待的一种能力,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这种能力(包括类似的其他能力)会让他受益,但我真正期待的却是如何激发出他的自然自发的潜质。

在我的期待和朱注的欢乐之间,总会出现一种感觉,那也曾出现在我和我的父亲之间,我期待可以在父亲的眼神里看到对我的认可和赞扬。尽管父亲一再声明我是一个不可随便鼓励的人,因为我太容易骄傲了。但我仍然期待,我本就在期待哪种骄傲的感觉。朱注也那样,他渴望骄傲,他渴望我的鼓励,有的时候为了鼓励,他会犯一些错误,我默许他这样做,但我会采取跟鼓励相对的手段来警告他。略微品味下他在警告生效的那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就会让你感叹“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物呢?”

那种感觉对我来说已经久违了,我可以给到朱注的和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不尽相同,如两个半圆,我从朱注那里得到的只是一半,那些微的差别在于我的幸福感已经变作对父亲期待。这种期待在不经意中带着一丝冷意,如同寒冬里手浸在冷水中那般,但我终于明白这冷意中的清凉多半是一种补偿,一种莫名的平衡,这让我心安、坦然。

下雪

雪

这是不是今年上海下的第一场雪?我记不起来了。我看到落雪总会比较兴奋,我喜欢白色的雪,也喜欢雪的白颜色,在我看来那是天下最纯洁的物质了,希望明早起来的时候,屋顶可以变的更白更厚。

我喜欢将纯洁和真实联系在一起,但我搞不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或许都在强调同一件事情吧,人本来也是“自然”的,但却不能保持到肉体消亡,在成长的过程里,为了成熟而变得面目全非。而雪却可以,尽管生命很短暂。

正在读几本书,关于电影剧本创作的,我只是感兴趣而已,边看书边看朋友推荐的几部影碟,有点感触,甚至在刹那间有顿悟的感觉,就在眉眼的右上角,似乎有一道光闪过,最后时间被冻住,那个时候感觉到一种安静,可以听到心跳的那种。提到安静,顺便推荐各位看一部影片《纽约,我爱你》,一部可以体会到安静的电影,好玩的是,舒淇和姜文也有份参与出演和导演,我喜欢他们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