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真人秀

语出当下流行的电视节目类型,比如正当红的《非诚勿扰》(江苏台)和《中国达人秀》(东方台),以平民的非角色表演,来试探人们的伦理底线。

真人秀的红火来自人的“偷窥欲”,试图对他人生活的观察以完成对自我的精神期许。在低档劣质的真人秀节目中,你会更容易发现这个本质。

以江西台的《金牌调解》为例,节目本该通过当事人先陈述事情因果及当前困局,由观察员抒发围观意见,最后由调解员提出更加合适的办法,以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

也就是说,“解决实际问题”的节目原则才能帮到当事人,同时也更符合社会伦理的需求。一旦观察员和调解员将自己当成审讯囚犯的陪审团或者法官之后,这档节目就彻底被娱乐了。

不过,在芳文看来,真人秀也是了解民情的一个好方式,你不可能很理解社会总是充满意外的。因为你可能会从中恶意的获得某种满足,看着别人的不幸,没有自省的同情就显得假惺惺了。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那些好事总是与我无关

广州传来好消息,当地政府决定在今年给具备一定条件的7万多户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媒体显得很兴奋,还举例说明,只要40多元的月租就可以住上40平米左右的一室一厅。

帮助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屁民当然喊声支持。最低阶层的人因政策而获益也多少让我觉得身处社会其中的一丝自豪。但如果以今日老百姓务实的价值观来看,这种举措多少有点抑善扬恶,有失公平。

首先,我相信造成困难家庭之所以困难的原因肯定不全在社会,若因个人懒惰等原因来让社会去背负养家糊口的责任,于情于理不通,并不值得提倡。

其次,对于那些通过苦苦奋斗,背上巨额房贷并且慢慢苦捱二三十年才住上一室一厅的打拼族而言,廉租房更意味着实惠,不再有关心产权属于谁的问题了。

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让大家都爱上廉租房将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鱼”或“渔”会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趋向

一个向善循环的社会,应该扬善抑恶,在帮扶弱势群体的时候,也需要奖励那些积极上进的群体。更重要的是,社会应当反思下如何降低奋斗成本,让一辈人不至于为了一套房而奋斗终身。我们不想成为没理想的民族,对不对?

【每日论语】卖

语出“17岁小伙为ipad2卖肾”,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操蛋但又发达的物质文明,将精神文明不能同步的人折磨的痛苦不堪。

卖,词出《说文》,出物货也。意指拿东西换钱。比如卖婚、卖爵、卖货、卖春、卖契、卖文等等。似乎大家喜欢以具体事来对“卖”做个褒贬,可事实上凡“卖”必无对错,你能说哪种更好?

小伙为ipad2卖肾或者少女为iphone4卖初夜权与其他各种卖无高下之分,无非是用各自拥有的“资源”与其想要得到的另一个“资源”做个交换,这种可“交换”的权利需要得到尊重。套句名言“我可以不赞成你的交换结果,但我尊重你行驶交换的权利”。

不过,国人也不用太担心,在日本、港台等地流行的“援交”现象早告诉我们:国际社会“卖”的很疯狂,跟国际接轨不是我们的口号吗?

你情我愿的买卖都是不容置疑的。

芳文点评
买卖买买卖
卖买卖卖买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养老

语出“冷血护工”,既包括“郑州护工郑焕明夜半逼老人喝尿”,也包括可能已经被人遗忘的“大连某养老院老人遭护工拖鞋抽打,后因脑出血死亡”、“安徽女护工撕下老人半只耳朵,随手扔进垃圾桶”等事件。

养老,意指奉养老年人。《周礼·地官·大司徒》有记:“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意思是说,政府照顾好老百姓需要做到六个方面,第一就是爱小孩,第二就是养老人,其余不表。

按我的理解,护工应该与老师一样,是一个极具高尚道德色彩的职位。但现实之社会,护工不义,反而显得正常,热情或冷血,全要看护工的心情。于是,冷血护工层出不穷,也不足为奇。

如果想要求护工多点公益心与爱心,成为义工,社会又该做点什么?

芳文点评:
一小和一老
烦恼真不少
多爱多关注
社会才能好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及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肇事劫女,羞耻心何在?

财经网消息,某男子交通肇事逃逸后被警察堵住,居然将自己的妻女作为人质,妄图“金蝉脱壳”以逃脱肇事责任。

可怜的男人被抓之后,除了要接受交通肇事的惩罚之外,应该还会搭上一条“劫持”的罪行。围观者若不知道这个人,还真的无法想象男人的智商可以这样低。

屁民试图从中看出点什么,但稍微想想,无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已。只可惜,大多数聪明人都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极端化,不想悲剧收场的,往往结局更加可悲。

还是说说被劫持的孩子。这孩子怎么能理解大人的勾当?我是说,肇事者与妻子可能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理解彼此想什么,但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拿着尖刀指向自己。

我很想了解,这位父亲如何向女儿解释这一幕?

给世人的警示莫过于此,父母的行为将在孩子的心理留有不可抹去的印记,无论你是什么心理,孩子都只会用最单纯,最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如果不小心伤害了她,到最后,你就会自食其果。

为人父母,不能没有羞耻心。而你能教给孩子的,也只有羞耻心。

【每日论语】儿童节

儿童节是个什么日子?维基百科解释道:是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

为了便于理解,对“毒害”做个引申说明,《后汉纪·质帝纪》记载:“毒害流布,日夜广远。”意思就是说谎言说多了,听的人多了,日子久了就成了真的。所以,谎言就是一种“毒害”。

说回儿童节,我国的儿童节始于1950年,换句话说,读这篇文字的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儿童节记忆。不过,本文不强调记忆,在于围观。如果一定要说也是在记忆,那也是给60年后的人去看的。

孩子们该如何过这个儿童节?我不打算回顾湖北那个9岁少年的悲惨事,也不打算感动于《中国达人秀》里7岁潘成濠的疯狂事,我们来看看大多数孩子,当他们唱着红歌童心向党的时候,你觉得可好?当看到仅江苏省就有600万学生参加这项活动的时候,你可被震惊?

不敢多问你的感受,你心里知道就好。

芳文点评
儿童节不是天堂
是某些人的秀场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一篇公关稿令FT看似近黄昏

FT中文网昨日(5月31日)刊发了一篇令人头疼的公关稿,称某网站为中国富人的社交网站,有宣传造势的嫌疑。但它是否就是FT式的判断?或者仅是撰稿人出于对互联网的肤浅认知而被故事叙述者所忽悠?总之,这个平庸的所谓“富人社交网站”创意本身,让我很不舒服。

令人头疼的本身,在于FT不该放弃自己的格调去做这种庸俗的报道。虽然来自一位比较资深的撰稿人,但很显然,FT的读者对任何事物都该有自己的判断。

或许,“阶级”这个词确实令这个社会“激动”不已?!

我是说,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只服务于商业利益,将社会以阶层量化区分,并用一个标准(比如说月收入8000以上)作为门槛,一来符合国情民情,二来符合客户心情。于是,举国躁动,商业繁荣……可怜见会有多少人受益于这样的一个谎言,又有多少人受害于它的真实。

这个谎言来自于大多数人的真实处境,我们对于收入及消费的支配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上,看“别人的需要”(比如为了面子的房子车子)或“商业的需要”(比如为了占便宜的团购)行事,只是我们都不在意而已。

记得《彼得原理》里有过表述,当你被抬上一个超越你的能力的位阶的时候,你将不会胜任。如果说中产也是一个位置,当大多数伪中产或者准中产被抬上中产阶层之后,他们将疲于奔命,用明天维持今天,用今天维持昨天,那是荣耀,也是包袱。

当然,如果他能不在意位置以及能力的话,那又是另外一件好事。

禁锢的希望

5月26日,湖北省监利县一名小学生用一根塑料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年,他才九岁。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一名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在校园里被推销教辅材料的推销员忽悠—-谁听说过教辅材料里还夹带电子表的?—–回家后向爷爷奶奶要钱没有得到及时满足而自杀。

因为学校管理不当,让推销人员进校推销教辅,甚至用卑劣的手段哄骗低龄学生的行为应该是一个主要诱因。如果没有那块电子手表在作祟,一个九岁的孩子会为买不到一套教辅材料而自杀吗?

问题不止如此。父母离异,被留守也是一个因素。

就算国内高达30%以上的离婚率不会令西方人咂舌,但也一定让孩子们承受不起。不负责任的父母可以打着自由生活的幌子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可曾想过自己的幸福需要毁掉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作为代价。孩子是你自己,是家庭,是家族,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希望,家长的那点幸福跟孩子们的未来比起来能算什么?

父母离异的孩子是被抛弃的,孩子们自己会这样认为。被留守的孩子是另一种抛弃,孩子们潜意识里会这样认为。试问,一个孩子能承受几次这样的被抛弃?

说回学校,作为义务教育,我很难理解教辅材料的作用。即便需要,至于搭上一块电子手表来做促销吗?很想问学校,你们搞的是义务教育?还是义务促销?

……

想到这个孩子比我的儿子仅仅大两岁,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有逻辑的来表达我的愤怒。要骂他的父母、他的学校都不够。可是,除了责骂,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

该去问我们为什么不能一家老少三代在同一个地方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还是要问那些吃公粮做私活的混帐玩意儿就不怕天打五雷轰、有天谴、遭报应?

或许等你发现“留守的是儿童,禁锢的是希望”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都做不了,真的,除了表达疼痛和愤怒!

或者,赶紧回到父母妻儿的身边,那里才是家。

【每日论语】选举

语出“李承鹏参加人民代表选举”,对于李大眼尝试实践公民权利的行为,屁民表示支持、支持、再支持!尽管李承鹏代表的仍然不是屁民这群低阶的人。

选举,意指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但这种“从下自上的关系”在近代西风东进之时才有转变,更远一点,选举还是“从上至下”的,也就是由上面说了算。

古人在《文子·上义》称“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明确选举必须公平、公正。尽管这种选举还是来自一种“上对下”的提携,但公平、公正的要求已成选举的基础。

李承鹏是个写字的人,能说点真话,而且有条件让更多的人听到他说的话,他在表达上少了很多障碍。但作为人民代表,也就是民意代表,该如何保障“倾听”而不是个人好恶,会成为他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顺便插个小故事,西汉时候,武帝召集群儒问:“我欲振兴政治,效法尧舜,如何?”谏臣汲黯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怎么能效唐虞呢?”……我只想强调汲黯的“胆量”太不容易。

当然,开放之中国,若上比武帝更有雅量,下比汲黯更有胆量,才是中国的幸运。

无论如何,对于任何人遵守宪法去实践公民权利的行为,我们都应该无条件的支持!即便是围观,也要给出掌声!

芳文点评
一路走好!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新闻恐惧

每天的新闻几乎都令人咂舌,各类问题扑面而来,大家最后会问这个社会怎么了?好在有人指点“不是社会怎么了,而是我们的资讯越发发达了”,将一切责任推给了传播业。

他们的逻辑是:资讯发达,意味着你可以以更少的成本了解更多的资讯,更多的资讯意味着更多的惊叹,而更多的惊叹到最后又转变为对社会更多的质疑,似乎一切都是资讯发达的错。

如果说传播业还停留在远古时代,那么停留在媒介上成为资讯的故事就不会发生吗?显然,我们是在掩耳盗铃。

即便只说那些让人质疑的部分,假设它里面传达的都是社会人做错的社会事,如雨润将过期火腿回收处理的丑闻,IMF总裁卡恩强奸妇女的花边……一件错事与一百件错事的区别仅仅是数量上的问题吗?

传播业者不断的将各类消息悉数发布,无外乎想“于个体要做法,于整体里要想法”。尽管有时候有所偏离,但总体来看还是值得尊敬与肯定的。起码,你有机会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至于你的思考是积极的还是逃避的,确实不是他人能够决定。

但现实的情况确实让人有“新闻恐惧”,确切的说,传播业也有错,错在媒介发达的今日,还是用传统的思维一股脑儿的将资讯不挑不捡的在各种媒介上发布出去了事。受众长期处于接受状态,必定要对新闻出现的高频率有所恐惧。

或者,传播业的经营者应该冷静思考下那个基本的关于“找对人说对话”的问题,让受众从被动到主动,或可助于消解“新闻恐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