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与格局

窗棂

有的时候,我喜欢将一些没关联的词放到一起,貌似深沉的做个对比,其实是一点寓意也没有,更无法给到这尘世里任何一点暗示。想做大师,可惜多了份羞耻心。羞耻心总会做些阴差阳错的事情(这个句子有点毛病),让人哭笑不得。

不知道为何,我先想到了“体制”这个词,还有内外之分,本来它可以与羞耻心联系在一起来看,但过多的舆论让我觉得那不是我的事情,我想要做的就是如何扭转我自己的看法。调转回头好好的关注下“体制”是个什么东西,羞耻心就放在一边随它去吧。

体制应该是一个玻璃瓶,但不是那个瓶底,而是被它隔绝的那个世界。苦中作乐的人生活在这里,会当是一个世外桃源。勤奋的人活在此地,会当作是动力源泉。似乎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寄托或者期盼,唯独我这样的人却在这里失落彷徨。有的时候,任我怎样睁大双眼,都看不透那外面是什么,根本不是因为模糊,而是因为视野有限的很,三尺之外,一片茫茫。譬如说,我答应自己不再作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却无法兑现这个诺言。谁有病,谁无病,都是相对来看的。文字似乎总能找到一个免死的借口,它总是无辜而又幸运的。

不幸的是我格局太低。早几年对待这个词的时候,还往做人的品质上去靠。但现在不敢了。现在没了良禽的气度和本钱,成了一只落魄的野鸡。打不了鸣,下不得蛋,即便落个“珍禽”的名头,还有谁会真的在乎你?于是,这格局一旦乱了,人的心气就一下子散了。做人都找不到方向了。说这是最悲惨的事情,还真有人不信,要不然每天发生的那些个大小事情,哪一件不在跟我们挑战?所谓格局,及早抛了便好。否则,迟早落个悲惨收尾。

想起胡适的一个问题:除了思想之外,什么是我?回答好这个问题,也许才能理解我为何纠结在体制与格局上。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阅读的味道

阅读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觉得文字缺乏味道,换句很文艺的话来形容,就是缺少共鸣,不能够在读者的心底埋下一弯钓钩,在读者兴奋或失落时,能看到震动。喜欢阅读的人一定读过很多很多,喜欢写字的人也一定写过很多很多,彼此之间是否可以互相吸引,完全在于他们之前的经历里有多少相同或相容的东西。从这点上来看,写字的好与坏没多少会与文笔有关,读书的高与低也只是由心情决定。

但阅读本身是有味道的,只要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种文字或那一类信息。阅读就像是一怎么都不算帅的帅哥走在路上,与一帮一帮的美女擦身而过,大多数的时候,帅哥都是带着失望继续前进的,突然,在拐角的某处,窜出一个另类美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目光交集,一瞬间就会电闪雷鸣,爱,这个无法言传的却能表达无数情愫的字就是阅读的味道。

前面整的很肉麻,有点像那些阿姨们的三年级作文。我只是想说明阅读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但我失败了,我的表述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不会因为谈论阅读本身而与其他人有任何的共鸣。这里也体现出了另一个问题:没有完全传递意图的文字,是不该指望获得共鸣的。“但”(我很奇怪,总喜欢用到这个“但”字,仿佛我要揪出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一样,是种继续深挖的偏激态度陷害了我)阅读的人似乎总可以在一些感兴趣的段落里小鸡啄米似的找到一些感兴趣的句、词、字。在一些合适的场景里,那些古老的汉字,就像聚光灯下的明星,在某个角落里显得楚楚动人。

我觉得我还没有说清楚阅读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是一种喜欢的感觉?还是在这种感觉里找到的安慰?不过,这味道至少不该等同于价值吧?阅读不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吗?起码阅读不该用来交换什么吧?……又陷入了混乱,这糟糕而又青春的清晨。

思考的障碍

思考的障碍来自于对真相的逃避

这样的题目有点大,我原本想指出一些言不达意的现象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在写出这个标题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无力阐述清楚。我的思考发生了障碍,不仅仅体现在表达层面,也在思考的初始激荡阶段,我会害怕产生更多的误解,我真的确定那只是表达的问题吗?

举个例子来说明下:

王烁先生在思享家上发文指出“唐骏需回应学历作假指责”,我支持王先生的观点,唐骏先生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在社会对个人产生质疑的时候,应该及时站出来回应,并有责任举证以澄清事实。既然,公众赋予了你社会典范的荣誉,你也必须以真诚和透明来面对社会。稍微发散一点来说,诚信是社会价值得以良性延续的一个基础,你个人可以不讲究诚信,但是请你不要破坏我们所共有并维护的社会价值基础。

从另外一个层面我也在想,如果唐骏先生真的被证明是不诚实的,除了他个人承担的那部分“后果”之外,我们的社会该做何检讨呢?社会错在哪里?我们是否该在这个时候来检讨下诚信缺失问题的背后是什么?我忧心忡忡的在这篇文章后面回复到:“我觉得无论唐骏的学历是否有假,有另一个问题值得反思下: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看重学历?”我原来以为一些共识的部分无需啰嗦,但从其他读者的反应里,我看出我这是在画蛇添足,譬如:

@甲:“这不是看重学历的问题,是个人诚信的问题。”
@乙:“我觉得现在讨论的问题,不是学历是否重要的问题,而是诚信是否重要的问题.低学历高能力的大有人在.除非迫不得已的原因,否则不值得鼓励,更不值得宣扬与学习…”

以上本身只是一个示例,我不是想据此指责谁或者反驳什么,我只是想借此描述下思考的障碍是如何发生的。

由一篇文章获得读者共鸣,引发其他读者做更多思考,应该是这篇文章的可取之处。但大多数人是否也有我这样的痛苦,在同一篇文章下面,人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本身是好事),而一旦将这些结论当成是一轮成熟的交流,则会显得一厢情愿。大多数情况之下,表现自己的欲望大大强过对于是否能收获真相的渴望。

从这里,我有点理解为什么说“顶”、“沙发”、“支持”这样的词汇才是论坛的主旋律,因为大家要的只是围观而不是思考。群众们想要看的也不是真相,而是“乐趣”。于是,我们的思考必然有着天生的缺陷,善良如我的人会认为万事都不够接近全面,但现实如我的人到现在才敢承认,我们只是故意躲开真相而已,思考的障碍恰好来自于我的闪躲之间。

这个早上

往回看这几天写的文字,心里有点诧异,我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用我喜欢或者不喜欢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多少还是显得出自己的一些幼稚来,而不得不用幼稚去体现此刻,又是一件极其勉强和残忍的事情,我期待的“未来”陷入了迷茫,这一次是真正的迷茫,而在此之前,我仅仅只是为了不让自己迷惑而已。

我纠结到很晚才让自己睡去,也是为了保证今早可以安稳的醒来,像一切都很正常那样。是的,我知道这城市在我心目中已经起了变化,它不在那么可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残酷!我认可这种残酷的背后更多是个人意志的争夺,大家都在祈祷,不要成为输家,但是大家没有祈祷,别让无辜的人更加不幸!

在这个早上,我盘点眼前的一切:上海、早上6点、大雨如注、雷声轰鸣、心情抑郁、周一、生活的开始……

发想力

第一次听到“发想力”是在2005年。我刚刚入职中国台商杂志社没多久,我的台籍领导在谈工作思路和要求时提到了发想力。起初,我认为它只是“创意”的同义词,但随着企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才了解到发想力这个词的独特魅力。今天中午的时候,我还会发布一篇周浩正老师给到编辑人的最新分享,他谈到了发想力对于编辑人的重要。其实,发想力对于任何职业人来说都一样重要。

发想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发”,这个发代表了思路发生的起点,起点决定结果,起点决定方向,起点甚至决定一切,在所谓的天马行空的创意层面,一切都在脑海里随意碰撞、任意组合后形成既符合现实又不乏浪漫的行动路线,并期待达成超越期望值的更高目标,这就是发想的成功路线图。正如每一次的寻宝一样,你的起点选择错误之后,你的终点就只会是一片茫茫。

而发想力的终极考验在于“力”。力的表征是肌肉,是你经过无数寒暑锻炼出来,在你的胳膊上、小腹上、后背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轻易抹去的印记,也是你显得更有生机的缘由。发想力不是在一件事情上的独到,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与你吃饭、唱歌、写字一样的能力,你可以懂得挑剔美食、可以懂得欣赏音乐、可以懂得透过文字看人心,你一样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就某个目标做些现实的发想,让目标看上去更加美好一点,让行为看上去更加务实一点,让过程看上去更加可控一点,让你的团队看上去更加有成就一点。

人人都需要发想力,但我也不否认人人都有,即便他自己也许跟我一样,对这个词还仅仅是一知半解。但事实上,他可能真的已经具备了。具备的不需要多说,尚不具备的,就要多想想该如何锻炼这种能力了。大家将它归结为一种能力,就是想说发想力是不需要任何天赋的,我从来不认为职业人是需要天赋加持的,可以听到富二代、穷二代的说法,不该哪一天会冒出“才二代”这样的无稽之谈吧。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在花同样精力的条件下把事情做的更好一点,让自己过的更充实一点,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一点,只要有这个动力,发想就不成为问题,剩下来,发想力就交给时间去锻炼吧。

知易行难

老祖宗说:知而不行,不是真知。意思就是说有了想法但没有去做,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想法。想法这东西,老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不接地气是成不了思想的,既然成不了思想,自然也就无法指导你去达成所谓的什么目标。

知易行难该是千百年来绝大多数人的通病,所以大家都一样平庸,这点上算是扯平。倘若只是沦为平庸也就算了,最起码不能实践个人的想法,倒还可以做好一颗螺丝钉,安安分分的守在自己的那个小旮旯里。只是让人痛心的是因为错误的知而吃了行的艰苦才叫冤枉。这层意思老祖宗也有过表达,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错与对在其次,合适与否才是要紧。

我对于“知与行”的关注,来自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里的一些表述,很遗憾直到最近才读了一点点,能读懂的就更少了,好在还是受到了一点启发。在知与行的论述上,我得以找出我纠结的原因,还好为人已算成熟,不需要粗暴的将它看作成眼高手低或者好高骛远这类的调侃讽刺。说到底,该如何理顺思路,帮到自己才是根本,哈哈,我甚至都来不及嘲笑自己。

我也不需要庆幸这样的情形在别人身上也会出现,那只是“你认为”的而已,况且这也不算是一种安慰。对于我来说,也许每天完成一点点小事情,靠坚持和积累去完成一件大事件才是一个好方法,看上去笨的不行,但再也简单不过。知-易-行-难,贵-在-坚持!加油吧!

把失去的都追回

把失去的都追回算是一句自我激励的话,虽然其中不乏带有嫉妒、仇恨和不平。但大多数情况下也算是正面的托辞之一。起码可以因此而有所追求,自信心也在这种激励中得以自建。但从根本上来说,一则没什么东西会是你真正失去过的,拥有的和貌似拥有的永远无法雷同,二来就算你有失去的,那也没法再追回来了,就算是同一件物品,此时拥有的感受与彼时也是完全不同的。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一句话呢?在我们大部分时候,总会轻易听到这句,说的人很严肃,听的人很是欣慰,无非是说的人承认了自己彼时的不勤奋,此时的醒悟,决心要鼓起斗志,奋起直追而已。要把失去的都追回来,是一个没人愿意拆穿的谎言。

那么过去我们真的失去了什么吗?除了时间之外,我不觉得过去的某个阶段我们就必须该拥有某个东西或者某个荣誉。你的付出尚且得不到对应的回报,更何况你的不付出。但我们似乎都有理由相信自己该是特殊的一个,总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在作怪,那就是叮嘱别人不努力不行,对付自己则是可以稍微偷点懒做点闲事成功反正会在那里等着自己。倒是除了我们自己会等之外,这世上其他的玩意没一样会等着我们去拿。

不如重新做个激励,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不去管它,最重要的是在当下你该做点什么,为明天的生活做点什么。说把失去的都追回不如说把当下的事一件一件完成好。如此,我们不用在今天对着过去歉疚,也不用在明天对着今天惆怅。我们该颠倒的是要在今天对着明天期待,在明天分享今天的收获。

平静

刚过5点,我就醒来,觉得很平静的那种。很多时候,我都会是被闹铃给惊醒,但最近会醒在闹铃之前。我原来以为今天醒来会多点不安,但没想到很是平静。我暗自为自己高兴,从容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我已经是一个从容的男子。哦,好吧,是个什么样的男子我无需过于在乎,而平静确实是我最近需要的状态,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的滋扰,安安静静的想一想事情,安静的做一做事情。

但生活不会那么无趣。它会随意的安排一些麻烦让我来面对。麻烦来临的那刻,我会很胸闷,但平静下来之后,会很坦然。是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应付不了的,因为生活也告诉了我,如果不可以这样,那一定可以那样。记住吧,生活对人的锻炼总是冷漠而多情,一边它希望你可以因此而强大,另一边又希望能够给你制造一些真正的麻烦,让你领教下它的厉害。

而工作却是有趣的。有趣的是工作这个字眼本身,但不一定就是你现在正在从事的某个岗位。快乐的是多么无趣的岗位都可以变的有趣,只要你认为它应该有趣,你就可以把它做到多有趣。哦,说了很多废话,仿佛是在强调心态的重要,这难道还要我在这里絮叨吗?但强调总会是好事,可以逼迫着自己做出调整,从生理到心理上的去适应,从个体到整体的去协调,从渺小到庞大的去过渡,也许这才是我得以平静的轮廓吧。

没什么可输的

88529404火箭客场挑战湖人,比赛之前,我问过3个朋友对这场比赛的看法,他们都毫无例外的选择了湖人赢球。是的,从两队的实力比较,湖人自然技高一筹。但是从强弱心态上去比较的话,我是铁定支持火箭,我期待着火箭能以一场胜利来制造惊喜。我用的这个“惊喜”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对火箭的歧视,因为任何比赛都是靠实力去赢取的,“惊喜”这个词似乎有点“偷来的果实”的味道。

不过,确实让人惊喜且兴奋的是,火箭在客场以100-92获得了西部半决赛第一场胜利。我看完全场比赛,有一种看经典美国大片的感觉。惊奇、刺激、紧张、狂喜、悲伤、愤怒……各种滋味夹杂在一起,在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我有想大哭一场的冲动。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及大多数人眼中看到的都是弱者,平庸主宰着主流社会。同时,主流社会也痛恨平庸。这些人都知道自己平庸的现实,同时也忌恨自己的平庸。就好象一个人对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却无能为力的那般彷徨。医疗问题容易解决,但是不甘心面对平庸时却束手无策,只能是干着急罢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将生活看作是一场比赛,不论你是领先还是落后,你都不能否认想获取最终的胜利,你必须继续前进!那么什么样的动力可以让你继续前进,不被过去所困扰呢?是你领先的优势?还是你落后的烦躁?其实这些原因都不应该存在,那只是这场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片段,而不是全部。

是的,没有什么可输的,无论你在比赛的哪个阶段,都是这样。无论你在生活的哪个阶段,你也是这样。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处处领先的风光怎会长青?是的,没有什么可输的,因为生活中没有比零更小的起点了,还有什么比一切归零的心态更轻松吗?是的,告诉自己并不平庸,只要记住自己没什么可输就好。

从头再来

当我写下这样一句标题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沉重的。尽管我已经想到了下一步我该去做什么,但是对于昨天,还是有太多的话需要说。不为别的,只希望记录下来,来证明今天我的每一个选择都不是一种冲动。我可以向长辈们保证:我是感性的,感性到理智的不行。

我想起我之前的很多次选择,十年以来,我从国营工厂下岗成为一名失业者,之后做过工地的小工,歌厅的侍者,汽配公司的销售员、采购主管,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汽配销售公司的业务主管和门店经理,广告策划公司的文案,杂志社的企划,还勉强创过两次业,一次算是成功(至少得到了两个很不错的朋友),而最近的一次却失败了,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还背负上了一笔巨额的债务。

我从未轻松的面对过经济方面的压力,或许我总是认为自己对这方面的要求不高,其实是我在这方面的能力低下,我一直就是一个穷光蛋,在我消耗了我的唯一信用资本之后,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那些相信过我的人。这个压力远比债务更让人伤心。不过,我要接受,这属于失败的一部分,也属于我未来的一部分。当我成功时(我常常在幻想这个远景),我将给予那些信任以充分的回报,可是如今看来也渺茫的很,因为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

关于朋友,我的认识也非常的偏颇。我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你对待别人如何,别人也一定会待你如何。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每个人的小算盘打来打去还是首先考虑好自己,即使看上去不是自己的本意,但那结果还是明白的摆在那里。如我这般幼稚的人要么撕破脸去争取什么,要么保持沉默来冷静的接受一切。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和态度是对我的一次修身养性,而这也是我不得不要的一个果。大不了从头再来。

人生没有彩排,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让自己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后悔。而真正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莫过于觉得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有了亏欠。所以,“吃亏是福”这四个字就是针对我这等人的格言警句,遵从便是,不要细想。再者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计较不过都是一时的名利纠缠,没有想通而已,放在人生几十年的维度上来看,这几天的计较如若成了你一生的郁闷,根本就不值得。索性放开了胸怀,坦荡接受,不相信自己就拗不出这个弯不是。

还是想起Z老师教给我的那句话:“不要怕,不后悔”。我相信我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