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k新潮流》创刊

一家位于天钥桥路肇家浜路的东方书报亭,今天中午摆上了一份新创刊的《milk 新潮流》。摊主说今天只拿了两份“试试看”。

早在2个月之前,古迷们就在古仔部落格上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了解到一个新词『GEEK』,该刊物还以无数其他词汇予以定义。按照这个定义,无数人将被纳入这个范畴之内。

我是『GEEK』么?我不用IBM,我用ASUS;我不戴手表,我没多余的钱;我喝星巴克,但不知道怎么冲杯好喝的咖啡……严格的说,我根本离『GEEK』还很远,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收入的曲线下降,我或许会离『GEEK』越来越远!

可是做『GEEK』好么?这样的文化现象如果有缺席会代表什么?对社会的参与度不够?与社会脱节?好象是,又好像不是!我糊涂了。

其实,我就是不适合讨论文化的人,没有文化素养,哪有对文化的见识呢?

这份创刊号应该得到了“谷歌”的大力支持,“谷歌”的宣传册得以创刊号别注面世。

《城市文化情报》创刊!谁需要情报?

又一本新的城市杂志创刊了,《城市文化情报》以5元的价格上市。

在我的印象中,情报类的杂志好像能够卖钱的不多。捷讯传媒到是出了好几本情报,《装修情报》、《人才情报》等等,也是类似的价格,但是真的能够卖出去多少,有谁敢说他知道?

凡是情报,就意味着读者的流动性。但是针对城市消费情报而言,这种定论是否也该成立呢?

各位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们根据什么选择看电影的地点?

我们根据什么决定周末的安排?

我们根据什么决定旅游假期的行程?

我们根据什么来导游外地来沪的朋友?

有这样的一本情报是不是真的有用?那情报的及时性在这本双周刊上可以体现多少呢?这本双周刊能够为读者争取到的最大消费折扣又有多大呢?读者能够因为这本杂志不仅从信息上受益,更可以因为这本杂志获得更多次数的消费体验?

要是做好这本杂志一定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因为这本杂志是在番禺路858号301室创刊的,不说别的,单是这个地址,就值得我祝福他们!

虽然我也许并不需要情报!

《理财周报》创刊号昨天面市

下了班,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激动了一整天:因为“目睹”以久的《理财周报》要上市了。我得去买一份,如果看上去不错的话,我会多买两份,以资纪念。我想。

我原以为这种报纸不太好买,人家广告里定位的可是全中国三千万中产家庭哦。我所在的公司又此处城郊结合处,这样高价值的东西,一定难买,我想。

路过第一个书报亭,我随口问了下摊主:《理财周报》有么?摊主正在整理刚刚到货的《新民晚报》,听到我的声音,努努嘴,喏!顺着她的声音和眼神,《理财周报》硕大的血红色的刊头像一条眼镜蛇一样,静静地躲在一堆灰不溜秋的报纸中间,格外显眼。

我很兴奋,拿起报纸,只翻了一页。手感并不好,和6元的定价极其不符。但我还是决定买它一份。

在看到报纸之前,已经在萧三郎的博客里看到了《理财周报》主编夏日的发刊词,写了两点:读者为财务自由而奋斗,《理财周报》为了读者而奋斗。综合一下,和其他媒体没有什么两样:为了读者为奋斗。可是仔细一想,也对。他还是切了一刀:为了读者获得财务自由而奋斗。这一刀至少在我理解还算正确。

不过,因为我还不是中产阶层吧,所以不在他们的服务范畴之内。不太能(没有说不能,是怕人嘲笑我水平太低)理解这份报纸的绝大多数内容对自己有哪些实质性的帮助也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有的时候想一想还真是:期待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只有继续祝福他们吧,做媒体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