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记有关

我是受到某人的督促和鼓励,才在初一年级的时候写上日记。要说写也不完全对,譬如大多数的时候,日记里记下来的全是“星期三,晴,老师让我放学后留下来,要把英语课文背熟,我恨死某某老师了”或者“星期二,阴,某某借了我一本书,到现在还没有还,我下次不借东西给她了”这样的内容,基本上是当作一本“恩仇录”来使用,完全没有创作的意味。

我每次回家必然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躲在我的房间里翻看那几本日记,一边大笑,一边感概,如果说我的记忆有足够烂的话,我确实得感谢某人无意中给到我的这个习惯,让我能知道过去的时光都足够的有趣。

长大了点之后,日记的内容开始深沉起来,这甚至让大妹在偷看我的日记时会产生心理阴影:“哥哥好消极啊”!?但换在今天的心境下去看,大多数也是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就算是今天写的这些文字也是一样,到了以后可以从容面对的时候,这所有的不爽与痛苦都算不上要紧事。按说这人生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从容的心境下面对一切,都有难以体味的好来。简单说,生活是美好的,不仅仅在回忆里。

除了回味一些小事情之外,我会经常将注意力放在日记本的来由和字写的好与坏上。我的这几本日记本,有一本是老爸赢得象棋比赛的奖品,另一本是我离开安庆回东至读书时表哥们送的纪念品,其他有同学送的,也有自己攒着钱买的,我将所有的日记本排在一起,设想着它们都是一片空白时的样子,而打开之后,看见不同时期,用的不同颜色的钢笔、圆珠笔写出的不同字体,想必有些时候,对自己写字的“书法”颇为得意,看那些龙飞凤舞的字体,才知道年少轻狂该有多可爱。

前几天,老妹给我寄东西过来,我想顺便将这几本日记也寄来,但老妹居然担心会丢失,拖拉了几天没有做成,我也就没再催促。或许只有在家里,才能通过它们找到那些乐趣吧。上海终究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嗯,我不知道如何描述清楚,算了,等日后再看吧。

阅读的味道

阅读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觉得文字缺乏味道,换句很文艺的话来形容,就是缺少共鸣,不能够在读者的心底埋下一弯钓钩,在读者兴奋或失落时,能看到震动。喜欢阅读的人一定读过很多很多,喜欢写字的人也一定写过很多很多,彼此之间是否可以互相吸引,完全在于他们之前的经历里有多少相同或相容的东西。从这点上来看,写字的好与坏没多少会与文笔有关,读书的高与低也只是由心情决定。

但阅读本身是有味道的,只要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种文字或那一类信息。阅读就像是一怎么都不算帅的帅哥走在路上,与一帮一帮的美女擦身而过,大多数的时候,帅哥都是带着失望继续前进的,突然,在拐角的某处,窜出一个另类美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目光交集,一瞬间就会电闪雷鸣,爱,这个无法言传的却能表达无数情愫的字就是阅读的味道。

前面整的很肉麻,有点像那些阿姨们的三年级作文。我只是想说明阅读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但我失败了,我的表述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不会因为谈论阅读本身而与其他人有任何的共鸣。这里也体现出了另一个问题:没有完全传递意图的文字,是不该指望获得共鸣的。“但”(我很奇怪,总喜欢用到这个“但”字,仿佛我要揪出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一样,是种继续深挖的偏激态度陷害了我)阅读的人似乎总可以在一些感兴趣的段落里小鸡啄米似的找到一些感兴趣的句、词、字。在一些合适的场景里,那些古老的汉字,就像聚光灯下的明星,在某个角落里显得楚楚动人。

我觉得我还没有说清楚阅读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是一种喜欢的感觉?还是在这种感觉里找到的安慰?不过,这味道至少不该等同于价值吧?阅读不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吗?起码阅读不该用来交换什么吧?……又陷入了混乱,这糟糕而又青春的清晨。

没事码字

我对编剧这个职业是很向往的,但我一直没拿它与其他以写字为主的行当做过比较。我始终记得S说过:不过就是一个码字的,跟砌墙的砖匠没什么两样。但码字的与码字的之间区别也大了,就拿我跟S比较来说,他可以码出故事让出版社支付酬金,而我却只能是码字,还得自己掏腰包支付这个网站的所有费用。

码字的在本质上与编剧是两码事,一个是爱好,随手玩儿,另一个则是专业,叫做职业人。从爱好出发的玩法儿,大多不需要对他人负责,而职业的部分就需要讲到素养这回事了。这么说我不能靠这个赚钱也是合情合理,于我自己也算是心安理得。但码字的时候,我一直会想,什么时候能码出一个好故事来呢?我不知道,天也不晓得。

但我还是强调自己喜欢编剧这个行当,只是这种喜好在10年之前突然被尘封了而已。我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对自己是有作用的,我喜欢这种作用。在过去了很久的一段时间内,我曾以为自己确实拿编剧当作了一个理想,按进入社会之后的话来讲叫做就业方向,按温饱解决之后的话来说则叫做职业目标。但那不是我能走的路,我现在走的路与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这反而让我更加期待,期待某种力量附身,让我有点特别。我明白期待本身是一种享受,我也知道期待的结果并不美好。

这些都没有关系!想到这种期待的时候,也只是在瞬间里发生、消亡,就像我们无数的未曾实现过的理想一样擦身而过,今天我随意抓住的回忆恰好就是这点而已。但我在思考过去的这点其实是很有意义的,它让我坚持着还算连续的写了近20年的日记,我知道写字本身成了一种习惯,我应该感恩自己的年少无知才对。哈哈!没事码字,其乐无穷。

打架

从小,我的身体就很单薄,所以心里一直很担心被人欺负。结果呢,我也确实被一些人小小的欺负过,比如被逼到墙角把兜里的几毛钱交出来之类的。我一直知道『强大』的好处,也经常幻想着自己可以变得强大,甚至有点超人!

我买过一本李小龙的《截拳道》教程,看了数十遍。老想着那些寸拳该怎么打,戳脚怎么踢。每天还呼哧呼哧的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打左冲拳啥的,还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武林高手。说也奇怪,自打我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之后,我还真没受到别人的直接欺负了,没人很在意跟我面对面的对峙。这个时候,我就把自己当作行侠仗义的侠客那样,学会了那貌似正义的眼神搜寻那些欺软怕硬的人,甚至还将这个写进自己的青春期格言里。

但是有的时候,反侵略战可以避免。一些无是无非仅仅是关于面子的屁事不得不面对,甚至也要靠武力来解决,打架就在所难免。好在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地方,同我一样,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发生同样躁动的人本身不多,所以那难得的几次打架就被我牢牢的记在心里。

和D打架,是总感觉这家伙不够听话(指听他父母的话,其实这关我屁事,我关心的过头了!),读书也不好好读!所以在宿舍里关起门来打了一架。结果你猜吧,没有几个同学知道我们打了一架,更没有人知道我们谁更厉害,总之,两个人都哭了。估计是痛的。大家知道,乡下的学校宿舍很窄,我的截拳道发挥不出什么力量,所以呢,不能全胜,也让我深深的对这门武学产生怀疑。后来,就渐渐的不练了。原先紧绷绷的六块腹肌也渐渐的消失了。现在呢,反而又重新认识了,他从国外回来,大家变得居然亲热了。可见不打不相识。

和X打架,足够伤心,为了一句玩笑,可是他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所以,裤子破了,心也碎了,那个时候就感受到被好友出卖或者手足相残的凄凉。真是人生一大悲事。现在已经不联络了,回家了见了面打个招呼,就像谁也没在谁的生活中出现过一样。可见,感情是脆弱的。

在之后,就记不得还跟谁打过架。现实条件也不允许。我的身体都一直单薄,遇到真正的歹徒,恐怕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提那些仅仅是在行为上看不惯的青春期作派了。所以,打架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回忆,一种短暂的印象。甚至没有什么印记,直到有一天有人提醒我,我才知道,人啊,别被冲动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