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愿退但不敢休

作为渔民子弟,『退休』一词在我听来很共产主义,但我认为它与无产阶级难有关联,即便是间接的。

比如我的父母,如今年过六十,依然还得自个儿下地干活,打工糊口。他们与其他地方的近十亿农民朋友一样,离『退休』二字距离遥远。

当然,身为人子,不能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令我羞愧难堪。可诚实点不打肿脸的说,我也不必找什么理由去掩藏个人的无能,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事算不上不孝。尤其是对向来自力更生的人而言,没给社会带来麻烦,已是万幸。

我不打算抱怨什么,至少在法律上,这种抱怨也不会得到回应。即便是嫉妒心在作怪,那也只是偶尔几秒钟的不爽而已。

如你所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四条曾明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对照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策,我也不敢对这条规定有太多想法。换个乐观的角度去想,继续保持『让一部分人先退休起来』至少也说明这社会没在后退。没有后退就是进步,我以为。

如果要加点阿Q精神,也可以去古诗里找些平衡。

比如说,唐人武元衡曾在《酬李十一尚书》中写到,『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大意是说局势不稳,该考虑辞官休息了(也只是清贫如武元衡这样的人才会有的念头,换其他官,巴不得乱世里浑水摸鱼才叫痛快)

瞧,阿Q告诉我们,古往今来,农民是万万无官可辞、无职可退的,也就不存在『退休』一说了。你不能奢望那些从未得到过的东西不是?

不过,我还是想问:即便那些『退休』的人,有多少不是生存在『退而不休』的状态里呢?

一胎化政策、老年化社会、高房价、高物价、物质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同样前所未见的消费狂潮……有多少老人会舍得让孩子独自去战斗呢?

看起来,除非能做到『衣食无忧、与世无争』,否则,老人们只能是『愿退但不敢休』。

在这个前提下,再谈什么退休延期或不延期,又有多少意义呢?

未来其实没那么靠谱

我一直不太愿意缴社会保险。虽然人在上海,但理想的最后落脚点肯定会是东至或安庆。只是出于各种原因,我将这笔固定支出当作生活成本来对待,以便让自己可以顺利的在上海待上几年。原先也不喜欢抱怨,但随着这笔支出越来越高,而收入越来越少,不由的想啰嗦几句。

对这笔钱的收支,我一向持怀疑态度,也许将来如何如何,但都不靠谱,不值得信任。说句摊尸的话,如果要靠这笔钱养老,那也注定是一副凄凉晚景,活着的意义就不在了。我同大家一样,喜欢完美的结局。

或者,高生活成本也是一个动力。虽然没能力向那些喜欢算帐的经济学家看齐,搞个二三百万回家养老,但不至于最后依靠那笔社保钱却是必须要做好的准备。既然不幸做了一个为别人的过去买单的人,就得积点阴德,不让后人为自己太过操心。

当然,这是一个怀疑论者的腔调,对未来缺乏信心。不仅仅是个人的,甚至也怀疑大多数人的。看着我们这些家伙一拨一拨的被呼来喝去,生下我们的爷娘们该不该痛心难受?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户口

我最不愿意别人问我户口在哪里,因为户籍所在地总让我感觉不爽。我多希望我只是一个农民,但一旦被进城了,反而就开始焦虑,躁狂了。由此引发的一种憎恨,势必还会因为我狭隘的心胸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度想把这户口迁回到出生地,但不知道为何,竟又舍不得。难道我的内心也认为城镇户口要比农村户口好吗?我不是认为自己不屑于此吗?这!更让我不爽。

好像我习惯了在各种不爽之间生活一样。我知道,如果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不爽,实际上只是你一个人的不爽而已。幸好,我可以高兴的承认,我只是对很少的几件事不爽,这几件事归类下,无非是对自身的不爽,不涉及他人也不影响他人。我一向都安分的很。

本来想聊聊我为何对现在的户口不爽,但是又不愿意触及太多,我怕我的不爽会让其他关心我的人受伤。我多希望他们知道,我没有任何一点责怪他们的意思,他们是为了我好,我知道,并且我也接受了。我只是在某天之后及至今天的这段时间内,对我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件事而感到不爽而已,对我来说,自身之外的全是外部环境因素,我们都是外部环境的奴仆,我怎会弱智到对他们不爽呢?

看到新闻,说各地都在调整城乡户籍制度,使之逐渐城乡一体化。也就是说,以后没有所谓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了。多一句嘴问下,户籍制度本身合理吗?我之前怀疑过很多很多,比如我生在农村和生在城市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但这个不同真的应该存在吗?

回到新闻上。也有专家对此比较担心,其实她担心的也有道理,如果不能解决好基本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问题,户籍改革只是把城乡二元化变成城内二元化,旧的歧视被新的偏见替代了而已。但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就像在水池里按皮球一样,按下这个,浮起那一个,怎么做都不像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对于我来说,还是自己照顾好自己比较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