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网红 那哲学家怎么办?

关掉朋友圈的直接好处是:你不在频频拿起手机,即便依然无聊,但也有理由去干一件需要花费整块时间的事,比如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走一万步路、或者喝一杯咖啡。

按照热心咖友的提醒,我学做一杯冰滴咖啡,方法简单,把15g左右的咖啡粉倒入250毫升的冷水里混合,放冰箱里冷藏12个钟头后取出,用滤纸滤除咖啡渣渣即可饮用。考虑到它在13号的下午两点被放进冰箱,所以,这件事干的足够愚蠢,让人尴尬,无论如何,我能喝到的冰滴咖啡,都不会很正宗了。在加上明天要出远门,超过24个小时的冰滴还是冰滴吗?只有等我回来再做鉴定了。

另外,吃饭也需要整块的时间,如果我没有忘记冰箱里还有饺子的话。芳回东至之前,包了大概四五十个饺子,铺满一整层冰箱抽屉,捏起来虽然冰冰凉凉,但有四五顿饭不用麻烦倒是好事。在平底锅里放点油,一圈排开十几个饺子,等热气上来,滋一点水,盖上锅盖,就能干成一件大事,让人很容易有满足感。想想那些北方朋友走路说话都底气十足,也许与经常吃饺子有关。我觉得,能把吃喝拉撒做的干脆利落的人,到哪儿都能挺直腰杆。

实际上,我已有好几天没有翻书了,手边有两三本书同时在读,但滋味淡了,勾不住人了。相反,这几天喝过的咖啡,却有非常明显的焦苦味,不管是深焙的哥伦比亚豆还是中焙的耶加雪菲,一瞬间染上了某种焦虑一般,从杯底传递给我,我能感受到这是一连串的反应。

脸书上有一条关于“为何对瘾品上瘾”的视频,很是给我启发,视频里有不少例子,有一条说,越战期间,数量众多的美军士兵染上毒瘾,而越战结束时,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却在回到美国后不治而愈,并未成为瘾君子;另一条说,伤经动骨的重病患,往往需要某种毒性极猛的药品来减缓身体痛苦,这种药品原本也极易上瘾,是毒品交易里的头牌,实际结果呢?病人病愈后无需专人辅助,也能轻松“忘掉”这种药品的瘾性。换句话说,这些瘾品的物理属性并不是造成使用者患瘾的主要原因。这条视频想证明,所谓的瘾,无论是对毒品的毒瘾,还是离不开手机的网瘾(这点不是原视频说的,是我强加的),其实都是与世界缺乏连接的表现,人这种社会性动物,离群索居是逆反天性的。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社交媒体?是因为我们想努力维持与这个世界的连接,即便这种形式上的连接本身很脆弱,且意义缺缺,但不妨碍我们不断的刷朋友圈,点评朋友们的动态,通过那些经过编辑与修饰(甚至不是原创)的文字与图片来重新理解并定义身边的亲朋好友:哦,他对雷某案的态度三观不正呢,以后少理他;哦,她对那个小孩的不幸遭遇施以援手,好有爱心,以后多跟她玩……

“人要如何面对自己”与“人要如何面对其他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创造了两种职业,站在人性的对立面提出逆性问题的人,被冠以“哲学家”的名号,恰恰跟那些在“小咖秀”上对着摄像头嘟嘟嘴巴就能满足观众任性“连接”之需求的年轻女孩相呼应,后者之所以被尊为网红,因为她们更容易让人舒服、让人更加任性,受欢迎是理所当然。

不知道有没有人问过:“这个世界没有哲学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一定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网红,我们连一刻也活不了。不信,你先卸掉微博、微信,远离秒拍、小咖秀试试?

总之,我发现,我们可以很久很久没有灵魂,但是不可以一刻不呱噪。比如此时的我和你。

时刻准备回到原点

【2015022407】马斯克的“第一原理”,就是指回归本质么?那就不该叫“第一原理”,应该叫“原点理论”。恰好我就很喜欢从原点考虑问题,回到原点一切问题都不将是问题,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找到原点、回到原点才是真正的挑战。

【2015022406】昨天一早从黄泥湖出发,傍晚进了上海。老爸一边叮嘱路上慢慢走,一边从中午就开始打电话问到了没有,到了没有……我为人这么纠结居然也有历史原因。

【2015022405】“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模式”则必然可被复制,“成功模式”放在一块是矛盾的,但大家都很喜欢,热衷各种寻找。可笑的是,往往只能听到却眼见不到,但人们还是乐于信其有。我们肆意挥霍各种信心之后,被浪费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2015022404】自方兴东撰文提出正确看待KK其人其用之后,朋友圈内不少声音表示支持,想来大家早想吐槽KK,只是没人扯旗罢了。我们未必依靠他人来判定对错,但却需要他们来证明“我们知道对错”,去!真TM荒诞。

【2015022403】穆里尼奥再次拿温格开涮,称后者为一位了不起的主教练,因为他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穆里尼奥嘲笑温格拿不到冠军也能有铁饭碗。看起来他也的确比温格成功,至少获得了更多更具份量的冠军。如果足球仅仅只需要冠军的话。

【2015022402】在《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幻想的三个人物分别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抽离这几个角色,除了让纳什看起来没那么疯狂之外,还有其他作用么?

【2015022401】又被乐视骗了一次。用微信支付缴完年费之后,并没有收到广告中的红包,倒是在微信里默认关注了乐视的公众帐号。一旦渠道为王(比如你家中只有乐视一台电视),受众就是待宰羔羊。

第六天

芳到了大渡口,就不打算继续前进了,老爸老妈会过来看她们。留在大渡口也好,老妹会打点好一切。

开始读熊培云的《重新认识社会》,在网上搜到凤凰网对他关于这本书的一个采访,有点意思,似乎把熊先生定位在非主流作家的行列,因此对这本书的一些社会反响就有了“惊奇”的感受。熊先生的口才并不好,虽然他是一名老师,或许接受采访与写字、交流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会安静下来认真阅读这本书,我尽量看的慢一点,试图理解作者的本意。

向高飞的Kashgar推荐这本书,Kashgar觉得熊先生会是一个能跟他聊的起来的人。我相信事实也会如此,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并能启发他人。但有的时候有的东西只适合去逃避、去隐藏,但这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是吗?

下午友人C来访,谈到wp,我热心推荐,像我前不久成功将蹲子拉进这个阵营一样,C也决定尽快采取行动。其中的诱因在于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由,一种欢乐,我们都在追求,是的,我们都在追求!

打架

从小,我的身体就很单薄,所以心里一直很担心被人欺负。结果呢,我也确实被一些人小小的欺负过,比如被逼到墙角把兜里的几毛钱交出来之类的。我一直知道『强大』的好处,也经常幻想着自己可以变得强大,甚至有点超人!

我买过一本李小龙的《截拳道》教程,看了数十遍。老想着那些寸拳该怎么打,戳脚怎么踢。每天还呼哧呼哧的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打左冲拳啥的,还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武林高手。说也奇怪,自打我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之后,我还真没受到别人的直接欺负了,没人很在意跟我面对面的对峙。这个时候,我就把自己当作行侠仗义的侠客那样,学会了那貌似正义的眼神搜寻那些欺软怕硬的人,甚至还将这个写进自己的青春期格言里。

但是有的时候,反侵略战可以避免。一些无是无非仅仅是关于面子的屁事不得不面对,甚至也要靠武力来解决,打架就在所难免。好在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地方,同我一样,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发生同样躁动的人本身不多,所以那难得的几次打架就被我牢牢的记在心里。

和D打架,是总感觉这家伙不够听话(指听他父母的话,其实这关我屁事,我关心的过头了!),读书也不好好读!所以在宿舍里关起门来打了一架。结果你猜吧,没有几个同学知道我们打了一架,更没有人知道我们谁更厉害,总之,两个人都哭了。估计是痛的。大家知道,乡下的学校宿舍很窄,我的截拳道发挥不出什么力量,所以呢,不能全胜,也让我深深的对这门武学产生怀疑。后来,就渐渐的不练了。原先紧绷绷的六块腹肌也渐渐的消失了。现在呢,反而又重新认识了,他从国外回来,大家变得居然亲热了。可见不打不相识。

和X打架,足够伤心,为了一句玩笑,可是他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所以,裤子破了,心也碎了,那个时候就感受到被好友出卖或者手足相残的凄凉。真是人生一大悲事。现在已经不联络了,回家了见了面打个招呼,就像谁也没在谁的生活中出现过一样。可见,感情是脆弱的。

在之后,就记不得还跟谁打过架。现实条件也不允许。我的身体都一直单薄,遇到真正的歹徒,恐怕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提那些仅仅是在行为上看不惯的青春期作派了。所以,打架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回忆,一种短暂的印象。甚至没有什么印记,直到有一天有人提醒我,我才知道,人啊,别被冲动折腾了。

学历和素质

学历高低与素质高低素无瓜葛,只是有人不愿意这么理性的看待。

我认识的很多老一辈人,识字不多,但是却恪守做人的道德准则,比今天那些道貌岸然之辈要高尚百倍。而我认识的人,往往也是大家所认识的,你村里住着的某个默默无为的老人其实就是这样的活了一辈子。

可是,偏偏有人不愿意这么看人。自认为自己读了一点书,有了一个学历,就想象着自己比他们要高出多少点素质来一样。碰到这种情况,还真希望这个世界变成跟游戏里那样可以被量化。看看素质到底有几分!

我无意中做过这样无知的人。曾遇到过一些人,放出过一些鄙视。如今看来,自己才是个屁。所以心中有了悔意,也想好好的改,不做那种以偏概全的短视人。

我也希望我的朋友也能绷上这根弦,不轻易的给某人划上什么符号,实在是个基本的品德。

写不出好文章没关系

我的博客大多写的很短,用字很少。这和我的个人性格和能力有关,我不愿意多说,也说不出什么深的东西。所以,我常常说自己在初中结束之后学到的东西到今天都还用不到。

 

其实,我初中之后,也没有多学到些什么。我的学习生涯是那么的短暂,因为我的心能保持平静的时间太短了,大多数时候,我是浮躁的,以至于我的外公很是厌恶我的这种『不耐烦』的求知心。

 

除了性格之外,我想用字的多少和一个人脑袋的深浅大概也是有关系的。我看到别人动不动就是洋洋万言,气势上让我很是景仰,不过说实话,像我这样没耐心的人几乎读不完第一页,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欲望,那已经被那漫长的未来所腐蚀。

 

你看,像我这样没耐心,脑袋浅的家伙还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所能期望的呢?我说不出来,生活就难免失去目标,至少是被定义为远大宏伟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总是排到最后一页,能看得到却不想看。摆在眼前的就是一些直接的,让人头痛的小目标,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兑现的诺言。

 

有的时候,我真的希望时间是一把带刺刀的枪,抵在我的后背上,逼着我好好干事!或许那样,我真的能憋出什么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