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不是所有的“告别”都是伤感的。有的时候,我们还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该如何正确表达也是有所限制的。比方说,一件事情在你看来是很痛苦的选择,但在别人眼中,对你却是一种幸福的解脱,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呢?

我想起物虚生用罗文和张国荣来比较生与死,这种生死的告别其实是最淋漓尽致的,但是又不尽然,因为我觉得每一种念头,无论是大是小,都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都是瞬间冲动下的产物,二者的区别在于“死”是一种不可回头的念头。

幸运的是,“告别”可以回头,虽然不至于要求你回头去做相同的某事,但是你尽可能将你告别前的勇气和告别后的解脱融合在一起,并潇洒的道一声:过去,珍重。尽管告别的时候,我们要伪装的有点难受,痛苦,但是内心还是需要保持平静的。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可以回头,一切都还有希望,告别,只是再次上路而已。

在路上

如果一开始我们做的就是正确的事情的话,那么我坚信现在只是在过程中。这就是所谓的“在路上”。在路上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抱着惶恐和不安,抱着怀疑与沮丧,抱着理解与自信,抱着矛盾与冲突,我们在路上。

不是每个人都确信自己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那些可以这样肯定答复自己的人是幸运的。但幸运并不代表智慧,正如智慧也不代表成功一样。成功既然一定会有它的必然性,那么我可以告诉自己和大家,任何的偶然或者说任何的捷径都是在路上的一段风景,易逝难留。如果是这样,我们是眷恋这段风景,还是继续朝目的地进发?

笑容一直是最难保持的习惯,发自心底的自信的微笑,更是伟大,我缺乏所以向往。我可以保留我嘴角的笑意,但是我不能保证这嘴角一咧的动力是来自对方的眼神还是来自我善良的心底,抑或只是生理神经遭遇职业习惯时的自然反应?所以,我厌恶虚伪,对于自己的虚伪更是如此。

我是否可以确认我是真实的面对自己呢?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眼神,以判断我是不是幸运或者智慧。即便我只是想为自己的挣扎寻找一个最冠冕的理由,那也不至于用自己的善良做代价啊!难道这段过程注定要用来磨练善良与智慧的么?我想我应该继续保持微笑,不管它来自何方,因为看上去,它是那么的接近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