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人以群分

【2015042707】某诗人不幸辞世,其经典诗篇被翻出来供人咀嚼,社交媒体里也充斥着对他的怀念和评价……刹那间整个社会似乎都勾起了对他的回忆,就好像前几天朋友圈被某歌手的照片刷屏一样。我究竟认识的是怎样的一群人,为什么他们的兴趣爱好话题都能如此接近呢?老实说,我讨厌人以群分。

【2015042706】万体馆有家叫做“9车间”的饭店,工厂车间主题,有几台散发浓浓机油味的车床放在餐桌边上,装修风格有几分文革时期的味道,连餐具都像是来自传说中的公社大锅饭。但这都只是表象,重点是,菜的口味一般、价格偏贵、服务人员像是已辞职的样子对你爱理不理,更可怕的是,餐具很脏,换了好几套都是如此,不得已耗费了半瓶矿泉水搁那给他们擦盘子去了……事后看到网评2.5分,顿时觉得活该来。

【2015042705】新闻报道,谷歌、Facebook为尼泊尔地震推出了寻人服务。在灾难面前,这些公司站在了前面。除了有这个能力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态度。于是,你再也见不到那些满嘴社会道德的其他企业走出来做点什么了。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平常时候喊喊口号也只是过过嘴瘾罢了。

【2015042704】“安庆生活社区”还在的时候,开过一个栏目,叫做“环境”,专门搜集全球范围内的地震、海啸、飓风等信息,大大小小的天灾几乎每天都有发生,后来发着发着,编辑起那样的信息再也没有对大自然的恐惧和对受难者的同情了。可能是因为麻木了,也或许是觉得这所有一切,都只是大自然在玩一个让你看到或不让你看到的游戏,当不得真。至少没见过谁在那些事发生时能做点什么,除了悲伤和后悔之外。

【2015042703】看着阿森纳战平切尔西,很是虐心。芳说我对自己很残忍,这件事就是例子。残忍的不是比分,阿森纳赢或不赢,都不影响切尔西拿到冠军。残忍的实际上是对待结果的两种态度,穆尼里奥为了结果不择手段,温格既要结果也想有个值得一说的过程。往往是后者活的又累又不好玩。可是,前者的实惠又是温格这样固执的人所愿意接受的吗?

【2015042702】和朱注打台球的几个小时,可能是上一周最放松的时刻。这八五儿看到我把他的球打进去或者白子落袋,他能笑到飙泪。我呢,一杆子收个三粒子,也会有这种反应。父子俩个都乐见对方出丑,还有点容易小骄傲。

【2015042701】我的牙齿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辣的不行,冰的不行,酸的也不行,现在居然连甜的都不行。身体衰老的征兆吗?想想就睡不着了,越睡不着,就越觉得牙冷会痛。

汶川,你好吗?

前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去了一次绵阳,一个叫做杨家镇的地方。

离2008年已过去三年,三年来,关于汶川、关于四川的消息越来越少被人关注,这里的人终于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我是来参加某小学的启动仪式,拍了一点学校和孩子们的照片,在新的房子和快乐的孩子面前,我的那些似乎早被预设的不该有的情感瞬间被剥离。离开的时候,我有了新的哀伤,我不知道为何。

我是在想,创伤该怎样被抚慰,才能让难受的人好过一点。

但你又不该拒绝帮助,对不对?


毫无疑问,他们是这个地方的希望和未来。


看到他们,我想起朱注,他们年纪应该差不多。


他可能不是第一个对我喊“叔叔好”的学生,但绝对是声音最大的一个。


她一直看着我,看到我都不好意思拍她。


看见我拍她,把脸转了个方向。


这两个孩子我很喜欢。


她就是明星。


“朱注”们犯困了,天很热,他们坐等领导已经有2、3个钟头了。


哪里都有围观的家长


老师们让他们挥手告别,有人没那么做

如何应对“核灾难”

此时的日本民众还处在大地震的震惊之中,就算还能保持清醒(至少伤了多少人、毁了多少财产,都有一个量化的概念可以去安慰),但“核灾难”是什么,会让貌似“清醒”的日本政府和“一无所知”的民众陷入更大的慌乱吗?

《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于3月12日发生爆炸。日本政府一方面表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以控制好相关核辐射,但另一方面也呼吁民众“搜集碘以应对核辐射意外之需”。

日本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去“不清楚”核灾难是什么,小小的日本有着56座核反应堆,在规划这些设施的时候,应该早已想到一些极端状况的发生,比如在大地震的毁坏下该如何应对核辐射等等。就算政府没有做好准备,他们也不会承认,有一大批专家此时此刻正坐在那里进行着各种复杂的辩论。

可民众有理由跟我一样不清楚“核灾难”会是什么,因为这也是我们不曾关心的,总觉得政府可以替我们想好这一切。很希望日本政府像对待地震那样对国民进行过核灾难的防护演练,虽然媒体并没有说明这一点。

居安思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在其官网上介绍了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做了摘译,私人媒体转贴如下,希望家住或将来要住在核反应堆附近的朋友们牢记:

下文中的指导原则告诉你在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关闭并锁好门窗。

如果要求你撤离:

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

如果建议你留在室内:

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

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

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如果你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

更换衣服和鞋子。

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

密封塑料袋,放到偏僻处。

彻底洗一次澡。

将食品放在密闭容器内或冰箱里。事先没有封闭的食物应当先清洗再放入容器。

日本发生8.9级强震

来自共同社的消息,日本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发生史上最猛烈的8.9级强震,估计超过1千人死亡,警方统计的失踪人数已达110,350人。媒体还形容“海啸的场景象是电影《2012》的真实版”。

尽管我很不喜欢日本和日本人,但我还是觉得用“2012”来形容日本地震不太合适,我不希望用“世界末日”式的调侃来对待这个国家,无论如何,生命本身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同样卑微和渺小。

我愿意相信世界是有尽头的,也愿意相信那一天为什么不能就是这一天(我不在乎是哪一天,也无力在乎)。但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也就是到了“最后”,我们才会发现之前的所有惶恐和痛苦都是可笑及幼稚的。抱歉,我只能用“可笑”这样无力的词去形容那一天的境地,人到了无话可说的时候,往往是最悲伤。

是的,人们想尽力挽救自己,从生存的角度去看,这种“痛苦”是积极的,它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相处方式的改变,也会带来自身思维的变化,在共同的压力之下,我们很容易把握住并且也只能坚守那些最基本的原则,譬如包容,譬如真爱。

而无论是包容还是真爱,都是基于一种同理心。

今天在日本或者云南发生的地震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教训,我们唯一可以从这个教训中获得的智慧就是该多一分同理心,共同维护好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别到了传说中的5月21日,我们在那难捱的153天中再去完成所谓的什么救赎,一切虽然不晚,但都变味了。

(照片来自纽约时报

入住方舟酒店

对2012心有顾虑的人现在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我们一旦真的有了这样的“方舟酒店”,就不会像电影里表现的那么糟糕。这是俄罗斯建筑事务所“Remistudio”的设计作品,外形像是一个可以滚动的轮胎,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扎根在陆地上。如果可以作为飞行器在空中悬浮,那就更加完美了。

方舟拥有自己的生物圈,可以自行产生水电,提供新鲜的水果,承受强烈震动等等,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正常的物理条件,譬如有正常的阳光和水,一旦发生地球人难以想象的状况,如何应急可能也不敢多想。

好在方舟拥有足够让人放心的成本,如今能在上海买房的人就可以有经济能力入住方舟酒店。而且酒店建设周期比那些商品房要快上很多,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能让你拥有一套灾难避风港。

至于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像我这样的,还是赶紧想想办法,是不是可以在方舟酒店边上搭上一个什么呢?比如一个小一点的轮胎屋,或者能防水的胶囊宾馆……

为玉树祈福!

玉树
有些数字是用血写下来的,我不想记录在这里,
我能做的,只是为玉树祈福!
当然,我也不是那种指望老天可以改变什么的人
但慰藉及鼓励不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活着而存在的吗?
无论是在身边发生的地震或战争
或者威胁子孙的核威胁或环境恶化
无论在经历什么,无论将要面对什么
我们都需要知道有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在我们的心底涌动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正在呼唤!
我想你跟我一样已经在为玉树祈祷
不是吗?
默默的,我们的力量在生长。
玉树平安!
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