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的行为》 :增量令人幸福

想读经济学作品,找到一本米塞斯《人的行为》(human action),英文版可在 mises.org 免费下载。我读夏道平的译本,近60万字。

米塞斯解释,人类是会行为的,被逻辑思考驱动,追求快乐和满足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交易,将自己有的,交换对方有的,因为彼此需要对方手里的东西。我简单理解:如果“行为”是一个人,他会这样介绍自己:“我是行为,我来自不安逸,我要去往满足感。”

《人的行为》不好懂,网上找各种解读。有本《“人的行为”学习指南》(罗伯特·墨菲),译者和校对者把“行为”翻译成“行动”,画蛇添足,令人困惑。米塞斯说的对,人的行为,从来没有不恰当的。

搜狐上有个“米塞斯日报”,翻译 mises.org 上发布的文章,可惜阅读量大多不过4位数,2015年11月12日之后,出到第77期,便不再更新。译者吴荻枫,是西南民族大学的一名老师,武汉媳妇。头条上可能有她的作品,没去看。顺手关注了她的微博。

吴惠林是《人的行为》(夏道平译本)第三版的校订者,也为谢宗林译本写过导读,开有“吴惠林财金识读课”,讲过海耶克、皮凯提,也讲米塞斯,但只谈了几十分钟,增量知识有限。读过《人的行为》,他才意识到“经济学是人的行为学之一部分”。他发现,当前的主流经济学(大概是指凯恩斯),完全摒弃人的修养或伦理道德,以数理模式机械化人的行为,将人“物化”、“机械化”。吴表示,深深认同米塞斯1949年《人的行为》英文版第二三五页中所写的:“当今大多数大学里,以经济学为名所传授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否定经济学。”如此,我该相信米塞斯多一点。

心智决定人类的行为,行为推动经济的运作。心智,既有理性的逻辑推理与计算,也包括不稳定的情绪和直觉。传统经济学关注前者,显得无情无义,是冷的。行为经济学把后者囊括其内,忽然间有血有肉,是热的。想想,生活中那些让你感觉温暖的人,是不是特别会照顾你的情绪和直觉,让你感到舒服,愿意为她免费做些什么呢?

人,总是负能量大于正能量。幸福也是一个渐衰的过程。但这不该给出人类贪得无厌的结论。乐观的看,只是人的行为,走上一条不经个人思考的路。我们习惯模仿行为,但极少注重思考。从众与盲从,有的时候不是懒,是不知道,没人提醒。

我想,除康纳曼外,富兰克林、查理·芒格、斯科特·佩奇、塔勒布等,也该算作行为经济学家。他们洞察人性,追求智慧思考,相信行为推动经济。《快思慢想》、《穷理查年鉴》、《穷查理的普通常识》、《模型思维》与《塔勒布经济学五部曲》值得细读。另外, fs.blog(网站)、芒格学院(网站)、行为设计学(公号)、硅谷王川(微博)也值得关注,它们能帮你修正个人的“思考”和“行为”,如果你相信的话。

比如,在十层楼高的屋顶,放一张100万美金的支票,取到就归你。有三样工具:一架足够长的云梯;一条足够长的绳子;一只徒手攀爬用的粉袋。三选一,你选哪样?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我只是想提醒,大多数人,手里只有粉袋。我们应该想想,如何获得更好的工具。

米塞斯在书中爱提“增量知识”,这条可作为每个写作者的基本原则。但增量知识,是相对的,我所知道的养鱼知识,在我父亲眼里,根本不入门,但对没见过鱼池的人来说,应该算是专家。实际上,是不是专家不重要,有没有增量才重要。

做人做事,九死一生是运气好,十死无生是常态。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运气和机会,而不是变得更差。

总之,增量令人幸福。

作者:朱芳文,咖啡爱好者媒体 kaweh.net 出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