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不到八十,都別笑話人,那叫缺德

我總覺得咪蒙應該無害,即便有害,影響到你的心情,你也可以選擇不關注、不搭理。甚至,你可以說她醜,說她智商低,說她沒見過世面,說她庸俗,說她淺陋,說她拜金……

總之,自由如你,站在你的角度能看到的她,多半只是你想讓別人以為的她,但請別質疑她可不可以愛國,更不要加個什麼「婊」字,難道她就沒有--你覺得你應該擁有的表達個人觀點的--自由嗎?難道與你不同的想法、見識就叫“惡劣”嗎?

也許,你只是沒本事做同樣的事情罷了,反正你也無法證明自己能或不能,想或不想,就好像咪蒙並不需要證明你是真的道德君子,還是假的奸佞小人,也能輕易的斷定你是一個傻逼一樣。

我相信,人這種動物,活不到八十歲,都不要嘲笑他人,那叫缺德。

过好一万个不同的每一天

【2015040307】是把今天重复过个一万次,还是过好一万个不同的每一天?傻瓜都觉得后面那个想法才叫活过。所以,推倒、归零、重来、求新……理解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去做的时候,就各种舍不得,放不下。其实呢,就是懒得变嘛!

【2015040306】道德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可有可无?在别人身上,滥用公车就是公器私用,浪费纳税人的钱财。于自己身上,吃喝拉撒睡嫖都挂帐在一个所谓的粉丝名下,就显得高尚了?前者是权力变现,后者算名气变现,本质上哪有不同?都是利用那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权力、名气)兑换了一些让其他人不爽的快感而已。

【2015040305】陈年蛮拼的,在凡客的新品发布会上,居然敢说自己在“重新做人”。“否定自己”这件事要看你如何去理解,一直在错的叫悔过、认错,过去对过的叫归零、谦逊,像凡客这样烧掉5、6个亿美金的公司来讲,应该只是说给媒体和投资人听听而已,既不是真的认错,也找不到归零心态。我想问的是,当其主打T恤卖89元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设个全场188元包邮呢?看来,陈年这次做人还是失败。

【2015040304】创业者的眼界、心胸、格局、行为决定了与之共事的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往往这种互动又是彼此呼应的,信任换来付出,猜疑换来观望,轻视换来寡助。反之,打工仔更需务实,诚实面对每一个被称之为老板的创业者,人没跟对,职场就毁了一半。

【2015040303】有些企业家喜欢将个人的言论、观点集结成册,好影响雇员对这家企业的认知与期望。通常,此类做法被视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可是,到底要将其作为基础知识去理解,还是将其看作最高纲领去规范行动呢?前者是学习、分享,后者则是赤裸裸的洗脑、同化。很明显,后一种方式将走向覆灭。企业如此,其他机构也是如此。想想很多年前的红宝书,造就了怎样的一代人和一个国家,你就清楚了。

【2015040302】上海的小升初,会优先招聘特长生,学生在文艺、体育方面有特长的话,或可因此进入一些名声不错的好学校。一方面,看起来素质教育正在抬头,至少不全看应试教育的脸色。另一方面,孩子学绘画、钢琴、练舞之后的各种考级,究竟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审美,还是为了拿到某种因特长而特殊的资格证书,就值得警醒了。

【2015040301】芳从东至回来,带回一点妈妈腌制的咸菜,昨天只吃了一两口,牙齿就受不了了。明知会痛,还是忍不住会吃上几口,大有“来不及”的感觉。牙齿总有一天会坏的,或早或晚而已。人总有一天会衰老的,或早或晚而已。味觉总有一天会消失的,或早或晚而已。趁着还能体味到酸爽、疼痛、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味道,多点珍惜也不算不节制吧。

嫖妓是什么问题

昨天,“薛蛮子嫖妓被抓”一事引起热议。对薛蛮子而言,既然是名人,就得概括承受各种是非,谈不上冤枉。但公众们却似乎谈的太嗨,错了方向,跑题太远。

假设如大家所议,薛蛮子被人做局陷害,嫖妓之说不过是被其对手泼来的一盆脏水,有警告威胁之意,也有杀鸡骇猴之嫌。于是,本质另有原因,超出了嫖妓这个表象,谁能追究到底?到最后,不过是又一件无头公案,不了了之。

若只看表象,一个有点名气的,六十来岁的老男人,做了一件不合道德不合法律不合身份的事,的确该受点指责,至少“辜负”了在其粉丝群中所具备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对这类事的理解和判断,往往基于一个前提:偶像应该是个道德完人。

实际上,对粉丝来说,他们也从来没拿偶像真正当过道德完人,甚至,偶像根本就是一件可以两面穿的衣服嘛!

他们认为:在对偶像善行的传播上,偶像只是一个给他启发的人,前者唤醒了他的善心,使他跟随,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善人,并非受到前者的感化。在这点上,对偶像善行的认同,只是在帮助这位粉丝为其个人能力做一次背书而已。“我追随薛蛮子打过拐”与“我打过拐”,前者更能唬人,也更容易让自己得到满足。

另外,在对偶像恶行的批判上,粉丝必然会拿出一个道德完人的帽子扣住偶像,就像扣住一只不小心被他踩到脚下的过街老鼠一样,以彰显自身的好道德,不容被欺。

所以,无论嫖妓本身是个什么问题,都不是他们会关心的。他们关心的只是他的道德标准能在何时发挥作用罢了。

美国电影《The Campaign》(政坛混战)中有个桥段,候选人让一家大小各自讲述不可告人的隐私,以尽可能的避免其对手的陷害。而这些隐私,却又是些关乎道德的个人问题。比如嫖妓、偷窥、说谎等等。

所以,嫖妓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对于拿道德说事的人来说,似乎真的不太重要。就算我能说服大家相信“嫖娼是个人自由”,它至少也与道德脱不了干系。尽管我们只是喜欢拿道德绑架别人而不是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各种脏水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根本原因。一个道德品质不好的人,难道不该受到质疑吗?谁敢回应个“不”字呢?

可是,道德问题就是一个公厕,连苍蝇都能插上一脚。谈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母爱是一种习惯

这个暑假,对朱注而言,太过沉闷。原本憧憬过的精彩假期,因为某些原因不得已做出调整,他也只好服从。

这服从,多半是在我面前的表现。至少芳不这样认为。令人不安的是,这个十岁大的家伙已经不在意我们对他提出的一些要求或规范。

我试着尽量平等的与他交流,让他理解父母亲的一些言行的用意。他口头表示理解,但行动未见改良。

为人父母,若想做的安心,看来也需时刻检讨。

有一则来自“浙江在线”的新闻展示了另一种『母爱』,新闻标题曰《心疼儿子早晨上班停车难 母亲每天骑车提前占车位》,已基本将事实阐述清楚,无需另说。话题在于,这样的母爱看起来不太正常。

不过,围绕着『母爱』,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但也能令旁人感动的故事可分享。比如,我会记录一些在朱注身上发生的事,正是为了他长大后可以体会父母亲的一些想表达但未必表达完全或正确表达的东西。

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共鸣,这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围观群众发表意见,褒贬不一。有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有说这妇人的儿子不够孝顺。但无论各位说出多少本《新道德经》或《新弟子规》来,这母亲必然还会一如既往的为儿子做其他类似的事情。

大多数时候,母爱是一种习惯。让你接受不了的,只是坏习惯而已。比方说这则新闻里的所谓母爱。

新闻还提到妇人的儿子是一名教师,围观者自然可以就这个身份,多一点议论。但结果必然让更多人不开心:让这样的人教育下一代,下一代岂不是会更糟糕?

当然,如果忽略『母爱』,单纯从民生角度去看,汽车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越来越难,管理者也越来越没有办法,民生越来越畸形……倒是另一种现实。

很明显,这前后交叉的关系脱离不得。我只能说,我们的生存适应能力还真不弱。

不知怎地,我突然想起某民国女子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好吧,如果大家认同这母亲为儿子占车位只是个人自由,那就散了吧。只是,莫冠以母爱之名。母爱,不该让人生气。

防不胜防 猜不胜猜 越防越猜

有些事情虽然看不到真相,但总觉得原因必然是那样。有些人虽然没见过,但天然觉得应该被关注。理由很简单,就是害怕自己会成为那些事的受害者。

比农夫山泉更紧迫的事,却是京华时报们不愿关注的。说简单一点,农夫山泉再不能喝,比河水是否要好?河水尚且知道烧开了再喝,为农夫山泉多加一道手续,又不会麻烦死人?同样是会死人的事,一百年后的中毒死真比明天可能坠楼死更恐怖吗?搞不懂这些记者的逻辑和良心是不是长在一个身体里面。

当然,向善点去想,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发泄。对这些更要紧的事即便重视关注也只是无能为力。而对这类若干年后的可能总能找到空中对决的勇气和动力,那简单的多。

说勇气,真糟蹋这个词了。

有天老牛告诉我,沟通也需要勇气。之前我真没重视过。不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和谈话吗?勇气有什么作用?对我这种人来说,只有不想说的和说不好的,没有不敢说的。但这事被老牛重点提到,我开始反思,对勇气有点重视,才觉得自己真正糟蹋了这好东西。

勇气是什么?肯定不是敢于质疑你有没有做错!而是能告诉你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这点我做的不够。莫说对别人,即便对自己也是将就将就。

但大多数人和大多数时候,都是喜欢追问别人而非留给自己反思什么。于是,我们就不自觉的去猜,去防,再猜,再防,结果一团乱麻。

好吧,这就是社会,你能怎样?

同理心 不敢缺

“最近睡的好吗?”在上次公司培训会上,一位老师这样开场。

这问题问在四月,用意明确。可我却未能及时理解,还认认真真的找答案,想给出一个“好”或者“不好”的回答。可见我蠢的让别人捉急。

我可能不是老师口中没有同理心的人,在你我身边的各种组织机构里,跟我相似的人比比皆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当然,也可以辩解说,我还处在围着自己打转的阶段,照顾不到四周,请多见谅……

好在企业家们的格局没这样小。譬如加多宝再捐的一个亿,让消费者又多了一份认可!尽管慈善不该用金额大小去分个高下,可是这社会的舆论场不正是追逐着这些数字展开讨论的吗?相形之下,王老吉的三百万就不值一提,尽管已经花掉它去年净利润的十分之一。

极少有消费者会认同这种用数字去衡量的所谓企业责任,企业也不需要消费者对自己并不喜爱的品牌指手画脚。双方都去想一想,这捐出的每一分钱,又该如何消化转嫁呢?不客气的说,那些围观起哄的好事者,往往不是品牌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只是一层让人看不清真相的泡沫,遮掩住事实,令品牌无所适从。

不过,你懂得,品牌并不敢无视他们,就是怕有人“冷静”的指责它缺乏同理心。

上纲上线的事,太要命了!

韩寒出书证伪,用意不当变昏招

不管怎么说,韩寒还只是一个孩子。记得《心灵捕手》里面的台词吗?可惜的是,这地方的大人们骂起孩子来,是一个比一个凶,一个比一个有道理。CAO!早点都干嘛去了?

近日,韩寒通过某报宣称要将自己的手稿出版成书,并以10元钱的价格亏本卖出30万册。这是证明作品有无代笔的一个办法,建议方舟子也来指点下,还有更好的招数吗?你都把人家孩子逼到什么地步了!

但问题是,他决定选在4月1号发售这本书,用意居然是为了纪念张国荣。好吧,我说我不喜欢这条理由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张国荣也是我的偶像。我相信很多荣迷并不喜欢有人—-无论他是谁—-拿自己的偶像去说事;其二,既然是证伪,那就得专心一点。如果你想一枪干掉一只鸟,那还是得把枪口好好瞄准那只鸟才对。一石二鸟的事,多少都要看点缘分的。既想这样,又想那样,搞不好最后又是一个昏招。

我愿意相信韩寒是无心的,所以,我会说他还是个孩子,在与方舟子这样的成人面前,一开始就出错了牌。韩寒完全可以学学马特戴蒙被吉米调侃之后的举动,跟对手的前女友拍支MV恶搞下对手,顺便还拿个最佳原创音乐奖玩玩,名利双收又不失风度。韩寒也可以考虑写本《打假,假打》之类的书,既然是个写手,还怕搞不定另一个写手?

从这事上看,主动跟被动的关系是很奇妙的,当你成被告的时候,看似被动,实则主动。反过来,当你成了原告,看上去掌握了主动权,但其实呢,你自己知道的,该有多幸苦才能干的事。无所谓了,连唐骏都还在江湖上漂着,韩寒还用担心未来吗?

做个有益的知道分子

“质疑”本身是一件值得质疑的事,就像方舟子质疑韩寒。围观者一向喜欢表面上那些娱乐的部分,却少有对内在追根溯源的,而那些能更进一步做讨论的家伙,也有担心事情闹的不够大,玩的还不尽兴的嫌疑(抱歉,我这种猜测也是可耻的)。

大家都说方舟子是打假斗士,但如果要让我喜欢他,我只希望他的名气能不能不要那么响亮,我会怀疑,一个出了名的斗士,靠什么保有当初的淡定呢?

有些人支持方舟子,无非是因为他有“知道”真相的能力,而不是因为他扳倒一个又一个偶像,偶像们也都清楚“城头变化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实,扳不扳,偶像迟早都是死。而那些不支持韩寒的人也该知道,即便韩寒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韩寒也是万万不能的。无非是方寒或者郭寒而已。

只是,当有需要攻击某人的时候,总会将他先钉在一个十字架上,再去寻证据来审判他,定他的罪名。记住,在中国,仅仅是罪名就可以让一个人万劫不复。至于是不是真有那些罪,谁又真的在意?就像一帮子暴徒拖住一个人在街上暴揍一顿,就算事后承认打错人了,但围观的人当中还是有人相信“无风不起浪”。可惜,这种暴徒式的做法连“良民”们也跟着参与进去,不得自拔。

是的,我也跟很多人一样,喜欢真实的东西,痛恨造假,甚至将它视为道德底线。可是道德这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底线又是什么标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还是去掌握那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真理”?大家叫嚣着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试问:当下社会里的道德又是个什么模样?正人君子们真的能感动中国吗?

或者,在我们要求别人讲道德的时候,先要自省一下,我的道德是不是放在别处?

作为一个掌握着一定话语权的知道分子,方舟子把精力放在了捍卫道德这条路上,我以为很可笑,有点堂吉诃德式的荒唐。大概他也不会相信,靠质疑能造就完人?!

当然,我依然支持方舟子们打假,跟公众们说说地沟油是怎么炼成的,要比抓一个人的短更有意义。聊聊震区的房子怎么建才能防震,要比扳倒一群市侩更有价值。我以为,真正有益的知道分子,会把自己的所知无私的分享出来。至于那些不痛不痒的口水官司,是不是也有违道德呢?如果真有道德的话。

道德在哪里?

说道德,感觉是一件很玄的事情,因为从小的教育,父母亲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讲道德。但至于什么是道德,似乎又没有交代清楚,一切都看家里长辈的一言一行尽心模仿。

每每有乞丐路过,外婆总会盛上一碗热饭或者一碗米,遇到家里有水果、糕点的时候,外婆也会搭上一点,外婆说行善积德就是有道德。

父母亲与人共事,总持一条规矩:不能让共事的人吃亏。比如一起出去收购鱼种,除了各自要买的数量之外,路上的吃喝开销,宁可多付不会少付。又或者路上遇到同乡叔叔阿姨,一同坐车出门回村,为对方买个车票,也是必须要做的事。父母亲的不让人吃亏,就是自己的有道德。

我们是这样看着做着长大的,所以在各处时遇到行乞的人,不免会多用点心,一元两元多少尽点道德,但在上海这样的地方呆久了,遇到奸诈之徒多了点,对于道德二字就忘了许多。更多的时候,同情心大于同理心。我是说,同情心已经不叫有道德了。

至于与人共事,也还是想讲道德的,但这道德讲的比较苛刻。于人严厉,于己宽松。希望对方要照顾自己,不要让自己吃亏。嘴巴上虽还说吃亏是福,心里念的却是为什么我不能沾点光呢?这一进一出,道德自然又要打折。

所以,我总觉得说道德是一件很玄很虚的事,于人于己的要求不同,道德就没了基础,说也就无趣了。

当然,再坏的家伙都不会否认自己对道德有一种极高的标准,诸如进步、光明、向善之类,只是用以修饰的华丽词汇而已,当不得行动指南。若真的进步,就不用在意不仅不,相信人人皆好人。若真的光明,又何必自吹自擂,酒香怕你巷子深吗?若真的向善,就不会去作恶,小小的恶做的越多,对道德的伤害也就越大。

更加悲哀的是,今时今日,“道德”不是伤不起,而是无处可觅,哪位曾见过道德在哪里?

ERT784QHWBJ7

上进的腾讯

这几天,好多科技博客都在讨论Facebook改版,感叹于Facebook的设计理念。包括时间线、个人娱乐中心、自己的新闻等等,而这些改变会给Facebook在广告运营上带来的新便利,令我这样的门外汉都会惊叹,哇噢!这玩意儿才叫精准行销。

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去过Facebook,墙外的风景无论如何诱人,但翻墙本身绝对不会对培养人的耐心有好处。可能国内其他用户的体验比我也好不了多少,我总有点镜中望月的遗憾。

等到我渐渐失去耐心(当然不是针对Facebook),渐渐淡忘Facebook如何给力的时候,腾讯总会不带一丝羞愧的出现在你我面前。或者,这只看上去憨憨的小企鹅,因身在中国,不得已成了当下科技业的受益者。

前段时间,我对Twitter推出中文版嗤之以鼻,懒得理会。而听到腾讯微博也同期推出了英文版,却令我大为感叹。难道我们的全球化要从腾讯开始?

而这回Facebook刚一改版,腾讯这边立即展开空间升级。除了Q6与F8这样的名字在较劲之外,新Q6里的社交风格主题看上去又是多么的熟悉?当然,已经不需要回到原点去讨论商业道德的问题了。

问题不在于模仿或者盗版,而在于替代。与武侠小说里某人被杀父仇人收养的那种情节类似,抚养的恩情一旦替代了杀父的仇恨,只能剩下一千一万个无奈。

无论如何,我们似乎都离不开这只“上进”的小企鹅了,或者还有比它更无耻的家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