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受伤

如果说是睡觉受的伤,我估计也不全对。我前几天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猛练左右冲拳吗?可能右手练到过分,拉伤了右胸部的某块肌肉也不一定,总之,这三四天以来,我在养这个伤。至于我为什么宁可胡乱猜测而也不去医院,我想除了害怕医生之外,也多少有一点对自个体质的信任,我应该算是个自我了解比较透彻的人。

用“睡觉受伤”来形容最近一段时间来的状态,其实也蛮符合。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埋下什么伏笔,不经意的就会跳出来给你一个惊喜或者意外啥的。要么你就后悔,要么你就忍耐,像我现在这样,静静的等待着,慢慢的调息着,期待着明天或者后天,我又能生龙活虎的走在大街上。

除了这状态不好之外,也影响到了头脑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至少在很多用词上,我是不经大脑的。比方我刚说的那一句“我又能生龙活虎的走在大街上”,这应该算是一个病句,起码看上去很是别扭。好在这不是语文课,没有先生拿着什么戒尺或者考分来要求我应该做个什么样子,我觉得文字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随意的说点什么而不用跟人解释什么,我在说我自己,说错了,也是我乐意,不碍别人什么事。

如果能保持好这种状态也不错,在一个错误的状态下延伸出另一个有趣的状态来,恐怕就是一种意外的收获了。在这个收获里也能找出一个因果来,只是,我们要习惯所谓的好与坏的转换。是的,人生就是一场场的转换,你得把握好了。

穷人10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三个坐在一家快餐店里,商量着怎么创业,做什么。

“回忆”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美化所有细节,包括可能并不好的东西。说实在的,我已经记不得那天下午是否有阳光,但我还是愿意描述成“阳光灿烂”,这说明我的心情是好的。

我、小军、李拙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听我讲我的一个想法。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文案单独的做成一个生意?

我们要成立一个写作社,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文案写作服务。概念来自一本叫做《就做自由撰稿人》的外版图书。当然,我也知道所谓的商业环境似乎也不太允许我们能做好这件事情。从大的去看,那些大型国际广告公司不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吗?从小了看,哪个小老板不喜欢免费的或者直接抄袭了事。谁还在意什么“独特”的企业文案啊?

可我偏犟的很,朝这个方向去想,去纠结。又好不容易遇到了这两位,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怎么能轻易放过?

我们仨,正是在某家广告公司里一起共过事。虽说是同事,但几乎没有共同完成过一件事情。在那里,除了写过不到三篇文案之外,我还真的没有做过什么。有一次聊天,我们约定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要提起在这家公司任职以及共事的经历。

这个玩笑开的蛮有道理。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玩笑,我现在这么觉得。

小军和李拙没有反对我的建议,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小军要写他的小说,李拙为了他的那个“心理专家”的所谓理想,也是诸多不顺。而我呢,诸位都知道的更多了。所有固执的人,总有纠结而难堪的生活,这点,我是参透了。

我开始安排做这件事情需要的基本东西。人是有了,相应的其他办公物品也是需要的。就算是工作室,也得有个介绍资料,要有电话、传真,要可以随时打印点什么,还要有一部电脑。是的,我上哪里去找这些?

我很自然的在一些可能的方向上去寻求帮助,尽量不去想所谓的面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该怎么描述呢?简单点来说,我最终借到了一部打印机和一部486级别的电脑(或者是一部奔三级别的,具体我还真的忘掉了)。另外,也花大钱买了一部惠普的电话传真一体机。

在这里,我提到了HP这个品牌,别以为我是在给它做免费广告,我只是想点名批评而已。HP的东西确实够烂,这部一体机,我几乎没怎么用,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加上我这人的拖拉毛病,一千多元钱,在这段创业初期就注定了毫无回报。我鄙视这些靠科技蒙人的企业。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忽悠谁,也不想去这样做。即便投身广告业,到如今靠这个创业,也只是对“文案”这类事的喜欢。虽说“文案”本身也不是一个什么高尚的活儿,但又说回来,不做这个,我还有什么值得自信的地方呢?

人想找到比别人出色的地方并不难,难就难在既要比别人出色,又要你自己喜欢,同时它还得养家糊口。为了养活自己,我得扑腾。靠着以前做过一点广告销售的经验,我开始寻找我的第一笔生意。

穷人9

当你的同学比你先成为老板,你会不会嫉妒?

我是嫉妒的,所以我没办法不拿从前与现在来做个比较,但我也知道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大度的人总可以这么说,好吧,以前我比你差很多,甚至我谦虚点承认以前的你是我的偶像,但现在呢?我们看看当下吧,可好?

我是不敢与人比当下的。

当下的我月薪不足3000,而当下的他年薪以过30万。

我常常嘘叹自己跟这个城市里的人是来自两个世界,但面对这个与我几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来说,我还能这么嘘叹吗?

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还好有点小胸怀。听到他愿意来我家做客,我心里高兴的很。最起码可以让他认识下我的妻子,如果还念点旧情的话,说不定会在她的面前回忆我两句,这样做至少会让我觉得有点面子,妻子也许会高兴:瞧,老公也能有一个有钱的朋友,他的未来应该也不错。

当然,我并没有把妻子看的势利,我知道我不必这样去想,只是,人有的时候真的管不住自己脑子里想什么。

我一边想着老同学会过来拜访,一边担心着晚上没钱买菜。

我的兜里还剩6元钱。等坐上下趟车回到家之后,估计只会剩下4元。我出了地铁就一路想这4元钱的事情,不想在台阶上捡到一张20元的钞票。这绝对不是幻觉,也不是今天我在这里为了故事的有趣而整的顾弄玄虚,我当天真的就是拿着这20元钱买的菜招待了我的同学。

我很高兴他没有嫌弃这顿晚餐。我也很高兴他不喝酒,如果是他哥哥在场,可能会让我尴尬一点。但这种担心在以后也被证明是不存在的。

我忘了我有没有很完整的向他介绍我在这边的情况,我也没有仔细问他是如何走过了这些年,男人之间的那点事看上去干脆利落,要个结果,但在我嘴巴里总是不愿多问,但脑子里又胡思乱想。我觉得他可能也是,自有自己的猜测。

但他一定过的比我要好。起码在物质的拥有上。

他这次来上海,是要代表浙江某家建材企业来开拓上海市场,要在各地开店或者找经销商。我恰好住在这个城市的某个特色建材市场附近,所以他也决定将他的拓展总部放在这个市场里。

他要我陪他去找门店,仓库。我出了一点点力。不到一个月,他便开出了第一家店。再过一个多月,他已经开了十多家店,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区的建材贩售中心,都有他的专卖店。看着这个速度,我的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如果跟他要一家店来经营,不知道结果如何?但这个念头跟别的大部分念头一样,只是想想而已,一晃而过。

他要我经常参加他的员工会议,我参加完第一次便有点抵触。可能是我不喜欢他的风格,也可能是我脆弱的自尊心让我认为他只是想在我面前炫耀什么。或者都不是,他只是想让我多学点什么而已。

只是我的个性使了坏,我开始对他的邀请变的冷淡,推三阻四的。渐渐我们又像几个月之前未曾联络上时那样,在这个城市某条街道的两边过着各自的生活。

妻子几乎没有问过关于他的事情,可能她也觉得我有我的生活。又或者,她已经很满意这样的日子。我这样的一个小文案,能给她创造什么,我们谁都不敢说,但谁又都在期盼。正是这种期盼才是我们一直走下去的根本。

也许是受到我同学的触动,我开始动了凡心,打算创业做点事。但一个文案又可以折腾点什么呢?

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

我这两天再回忆一句话,意思是看上去不好的事情也有它好的一面,具体这句话怎么说我却忘了,这忘性本身让我不舒服。到我无意中翻开吉米的书才想起来,原来是那条狗给到吉米的一点启示,也给到我的一点安慰。

吉米在书里描述了一条被人遗弃的狗,在长途公路上寂寞的奔跑,作为一名兽医,吉米将这条狗带回家,并最终理智的将它交给专门的人去管理,最后这条狗被一个好心的家庭收留。吉米首先很厌恶“遗弃”,但他看到有人专心照顾这些流浪或被遗弃的小狗的时候,他才发现遗弃的背后也有“收留”,且这种收留更应该被人们所关注和学习。

我要回忆的那句话其实没有出现在书里,那可能是我在阅读时候所产生的一个印记,应该是诸如“任何事都有积极的一面”或者“连阴暗面也有积极处”这类的话。我只是想告诫自己: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

我想这对我学会淡定有点好处。可我为什么又一直强调要学会淡定、安静、从容呢?我只是喜欢那副腔调?或者我明知道这些是自己还做不到的,我心急、懦弱、犹豫、焦躁,离我想要做的十万八千里远,但至少是个方向吧,我该往那边走也该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是,再说了,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我坚信不疑。

高档货

是什么让它们成了高档货?或许这类质疑只是失败者的抱怨。我望着那瓶标价上千的某品牌红酒,心底里不是滋味。我确定首先我只是抱怨,但进而有了质疑。是的,凭什么它们就成了高档货呢?

物质世界里,人们总信奉“物以稀为贵”,但这句话其实并不符合那些高档货的本质,这些被大批复制的东西,无论从哪点来看都谈不上“稀有”,只要你有钱,人们总能千方百计的给到你各种优雅的品牌故事,让你陶醉其中,成为故事的一名围观者,而消费者也总会沾沾自喜,哈哈,我成了某品牌的拥有者,我成了这类故事里描述的某类人。当然,高档货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完全如此,这只是一个低端消费者的揣测。这种揣测往往会从妒忌出发,到偏颇结束,中间或许还带着些许同情。

既然是妒忌加偏颇的,为何我还要这样质疑?说句实在话,我总认为高档货消费者与低档货消费者的区别只是消费能力的不同,并不意味着消费品味也有多大的差别(我说的消费品位是指消费者对于产品与其实际价值的鉴赏能力)。甚至因为高档货消费者的为所欲为的消费能力导致其丧失掉消费品位,直接进入品牌设下的圈套,渴望被贴上某个标签,满足自身虚荣。而低档货的消费者却无法雷同,他们的消费准则往往只有两条:品质优是其一,相同品质下价格要低是其二。两种消费者的消费差别如我所述如果普遍存在的话,那就是我略带同情的质疑的理由。

明明是一个低档货,为什么就可以凭品牌成了高档货呢?这其中的原因大概也就跟皇帝的新衣差不多吧。我记得几年前有本叫做《NO LOGO》的书,我没读过,但估计也说到了这个问题,至少我的想法与书名很吻合,希望我可以不必为低档货或者高档货而烦恼。

池州的父母官

我忘记了我是怎么相信上有“因果循环”这样一说的,回忆下从我的经历里也不曾见过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某年栽赃嫁祸给一个孤儿致其被吊死的几个人,如今在县城里活的更滋润了,据传其中某位早就发了大财,当年可也就是一个跟在后面瞎起哄的小瘪三;比如90年代那几年私分国家抗洪赔偿款的那帮人今天依然可以拿着工资不用上班;再比如昨天我们池州的父母官说的那句“不干市长也要铲平梅龙镇”的豪言壮语……我所能见到的事实总与“奖善罚恶”的天理背道而驰,只能在心里掂量着“因果循环”就显得幼稚和可笑的。

还好,我们还有微博,起码它还能说点真话。

事情经过:@邱大春:11月3日中午11点左右安徽省池州市市长方西平带武警、城管、公安等参与梅龙镇拆迁谈判。由于他的态度恶劣,声称不干市长也要铲平该镇,激怒了在场的一千多村民,双方发生了冲突,方西平在特警的保护下才逃离现场,但是他乘坐的奥迪车则被愤怒的村民砸烂并四脚朝天。当天也有一些村民被打伤住院治疗。

也有人在微博里透露了事件的起因:@时报翔哥:安徽省里的补偿标准是30000/亩,池州市将改标准改为10000/亩,剩下的强制购买养老保险。10月底出补偿标准的,11月30号前,要求梅龙镇必须拆迁90%,今年冬天据说非常寒冷,拆迁了让老百姓住在哪里?(11月5日 22:55)

对于类似事件,有好事者回忆:@夜班工人丙:说的是大约6年前的池州的另一起群体性事件,市委书记兼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后被法办 //@夜班工人丙:此地上次发生类似事件时,市委书记正在九华山与情妇鬼混,后被办了。

这就是池州的父母官。我原来想在标题前面加上“我们”二字,后又觉得不妥,虽然叫着父母官,但又有哪一位是我们选的能为我们做主的?等个像传说中的焦裕禄那样的人,估计全体百姓要修上几辈子的福才可以。既然如此,就不要怪百姓刁了。“庸官欺良民,刁民出清官”。想要社会真正变好,就得先做个刁民。这就是我的基本判断。

读书无用

以前听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就拼命的寻找真知们,总渴望能听到他们的指点,好让我轻松的面对这社会。现在又听说“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开始后悔抽屉里还躺着两张朋友送的世博门票,为何没缘分去补个十年功力。

冷静下来安慰自己,觉得这两种说法大抵是在长见识的方式中将“读书”拎出来做个基准以测定其他方式的成效几何,或者只是为了衬托下其他方式更为有效。无论如何,以“读书”作为长见识的方式里最没成效的一种来看待,是时下最不需要辩白的事了。好在现在真正读书的人也不多,所以这个社会的繁荣确实也很必然。

我并不是想讽刺谁,因为我理解的繁荣或许在你看来只是泡沫,我不作辩解。我理解的读书在你看来也很狭隘,我也不作辩解。我所理解的讽刺在你看来只是酸葡萄心理,我看更不需要辩解。唯一需要辩解的就是为什么不读书反而可以让社会繁荣?

我的意思是说不读书就没了礼义廉耻,没了礼义廉耻自然就会让社会繁荣,一个以利驱动的社会怎么可能不以利为表象呢?这么简单的论证也体现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读书少且囫囵吞的无知分子。可惜我这个无知分子偏偏又有点固执,且固执的让自己也恨。干脆简单的下个“读书无用”的结论,又怕伤了那些还在读书的孩子,但如果读书有用,又体现在什么方面了呢?对于这个应该被证明的真相,我还真的没啥办法,只好继续纠结下去吧。

十月微博自选集

10-29 14:46 说:
李敖的儿子真的不咋地,看他在《锵锵三人行》的表现,让人无语。

10-28 09:40 说:
中国的富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帮穷人买房子呢?

10-28 08:24 说:
谁会认为“真正的穷人”知道有保障性住房这回事?

10-27 08:27 说:
《型男志》创刊,定价20元。翻了一遍,没看懂编辑们想做什么。

10-26 14:12 说:
三星盯着苹果?不是我瞧不起棒子,棒子们真的不知道苹果好在哪里,除非他们也有一个乔布斯。当然,棒子们就喜欢干这个。

10-22 18:36 说:
百思买门市人员薪资去掉四金只有1700元。所以他们不会告诉你买台式机不要选联想而是戴尔,买笔记本不要选索尼而是华硕。买大彩电要选索尼,买小彩电要选夏普……总之,固定薪水祸害人。

10-22 15:40 说:
这是一个互相“对付”的世界。“下有对策”说的就是老百姓对任何事情都是“对付对付”的态度吗?

10-19 15:45 说:
不是我喜欢迷茫,但我确实就是迷茫。

10-13 06:06 说:
一淘对百度,征下联

10-12 14:17 说:
新《三国》讲了三个政治暴发户的故事……

10-12 12:07 说:
近日迅雷出台了一项向员工发放无息借贷的内部政策,该消息已经被证实。迅雷工程技术人员,可按照职别高低向公司申请无息借款,借款额度从15万元至50万元不等。并且是用途不限,归还时间不定。怎么样,去迅雷怎么走?

10-11 06:02 说:
《华尔街日报》近期发文提醒大家:中国已经失衡。文中指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及国人对男孩的文化偏好,将导致未来几十年出现重大社会问题”,并大胆推测:或许将通过战争来完成改善男女失衡这样的一个人口问题,譬如在台海、非洲、或者朝鲜等地输出“多余的男人”。

10-08 10:36 说:
第377期《凤凰周刊》终于提到了“台流”这个说法。不是每个淘金者都会成功。向失败者致以歉意!

10-08 09:24 说:
听说冯巩在《建党伟业》中饰演其祖父冯国璋。那其他的演员也可以对号入座,姓什么的就演谁。孙中山可以让孙悟空来演,蒋介石也可以由蒋友柏来演。诸位觉得如何?

10-05 19:15 说:
冲着彩色电子封面买10月号《时尚先生》杂志的朋友稍微注意下,它是限量版的,不是每一本杂志都是彩色电子封面,我被包装袋给忽悠了。

10-02 20:28 说:
操TM的腾讯,没事窥视我的电脑做什麽啊?居然看了692个文件夹…….

09-30 21:04 说:
老婆说周立波:这家伙是怎么红的啊?讨厌死了!

09-30 08:59 说:
好希望取消房贷,连三成都不要。这样可以彻底断了我的念头

真正的穷人

IMG_6689这个世界可以有真富人,但很难去找到真穷人。如果给贫穷来个排行榜,只怕是穷人自己都不齿。中国人的固有观念就是“笑贫不笑娼”,也就是说,你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穷人。本来这个概念也是全民推广的,结果,不是很穷的那些人早点开化,如果可以拿到点好处,说自己穷也没啥关系。如此一来,真穷人渐渐也就被遗忘了。

我身边有发生过明明自己开着一家小作坊,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线的朋友,却通过关系拿到了低保待遇。也有看到很多跟我一样,下岗之后再也没有麻烦过政府半毛钱关系的自生自灭一族,管你是冻死还是饿死,谁认识你是谁……过去,我对这类现象觉得不公平,并感叹“关系”就是中国人生活的基础,再后来,我醒悟了,在这个游戏里,你不了解规则,不去尊重规则,那结果只能是被规则去玩。这样的“醒悟”是让人恶心的,干脆点说,我是投降了。

但没人接纳我进去懂得玩游戏的那一边,那一边也饱和了。就像是在爬楼梯,每一层都有人不断上升,也有人不断下坠,大家都拼命的踩着别人往上走。而沉寂在最下面的那帮子穷人却不得开化,旧守着脸皮挣扎着过自己的日子。没有电视机、没有互联网、没有读过书、村里的喇叭每天叫嚣着“谁家又过上了好日子”这样的话题。至于低保?保障性住房?你让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跟自己有半毛钱关系。

不仅仅是信息上的被截断,人情上的冷淡更加重要。我曾见过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站在一个卖红薯的摊子前央求摊主送他一只红薯,摊主以还没开张做生意拒绝,有路过的小伙目睹之后,花了4元钱给老人买了两只红薯。那小伙估计得去想,是什么让这位老人需要到乞讨的地步?又是什么让拥有财富的人如此吝啬?

我说真正的穷人是没人愿意承认或者知道承认的,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而社会给予的各类协助往往都来自于一时的怜悯,很难有一个长效的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现象的方式或者思维。更不用说将低保、保障性住房能交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另一方面,也期待那些已经拥有一点点的人,可以在遇到比你少很多的人的时候,给予对方一些让你觉得小心痛的帮助,可能就会让他捡回一条大感恩的生命。对了,你就该往夸张的地方去想,你的帮助真的就有那个作用。

上海冷了

这几天的气温降的让我有点适应不了,走在路上牙齿都会打架,对这种天气没有做好准备是一个理由,在这个季节里还没有完全享受秋高气爽又是另外一个理由,我舍不得这么快的就放走秋天,但这是在上海,上海冷了,我没办法。异乡人总是格外的敏感。

就好象站在邻居家的门口,闻到他们家的饭香,有着特别的味道,但或许是另一道怪异的菜味,让你突然之间觉得恶心。这也是一种不适应,小时候这样的事情,我经历的太多了。这两件事情或有关联,让我不由自主的要放在一起说。

有天梦到一个拿着吉他的小孩和一副被雨水打湿的图画。好象回到了少年时期。我的吉他挂在墙上,已经有十多年了,从安庆到上海,它跟了我十多年,虽然我一直没学会,但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朋友,只是我还不理解它,不能跟它很好的交流。我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朋友,总让人喜悦,但却永远到不了交心的地步,吉他或许也是,我喜欢它,却不会摆弄它,但放在身边,也许是受占有欲的驱使,也许只是为了有所陪伴。

朱注是喜欢画画的,这点跟他妈妈一致。我对于这个没半点天份,我几乎从来没有拿笔画画的冲动。尽管有的时候,在我的脑子里灵光乍现,呈现出一幅图画来,但那也只是我见过的某个场景。在那一瞬间,我甚至想过该怎么画那些远近高低不尽相同的每一笔,一旦睁开眼睛,看到白纸晃在眼前,手上也就迷茫了。

可见,想的与做的能有多么的不同。

上海冷了之后,我该做点什么?还能继续坚持做那些事情吗?且不去想,想多了,真做不了。

阿三,让爷乐一个

是人总喜欢嘲笑别人,是中国人总喜欢看印度阿三的笑话,但在这里仅仅是一次无知的围观。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不要嘲笑印度人为好,积怨太久就会在心底将他当作真正的敌人。一旦他真的成了敌人,我们还真的难以应付,要知道在那个国度,也存在不输于中央之国万亿人民的大无畏精神。说到与人斗,你会真的以为其乐无穷吗?

今天不是周末,但为了庆贺昨天一天的顺利,我给自己开心的上一段,大家放轻松看看,从1分钟之后,影片渐渐精彩,到了2分30秒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一面镜子,镜子里面的人或许就是昨天的我们。可惜我们缺少自嘲的基因,不敢笑对自己,在我们的回忆里总是苦的,在我们的现实里总是甜的。但务实的人都知道,“忆苦思甜”本身没有颠倒逻辑却颠倒了事实。就“颠倒”这件事情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该值得怀疑,这点,开心的时候就不多絮叨了。

说昨天一天都很顺利,其实只是几件小事按照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兑现了。给客户如期缴上了杂志,居住证顺利续签了,连锁委员会会议讨论的议题也很顺利……如果愿意降低快乐的标准,我就很容易让自己开心。为了一些简单的事情而高兴,我的生活也就开始变的简单而愉快,认识到这点,我更高兴了。

搭车

拖了很久才读完这本小书。大概可以总结成“人生就是搭车、终点就是死亡”这样的一句话。终点且不去管,这点对各位都是平等的,但“搭车”就是一门学问了,人活得好与不好,都要看你是否会搭车了。

且慢,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其实还没理解“搭车”的意思,起码我是在作出这个总结之后,才开始考虑自己是否已经搭上了车,搭了什么样的车,往哪个方向去等等这样的问题。结果很不幸,我是一个不幸围观在人行道旁,徒步行走的人,同我一样遭遇的人也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一张迷茫而有无辜的脸,似乎老天对我们也很公平,因为不只是你一个。

不只是你一个,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即便是死囚犯也会因为这点而平静。当然,我们这些行尸与死囚并不是同一类人。唯一相同的是不得不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不只是你一个”此刻被借用过来,我心底平静多了。

平静下来的人极容易被别的欲望打动。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他可能就这样算了,不做太多追求。一旦有人树立起榜样及追赶的目标,他又蠢动起来,朝这方面去想去努力。我静下来就会想想,我能搭上什么样的车呢?什么样的车会载我一程?它会载我去哪里?那里比这里好吗?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等到醒来的时候,我想我该去找这样的一台车,在路边站着、望着、等着,或许在午后,或许在日落时,有一辆磨磨叽叽的老爷车朝我这边驶来,车上坐着一香艳美女,跳下来要找我问路,恰好那里也是我想去的地方,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在月升之前。

跟自己结婚

路透社消息台湾一女职员打破传统观念,将自己嫁给自己此女的行为很有创意,虽然没有见到其人容貌,想必也是可爱至极。“结婚”只是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一个代表而已,其他的还有生子、创业等等,早有一个人生孩子的故事,到底还是有了跟自己结婚的第一桩。

跟自己结婚其实是一种态度,这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如果不是出于自爱,还略带点对自己的调侃,加上一份十足的勇气,是没多少人敢把它做出来。也许,此女可能因为这次“婚姻”而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也不一定,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该是一种竞争策略,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自己,从而实现将自己嫁出去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非常规的手段,完成常规的事情。

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少了这份灵活。当然,我不是鼓励剩男剩女们都采用同样的招数,但起码受到点启发是应该的。你该用独特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你自己,以会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比武招亲?或者以诗会友?也或者以旅行阅历天下?总之,干坐着什么都不干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

对于个人终身大事得有这个灵活求变的态度,其实对待工作也差不多。尤其是像我这样做业务的,有的时候还真得想点办法让客户记住你是谁,你为人如何,你可以做什么,你做的好不好这些信息。一般来说,有了第一次交往之后,就不能赤裸裸的只做销售了,技巧这个东西总在考验着你。既要不断提醒客户,又要让他觉得你不算烦人,这得让你时刻琢磨着怎么拿出点新活儿。销售的乐趣正在这种寻找和思考之中,这也让人觉得工作是充实和有趣的,对的,有趣很重要。

好吧,大家都想想怎么跟自己结婚才算有趣吧!顺祝周末愉快!

吃老本

说起来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仿佛我现在已经很老了一般。老陈对我的生活状态十分不满意,给我下了“吃老本”这三个字的总结,基本上概括了我在那个时间段里的“不思进取”,我听在心里,反复咀嚼。后来,有次陆子跟我聊天,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意思是说,如果对待一份工作已经没了激情,就不如不要做它。

这两次谈话相隔甚远,可见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如此。谈不上悔恨,只是感叹这人的性格确实不太容易改变。其实要说这也不算是性格的问题,或许只是一个习惯或者一种态度。虽然我心里坚持认为,他们的观察有点偏颇。但我对自己的一些毛病也是痛恨不已。

小时候也是如此,听外公讲成语,妹妹很仔细听,我在一边却不安分,一副自己什么都懂的欠揍样子。气得外公总是说我以后没有妹妹有出息。事实上也是如此,少了一份谦虚和安定的心,做事情总会差那么一分两分,做的事情多了,便会差那么一段两段,日子在混久了点,我还在这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也是情理之中。这么一想,我不禁要问下自己,我究竟还有什么老本可吃?浪费的不过是自己的黄金岁月而已。

而已!?瞧我这副德性。还有得救吗?我问自己。

潜力值

有的时候特别渴望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值究竟还有多少,比如像游戏里那样,看着几个数据翻升,到达顶点时,人物就上升了一个级别。可惜我们人类是没办法在头顶处挂上各项数据指标,别人看你,也用的都是肉眼,即便真有伯乐,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得眯着眼睛仔细打量你下。我时常因为对自己不了解而很迷茫,又因为迷茫而任时间蹉跎,总之,一切的浪费源自一切的不知所措。

一个人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方式给自己建立一套数据来管理自己呢?这个出发点多少带了点强制的味道,需知这种强制本身是我说抵制的,我所希望的顺其自然,其实在我生命中很少发生,一切都像是刻意为之,同时一切又都像是在别人梦中,看得到梦里的美景,品不到醒来的困乏。比如你的资历、比如你的薪水、比如你的朋友圈、比如你的资产,比如你读书的频率,比如你在社交圈里的活跃度,比如你客户量的多少,这一切的一切,似乎真的在为你建造这一套管理模型,但放在一起又不能代表一个明确的含义,它们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聚你一身的呢?

这样的思考总会半途废止,回到另一个永远问不完也回答不了的老问题上,你觉得什么对你才是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因为你的答案与你想要收集的这些数据,一定会存在相悖的情况。比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你就不太可能有心思放在社交上或者与个人思考、观察距离遥远的其他事上。于是,找到潜力值觉得参照物不一定是自己喜欢,找不到潜力值又觉得生活的没有方向与目标,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生活还是让人回到了迷茫的怪圈,兜兜转转,何时能抽出身来。

需知,这世人最会安慰人的一点便是: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这一点莫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使我暂时的摆脱此次无趣的自我辩论。

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不足是我最近出现的一个毛病,以前也曾有过,但都很快被调整适应了,唯独最近,心里慌慌的,不知做何应对。比如,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始终也不能做好它,不但看的人受罪,即便连我自己也不能容忍,事后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那一刻我的心悬起来的滋味真是让人憎恨自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我怀疑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简单说或许是我想的太多,也就是想得到的太多了,我的贪心使得我对行为的要求过于程式化,不够变通和灵活,这就促使我对事情有着“不能有第二种结局”的定式思维。这种可笑的事情在当时确实发生着。当然,这种事情一定不只是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甚至观察到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可是为什么不想看到不同的结局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或者我们努力营造的也仅仅只是一种安全感,什么马斯洛的多层需求理论,在现实里面通通被精简成最基本的一种。那多余的其他早被人抑制或者贩卖给别人。看着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的那群富人们,再对比下我们当下还在为生存打拼的现状,有什么理由相信自己可以收获财富呢?即便有,也多了一份“投机取巧”的恶习。而这恶习却在不断繁衍它的后代并变异成其他种类。

我不敢说我们缺乏对这类事情的思考,但于自身而言,如果我觉得自己走的太累,确实有必要思考下我的原动力在哪里?而不是在参与这个游戏的过程里,被假象所蒙蔽。自知之明是一种谦虚,但也是一种拒绝压力的好信条,我们得有,有了,我们就会多一份轻松自在。

秘密

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必须有一个秘密,你希望是什么?又是对谁不能言的?

我一直不希望自己拥有秘密,因为我守不住自己的秘密,我总喜欢让人知道我的一切,尤其是我最亲最爱的人。但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必须有一个秘密,你希望是什么?又是对谁不能言的?换我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也会觉得头痛,我为何要有秘密不可对人言呢?

这只是一个个体在清醒时候的回答。

如果回到现实中来,你才会知道人的秘密多的很,用一个来框定简直是折磨人。人总喜欢隐藏。对甲与对乙隐藏的都不一样,因为甲乙两者需要采用两个策略。这我也知道,但我没做到,或者说没做好,所以还站在抱怨的行列里。如果我做的不错或者说做到合格的话,也该迈入成功者的门槛了。我说这话,肯定没有贬低现时成功者的意味,凡成功必有其原因,我也遵守“成者为王”的游戏规则。

秘密和成功,不知怎地就被绑在了一起,希望不只是我个人在这里无事生非。但我看到的和能想到的确实也就如此。当然,回过头去纠缠下何为秘密或者何为成功也没多少必要,大致就是那么回事,一般人都差不多而已。

现在这个时候,6点钟不到,我觉得自己有个秘密很想说出来,但却被自己阻止着,压抑着,很难受。但这秘密与成功无关,说与不说也只是影响这几天自己的心情而已。但我实在难受,便写点莫名其妙的话,牵引自己往别的地方去想吧。祝所有人顺利平安。

微日记几则

【重阳节】重阳节是大姨生日,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大多会跟大姨一起过,因为从九月初九到九月十一接连三天,分别是大姨、大舅爹和我的生日。打电话向大姨问候,恰好妈妈也在那里。老爸一个人待在安庆,还要加班,心里不舍得,但也没别的话可说。

【百万分之一】想不到左等右等,成了百万分之一。我是下午2:30进的世博园,刚入园的时候,觉得一切都还不错,等到排队过江去浦东,才知道这人有多么多,玩世博园有多么恐怖。本想在外面兜兜便结束回家,但为了满足一下朱注的要求,还是排了1个小时的队看了个印度馆。建筑还有风格,里面到有凑数之嫌。

【耳膜】居然梦到耳膜掉了下来,是折叠的,没有展开之前大约只有一粒绿豆那么大,展开之后,居然有一手掌心那么大,呈圆形,摸上去像是绸缎。耳膜掉了之后,突然周遭多出很多噪音,仿佛回到了安达尔厂,机器轰鸣。

【怪兽】梦到身处一个斗兽场,时间应该是蛮荒时代。大地到处都在震动。突然从天而降三只狼,一头大象。三只狼围观我。我只好作势大声吼叫,狼退。其中一只后退途中被闪电劈死。另外两只被吓了一跳。剩下两只狼继续围攻,我继续作势,狼又退。又被劈死一只。剩一狼继续攻,我又作势,狼退,又被劈死。感谢这雷电。原以为可以安全了,结果大象来了,居然是站着的,总有两层楼那么高,我作势,大象没有理会,继续前进。我想这下死了,便闭上了眼睛。大象一把抓住我,举我过顶,将我稳稳的放在它的背上。靠。它做了我的坐骑。没见过这样拍马屁的。

【三国】电视剧三国快要看完了,这编剧和导演挺有意思,他们是不是想要告诉我们:不要迷恋三国,三国只是个传说?刘关张三个人很明显就是暴发户,从个体干起,到后来创业成功,做成集团,却又骄傲大意丢了性命。而刘备也因为感情用事到最后弄个一败涂地。真是可惜了诸葛亮。综合来看,三国群英应该这么分配,皇帝:孙权。丞相:水镜先生。大都督:曹操。军师:诸葛亮。五虎将:周瑜、赵云、吕布、马超、黄忠。谋士:鲁肃、陆逊……如此,国家早定。

政治暴发户

好几个晚上都在腾出时间看电视剧《三国》,电视是另一种演绎方式,能给我不同的启发。比如昨晚看到刘备取西川这一段,话说刘备入西川后,首先大封百官,如五虎上将,以哄抬个人身价。其次,以大仁小仁之说,放弃仁义之本,以法治国,以求维稳。而张飞、关羽二人也是一副飘飘然的状态,自视老子天下第一……哈,到底是贩夫屠户之徒,原来在政治上也有暴发户。

《三国演义》这本书倒也曾经读过一遍,但记忆不多。经典的桥段无非就是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等。电视剧里自然不会放过。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与真实的历史相比,都差距甚大。起码诸葛亮没那么神奇、周瑜也没那么小气。抛开这部小说或者历史不谈,单独看这部电视剧,我还是相信了政治暴发户确实存在。

既然存在暴发户,就会有投机行为,二者难分先后。过去我仅仅以为商场上可以有这个,但现在不同了,我得重新认识。如果政治上也能有,那我的道德观念又要像橡皮泥一样被拉长一次,但愿不要被拉断了。

政治暴发户不同于其他领域,因为一个经济上的暴发户,要的仅仅是百姓的钱而已,一个文化上的暴发户要的不过也只是百姓的眼球,而一个政治上的暴发户要的则是百姓的性命,还不只是一条,甚至不只是一代人,厉害起来的,还会让百姓断子绝孙!如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力》里说述的“过去的统治者眼里的异端,当获得权力后,比原来的统治者更可怕”。政治给暴发户以权力,而暴发户自身便具备制定新游戏规则的本能……妈的,本能。

想到这里,我由大笑改为大痛。于是抱怨这无聊的想象力,在没有逻辑的思考面前,显得那么可笑和无耻。

多余的男人

《华尔街日报》近期发文提醒大家:中国已经失衡。文中指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及国人对男孩的文化偏好,将导致未来几十年出现重大社会问题”,并大胆推测:或许将通过战争来完成改善男女失衡这样的一个人口问题,譬如在台海、非洲、或者朝鲜等地输出“多余的男人”。

按照年龄段来推算,2000年以后出生的男孩似乎更有可能成为这个“多余的男人”,这种可能还需寄望于国家有继续维持稳定发展的决心。但不管怎样,任何一个时代的男孩都不该向社会“朝贡”,沦为“贡品”或者所谓“多余的男人”。

我说战争的牺牲者就是社会的“贡品”,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因为战争的利益永远不可能被牺牲者所享有,从事情的结果来看,所有战争的即得利益者无一不是投机分子,好吧,你做投机者,我做牺牲者,这世间真的有“多余的人”吗?谁会成为悲剧的主角?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调整而被调整,这种事情就失去意义。但没人为此买单,当年制定那些决策的人早已变作森森白骨,与前人又能争出个什么理来呢?从调整与被调整的关系上来看,人口政策或者今天反思人口政策本身都是在背离人性的。让一些人决定另一些人的死活,也违反了自然界里的一些基本规律吧?

不过一旦命运如此,又该如何面对呢?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看,不如在自己身上发生来得痛快!又或者消极一点来看,再拖个几十年吧,等到一切都被拖进来坟墓,死了的人就不会为活着的人操心了,即便多余,你还活着不是?活着就是好事,活着就要好好的活!

打完收工

懒惰是一种习惯,勤奋也是。但懒惰比勤奋之所以猖獗的原因就在于懒惰是没有付出的,且懒惰能给人带来一时的痛快。而勤奋则不然。勤奋是乏味枯燥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整日里闷闷的,一点可痛快的部分都没有。

星爷戏里有一句平常的台词,叫“打完收工”,意指戏演完收工回家。这次七天的国庆长假也是一幕大戏,到今天打完收工,不晓得大家要花多少时间能从戏里回到现实,重新回到正常工作轨道之中?至少我没个一两天舒缓舒缓怕是不行。

我可能没有变懒,可起码不是勤奋的,这些日子里,我并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除了每日里还坚持一两件事情之外,其他的大多随性为之,有点颓废,有点消极。连累儿子也跟着受罪了。

于是长假结束,对我来说不亚于“刑满释放”,放假如坐牢就是我的简单感受。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那种勤奋的人,不用冒险沽这样的名。我只是说在这个长假,因为某人不在我身边,我就仿佛身处牢笼,不得快乐和自由。好在该办的事情也已办完,今晚就能见到亲爱的人了。

足无片土

还在奋斗中的刘备时常对人抹泪,说自己“身无寸功,足无片土”,一副怕是辜负了大好时光的感叹。这种抱负放在今天无非是指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这样的物质表征,但如果真的说到奋斗动力,今时还真的不如往日。

当然,我是不敢拿这八个字来对比自己的,做到第一点稍微容易点,而做到第二点则绝无可能了。换句话说,“身无寸功”比较务虚,可以有自己的定义与标准,但“足无片土”却是活生生,务实的很,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仔细想想,嘘叹连连。

过去,我总觉得我生活过的那个地方有一片天地是属于自己的,比方说童年时候的树林,少年时候的后院,自从少年变成青年或中青年之后,这些幻象才被一一敲碎:那些都不是你的私产。当然,你也知道,我说的这份私产与继承无关。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是这片土地上流浪或者被放逐的仆人,而不是主人,于是我们组成了这个社会。瞧,这样理性的角度看到的却是理性的荒唐。

不过退一步想想,这也不算是对我一人例外,心里也似乎就平衡了一点,既然古人曾有过这样的志向,活在当下的人不如当童话仰望也好,至少不会少了那份幻想,生活不是因为幻想而更奇妙的吗?

结婚纪念日

为了让一个平凡的日子值得纪念和庆贺,和我一样,大多数人选择了在今天结婚,在纪念日里写点文字还是很有“腔调”的。原谅我不自觉的使用了这个很“上海”的词。老婆昨天忍不住骂开了,“那周立波是怎么红的啊,看到他就觉得讨厌”。他红了之后,上海人就开始寻找腔调了,这算是他给上海人的一份精神礼物,果然是好事。

今天,我也想整理出一份精神礼物来纪念我们的结婚周年,扳着手指头数了下,想不到居然走过了七周年。庆幸自己的糊里糊涂,让这七年过的还算幸福,快乐,不至于出现某些人所说的七年之痒,或许我们都不是敏感的人,也或许出生的那个地方太过“踏实”,没让自己染上“娇贵”的习性,在心理或者生理上,我们彼此都很好的适应着对方,并且很重要的是,对于彼此还有很多的期待要去践行,一切都还不算太熟悉,一切都还有着新意。

很明显,我无需在此时此刻秀什么郎情妹意,你说爱情变成了亲情也好,或者亲情变成了人情也罢,但激情仍在就不得不让你高兴和感恩。虽然我不明白周遭的人的一些处境,也无意拿自己的幸福去揣测其他人的不幸,唯一能做好的也就是继续保持,实现那个当初的简单承诺:白首偕老。

婚姻,其实是一次漫长的恋爱,祝福所有在今天结婚的人,纪念日快乐!

九月微博自选集

09-28 16:17 说:
李敖说韩寒的作品是“臭鸡蛋”,却不知道自己跟韩寒根本没法相提并论:李敖只是一个急于站队的小丑罢了,而韩寒最起码代表了真实的个体。 (李敖给我的印象只有两点:一,他敢骂他生活的那个政府;第二,他傍了胡适这个“大款”)

09-25 22:14 说:
为动物请命学猫狗爬行这种行为很变态。于是要问下,这社会为何要逼人变态? (人类做事情的行为模式太过“小儿科”,这点上,台湾人比不上西方人学猩猩跑步这个招数)

09-25 22:12 说:
隐晦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但世上没有完美的自我保护,如同你同时造不出完美的矛与盾一样。 (我们为什么想隐晦?就是一边想发泄,一边想靠边站,说白了,就是不想站队)

09-25 21:45 说:
有默契的互相攻击就叫做暧昧(如果甲乙双方都知道对方下一步想干嘛并且任其发展,这不就是在演戏吗?)

09-25 11:30 说:
我看到了贺兰山。我看着她的时候,迎面吹来一阵风,身心俱醉(可惜,我离她起码100里远)

09-21 10:43 说:
昆山确实该感谢台商。(没有台商,怎么会有今天的昆山?)

09-21 10:22 说:
“要求大陆人不要有暴发户的心态,多点文化人的修养”。一台湾学者说了真话,可惜如果不是出于这种暴发户心态,又怎会邀请他来此演讲?全都踏实做实事的,便不会建这做戏的舞台(暴发户的心态是某些人得以“获利”的温床,所以很多人不愿说穿,你说穿了有什么用?)

09-21 09:48 说:
某论坛上一郑姓专家的演讲空洞,其经济认知如同小孩算术,加加减减就能搞好经济?(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09-20 16:08 说:
人类总是少点自然归律,以为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无神论者的恐怖之处)

09-20 13:16 说:
我严重怀疑《游行的意义》这篇文字不是韩寒写的,不去管它的内容,我只是质疑它的作者。(文笔太过粗糙)

09-18 21:04 说:
跟朱注聊梦想,当他听到我曾有当歌星的梦想时,他大声说到:“爸爸,你就是歌星啊!我就是你的小观众,我会一直给你鼓掌。”把我感动的稀里哗啦(这小子会哄人啊)

09-17 15:12 说:
九一八这天,建议所有网络门户都休假,所有工作人员都去参加声援。至于什么QQ群啊,MSN群啊,都给它停掉……(停止讨论本身比去做讨论后的事情还要重要)

09-17 10:59 说:
微博和大字报的功能似乎也很类似(都是用来骂人的)

09-16 20:34 说:
求“钉子户大战拆迁队”最后一关“生存模式”详细攻略!!!我已苦战一日!怕是坚持不住了(止不住的意淫)

09-16 20:26 说:
陈光标已经说服近百名企业家裸捐。要赞一下!这个时候还有人继续关注曹德旺吗?(慈善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09-16 06:13 说:
“杂志产业真正的敌人是那些网路上无穷无尽的免费资讯。需要思考如何提升杂志的阅读率与媒体的价值。”台湾同业在《读者》入台后的一个思考。

09-14 19:03 说:
如果人说假话就会死该有多好。可惜没有神,只有神话。古人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神话,原来只是一堆报怨和幻想。(可惜我不是上帝)

09-14 14:10 说:
看完《面对面》柴静对李连杰的对话,我有点理解李连杰为什么要个新加坡国籍了。 (据说国内法管不了外国公民)

09-13 17:03 说:
某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谈到当地山歌提出“创新原生态”的口号,让我很疑惑:“创新”与“原生态”不矛盾吗?(当然,国内这种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的创新也很常见,没什么矛盾不矛盾的,是我多虑了)

09-13 16:31 说:
刚有某群友Q我,让我给博文里的某个品牌加个链接,20元一个月。先是有点小高兴,后来又有点小失落。淡定后装B:哥卖艺不卖链接。(我真的不在乎金钱?)

09-13 14:48 说:
笔记本上一个按键脱落,我看到有好几个卡子,怎么卡回去不再掉下来呢?(继续这样下去,我会亏更大)

09-13 14:34 说:
小日本是不是想利用渔船运点什么东西到中国来?(你就应该拿小日本当畜生去想,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得出来)

09-13 11:32 说:
话说“网上卖车”不就是多一个账本的问题吗?(只是载体变化而已。不过,品牌更加重要了)

09-11 06:46 说:
霸王总有自杀的那一天!(出来混的总要还的,为什么你总是再“混”?而不是踏实做事?)

09-11 06:25 说:
一胎化政策也有好处,官二代甚至官三代的人口总数不也给降下来不少吗?否则,穷N代的我们竞争会更激烈。(降低你的敌人绝对数量也是加强你的竞争力)

09-10 08:01 说:
今天是教师节,妈妈给朱注准备了贺卡。其他家长也有给孩子准备鲜花的。校门口的老师们说:花带回家。(教师节,真的没感觉了)

09-08 16:44 说:
奇瑞会为自负的多品牌战略付出沉痛代价!(奇瑞的多logo战略,最终会拖垮奇瑞!)

09-08 14:05 说:
李敖这厮为何要扯上韩寒不放?人家韩寒可不像他只会在前人尸骨上觅食。韩寒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人的一部分希望,李敖为何不服?(狗咬上人,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只好咬住不放了)

09-07 21:19 说:
晚饭的时候,朱注问妈妈:我长大以后怎么娶老婆啊?妈妈很吃惊:你长大后我再告诉你。朱注回:我现在知道了,长大后就不用问你了。(朱注早熟啊)

09-06 09:35 说:
参与演习的八万人,如果临时改做先锋部队进攻某国都应该够了! (兵不厌诈啊)

09-06 05:23 说:
跟和尚聊天,就是在沽名钓誉!(好和尚都成了道具)

09-05 08:27 说:
所有的理想都是虚拟的,所有虚拟的都是理想(我打算建的某个论坛的口号)

09-04 22:44 说:
不怕自己无力,只怕社会漠然(后者还不严重吗?)

09-04 22:04 说:
苦行僧走累了,到树下歇一歇,跟树下同时歇着的人聊会天,放轻松后继续赶路。我就想种一棵这样的树(怎么种啊?)

09-03 09:42 说:
当不对的东西始终占据上风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畸形的进化了。(社会风气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

08-31 09:40 说:
芳捧着朱注的新书:“闻着书的味道,好像回到了我小时候……好恐怖啊!”为什么好恐怖呢?(老婆读书一直不好,特别怕学校)

08-30 06:09 说:
朱注今天上学,起床后小声嘟囔:我连梦都还没做呢。小孩睡九个小时够了吧?(朱注好懒啊)

平淡

我曾经为我平淡的生活叫屈过,但年纪大了之后,就少了一份自责,多了一份对自己的纵容,原谅起自己来速度已是第一。但我改不了这平淡,尽管面上已经有所收敛,听到稀奇的事情不再有一副夸张的表情,但肚子里会有一根线牵着好奇心,“咦,还有这样的事啊?”的心情随时起伏着,面上却是一副茫茫然的样子。

我想过有为这平淡做过改变,比如交一些不安分的朋友,读一些无聊的书,聊一些极远无边际的天,将自己的心智尽量丰富起来,但未有明显的好效果,反而还丢掉了原先的一些好东西,如今只能追忆,却无法再拾起。

于是我习惯了我已经朝九晚五,我习惯了我已经晚上准时睡觉,早上准时起床,我也习惯了我的那些习惯,稍有改变,那根线就会拼命扯紧,拽的心脏非常难受,似乎对不起谁那样不爽。

其实我最担心对不住的人是自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这样的疑虑。有人说我背负的包袱太多活得太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那个包袱,我的累他们又是如何看出,而我自己却又茫然不知呢?也有的时候,有人说我很安静,我希望那是真的我。

好了,牢骚发完,心情轻松。

群众演员

我曾有几次冲动,想跑去做个群众演员,一来看广告上有个一天50元的优渥待遇,另一方面也有一朝成名的投机心理,但迟迟未肯走出这一步来,却是自卑心理作祟。显然,这是我思前想后的心理让我犹豫不决。今日看来,也觉得那算是直觉,一个不算太坏的直觉的结果。

我并没有理想要去做一个演员,但我确实能够体会到这条路上的艰辛。从我对一天50元这样的待遇都觉得优渥,你就知道我生活在社会的哪个阶层了,而这样的阶层却是这个社会的基础,一个脆弱的经不起诱惑的但也容易满足的基础。

我从群众演员这个事上看出了一个小道理,如果说生活就是一部戏的话,那么几乎99%的人都是群众演员,其余1%的人分作编剧、导演、主演、配角等角色,而沉默的大多数却始终跟随着这活跃的小部分,虽然人人都不认为公平,但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出来反驳这种模式,更多的是大家齐努力,争取从那99%早日跳进那1%。于是,这种跳跃的欲望就成了这个社会的动力。

该有怎样的一个秩序来保持这种动力往公平、公正的方向上发展呢?这个问题如同今天还在飘着的老群众演员那样,一边是随波逐流,另一边是理想尚存,唯独自己已经不做任何努力,只去依靠所谓命运的安排。

于是,我又有几次冲动,想去毁了我这群众演员般的生活,退出这场大戏,做一个看客。像某些人那样,可以平静的不理会自己是属于哪个群落,等这种淡定的心理占据心窝久了,影响了大众,社会自然就成了另一个样子。也许是比较平均的那种,比如说50%的人往左走,50%的人往右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依存,但谁也不再提群众演员的事情,那样才是新社会。

这个民族的秋天

“没有人会留意,这个民族的秋天……”这句借了许巍的词稍做替换的语句让我很是迷茫,用“民族”还是“国家”也略微犹豫了一会儿,最终选择了民族,因为我不太敢确认民族是个什么意思,虚幻的东西总是不太容易招致祸端,我小心谨慎的想着。

确实没有人会留意,因为当下活着的人总是要死去的,人的生理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操几十年的闲心,数千年都过去了,你还记得哪个老祖宗在某年某月操过的咸淡心吗?我们都是路过的,围观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时间的长与短而已。

好在我们还有中秋节可以过,起码在这个节日,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可以跟自己喜欢的人发发短信,送点祝福,不必苦大仇深的跟他谈论什么麻疹疫苗,什么钓鱼岛纷争,什么春晓油田危机,什么华侨在日本或者在菲利宾或者在马来西亚遭到不公平待遇,什么什么什么都不必说,即使我们熟到无话可说,也不至于纠缠这些玩意儿为自己埋下祸端……

我好像很害怕闯下什么祸端,开口闭口就是小心为妙。比不得那些敢于站出来公然索取跨省追捕的英雄侠士,我只想过一个平民该有的正常日子,可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或者鱼池,可以养几头小猪或者几亩小鱼,可以到集市上拿这些换点其他的什么东西回来,我甚至可以不需要人民币,如果我不用担心自己是否生病或者孩子还要进学校读书的话,原本我以为我可以不要担心,我觉得我可以为孩子单独开一个私塾,即便凭我的见识,怎么地也该比现行的教育要好上千倍,起码不是祸害。可是,可是,我不在真空里过活。

战争及谎言

先看段视频,不知道你看完之后还会觉得搞笑吗?无论谁代表了正义,真正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一个平民。当我们愤怒的叫嚣着要抗日或者抗美的时候,我们真该问问自己,一定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吗?或者说我们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不知道,你们知道的话,请告诉我。

那天我在微博上说:“如果人说假话就会死该有多好。可惜没有神,只有神话。古人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神话,原来只是一堆抱怨和幻想。”这段话不算是抱怨,算是由感而发。首先我憎恨一切虚伪的东西,对说假话获利的人尤其痛恨,但你也知道,我们周边偏偏就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是我不能融入这个社会的一个硬伤,谁会接纳一个不认同自己的人呢?另一个来说,我们在信仰上的缺失,让我们找不到精神坐标,不知道敬畏什么,不知道拒绝什么,面对一切大小诱惑都不能自拔。而这似乎是我们的通病,前人与今人都在这上面困惑不已,要说有点差别,那就是前人还有创造神话的权利,可我们呢?当然,如果你将神话也当作谎言一类,便没了我这烦恼。

战争与谎言是孪生兄弟。我这个结论在一定角度上是站得住的,似乎也不一定是我的创见,前人也该有这个见识,只是我读的书少,记下来,算是我的一个感触吧。但我也不知道如何区分真正必要参与的战争与真正需要抵制的战争,也许只能期待我们生活在一个说真话的世界里,在那里,人可以无畏,可以牺牲自己,仅仅为了真理。对吧,你也相信的。

乡下

前门

半夜里下了一场暴雨,空气中多了一点寒意,这个上海算是入秋了吗?早上被闹铃惊醒但还睡意朦胧的时候,隐约能听到鸟儿的叫声,恍惚间以为在乡下家里,等开了阳台的门,看到灰蒙蒙的天,才确认我还在这里,这里也是乡下,上海的乡下。

突然之间,我对“乡下”这个词及它所代表的某类地方充满了怀念。这个怀念来的很快,空气中又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愫,似乎在这个寂静的早上,我除了可以听到一个人的呼吸之外,还可以听到更多点的什么,比如有一根幼苗拼命撕裂地表要钻出土壤?或是半夜里的那场雨留下来的一颗雨水在对面屋顶上滑落被屋檐拦击的粉碎?我仿佛身处一个空灵的世界里,除了安静,我什么都别想找到。

于是我喜欢那些动静,人总是在找不到什么的时候,才想着努力要回那什么。那些动静不会让我烦心,不仅如此,还让我感觉到一种力量,像昨日所觉得那样依旧觉得,我甚至已经喜欢上那种生命力,可惜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我才可以感受到。

我们将一个人的时候,叫做孤独,我将一个人的时候,叫做自由。孤独与自由总会结伴而来,我自由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自己的生长。我生长的时候,总是感觉到那份孤独。要不然在每个安静的早晨,都是谁在听你倾诉呢?

加州旅馆

做这个视频的朋友称它为《真正的加州旅馆》,我不以为然,仁者见仁吧。但我实在喜欢演唱者的声音,同时对改编者的词和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很赞同,他在用一种“蹂躏经典”的方式呼唤社会的关注,还好这不算是个人秀。如果说摇滚乐本身就赋予了歌者某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话,相信老鹰乐队对于这样的改编也不会太过介意。改编者还在后面贴上了自己的QQ号,我试图加上,但没通过。不知道这算不算一次植入式行销?QQ无处不在,马化腾真的得感谢命好。好吧,其他命不够好的兄弟姐妹,听听这首歌吧,希望周末能有好心情。

我的心

没有马,我只好漫步。

世外的桃源不在眼前。

红日烧着我的脸,郁郁的树上高结着朝露。未干的记忆,凄凉的依偎在绿叶的心。

隆隆的机器声,在闷闷的空气中划开了一道口子。一天开始了,山谷中有一所工厂开始了工作。

我不想等待,污染了的风俗将我淹没,看不出我的感受吗?惶恐的躲避你无聊的猎寻。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艳阳高高照,熟红的脸冒着油,榨干的躯壳传递着空气的湿润,在那或明的间隙里,求一点生存。

我是一个无耻的人。

你跟不上我的步伐,我跟不上老天的思维,大自然是个诗人,我是个疯子。

没有责怪,我只好原谅自己。

无知失控的我,在绿荫下呼吸,自私的只为感觉。

山坡下,人影稀稀。

远处,浓雾沉沉,黑的像我的心。

我有一匹马这段东西写于1999年。我喜欢写字,但我知道自己写的不好,是真的不好,不是谦虚的说法。没有必要跟自己谦虚。但那是我的岁月见证。刚脑子里闪过一个词,叫做“进化”,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情景。这样的感概来自朱注,将他的现在与过去做个对比,发现他画画没有什么长进,甚至退步了。但我们不会承认这种退步,只好用“进化”来形容下,可惜是一种畸形的进化。

当不对的东西总是占据上风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畸形的进化。我在解释下。我不是指朱注,我不担心他,他还是个孩子,做不好这个,还可以做那个,尝试的机会多多,也有抵抗这种进化的资本。我只是担心自己,做的错事多了,会不会就这样被社会抛弃了?这种畸形的进化多少带着点你情我愿的感觉,一方面,被自身的懒惰所耽误,另一方面是外界的漠然,谁会在乎你的成长?但是再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对的东西总会占据上风呢?

回到我回忆这段东西的目的,只是想对自己说:其实,我自己没多少变化,还是有点灰暗和消沉。或许某些事情让自己变得成熟,但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譬如我的孤独、无耻和自私。很难想象,从我出生的1977年到现在的2010年,我都“进化”了些什么?而我又改找谁去发问?

善人

觉得自己是善人
就该当其他人是十倍善的人
不猜疑
不妒忌
by ABZ

我总能在冥冥中得到警示,仿佛我生来便不是能做自己主,我已习惯于这样的“精神胜利”,瞧,一切都处的特别轻松。

善人在我的概念里并不总是褒义,尤其是它与“人善被人欺”这句话连着想的时候,似乎更意味着懦弱、忍让和委屈。但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一种人,真的认为吃亏是福,真的认为能量守恒,真的认为因果循环。无数个真的认为到最后或许换来一个谎言,但依然可以用一句“吃一堑长一智”来安慰自己,不服老祖宗实在是不行。

我的脑袋很小很小,能够装下的事情比眼睛里看到和耳朵里听到要少很多,于是便多了这焦虑:其实何必在意善人如何如何,为善如何如何,伪善又如何如何,如果你只能囫囵吞枣,还是不要计较里面有核比较好。起码你欺骗了自己,少了一份自责。不如我现在这样,一边看着窗外的日照,一边想着台风天会是一副什么鬼样子,这样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被打发掉,既没觉得心疼,也没觉得无所谓,这酸酸的滋味,你也许能懂。

不猜疑,我能做到,不妒忌我也能做到,但让我相信谎言,我怎么看都无法做成,这是我这辈子最难做成的一项挑战,要不,我如何还会在这里唧唧歪歪?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思想”?但我一直找不到答案。这是我不快乐的一个原因。但我平常是快乐的,只有在思考什么但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才会不快乐,那样显得我太愚蠢,但我不为愚蠢而愤怒,我不高兴的是我为何总能发现自己的愚蠢。如果我可以不猜疑别人的话,何苦会为难自己呢?为难自己的时候,我不快乐,真的。

体制与格局

窗棂

有的时候,我喜欢将一些没关联的词放到一起,貌似深沉的做个对比,其实是一点寓意也没有,更无法给到这尘世里任何一点暗示。想做大师,可惜多了份羞耻心。羞耻心总会做些阴差阳错的事情(这个句子有点毛病),让人哭笑不得。

不知道为何,我先想到了“体制”这个词,还有内外之分,本来它可以与羞耻心联系在一起来看,但过多的舆论让我觉得那不是我的事情,我想要做的就是如何扭转我自己的看法。调转回头好好的关注下“体制”是个什么东西,羞耻心就放在一边随它去吧。

体制应该是一个玻璃瓶,但不是那个瓶底,而是被它隔绝的那个世界。苦中作乐的人生活在这里,会当是一个世外桃源。勤奋的人活在此地,会当作是动力源泉。似乎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寄托或者期盼,唯独我这样的人却在这里失落彷徨。有的时候,任我怎样睁大双眼,都看不透那外面是什么,根本不是因为模糊,而是因为视野有限的很,三尺之外,一片茫茫。譬如说,我答应自己不再作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却无法兑现这个诺言。谁有病,谁无病,都是相对来看的。文字似乎总能找到一个免死的借口,它总是无辜而又幸运的。

不幸的是我格局太低。早几年对待这个词的时候,还往做人的品质上去靠。但现在不敢了。现在没了良禽的气度和本钱,成了一只落魄的野鸡。打不了鸣,下不得蛋,即便落个“珍禽”的名头,还有谁会真的在乎你?于是,这格局一旦乱了,人的心气就一下子散了。做人都找不到方向了。说这是最悲惨的事情,还真有人不信,要不然每天发生的那些个大小事情,哪一件不在跟我们挑战?所谓格局,及早抛了便好。否则,迟早落个悲惨收尾。

想起胡适的一个问题:除了思想之外,什么是我?回答好这个问题,也许才能理解我为何纠结在体制与格局上。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八月微博自选集

朱注学轮滑08-23 17:55 说:
男人也可以哭的。因为男人也是人。是人觉得悲伤就应该哭,对不对?但男人很少哭,不是因为不够悲伤,而是喜欢伪装,若男人不伪装,女人哪里还敢借肩膀依靠呢?

08-18 17:05 说:
甲:“你手里有一只笔,怕什么?”乙:“就是怕这只笔拿不出手。”

08-14 03:09 说:
K8434的列车长可以把各个站的晚点时间说的比正点时间还准,真值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学习。铁路不改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无从提高。

08-14 02:31 说:
为什么八月份的火车客运堪比春节?一节硬坐车厢里站的人比坐的人还多?铁道部领导应该烧高香求菩萨保佑别出什么意外。

08-14 02:00 说:
凌晨两点过常州,我真的惊叹祖国人民太勤奋,这么早就起床流动了?

08-14 01:46 说:
好想做一匹马,因为马儿可以站着睡觉。

08-13 22:52 说:
车站里有人打架,一中年男猛打一青年男。青年男不还手,就是拼命拉住一青年女的手。中年男是青年女的父亲。故事还在继续。围观者众。

08-12 10:01 说:
最不喜欢会议了,总会遇到一些没德行的人。拿惯了免费东西也就罢了,对于收费却抱着鄙视的态度。我就不信你做事不谈钱。究竟谁该被鄙视呢?

08-12 09:53 说:
我看见一位名片上印有美国某卫视董事长头衔的先生也到媒体区领走一份车马费。

08-08 07:48 说:
探险之于个人,是一种精神、意志及生理上的多重历练,但对于一个层次丰富的团队而言,则更多意味着残忍与不幸。

08-06 11:39 说:
最怕朱注问为什么了!他一问为什么,那些大人间的龌龊就无法掩藏了!

08-03 19:33 说:
分众以1.24亿美元的价格向银湖投资出售其拥有的好耶网络62%的股权。2007年,分众以7000万美元及1.5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好耶的全部股份。如今算来分众是亏了还是赚了?

08-02 11:44 说:
没有主人就不会有伤心

网速问题

bombard Earth3

估计也只有我认为网速问题它是个问题了,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生态里,我显然太过急躁,“平和”这样高尚的词什么时候才可以用到我的身上呢?因为网速问题,我暂停了家里的宽带,既是一种抗议,也是一种妥协,但无论是哪种对于宽带服务商来说,都是不屑一顾的,已经是案板上的鱼了,你蹦跶蹦跶有个啥意义啊!

围绕着网速问题,我多得了一个偷懒的理由,起码我现在每天可以多睡一个小时,尽管睡得很是负罪,但赖着赖着也就习惯了,锻炼出一个恶习来真正是举手之劳,而已。于是,昨天一个早上都在那里焦虑去了:不知道要做是什么才好。看了不该看的,知道了不该知道的,才清楚自己不该长成这副腔调,文不得,武又不能,到了关键时刻,不就是一十足的废物吗?!

迟早我会妥协,在我表达出无尽的抗议之后的某天,我还是会灰溜溜的走进某家营业大厅,双手奉上几百大元,买下个把月的上网资格,然后在扭曲下自己稍为正常的作息变作不正常,在别人呼呼大睡的时候终于爬上了线……我是在上海,没有搞错。都是这该死的网络,让我喋喋不休,像个怨妇一样。

可兼得

前门

每次和芳聊脑袋瓜子聪明与否的时候,总会看到她一副幽怨的表情:老天真是很公平,给我美丽的同时就会带走我的智慧。芳一直强调她是一个缺乏智慧的人。也许是吧,也许也不是,我一直没弄清楚这点。但所谓的不可兼得的古训听的太多,有点不如意似乎也是意料之中,多得的部分小智慧,总当成老天的恩赐,但免不了会有点抱怨,尤其是对自己的容貌也不够自信的时候。

好在我对女性的审美始于芳也止于芳,她恰好在我最钟意的高度,是古人形容宋玉的那种描述(过于肉麻,不做赘述)。这话里有一分恭维、一分谦虚,剩下八分全是真心。在我过去所有公开过的文字里,没有几句提过这点,也是因为怕提的多了,有造假的嫌疑。“真心”也是可以被造假的。

芳确实不够聪明,理由她自己知道,了解我们的人也知道。我不好意思说出来,怕众人鄙视:“切,你这也算是自我批评吗?”皆因在旁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儿科到了我这里反而成了大文章,所以作精作出怪来,也只希望芳自己看到这里微微笑就好。她懂得笑,就是她聪明的地方。可兼得的是一份运气,这点运气,恰好她有。

于是,好多个时候,我一边盯着她做事,一边暗自里猜想,这家伙究竟是怎么回事,交了这么好的运气呢……直到被她喝醒:“脚抬开,踩着米粒都没感觉的吗?造孽啊!”

单词

蜜朱注跟我告别的时候,除了抱抱我之外,还对我承诺,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昨天他就做了两次,应该是新鲜劲上来了,想在外公外婆面前显摆下自己可以动手做些什么。我这边呢,居然会很想念,少了这个多动症小子,空气里似乎也少了点新鲜味道,显得很闷。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九,母亲的生日,芳和朱注会去陪她,可惜父亲还要上班,看来只得一半的惊喜了。我也只能在远处祝福我的母亲了,祝她健康长寿,快乐无忧。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没能陪她。过去我会问我自己为什么不可以陪陪她呢?现在我不知道还要不要问这样的问题,那会显得很幼稚不是吗?

每次质疑自己的时候,总是一种抱怨。其实不抱怨也包括对自己的不抱怨,不仅仅说要对外界环境的坦然,对于自己的行为也要坦然。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我又不确定自己会变成个什么样子?会有趣点吗?还是平静的像塘死水最后一个人沉寂下去?

质疑只是短暂的,我知道我在乎的是什么,我在乎芳和朱注是否快乐,我在乎爸爸妈妈是否健康,我在乎我们一家什么时候可以团聚在一起,我在乎我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种流浪生涯……恰好我质疑的正是我在乎的,这也是我从不费劲去想其他事的一个原因吧。

我不喜欢自己抱怨,也不喜欢听到别人抱怨。如果我在对话里看到全是抱怨,我从心里一定是瞧不起对方的。为何你自己一点错都没有呢?为何完人会是你这样的结果呢?为何你总想着要找一个倾诉的口而完全忘记了自我调整呢?对不起,我说我的瞧不起也是一种抱怨,该死的单词,让我陷入了迷途,执着于解释并不是我的本意,尽管,我只是想在日后看自己可以更清楚一点。

有些时候

20100701芳带着朱注回家了,想在朱注读小学之前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聚上几天。同时陪奶奶过上一个生日,奶奶会很高兴,朱注也会觉得很有意义。我那天出现在妈妈跟前的时候,妈妈激动的差点哭了出来。我想起以前每次回家见到外婆时的情景,内心痛苦又快乐着。我想每个人的亲情都应该如此吧,拥有的人应该感恩。

感恩,感恩,我现在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连我自己都觉得用烂。挂在嘴边的应该是还没能真正理解了的,要不,尽管做就好,何必多此一说呢?就算我也希望其他人可以用同理心去做到,但还有什么比自己的践行于自己更重要了呢?

朱注昨晚说不喜欢我有些时候的样子,我觉得很难受,想着想着就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当然,他还能在我面前这么说,也不见得我就已经沦落到什么地步,或许这也是我们还能够沟通的一个信号。我总是想的太偏了。还好事情往往不是朝我想象的方向前进,那才是生活给我的公正。对于悲观主义者而言,生活是善良的。

我有些时候的样子,在朱注的眼里显得过去严厉。其实是我的方法不得当。我可能过于简单、直接。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不要跟朱注发火,也不要在朱注的面前发火。你也知道,提醒往往都是一种后悔,在行为过后的刹那有那么一种悔意涌上心头,伴随着自我检讨而生的一种念头。或许我也在想,跟说“感恩”一样,念叨久了,就会成了一种品性。殊不知知道与做到差别还是很大的。

我尽量想着我另外一些时候的样子,那是让朱注喜欢的。其实那要求也不高,就是可以陪着他做些事情,比如手把手教他写字,跟他摆开象棋大战几个回合,或者跟他玩剪刀石头布,或者安静的听他讲他刚刚画过的画里有怎样的一个故事……我都可以做到,但又不能做久点,我总觉得我有自己的事情,但我也知道朱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结果呢?一片混乱。

此刻,朱注应该还没醒,想想中午的时候,他就可以在外婆的院子里四处乱奔,该是多么快乐!

不抱怨

抱怨是生活里的常态,而能控制住常态才可以取得胜利,如果你可以学会不抱怨,你就能获得成功。这是我昨天的收获之一。我想我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不抱怨”的所有涵义,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觉得自己是大度的,是不抱怨的,是负责任的。可一旦你找到一面镜子照到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我装的有多厉害。我还是一身怨气。

这是一个可笑的角度,估计没有多少人会认可。因为你如果需要靠镜子来审视自己的时候,又多少的反应出来了你的一点不自信。而不自信也是抱怨的土壤。不够自信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是环境的仆人,被环境给左右,对环境有所抱怨在所难免。但你总会在这个社会里找到一些比你起点更低,但成就却也更高的人。以他们做榜样吗?你应该自省更多。说超越自己即可?那又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你可以找到一千一万种理由,但却不能够更改过去的任何一点现实,对已经发生的结果去做“假如”般的设想,则成功于你意味着距离。

我找到了这种距离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长短,也许是一毫米,也许是一万光年。即便我在算计这时间也是一种抱怨,难道我真的不懂得过程里的意义吗?如此可以坚信结果的话,又为何在意过程的长短呢?算了吧,或许是想换一种同情,一种流传在他和他们之间,却不小心继承到你们和我之间的一个态度。在得到同情的同时,也关上了一道未来的门。你认为一个人会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仅仅值得同情的人身上吗?

如果可以做到不抱怨,做到真正的宽容,就没人敢滥用同情来对待你。起码你可以微笑的告诉他:我不需要帮助,我什么都不需要。我自己可以做好我应该做的……你说那样好不好?

缺国人缺三点修养:宽容、自省、上进。这话肯定不是我先说的,但我也找不着出处来证明我只是在转述。单我这样想就缺了第一点。就是因为缺乏宽容,才不敢承担责任。说错话就说错话吧,又不至于被三俗。看上去我总是想着法的活在当下,怕自己在这个环境中走失,总会有意无意的用一些比较靠谱的主流词语来提醒自己别落伍太久,也似乎在告诉你:瞧,我还没老。好在没人在意我的得失,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跟以前一样,我还是无力无心去论证什么,只是喜欢抛出这些不一定是问题的问题,引一点大家小小的思考。但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都难免落入“大道理”的漩涡,让问的人和想的人都不得好处,夸夸其谈的结果自然也不具备宽容的标准,有的倒是浮躁,谈不上上进。但这如果也算是一种自省的话,那我还值得高兴下。

“缺”这个字单独做标题会很怪,但能寓意此文的风格,像被老鼠咬过的书,就算你读完了,也会感觉少了几块重要的文字那样。试想下这写字的人要都是我这样,传播业简直要早地球200年消失。还好,我只是一个路人甲,不善表达的我却懂得自己也有说话的权利。维权而已。

牛叉的鹦鹉

看完这只鹦鹉的表演,你会不会想马上养上一只呢?好吧,放弃这样的想法吧,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就不值得惊奇了。

生活中的我们其实总想着成为这样的一只超越自己的很牛叉的鸟儿,把这个当作理想也对,起码是一种正面的激励。但天性就难免要遭遇折磨。

回看下镜头中的鹦鹉,只是为了得到一点点食物的奖励,就不得不卖力表演。你能说那是一件于它个体快乐的事情吗?你说的对,确实让它看起来比其他同类聪明很多,问题是它们的生存是否依赖于这种聪明呢?

突然有这些感概,只是因为朱注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由此而来的教育问题,让我多了一份神经质的思考。适合孩子天性的也许才是对他成长最有帮助的,我该如何维护这点呢?

电视里在播放因为太阳风暴而产生的北极光,我赞“很漂亮”,朱注在一旁戚戚然:“也很危险”。没搞懂他怎么会突然来上这么一句。他舅舅最近还在夸他,说话有逻辑性了,也许是我们待在一起很久了,我咋没注意到朱注的变化呢?回过头看看床上,这家伙还在熟睡,希望他可以一直那么安静从容,别学了那只鸟,为了牛叉和那点小奖励而幸苦了自己。

小幸福

人若觉得当下幸福是一件本身就很幸福的事情。这种感觉被总结成这样的一句废话,再说出来之后,会让人舒服。这跟谎言被重复一千遍之后就不是谎言的情况完全不同,生活需要得到认可,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唯有对自己的认可才会感受到价值所在。

经过两个多月的煎熬,朱注的事情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幸运的结果,至少他可以继续在这个城市读上几年小学。帮我解决这个难题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大姐,特别感谢她。也只有她才不会去管我有多糊涂多耽误事,她只管帮我解决就好。我得记下,感恩。

昨晚上线,有人加我QQ。原来是十多年前的老相识Q,在同乡豆瓣群里他观察我有一段时间,想必也只是想证实下我是不是他认识的那个人,结果就是一出老友重逢的好剧。Q是我年少时所认识的两个笔友之一(还有一位是C,而他们两个之间也是好友)。就那么简单的几句话,一下子把我带到了1996年之前的岁月里。那本叫做《通俗歌曲》的杂志现在还在出版,而且推出了《摇滚》版。是它让我们,皖南山区的三个农家子弟,彼此靠书信方式也可以畅谈理想,那是青春岁月里最值得回味的一段。这也是我对杂志多少有点感情的基础所在。

你很难说,现在的这种幸福感来自具体的哪个时间点,或许在你失落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他日掀翻失落重获快乐的一笔。相逢容易别时难,但起码为下次重逢也预设了一份惊喜,出发点无论有悲有喜,但结果都是快乐的。能体会到,就是种小幸福,惟愿它常伴你我左右。

太阳风暴

太阳风暴
想必这两天,看过《2012》的人禁不住要回忆下电影里的细节,好好演练下如何化身男主角,携带家人逃离地球末日。听起来是天方夜谭,说起来也只是一个玩笑,但没人会认为电影里的情节不会真的发生,再加上我们的专家每每在出现状况之后,总是报喜不报忧,造成公众认知上的模糊,让人更加焦虑。好在也有一些杞人忧天的家伙,尽可能的将事情不好的方面也说出来,虽然恐怖了点,但心里有底,即便是错误的认识甚至极端的偏见,也比无知要强。

来自星岛的消息:“太阳风暴抵达地球,未对中国有明显影响”。按我的理解就是,太阳的能量增加已超过自身负荷,大约每11年会做一次自我调整,多余的能量被排放出来,形成太阳风暴,地球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归根结底是太阳的能量太多了。这符合中国人的“水满则溢”的说法。试想一个人精力旺盛点,其身边的朋友自然会多点麻烦事。

那么,太阳的能量是如何增加的呢?为什么会超出自身负荷?地球人有没有想过如何利用太阳能量为人类谋利益?这些问题的解答应该有利于我们如何应对“太阳风暴”,但最底线的一个问题依然还是:地球会不会毁灭?虽然早前科学家们也有判断:地球每2700万年就会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从这个结论上说,人类起码还有1600万年的寿命。但这仅限于物种而言。对于物种存活的这片土地,地球本身是否会遭遇险境,要比1600万年以后人类会不会存在更为要紧。

好吧,我们宁可相信地球不会轻易被打垮。但太阳风暴的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就已知的情况而言,频繁的太阳风暴会影响通讯、威胁卫星和破坏臭氧层。我们又应该做哪些防护措施呢?就算放弃抵抗,演练下在那种情况下如何生活也是很实际的一件事情。其他,诸如地磁冲击波、日冕喷发等术语也将闯入我们的无聊生活,公众有责任了解并掌握它可能带来的伤害会有哪些。但要记住,这种伤害不应该涉分地区,要知道,地球就是一个村,村东头受灾了,村西头会好过吗?

本文照片来自NASA

你信教吗?

来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消息,据中国民间组织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称,当前中国基督教人口有一亿,而家庭教会组织则多达80万个,远超于政府的三自爱国教会。他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2亿人口信奉基督教,而社会需要一个精神体系,是中国宗教复兴的根本原因。

宗教的缺失一向被看作是国家软实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国人在得到过好多马马虎虎的结果之后很容易将失利归咎到“我们没有信仰”这类原因上来,譬如对于国足的表现,总是一副怒其不争的态度,但那结果似乎也早在预料之中,没有信仰的团队自然是以失败告终。而似乎也只有信奉宗教才可以证明国人的信仰为何物,尽管我们并不确定信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固执的认为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承载方式,如果说不信教的我就缺乏信仰的话,我并不是很在意。诸如爱与和平、包容与忍耐等等信条,我也有我的解释并持续遵守着,能这样就好,何须一个形式呢?可是,你得知道,大部分人都还需依赖于组织内去完成这些信仰,这本身确实值得关注。

而“我”的问题则更为普遍。一则是出于过分的自信,另一则也表露出一种坚定的自卑。组织内与组织外,是不同的两种境界,内外的含义自有不同。我在这里不敢多说关于宗教组织内外的关系,怕不小心亵渎了神灵。很明显,我急于找到那些游离在组织外的人,想与他们交流沟通:你有你的信仰吗?你相信你的信仰吗?你信教吗?这样的问题最终会困扰到我,是因为我孤独惯了,孤独本身就像是一种信仰,如今我却想摆脱它。

七月微博自选集

07-31 05:56 说:
陈文茜之流为何总是想着用“骂”人来表达情绪传递想法呢?

07-30 10:01 说:
第一次试用支付宝买彩票,居然2元变5元,大家说这是不是一个陷阱?

07-29 07:59 说:
现在唯一能做出判断的是:“2010年7月28日上午10点”,又是一串很快会在我们脑海中被遗忘的数字。

07-29 06:33 说:
鬼子要占钓鱼岛了!钓鱼岛,好奇怪的名字,究竟是要钓哪条鱼呢?

07-28 18:35 说:
徐家汇美罗城正对着的那条大马路路面有多处带状裂痕,部分地带有凹陷。希望这个情况已在相关部门掌握之中。

07-28 06:20 说:
当你不够专业的时候,你的要求总是多变的

07-27 09:57 说:
想找一个可以好好说人话的地方。

07-27 06:06 说: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推行收费不到一个月,仅剩下7%的读者。
默多克传记的执笔人伍尔夫透露:不光是没人去网站注册,就连可以免费浏览网站新闻的报纸订户都懒得注册。

07-26 11:40 说:
我该时不时问下自己:别人能做的,我都做了没?

07-26 11:25 说:
我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去NM的上海!

07-26 09:44 说:
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显得从容,真正面对时又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07-25 23:16 说:
奇瑞和比亚迪作客央视《对话》,问答间满溢自满情绪。虚对虚与做实业难道不矛盾吗?

07-24 19:48 说:
朱注哭着跑进来,爸爸安慰他,男孩是不哭的。他点头答应。
爸爸更进一步,大侠更不哭了。他回答,我又不是大侠。
爸爸无语。好在朱注真的没哭了。

07-23 20:56 说:
不能与习惯推脱责任的人交往。因为我有很多缺点,同时我也不愿意别人把这个当做他犯错的理由。
唉,我还是不够包容。

07-23 20:46 说:
你以为最了解的人往往最让你看不懂。比如你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吗?我是迷茫的。

07-23 05:45 说:
北宋时候用“寿山石”刻一方“宁静致远”的印章要花多少银子?

07-22 14:45 说:
那些QQ前面挂着“我想聊天”图标的,其实只是为了在QQ群里占一个靠前的位置,别误会了。

07-22 08:41 说:
“中国人讲起话来,来势汹汹,使我们丧失了礼貌。”柏杨二十多年前说的情况到今天也没改变。

07-20 17:32 说:
刚开始,我以为你什么都懂。听你说了几句话,才知道你就会装懂。

07-20 11:44 说:
那些需要你表态“承认”的事情,你需要更多思考的是“承认”之后该做些什么。

07-19 20:57 说:
我明白了:真正的精英不看他占有多少财富,而要看他分享给社会多少东西。

07-19 18:31 说:
我确定,能偷着乐的都是高人。

07-19 18:26 说:
当我无意中看到某人的短板的时候,我就暗自偷笑。这下我终于不用太自卑的面对某人了。 回应

07-19 18:12 说:
甲:你连房子都还没有?
乙:是啊,混的不好。
甲:那我比你超前点,我有四套。
乙:无耻!
甲:不过四套房都很便宜,不值钱。
乙:谈点别的吧……

07-17 08:49 说:
在某个时刻,我们因为我们的方言而收获着幸福,我很希望这种幸福可以被孩子们继承下去,而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的回忆

07-16 16:51 说:
问“沪女研究生中环肇事4死6伤被判5年”一案:4条人命仅值5年????!!!!!!
07-16 07:21 说:
我在早上5点钟起床,拥有一个糟糕而又青春的清晨!

07-15 09:38 说:
第259期《城市画报》杂志“平媒的终结?”专题里《无用的纸张……》一文,明显少了点对同业的尊重,少了点对未来的想象力,少了点对行业的判断力。却多了一点自爱,多了一点浮躁,多了一点矫情。
我这么说,这不算是攻击,算是读后感。

07-15 09:02 说:
《每日经济新闻》报今天在东方书报亭做促销,1元钱买份报纸另送一瓶果汁。
不知道小卖部的老板会不会过去批发果汁?

07-14 18:30 说:
W说《独唱团》:明明是一本《小说月报》,却炒的跟要“五四”了一样。

07-14 11:49 说:
我以前会觉得自己在等待机会做点什么。
但现在又觉得即便真有机会,我也做不成什么事。
这种变化是不是就叫老了?

07-12 09:09 说:
我既然那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

07-12 06:56 说:
话说做网络推手这行,需要点专业知识。
如果未来帝赌对了西班牙,那会有多少人膜拜啊!

07-12 04:39 说:
看着围观的嘉宾,我想起古罗马的角斗场。
你看球员们像不像是角斗士?

07-11 04:21 说:
章鱼帝又猜对了,德国会不会修章鱼庙?
这样可以算作一个德国特色的旅游项目。

07-09 16:43 说:
有的时候,想请求(这个词用在这里太文艺了)社会多关注我们农民。
但更多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看得清这现实。
好在自己还年轻,只好鼓励自己多做点努力,不能改变所有人,那就改变自己吧。
如果到最后连自己都不能改变,就只好认命了。
我很害怕认这个命!

07-08 11:04 说:
摩托车与单车不同的地方在于,摩托车不如单车浪漫,“夕阳、初恋、单车”要比“夕阳、初恋、摩托车”更加悠闲,摩托车太过急躁,回忆也要这么匆匆的赶,压力太大了点。

07-08 04:33 说:
如果你一年可以存下15万,那么你只要花17年就能在上海买套房。
如果你跟我一样,一年只能勉强存下1.5万,那么170年后,我依然可以买套房子,而且是真正的传世之作。
170年总该传了六代吧。

07-06 18:46 说:
普华永道预计今年国内市场融资总额会达到5000亿元。
不知道这里面的企业会有多少家能做个50年。

07-06 18:44 说:
从金正日三子改名金正银这事上我突然醒悟:原来朝鲜人就是喜欢“改”。

07-06 18:39 说:
新闻里说目前最幸福的国家是丹麦和芬兰,主播还特意点了下美国排名17位。我以为我生活在美国,要不主播为什么不提中国呢?

07-03 20:46 说:
我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支持德国队!但在这关键一战之前,我看到前国足队员也表示支持德国,心里开始忐忑不安:既然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那么三个前国足是不是也能抵上一个老贝利呢?

07-01 18:02 说:
我找到一条有人爱装B的理由:他以为他那些值得骄傲的东西恰好就是大众所没有的,同时,他又以为大众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07-01 13:10 说:
企业通过短信来行销是不是会降低品牌美誉度?

07-01 12:46 说:
一次性关系是当下人们交往的基本关系

07-01 09:50 说:
心胸狭隘的我时常气短,不如命短来的干脆!

另一个!南京!

新华网消息:截止28号晚上8点,南京“7·28”可燃气体泄漏爆燃事故死亡人数已升至10人,另有120人住院治疗,其中14人伤势危重。而另一则来自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现场报道称,仅尸体就已经抬出100多具…..

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掩饰真相,譬如唐骏、禹晋永之流,我们会称之为谎言,并群而攻之,那意味着正义需要伸张。为了某一群人的利益而掩饰真相,虚报人员伤亡,企图大事化小,譬如刚刚在南京发生的,我们又该叫它什么呢?像现在这样藏着掖着,是不是等同于诈欺呢?

谎言永远是谎言!即便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重复。只是从掩饰到被承认之间的这个时间差给说谎者用暴力掌握了,在这个时间段内,大家只剩下站在谎言里悲叹,但却无力去捕捉真相,更谈不上去质疑那些站在台前的代言人。

我甚至会想:如果换做另外一个,情况会有多少的不同呢?譬如,他可以邀请记者继续现场报道,将所有的处理安置手段都公开透明,让媒体不至于在说还是不说这点事上纠结难堪……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或者说是对社会常态的完全不了解。我知我的想象有足够天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环境对于小个体的威慑力,一个不够坚强,没有信仰和原则的家伙怎有能量“异”于常人呢?

也许,现在唯一能做出判断的是:“2010年7月28日上午10点”,又是一串很快会在我们脑海中被遗忘的数字。

内行外行

当你不够专业的时候,你的要求总是多变的。这会让人烦躁,谁也不想没有目标,但事实上又很混乱。当我试图描述一件我并不了解的事情的时候,我总会很慌乱,对于未知的部分,我会放大来看,并将那些当成我描述是否清楚的根本。如果换个我了解并熟悉的事物,我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在意,我甚至会轻松的举上一个例子,比如,嗯,就是如此。

可见,自诩内行的人总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门槛,让看起来外行的人不敢跨入。前者也无意接纳,似乎门槛本身就是对话的前提。尽管那个门槛实际上并不存在。好在一些自认为还有点自知之明的家伙们从来都不敢对陌生的领域指指点点,哪怕是善意的,也总是保持缄默,这个社会逐渐被分离,也可以叫做割离,尊重变成了一把很锋利的尖刀,掩藏在尖刀之下的,却是那要命的自卑和可怜的自尊。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从事某个行业,都会以“资历”(往往就是时间)来标榜自己的专业度,这也造成了一大批顽固的保守派,对于新进的求知者与不知疲倦的探索者而言,前者的“危害性”要比其能发挥的“稳定性”大的多。但是别忘了,这些组织的组成部分,恰好是以前者为主体的,社会的组成部分,又是以这种组织为主体的,如此一来,简单的社会趋势似乎就已经被掌握在你我手上了,看什么前景?不如看看自己。

我往往会趋向成为一个保守者,并不是因为我觉得懂的足够多,而是为了自保的需要。“主流”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大众争相加入其中的根源。但保守者并不显得包容,他对于其他身外的事物依然那么挑剔,对于别人的专业也显得很有心得,他或许意识到自己的不当,但无意改正,在他看来,这正是“主流”的好处,可以站在一边肆无忌惮的指责别人,就像在马戏城里对着舞台咆哮的观众一样。不是吗?在马戏城里,只有两件事:观众望着演员,演员望着观众。谁又会打量自己呢?

去…上海

人受伤的时候,总想着怎么挽回点颜面,咒骂可能是一种必然的发泄方式,爆粗口本身与素质的对等关系也值得怀疑下,不仅仅是因为这种事情会在每个人身上发生,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发泄途径比这种要来的不伤人。但伤自己也不过是一两天的事情,就算是我这样犹豫纠结型的,也只要一晚,睡到自然醒之后,昨天发生的一切就全部丢到那个“去NMD上海”了。

虽然我还在上海,虽然我还不得不在上海,但那又有什么关系,生活不就是矛盾的吗?我不为此感到心慌意乱。在发泄完结之后的第二个早晨,我坐下来安静的写字,心里可以自由的想着那件刚发生过的事情,在那些早发生过的事情里,不过是“又一件”而已,本身并不会有多大的不同,我得好好的安慰自己,没有什么是要紧的,没有什么是值得在意的,尤其是你知道你自己没有做错的时候。

做没做错其实很重要,这也是我们找平衡的一个依据。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性格柔弱一点的人总会受到欺辱,而我又多么喜欢将自己想象的坚强有勇气。这样的矛盾势必会引发一场冲突,因此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要看在什么时间而已,不幸而又幸运,一切发生了,一切又都过去了。过去了的不需在说了,不是吗?

“去…上海”以后会延伸成什么?一部小说吗?起码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头,我觉得。《海角七号》的开篇不正是那句“去NMD台北”让我大声叫好吗?是的,我也得承认,上海比我们包容,但包容的前提又似乎是糊涂的,总之,在这个CD的社会里,没有什么是值得大惊小怪的。

收心,好好工作吧!

聊天

和妻子一起畅想未来的某个片段:

她:我们把老屋整整干净,养点鸭子来卖?

我:鸭子太脏!要不放到池子里养?一想到鸭子的气味,我就很难受。

她:池子里养点鹅。

我:我觉得做养殖的,还是养鱼最干净。池子里要是养了鹅,那鱼就没法养了。

她:嗯,是的。可以在池塘上面搭上一个架子?

我:用几个钢管搭好架子,上面铺上铁丝网,鸭子在上面悠闲自在,鸭蛋还不会掉到水里。最好在架上上在养点葡萄,那藤长的,可以铺出一个小棚子出来。

她:地里可以种点蔬菜,这个天还可以种点西瓜,你们那不是沙地,种出来的瓜不够甜。

我:种香瓜也可以啊,香瓜很甜,我最喜欢捧着那毛霍霍的玩意。

她:我们就住在池子边上,把小屋整整干净,也可以住人。

我:里屋装上空调,铺上地板,最重要,要请ZK过来给我在池子周围装上摄像头,那样半夜就不用起来了。还要装上网线,早上我可以起来继续写博客。另外,固定摄像头的杆子要用钢管,湖里风大,可以被吹弯,但不要被折断。

她:里面二十几度,外面三十多度,这还能出来下地干活吗?

我:我最喜欢给鱼喂食的感觉了。用右手把喂瓢深深的插进饼粉里,一拧腕,挖出满满一瓢,呈45度角,用寸劲向右侧抖出,那团黑色的饼粉,从一个大团,渐渐的成雾状散开,风会送来一阵油菜籽味道的清香,过一会,你就可以听到“沙”的一声,这些小粉粒几乎同时落水。

她:你想太多了吧。

我:我还没跟你说鱼抢食的场景呢。我们得养上一只狗,跟以前的黑子一样。

她:我家的那只狗,就是黑子的孩子吧?

我:到时候朱注可以带着它,四处乱窜了。

她:要真是可以养点鸭子,也不错啊。

我:后院要整理下,我得把围墙给砌高点。

她:那口井还要不要?

我:那些果树呢?到现在也没像样的结几回果子。

她:我可以每周回一次石境。

我:我可以陪你回去。

她:你骗我?

我:你可以带朱注回去,我留在家里整理后院。那些树都砍掉吧,整块草坪出来,给朱注踢球用。

她:朱注会喜欢吗?

我:他应该会喜欢吧。

她: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我:……

她:……
(看见我的犹豫,她很高兴的样子)

我:还是等等再说吧。

我们都想挣钱花!


今天上的这段视频,用郭德纲的话讲,叫做“可能会禁播的东西”。有时间的话多听几遍,跟我一样生活的不甚如意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丁点的发泄,别感谢音乐,感谢祖国吧!

好事者如我想起另一个问题(其实不算是问题)不要问你的祖国为你做了什么,先要问自己为祖国做了什么。嗯,我为祖国做了些什么呢?安分守己够不够?

我一直怀疑自己的成长期是不是错位了,少年的时候我很成熟,到了中年了,我倒很青年,很容易愤怒了?或者是某些人说的那种更年期提前?也许是吧,给自己贴上一个愤青的标签是不够拉近与别人的距离的,我想要的是和更多的人保持零距离,那样的话,起码有人愿意听我倾诉,有人可以跟我倾诉。别扯这些了,耐心的听歌吧。说句很操蛋的话,我一边听歌,一边有强烈想喝酒的冲动,还有,非常想大哭一场。

作弊

又是一个在梦里发生的故事,梦见我回到东至参加高考。

有趣的是,我只需要参加两门考试,当然少不了语文。

我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考试,题目不多,但都很变态。刚醒来的时候还记得一些,但现在只记得这道题了:

北宋时候用“寿山石”刻一方“宁静致远”的印章要花多少银子?

瞧瞧,我不知道是该为自己的想象力叫绝,还是得佩服这梦里的老师是个高手!换做是你,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我是不能的,于是我老实的性格在梦里发挥作用了。

我举手找老师过来,很礼貌的问他:老师,我一不知道北宋时候的寿山石的卖价,二不知道北宋时候刻印章要多少手工费,这题目咋答啊?

这老师看了看我,对我一笑,只说了一句话:你自己多想想吧。他的眼角余光还扫了一下试卷。这好像是一种暗示。

我顺着老师的目光,将试卷翻过来左看右看,但找不到任何一个与数字相关的东西。

老师看着我,一副很着急的样子。张口问到,你做什么的?

老师,我在外面打工。

你哪里人?

老师,我本来是东至人,但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哪里人了?

你干嘛参加高考?

老师,我得混一个文凭出去啊!

老师听完之后,慢悠悠的走进里屋(好奇怪,考场上居然还有一个里屋,估计是给老师休息用的?),取出一份写满文字的玩意,放到我跟前,我凑上去一看,居然是这张试卷的答案!一点都不错,譬如第一题正是与托尔斯泰有关。

我好激动啊!赶紧抓紧时间去抄。

啊?!水笔怎么没水了?不对啊?我早上还冲满了来的。靠,赶紧加水。哇,又不对了,水还是满满的,咋回事啊?水笔坏了!?

老师,借您的笔给我用下。我又本能的麻烦老师。老师递过来一只很奇怪的钢笔,像一根体温计一样。

一边手忙脚乱,一边还不忘记跟老师再交流下:老师,您这样合适吗?

嘴里说着,眼角用余光示意下那份答卷。

老师回答了:就你还当我是个老师,那帮学生们当我是无形,连老师都没叫一声……

我:啊?!原来是这样!

……

后来,我忘记了我是不是全部抄好了。反正接下来的一门考试,也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很简单的抄完了。

但我没等着要拿毕业证书之类的玩意(我真的晕了,这只是高考,与拿大学文凭还有很远的距离呢!),我似乎一直还在对那道题目在耿耿于怀。

醒来后,我就想记下来,一边记的时候,一边问自己,老师真的在乎学生叫不叫他老师吗?我真的在乎那个学历吗?北宋时候的寿山石怎么卖啊?

很好笑的一个梦。

与日记有关

我是受到某人的督促和鼓励,才在初一年级的时候写上日记。要说写也不完全对,譬如大多数的时候,日记里记下来的全是“星期三,晴,老师让我放学后留下来,要把英语课文背熟,我恨死某某老师了”或者“星期二,阴,某某借了我一本书,到现在还没有还,我下次不借东西给她了”这样的内容,基本上是当作一本“恩仇录”来使用,完全没有创作的意味。

我每次回家必然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躲在我的房间里翻看那几本日记,一边大笑,一边感概,如果说我的记忆有足够烂的话,我确实得感谢某人无意中给到我的这个习惯,让我能知道过去的时光都足够的有趣。

长大了点之后,日记的内容开始深沉起来,这甚至让大妹在偷看我的日记时会产生心理阴影:“哥哥好消极啊”!?但换在今天的心境下去看,大多数也是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就算是今天写的这些文字也是一样,到了以后可以从容面对的时候,这所有的不爽与痛苦都算不上要紧事。按说这人生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从容的心境下面对一切,都有难以体味的好来。简单说,生活是美好的,不仅仅在回忆里。

除了回味一些小事情之外,我会经常将注意力放在日记本的来由和字写的好与坏上。我的这几本日记本,有一本是老爸赢得象棋比赛的奖品,另一本是我离开安庆回东至读书时表哥们送的纪念品,其他有同学送的,也有自己攒着钱买的,我将所有的日记本排在一起,设想着它们都是一片空白时的样子,而打开之后,看见不同时期,用的不同颜色的钢笔、圆珠笔写出的不同字体,想必有些时候,对自己写字的“书法”颇为得意,看那些龙飞凤舞的字体,才知道年少轻狂该有多可爱。

前几天,老妹给我寄东西过来,我想顺便将这几本日记也寄来,但老妹居然担心会丢失,拖拉了几天没有做成,我也就没再催促。或许只有在家里,才能通过它们找到那些乐趣吧。上海终究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嗯,我不知道如何描述清楚,算了,等日后再看吧。

方言(续)

先转一段kiki同学的录音送给大家,不谦虚的在这里声明下:我们家里的话真的很耐听。

上回说到方言可以帮助你我收获幸福,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就有点不爽的感觉了,因为背景是我们都无缘无故成了异乡客,好好的一个池州人,却飘落在他乡,点缀在某个大城里,成了没去处的过客。这种不爽的感觉持续很多年,直到落叶归根的那一天,在这之间,乡音就成了一个收获幸福的媒介。这大概也是因为幸福总是因为某种互动而产生的吧。

这样解释下,你就会了解不会说方言的不安和尴尬了。但这只是我的不安,虽然“意识到”本身也是一种痛苦。想的多的人未必想的就对,但他一定有更多的烦恼,要么你就在想的多一点点,譬如学会如何调节自己,从别处得到安慰。要么你就尽量不去想那些八杆子打不着的无趣事,做好手里的活就停下玩去不管其他。但有意识无所谓好与坏,对于各种性格的人来说,总在某个时刻有所触动,启发你的思考。我看,光这一点就很好。

我总会无意中想起我的外婆,每回回家,她都是一副幽怨而又慈爱的表情,她总“恨恨”的说:“从前也没见过有谁家孩子出去打工的,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天面,这还叫过日子吗?”年纪小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与今天再回忆这句话,完全是两种心境。我就会问下自己什么对于我们最重要,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还是过一个像样的生活。答案是有的,就是做不到。但这不叫放不开,你知道的,我们都在跟现实做抗争,无论输赢!

我有一匹马

在一个梦里醒来
我有一匹马
外婆送给我时
他是一头小驹
而我也未曾离家

我有一匹马

灰白色的鬃毛
蜷缩成团的躯体
我和他一起
睡在孤独的槽边

看见一组数字
060826
2006年8月26日?
离外婆去世已有数月
他为何要记下这天
把它张贴在胸前

我解开栓住他的缰绳
看见被水浸泡的腐痕
那钢铁做的搭扣
闪出耀眼的白光

我轻轻叫他的小名
他站起来
我抱住他的身体
看见了一个洞

那个穿透身体的洞
从后背望得见前胸
他的身体透明
我慌忙移开目光
装作一切都平常
我似乎知道是谁钉穿了他的胸膛

我牵他的手离开后院
此后不再结伴远游
我放声大哭
他叫了我一声哥哥
我回头看他
哭着叮嘱:
“以后,你可以叫我爸爸!”

……

我害怕只是曾经有他
哭着喊着痛着去找
妈妈!妈妈!我的马在哪里?

妈妈缝着一床被褥
安静地说
他在后院 梨树旁

方言

先转一个用山东邹平地区方言来恶搞国足的小电影,希望中国队真有击败德国队的那一天,但最好与地瓜干酒无关。顺祝各位周末愉快!

我喜欢“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觉,这种不忘本代表了一种感恩。我也想过哪天用自家方言来写回博客,但一直没能做成,原因很可笑:我说不来地道的家乡话。我出生在长江以南的某个农村,但大部分时间却生活在江对岸的那个城市里。从小到大,我说的是一种自我感觉尴尬的方言。我原以为我该去继承我母亲的那种语言,而不是其他。这也是我在江南感觉自由,在江北感觉窒息的一个病态理由。我想我后来“逃出”那个地方,多少是为了可以自由自在的说点话。听上去有点夸张,不跑题了。

但好歹没人有我那么较真(或许是他们的包容)。熟悉我的人早已经忽略了我的江北话,甚至它本身还让我在学校里的某个阶段“受益”,听上去,它有它的韵味,我的同学们会认为它起码是来自城市的,这种被优越的感觉回忆起来总让人不爽。还好,我偶尔也会讲几段学校里的主流方言,这让我稍微能得到一点安慰。

如今,与同学们分散各地,通过电话,大多数都还是那些熟悉的乡音,但也有例外。同学Q在京城生活很久,听惯了他的京片子,只有在独处或酒醉时,才能听到他的家乡话,但感觉非常别扭,我甚至劝他还是本分点说回北京话。同时我也庆幸得到这机会,终于轮到我来包容了。哈哈!在某个时刻,我们因为我们的乡音而收获着幸福,我很希望这种幸福可以被孩子们继承下去,而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的回忆。

这个早上

往回看这几天写的文字,心里有点诧异,我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用我喜欢或者不喜欢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多少还是显得出自己的一些幼稚来,而不得不用幼稚去体现此刻,又是一件极其勉强和残忍的事情,我期待的“未来”陷入了迷茫,这一次是真正的迷茫,而在此之前,我仅仅只是为了不让自己迷惑而已。

我纠结到很晚才让自己睡去,也是为了保证今早可以安稳的醒来,像一切都很正常那样。是的,我知道这城市在我心目中已经起了变化,它不在那么可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残酷!我认可这种残酷的背后更多是个人意志的争夺,大家都在祈祷,不要成为输家,但是大家没有祈祷,别让无辜的人更加不幸!

在这个早上,我盘点眼前的一切:上海、早上6点、大雨如注、雷声轰鸣、心情抑郁、周一、生活的开始……

梦想依旧!

克洛泽一个梦想碎了,另一个梦想就会诞生!

德国战车碾碎了本届世界杯上的唯一的一个超级明星马拉多纳的梦想,让我有理由认为德国人的梦想不仅仅只是四强,一个更具奋斗价值的新目标出现在年轻人的面前,那让人热血沸腾!

32岁的克洛泽证明了自己的梦想依旧!而34岁的我,深受感染,也是梦想依旧!

因为喜欢克洛泽,我才能将自己与他联系在一起。

不甘寂寞的人总会为自己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激发斗志,为达成一些虚无的名利而集聚力量。但同样身处其中感受美妙过程的人就会理解,我们的奋斗不仅仅是为了最后的结果,更多的是去完成对自己的一种承诺。

用写小说的笔法就可以这样来写:人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兑现自己给自己的承诺,另一种则是为了逃避自己给自己的承诺。我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承诺,所以,我会很认真的去面对生命。放心吧,哥不是在创造兑现的机会,就是在完成兑现的路上。

我以为,面带微笑,迎接明天,就是梦想依旧的唯一表露,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或者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就像克洛泽的庆祝动作那样,怀有一种对信仰的敬畏,结果却总能超脱信仰本身。兑现或者逃避,你以为只能靠结果去说话的吗?

一次性关系

一次性关系是当下人们交往的基本关系

这样的表述多少有点误导的意味,动机不算太单纯,但只要你也可以理解出人与人之间大多存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交往”就好,至于延伸出来的其他意味,不在这次的思想活动范围之内。这种关系,似乎前人也有表述,借“快餐”之名,在网络上早有“情感快餐”的说法,但我无意向这样的说法靠拢,也无需避讳,一次性关系就是一次性关系!如此而已。

一次性关系是当下人们交往的基本关系。是一种不够理性的认识,说法比较偏颇,甚至只是一种“泄愤”的表现,不仅曝露出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无力,也体现了对这个社会的严重不信任,甚至也伤害了周遭的熟人,破坏了生活的氛围。但了解我习惯于这样矛盾、犹豫的表述风格的人一定理解我并不只是在自责,这样的问题,难道只是我一个人有吗?

玩过Facebook或者开心网的人对一次性关系可能更容易理解。每当有人申请做好友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个疑问,我们会真的成为现实里的好友吗?如果会,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交往下去呢?说到这里,大多数人应该会多点认同,这和当年的笔友、网友一样,遥忆当年旧情,问君还剩几两几?但这还只是在线上,于线下现实生活里,是不是也有一次性的困扰呢?

我先解释下,我用“帮扶”这样的生活形态作为证明存在这种一次性关系的切入点太过冷漠,但人际关系也确实是建立在付出与索取的基础之上,这不该回避。

跟大多数热心人一样,本着“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指导方针,我从来不逃避能够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机会,哪怕对方只是第一次见面,或者对方已经是第N次骚扰。因为我始终觉得,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才会怎么对待我,我是在帮助自己。同样,我也像个麻烦一样,会不由自主的找到某人,予以“索取”和“压榨”……

“我帮你,你帮他,他帮他们,他们帮我”本该是一个健康的循环生态,但如果用中国式的感恩心态(一对一)去思考的话,受者难免对恩主会多点眷顾,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回报,而对于求助于己的人则大多是冷眼旁观。一方面,我们不肯感恩,将自己置入求助者的立场去主动支援。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对恩主做到有恩必报。

这样,恩主、求助者和你的位置将会错开,我们的人际交往,就会体现出“一次性”的特点,我帮你一次,你帮了他一次,他……这样的循环或许只有等到我的恩主出现时才会体味出所谓的公平来,但公平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这个循环中,我们(包括我、你、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越发单一,彼此之间没有交集,上下左右缺乏互动。那么,为什么人际关系会是一次性的呢?至于这个问题,我无力回答,如果你有答案或者能给我启发,请尽快帮我,虽然我们之间也许只是一次性关系。

六月微博自选集

这个六月属于世界杯,自然少不了关于世界杯和足球以及中国足球的唠叨。可能是因为唠叨多了,我们才不会踢球,甚至也不懂看球。除了一起看热闹之外,至于支持哪只球队,似乎也只是在为自己贴上某个标签,“我喜欢……..”开头的表白,总会那么的可笑

06-29 21:02 说:
爸爸:朱注,我每天这么忙,为什么你这么闲啊?
朱注:没办法,这是我的命运!

06-28 23:34
不能说荷兰队打的好,只能说斯洛伐克不在状态

06-28 23:05 说:
这场比赛只有一个罗本在踢球,其他人好像在梦游!

06-27 23:42 说:
英国人比赛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申诉那个被判无效的进球!

06-27 23:03 说:
勒夫应该在中场休息时提醒德国队:
小伙子们,下半场我们得按平局去踢球!

06-27 22:35 说:
克洛泽的爆发让我兴奋!

06-27 00:02 说:
球赛结束了,一听啤酒还没喝完。
强烈建议啤酒厂整个100ml的包装,保准销量大增!

06-26 00:14 说:
从明天开始,猜日出,看新闻,写小字报,做个秀气的土匪!

06-25 18:22 说:
我们活得太累。原来人可以为了理想而去奋斗,
但现在却只能为了学历,职位,收入,户口,房子而累死累活。
这样的状态会孕育希望吗?

06-25 10:54 说:
如果韩日可以联手杀进8强甚至4强,中国人该会说什么?

06-23 09:34 说:
人民网的“人民搜索”很慢很无语!

06-17 13:50 说:
换了一个登机口,是否心情也会好点?答案是别跟我瞎扯,我要出发!

06-16 04:21 说:
我估计中国队从来不去检讨输过的比赛,因为那都是别人的事情

06-14 03:55 说:
穆勒的进球让克洛泽和波多尔斯基拥抱在一起!加油,德国!

06-11 15:59 说:
美国海军上将迈克马伦罕有地公开指责中国,称其未能压制朝鲜,并对中国的军事意图表示担忧。
马伦是不是为美军进入朝鲜半岛制造舆论空间?

06-10 15:36 说:
台企保安的素质真的要提升下!恶犬害人啊!

06-09 13:18 说:
在昨天的论坛上,别人在会场里面谈品牌、谈政策、谈发展方向。
我在外面卖杂志!
价格比卖废纸好那么一点点。

06-03 11:10 说:
如果真有上帝,我就想问她一个问题:我该怎样才可以赚到钱!

06-02 09:26 说:
带着糟糕,她回到了她来的地方,决定换个方向前进!

06-01 21:21 说:
我就像一粒压仓库底里憋了很久的炮仗,
终于等到机会发次火时,
却发现火药已经失效。

不要暴力

画画朱注不满受罚,对我大声抗议说“不要暴力”。我心里暗笑,脸上装出严肃样子,挺平静的问他:那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听话而不至于出现暴力呢?

先解释一下,这里的“暴力”算不得太大,但也不算是小事,我不会因为是自己在做就会忽视它可能带来的坏处。具体来说,每次在朱注犯错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点点小小的体罚,比如用尺子打手掌心,或者罚跪。但我想我的手还算有数,远远谈不上真正的犯罪级暴力。这应该也不算小恶吧。

但孩子不懂,朱注认为那不亚于电视里的打打杀杀。我很高兴他可以说出“不要暴力”这样的抗议,因为我可以跟他聊聊如何拒绝暴力。这样的说法不全是为了推脱自己因低下的教育手段而带来的尴尬,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遇过这样的情况,好在我会懂得反省自己,这就不会太坏。

我现在会怀疑自己每次琢磨朱注时的思路会有多少的不当,我所有的“觉得”或许都是有误差的。说到这里,有人会笑我,不好好钻研下如何教育孩子,却在这里瞎想……也就是说,我以为朱注会那么想,但那仅仅是我那样想而已,究竟朱注想什么而我却不知道,这难道不是我跟他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吗?那一定是我的错。

我也知道朱注无法回答出我的那个问题,但我从心底也很厌恶暴力。就像我小时候对待老师的暴力一样,只有无能的老师才会使用暴力征服学生。是不是只有无能的家长才会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呢?也许真的就是那么回事吧,我不要做这样的家长,我也不要将这种不好的思维传递给下一代人,如果我们真的认为自己会思考的话,那就按照思考之后的决定去做吧。

我把尺子扔到一边,对着朱注说,从今天开始,我就不会对你使用任何暴力来惩罚你。但是,你能做到成为一个懂事的乖孩子吗?朱注认真听后,点了点头,说他可以做到。于是,爷儿俩伸出巴掌在空中撞击了一下,算是立了个合约。我再写下来,算是给朱注的一个凭据,毕竟,他属于弱势群体,更需要得到保障。唉,要是某些机构也这样对待我们这些臣民就好了。我顺便祈祷下。

做个秀气的土匪

从现在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目标,要做一个秀气的土匪。这话的来由是分段的。话说第一段在北京和端林聊天,他说他现在是一个土匪。我乍一听没明白。他解释说在国内想做生意,你不做土匪不会抢就不行。我不能假装我一听就能明白,但我还是假装我知道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你要做狼嘛,我懂。我耸耸鼻子。

接着说第二段。话说我正在满腹心事的看着世界杯的时候,F上线。烦心事一般都是在这种时候被渲泄出来。其实你也不一定想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好建议,倾诉本身只是为了想说,想不停的说,想没有主题没有方向没有限制没有范围的胡说一通。善于倾听的人总能找到安慰的方式。F最后祝福我可以做一个秀气的土匪。

秀气的土匪是一个临时动议,我对这个目标仅仅是有雄心,但还无具体规划。从气质上说,我不够秀气,从性格上来讲,我也不够土匪,我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狗头军师。不够秀气的狗头军师形象怎么看怎么像三国里的某个著名人物呢?算了,不诋毁你们的偶像了,我继续崇拜自己吧,从明天开始,猜日出,看新闻,写小字报,做个秀气的土匪!

亢奋点

一切又恢复到正常,我可以像前段时间那样,在闹铃响起后起床,坐下,看看新闻,写写文字。窗外传来过往车辆的咆哮声,这些野蛮的司机在这个时间点上是不是特别容易亢奋呢?我祈祷我可以很快的进入这样的状态,那会让我的一天过得更加快乐。

在饭桌上和家人闲聊,聊起我的不爽,对于人与人之间、对于财富与贫穷之间、对于装与不装之间、对于北京和上海之间、对于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对于一切的一切,我似乎都容易不爽,最后,归结到一个点,就是对自己的不爽,虽然我并不是很厌恶自己,但会因为这种意识,我会很难受,我会很压抑,于是会想着如何去亢奋起来。

或许我已经习惯了遮遮掩掩,不太爱举些实际的例子出来,我并不在乎别人是否更方便的了解我,我也不在乎会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做,我更在乎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在写这类文字的时候,我总会随着心情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或许上一秒是这个意思,到了下一秒,已经换了另一种心情。这种反复太过频繁,我犹豫不决的性情来源于此,我的纠结人生也植根于此。

但我喜欢在文字的背后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好让我可以了解一点点我真实的想法,那想法即便可笑也是单纯的,即便无聊也是善意的,即便无趣也是真实的,就像拜访某处古迹,见到一方墓碑,上面隐约刻上几行文字,记载了此地的由来,你便会耐心的读上几段,就算只是了解到一个信息,你也会觉得踏实。踏实,就是我喜欢的缘由。

而踏实与亢奋似乎是相对的,二者一旦交融,就会是一种前后关系,因踏实而亢奋或者亢奋后感受到的踏实都是一种好的状态,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是踏实,里面是亢奋,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踏实,还多了一层审视,这审视之后的感受,就化作了一种亢奋,让你心情大悦,不在沉闷,管它窗外野蛮滋长!

去北京

接下来的几天,我会出现在北京,北京的朋友们如果无意看到这则消息,就权当没有来过这里吧。没有关系,行程里确实没有安排出时间来要去见见谁,虽然我想见的人有很多。但想归想,做归做,这次只打算做好一件事,好好的陪家人待上几天。为了这个所谓的计划,我提前了一个月去做准备。但也让我看明白了一个事,那就是无论你想的如何如何周详,总有意外在等着你,一瞬间就可以让惊喜变作惊诧!但这就是生活,有趣的很。

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来北京了,应该在不同的季节里,我都来过这个地方,可惜每次都很匆忙。似乎这个城市并不太欢迎我这样的路人,也不会给到你足够的时间去接近她。我恍惚记得走过天安门附近的某座城池,那城墙高高的、黑黑的,像一面镜子,但我看不清这镜子里有些什么,这便给了我某种叫做抵触的情绪,我不喜欢这样严肃而又模糊的城市,或许是因为我了解她太少。也或许是因为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所遭遇的心理阴影在起着作用?我不知道,但都不是关键。

最重要的是,我的父母因为某种原因来到了北京,而我也因为某种原因去到这里,我很难想象我们会在这样的日子里、在这个地方相聚。在被隔开的数百公里之外的那个江南农村,看起来更像是我们该去的地方。或许,因为这点,我还会嫉恨北京。无论我有多么复杂的情绪,我相信都会在落地的那一瞬间消散,时空隔开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我们的记忆,不是吗?

今天是2010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六,我亲爱的父亲,我们祝您生日快乐!

与记忆无关

丈夫(满怀深情的看着妻子):你还爱我吗?
妻子:爱!
丈夫: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爱上我吗?
妻子(毫不犹豫的):当然!
丈夫(有点激动):是不是因为你遇到的优秀男人太少?
妻子:不是啊!我遇到过很多的优秀男人啊!
丈夫(更加激动):那是因为我太优秀了?!
妻子(很抱歉的表情):哦,不是,是因为我太自卑了,觉得自己没资格喜欢他们!
丈夫(旱):我们聊点别的……

生活就是一段段的对话,加上一点点的记忆。有些你喜欢的,你会记在心底,不喜欢的也会不得不如此,虽说从根本上你想记点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最终又是什么让你可以快乐,却不是你能决定的。所以说有意外的惊喜,意料之中的幸福就很少有人懂得去珍惜了。

张华(这里省去他的笔名,你知道的,他很优秀!我想让他在我这里做一个普通人,我相信他也愿意这样)和他爱人来上海玩,我们在一起吃了一顿饭(惭愧的很,还不是我买的单,听上去我有点抠门)。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他,感觉已很亲切,像是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和他的聊天总是开心的,因为可以让我的大脑很快的活跃起来,他提到的新鲜事、他说话的方式、他分析问题的切入点都是我的兴趣所在,要知道,在你的生活里每天路过那么多人,却很少是来给你启发的,难得碰到一位,岂能不多多感恩?

第一次是在广州,我去见我的同学,想起了他也住在广州,就打了一个电话。两个只是通过博客互相熟悉的男人就像老朋友那样见了面,交谈起来也很有话题,甚至还是他开车送我回的酒店。你会说这不是生活给到我的惊喜吗?在那之前,我对他的了解来自于杂志专栏和某张著名的报纸,而我给他的唯一印象恐怕只有一点点耐心了,哈哈!这样也好,起码给了他一点点鼓励,很荣幸!

这段时间写的文字,喜欢用“与…无关”来做标题,有点定制化的意味,想来是最近理解事情的能力更加钝化了,表达东西的方式也越发模糊了,读者就当是夏季来了,写字的人脑子秀逗了吧。前几天还有人问我最近读什么书,我心底一惊,是的,好久都没读书了。每每这样的时刻,就会想起刘老师“恶狠狠”的那句话:“你不想过好日子了?”……嗯,瞧瞧这可恶的夏天!

发想力

第一次听到“发想力”是在2005年。我刚刚入职中国台商杂志社没多久,我的台籍领导在谈工作思路和要求时提到了发想力。起初,我认为它只是“创意”的同义词,但随着企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才了解到发想力这个词的独特魅力。今天中午的时候,我还会发布一篇周浩正老师给到编辑人的最新分享,他谈到了发想力对于编辑人的重要。其实,发想力对于任何职业人来说都一样重要。

发想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发”,这个发代表了思路发生的起点,起点决定结果,起点决定方向,起点甚至决定一切,在所谓的天马行空的创意层面,一切都在脑海里随意碰撞、任意组合后形成既符合现实又不乏浪漫的行动路线,并期待达成超越期望值的更高目标,这就是发想的成功路线图。正如每一次的寻宝一样,你的起点选择错误之后,你的终点就只会是一片茫茫。

而发想力的终极考验在于“力”。力的表征是肌肉,是你经过无数寒暑锻炼出来,在你的胳膊上、小腹上、后背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轻易抹去的印记,也是你显得更有生机的缘由。发想力不是在一件事情上的独到,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与你吃饭、唱歌、写字一样的能力,你可以懂得挑剔美食、可以懂得欣赏音乐、可以懂得透过文字看人心,你一样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就某个目标做些现实的发想,让目标看上去更加美好一点,让行为看上去更加务实一点,让过程看上去更加可控一点,让你的团队看上去更加有成就一点。

人人都需要发想力,但我也不否认人人都有,即便他自己也许跟我一样,对这个词还仅仅是一知半解。但事实上,他可能真的已经具备了。具备的不需要多说,尚不具备的,就要多想想该如何锻炼这种能力了。大家将它归结为一种能力,就是想说发想力是不需要任何天赋的,我从来不认为职业人是需要天赋加持的,可以听到富二代、穷二代的说法,不该哪一天会冒出“才二代”这样的无稽之谈吧。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在花同样精力的条件下把事情做的更好一点,让自己过的更充实一点,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一点,只要有这个动力,发想就不成为问题,剩下来,发想力就交给时间去锻炼吧。

积极的悲伤

我一直很悲伤,一种积极的悲伤。算了,别扯了,悲伤还有积极这样的说法吗?看上去我总是将自己包裹的与众不同,好让我可以舒服的过吗?还是说我只是在装什么?装吧装吧,你就装吧,路人甲不屑的说。

悲伤在我这里不是一种情绪,不是一种状态,而更像是一种性格特征。你会笑我,谈到性格,不如用悲观去形容更为贴切,没事你悲伤个啥呢?好吧,如果你一定觉得悲观比悲伤更准确点也可以,但如何算是一种积极的悲观呢?就算我过分的矛盾,也不至于纠结成这样。是的,回复到积极的悲伤上来,你就认了这一点。

积极的悲伤源于这段所谓的座右铭:悲观看世情,乐观过生活。好在这样的观点只在我一个人身上有所影响,不至于给社会带去多少不便,有好生活标准的朋友后大可不必在意。听上去也有点自怜自怨,这世界真的就那么的让人唏嘘吗?就当如此,一个人的生活还是要继续,乐观会让你舒服一些。

我试图模仿着去做一件事情,算是为了完成我幼时的一个期望吧,尽管不是每一个期待都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但如果可以做到也是一种快乐。就像我教导弟弟那样:你敢去接受一段痛苦的过程吗?这快乐也会有这样的过程。或者,这积极的悲伤也由这里取得了一点点安慰,得到了一丝丝“营养”。

但不全是,因为无论如何积极,到最后都还是一种悲伤,谈不上人定胜天这样的大志向,要的其实就是一段有意义的生活和一段值得回忆的过去而已,人如果没有轮回只有死亡,那这一生到底还是输给了自然,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悲伤。

五月微博自选集

05-27 05:44 说:
富士康连跳里是否真的有保安杀人后瞒天过海?

05-24 10:15 说:
过分的自我认同叫做无知。
过分的无知叫做愚蠢。
过分的愚蠢叫做什么呢?

05-21 15:12 说:
需要改变的是户籍制度,
而不是我们生活的那片土地叫做农村或者城市!

05-21 12:27 说:
一坐大众车的破局长还敢耀武扬威,这世道真是鸡犬升天了!

05-20 11:45 说:
没有在乳沟里跌倒过的男人算不上真男人!

05-20 09:22 说:
和望:看不到明天,郁闷!
我:我看到了明天,发现明天不属于我,更郁闷!

05-20 06:29 说:
《花花公子》杂志即将推出新网站thesmokingjacket.com,
想学纽约客走人文路线?

05-20 06:21 说:
优先权是后起创业者无法逾越的障碍!
你无法获得(更不要谈优先)信贷资本以及政府关系就无法获得成功!

05-16 12:01 说:
老天被你的容貌吓呆了,忘记了给你其它的能力

05-16 08:45 说:
人只有在碰到天花板的时候,才觉得痛苦!

05-15 09:17 说:
申请到一个免费的优质空间,高兴。问题是咋用啊?

05-14 07:12 说:
《读者文摘》中文版最近的促销动作很多。
想起创刊时的12元到现在的30元6期,杂志为什么会贱卖呢?
是谁说杂志一定要靠广告才能赢利的?

05-12 11:15 说:
日子总在饥寒交接中渡过的,季节只是一个标题。

05-12 10:58 说:
我已经很久没在twitter上抱怨了,
就像一个嗜酒者面对着最后一杯酒时顿悟那样,
我究竟能说些什么呢?

05-12 10:39 说:
好吧,你说我老了。我只表示沉默

05-11 10:16 说:
我写了一首关于苹果的诗,
挂在树上。
秋天到了,
它会掉下来吗?

05-09 07:20 说:
当你决定了去取一盏灯的时候,
管它是放在山顶还是在某个幽谷,
尽管去取便是!

05-06 10:51 说:
《第一财经周刊》出了一本叫做《畅想未来50年》的增刊,
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无论是过去的50年,还是未来的50年,
只要你没钱,就没法去拥有优质的生活。
商业类期刊总是不去照顾没钱人的心理。

05-06 09:14 说:
在1975年,是IBM发明的第一台激光打印机重要,

周末碎碎念

开心网让我又不开心了,源自一次错误的选择,甚至会怀疑到一些根本的东西,但错了就是错了,既不会去逃避,也无需让自己背负不必要的过多的罪责。算了,不用想太多,做好自己就好。梁伟同学,对不起了,我真的不是有意的。

不想为自己的工作寻找什么借口,既然在做,就要坚持下去,还要努力把它做好。就算我不愿意将自己粉饰的过于乐观,但积极的心态还是需要的,为自己再鼓个劲,加油吧!孤军奋斗的人最值得鼓励了不是?

最近的状态不好,很疲惫的感觉。但又总觉得时间不够,问题是白天大把的时间我再浪费着,夜里大把的时间我又不舍得休息,这算是强迫症吗?如果是的话,我想改,怎么改?教教我吧。

W说或许是受的苦还不够,或许是经受的折磨也不够,所以才遇不到机缘。也算是对的吧,机缘与巧合似乎就是一回事……好吧,不絮叨了,今天外出旅行,高兴点出门吧。送给了解我的人一首歌,周末愉快!

对焦 她的爱 对慢了爱人会失去可爱
记低这感慨 世事变有没有将你淹盖

只一格经典的偶遇已不再
尽量框住目前大概

留住温度速度温柔和愤怒
凝住今日怎样好
捉紧生命浓度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
留下浮光掠影飞舞

每张都罕有 拍下过记住过好过拥有光圈爱漫游
眼睛等色诱 有人性镜头里总有丰收

虽则那即影即有售罄 菲林都已拆走
但是冲动用完又再有

留住温度速度温柔和愤怒
凝住今日怎样好
捉紧生命浓度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
停下时光静止衰老

登高峯一秒得奖一秒
再破纪录的一秒
港湾晚灯山顶破晓
摘下怀念记住美妙
升职那刻新婚那朝
成为父母的一秒
要拍照的事可不少

音乐话剧诗词和舞蹈
揉合生命千样好摄入相部
绚烂如电虚幻如雾哀愁和仰慕
游乐人间活得好谈何容易
拍着照片一路同步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
其实人生并非虚耗
何来尘埃飞舞

当愚蠢再也不能感动人

当愚蠢再也不能感动人
我决定做些简单的事
相信一些真诚的人
说一些直白的话

愚蠢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愚蠢往往可以“感动”大众,这种感动带有的欺骗性来自天生但并非有太多恶意,我们这些大众都会为了某些个体的愚蠢而投以同情,又在一个逐渐成长和明晰的过程里替换成另一种情愫,简单来看,这种关注只是将对方的愚蠢在不觉中替换到自己的身上而已,而这种过程也解释了大众是如何渐渐“麻木不仁”的,毫无疑问,社会因此显得僵硬而冷漠。

与社会的逐渐冷漠相比,上面这段话读起来感觉就算不太舒服也还算有点真诚,但我不期待能有多少人会认同这种模糊的、混乱的认知(倘若还算是认知的话)。我想我只是在自言自语,我原以为我可以不要表达的那么的模糊,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词句来表达当下脑子里想说的部分,嘴巴和手一起努力也是如此。

当愚蠢再也不能感动人,看上去社会会缺少一些同情心,多了一份冷漠。这也不能简单的说大众变的理智了,或许是懂得自由收放情感了,又或者是了解到自己只应该对谁有所珍惜了。总之,更多的人会选择只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不需要猜测,不需要躲避了。这是好事,在我看来,要想得到一个完全的“什么”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在某一个阶段实现某一种局部的协调未尝不可,如果,你可以分得清什么是愚蠢的话,那就避开它吧,不再谈论它,不再关注它,像你离开这里不再回头般的那样的坚决。

平静

刚过5点,我就醒来,觉得很平静的那种。很多时候,我都会是被闹铃给惊醒,但最近会醒在闹铃之前。我原来以为今天醒来会多点不安,但没想到很是平静。我暗自为自己高兴,从容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我已经是一个从容的男子。哦,好吧,是个什么样的男子我无需过于在乎,而平静确实是我最近需要的状态,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的滋扰,安安静静的想一想事情,安静的做一做事情。

但生活不会那么无趣。它会随意的安排一些麻烦让我来面对。麻烦来临的那刻,我会很胸闷,但平静下来之后,会很坦然。是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应付不了的,因为生活也告诉了我,如果不可以这样,那一定可以那样。记住吧,生活对人的锻炼总是冷漠而多情,一边它希望你可以因此而强大,另一边又希望能够给你制造一些真正的麻烦,让你领教下它的厉害。

而工作却是有趣的。有趣的是工作这个字眼本身,但不一定就是你现在正在从事的某个岗位。快乐的是多么无趣的岗位都可以变的有趣,只要你认为它应该有趣,你就可以把它做到多有趣。哦,说了很多废话,仿佛是在强调心态的重要,这难道还要我在这里絮叨吗?但强调总会是好事,可以逼迫着自己做出调整,从生理到心理上的去适应,从个体到整体的去协调,从渺小到庞大的去过渡,也许这才是我得以平静的轮廓吧。

四月微博自选集

三月份退出新浪围脖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微博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后来发现我又在做无意义的事情,好与坏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服工作,今天心情好了,那就是有意义的。微博会让我勤于思考还是会让我更加肤浅?或许有点类似于“快餐是节约了时间还是减低了生活质量”这样的争论。得了,我真够无聊的……

04-26 12:37 说:
一个会议里总有太多的旁听者,但是看上去他们活的比谁都对得起人。

04-26 06:44 说:
真正的正义感源于清高的品性,不屑于恶俗为伍,不屑于体制混淆。

04-22 09:42 说:
人生就是爬山,一生就是一天。
你是愿意在夕阳西下时坐在一个不高的山头等待月升?
还是在另一坐较高的山半腰遥望山顶?

04-20 12:57 说:
为什么在我看来不正常的事情别人都习以为常?难道是我不正常吗?

04-19 10:30 说:
杂志已经不是媒体,它是一个标签。

04-16 12:18 说:
邮局柜台有一种服务评价系统。如果整体效率低下的话,这种评价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04-16 12:01 说:
在邮政局混事的这帮人一旦下岗就没什么竞争力了。问题是谁在为他们的现在和未来买单?

04-15 16:18 说:
在白云机场服务人员告诉我不能无线上网。于是我怀疑我的笔电享受了免费的3G服务,广州真好。

04-13 20:20 说:
我可能醉了,老婆叮嘱我做完事后早点睡觉。网上的女人是老虎,她说。

04-13 14:34 说:
江永雄笑言两岸媒体“误导”民生。各报三件事,但都极端。为什么自己的领导人不能优秀?为什么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能幸福?为什么我们的家园不能安稳?

04-12 00:23 说:
我有时在想我们的房子不该论平方卖,
应该论寸来卖。
要知道我们化灰后也就用个几寸地。

04-10 18:50 说:
去观澜。一路上有点脏,有点工厂车间的味道。

04-09 21:30 说:
4月号的《明日风尚》用一篇黄丽玲写的《这么近、那么远》来怀念哥哥,鼓励所有喜欢哥哥的人大声说出自己的喜欢来。是的,我喜欢哥哥,祝哥哥天国快乐!

04-09 21:04 说:
“迟到”的4月号《时尚先生》推出了黑的“吓”人的《黑皮书》,我原以为是“全球男性综合能力报告”,结果.我不喜欢……又见唐骏,又是沈威风写的,很奇怪同一个记者写同一个人居然可以出现在这么多不同性质的媒介上,不会只是为了给我一个人看吧?BS下这期杂志的制作态度!

04-08 23:24 说:
作家们叫嚣着要消灭网络。殊不知网络早已将他们遗弃到旧石器时代!

04-06 22:37 说:
“泼妇”这个词用在别人身上是写实,用在你身上是写意。境界完全不同。燕子问:真的?

04-06 19:31 说:
《世博周刊》创刊,分中文、英文、日文三种版本,零售价都是六元。从我的阅读来看,没什么内容。渠道而已,但广告客户也不算多。这种刊物不适合零售。

04-06 16:32 说:
笨的嗷人个

04-05 22:54 说:
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我已经不在乎PR了,或升或降都无所谓。只要RP高一切都好!

04-05 22:43 说:
我听《达瓦与扎西-拉萨的阳光》的感受:
一场压抑与天真的对抗,但不知道最后谁赢了。

04-05 22:08 说:
陷入一种叫做“复杂”的情绪里

04-03 23:59 说:
等待本身就是传奇。为阿森纳喝采!

04-03 23:30 说:
听一首叫做《清明雨上》的歌,发现翻唱的郭建忠比原唱许嵩要更有味道。郭说话的声音像我,唱歌的声线和感觉像品冠。

04-03 19:53 说:
蛇吞象是因为无知还是因为无畏?

04-02 10:03 说:
新京报传媒《名FAMOUS》半月刊创刊,零售价10元。创刊号送安利丽齿健一只,价值28元。另:有不错的人物访谈,喜欢明星的可以看看。

04-01 05:55 说:
哥哥!我听着风继续吹!

04-01 04:28 说:
理解我为什么喜欢温格了吧!只有自己才可以改变自己!

04-01 02:37 说:
快三对慢四,我更喜欢快三。温格加油!

疲倦

每个人都有感到疲倦的时候,
某时某刻某地某种心情沮丧,精神涣散,语言凌乱,行为无力。

我好像比较容易疲倦,这种状态来的太过频繁,将我锁在其中。有人说我是太过压抑,我也不知道我在压抑什么?或许只是我追求的不够彻底?我不知道,只知道现在很疲倦,想找个可以宣泄的地方,文字是我最好的排解方式了,虽然我并不会回过头去看我刚刚都写了些什么,我喜欢这样茫无目的在文字里行走。大多数时候,我喜欢从字面里寻找欢乐,这种欢乐来自一个人的想象。所以我觉得想象力是我唯一的能力,我要守护住它。

文字本身是没有歧视的,任何人都可看它,可有自己的理解,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重新写它。这是文字的可爱之处。而疲倦也是一样,不被任何人歧视(拿这两种—-甚至还不能叫两种—-来做牵强的比较,是我太过混乱的表现),只要你愿意,它可以随时成为你的借口之一,任你挥霍。我写出这样的话语,如果深究下去,似乎在为自己设一个套,我不喜欢这样的游戏,但看来是排解疲倦时的必答题。

我反反复复的纠缠着,只是说了简单的一个事儿:我容易疲倦,我在疲倦的时候,我也想记下这样的状态,但我不知道记录的是否传神。我喜欢画龙点睛的那一笔,全部的功夫都在那一点上。但很明显,我并未有充足的准备可以这样做。

我对很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规划,在大的方向上,我不至于跑题太远,我不是得益于所谓的自制力强弱与否,而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不太可能会做出超出自身控制的事情。一切事都有着各种的规范在压制着我,我不得逾越,也没想过去更正什么。日复一日,我觉得自己的目的应该更单纯了,但日子也渐渐的枯燥冷漠起来,对任何事的兴趣点骤然少了很多,好奇心被掩埋在心底的某个叫做成熟的角落里,被丢在那里偷偷哭泣。我写的这么可怜,仿佛我到心底去过一次那样,我站在心底的路口,昏黄的路灯阴影里,似有雨点飘过……

或许,是我真的疲倦了,因为害怕而疲倦。

上瘾了

上瘾上瘾了就得想办法去戒掉它,无论它是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成瘾的玩意儿总是那么的玄妙让你跟在它的后面茫无目的的走着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看上去我不是一个喜欢被控制的人,过去的我却很喜欢控制别人,成熟之后,学会了将心比心,现在索性都放开了,不加控制欲的做事应该无法被上瘾吧?或许只是我不会承认有对某事上瘾这一说而已。

比如说烟草,其实我对它没什么依赖,不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放松什么的,那只是我用来挑战个人性情的一种方式,曾经偶尔尝试过,但我不怕会恋上它,对于自己的意志力我一直充满自信。但好奇的我一直想了解的是若真的上了瘾那状态又会是怎样?会无法控制自己想它要它吗?或者会是沉溺于其中的某段虚幻而不愿自拔呢?反过来一想若你还没有这样的经历(不一定是烟草,但一定不能是毒品),无论对何人或者何事,这种清醒听起来很理智,其实很槽糕,稍有想象力的人都该知道这样的人生多半是缺少滋味的。

而多滋多味却与上瘾结伴而来,好的滋味必然会让你上瘾。我也不太容易抵制什么诱惑,等一切成了习惯,上瘾就成了一种标签。它将我日常做的某事和偶尔做的某事区分开来,久而久之,在另一个意识里告诉自己,这个应该去做,那个应该不要去做。这本身就足够我犹豫了。但你却舍不得放开某些让你兴奋的感受,去浪费时间花在那件让你已经上瘾的事情上。这真TM的糟糕透了!

我想说我从现在开始是否应该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告诉自己可以不要去做什么,可以去拒绝什么,可以不要在信任什么,可以不要在浪费什么,可以不要在过分关注什么……总之,那一切让我习以为常的东西,我得换付心肠去审视下,不然的话,我只会变成一个被“瘾”给控制了的可怜懦夫,那不是我要的!

才明白

有很多事我都是才明白。嗯,“才明白”!在这样的一个年纪说出这样的几个字,心情酸到极点。换作若干年之前,我会微笑面对才明白的事情,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有资本,对的,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只可惜拥有资本的时候总是肆意挥霍着,等到青春逝去,我也老去,才知道年轻的意义,才知道成长的代价。如今也可面做微笑状,但已然不是那种笑意,嘴角微扬,心角微颤。这种情绪该是在做剧本的时候才去仔细揣摩,而我一旦安静便又钻进这牛角尖想到脑袋发胀。

上午有台湾的媒体朋友写来邮件,对韩正出访台湾一事颇感兴趣,想八卦下大陆人的心态。想来大陆人与台湾人关于政治这回事的看法和做法都差别很大,于我而言,不说比说的好,不看比看的好。而下午,另一大陆媒体的同行也打来电话,期望可以联络上几名台商,聊一聊两岸发展大趋势下对于他们的实质意义……两岸媒体都在关注着对方,这是彼此了解的重要一步,但还欠缺交集,如果这两家媒体可以交集在一起,说不定就可以做出一组出色的报道来。而另一边,由我们杂志主办的“台商座谈会”这个月的13号也将在东莞举办,“两岸”概念被重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让我郁闷的是,我为何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机会点呢(别说我能力太差之类的伤自尊的话)?

这种时候我会很焦虑?但一直都没明白过为何焦虑。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有没有“才明白”都是付出了代价的。我只能说我体会了其中的艰辛,但也是有程度的。而某些来自精神层面的安慰聊做收获。有安慰也好,不是吗。哈,我也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但我也认为抱着怀疑的心态去坚持未必就是坏事。你说这是一种悲观的情绪也好,说是一种现实的感受也罢,唯此刻是我最真实的感受而已。我不喜欢压抑在心底,而这里是我的床,是我放松心情的河流。等我搁下才明白。

微日记几则1

一、有一句叫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话讲的是一段伤感的故事,主人公被贴上“绝情”的标签,既然当初可以相濡以沫,如今又为何要“相忘于江湖”呢?于是我理解这句话说的就是一段“忘恩负义”,而人的懦弱与贪婪可见一斑。可见我不喜欢听到这句话。

二、过几天要外出出差,朱注听说后告诉我:爸爸,我给你画一幅画,里面有妈妈和我,你只要看到画,就会想起我。晚上就做到了,画了一幅涂了色彩的画给我,我喜欢他的配色。有点感动。

三、有朋友评论某则日记,说做到物我两忘才是好的境界。我也想那样淡泊,但似乎不够资格。人家都说先要有东西可以拿起才能称的上够勇气放下,我现在要做的是拿起来。尽管我也知道大多数人拿起来之后就舍不得放手了。但愿我真不是。

四、物虚生评上篇日记,发现了我的消极。我想消极来自我的压力和压抑吧。我真的不懂的拒绝和反抗,只会懦弱的接受。但我知道这不是真的我,只是走在这个阶段里,终究会过去的,我相信。

五、看了一篇晓晓的文字,喜欢上了她的这种讨论风格,与一般的技术指南不同的是,她似乎更理解技术需要为人服务,而不是将人隔离。

六、对这个博客的流量真的不在乎,即便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会继续坚持,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自己。真的。但好玩的是,看着这个域名的alexa排名往前直闯,还是有点小微笑挂在嘴角的。虚荣还是没改变。

七、老胡建了一个同学群,知道消息的同学还是会积极的响应,接下来怎么做好它,就需要大家一起来操心了。我希望这是一个包容和互助的交流平台。

八、《拉萨的阳光》这首歌我一直没办法传上来,真的值得分享。我会继续努力,如果有朋友知道怎样将一首MP3传到网络上并且可以在这里分享的,还请教教我,我急切的想传播这首歌。

九、韩巍同学的新闻别动队网站做的很好,他很有理想。祝福他!

十、无意中将我的钢笔摔到地板上,笔尖被没收了,靠!

自我怀疑

过去最满足的日子来自无知,无知来自不怀疑。我似乎天生就知道这个等式并在心里一直忌惮,我怕别人知道我的无知,拼命的怀疑着能够相信的一切。我的多疑已有很多年,像是一块割之不去的胎记在我身体的某个部分掩藏。我不想让别人看见,但我实实在在的又在突出着因它而生的种种特殊之处来。这与我的天秤星座有关吗?我不知道。嗨,就连这句“我不知道”也是我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唯有它能够表达出我的最为直接的心理了。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

回头看过去最满足的日子
多么无知
不轻易怀疑

明明别人对我赞赏或者感恩,但我却怀疑他们太过客气,我甚至还敏感的在心里问起自己是否还有哪里做到让他们不高兴?又或者我的神经质会让我从心里泛起一阵酸楚之意,自怜自惭的状态让自己自卑不堪。如若有人与我为友,我会通过对方来评判我自己的德行,所以我喜欢靠直觉去结交那些让我“喜欢”的人,进而我也觉得自己能够传染上对方的某个令我喜欢的特质并偷偷的“占”为己有。如此我多少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集聚一些独特品质的人,这些品质来源于我的朋友及我努力去维护关系的人,尽管那只是我认为而已。

倘有那么一天,我发现对方的另一个朋友(或者说是他器重的某一个人)有着令我难以包容的习性或者见不得的行为,第一刺激我的不是这个朋友与这个人,而是我自己:我会怀疑,我是不是也有这个人的这些让我作呕的玩意儿而未知呢?那是我最不舒服的和最不想要的。

这是怀疑带来的第一桩痛苦,也是最大的一种。但无论是哪一种怀疑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至少很难得到满足(或者叫幸福感,我昨天说的一个话题),但无知是我的极力去隐瞒的一件事,对着外人我不在那么坦然,对着自己我又不忍欺骗。这种自我怀疑从折磨变成了习惯,渐渐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怀疑带来的第二桩痛苦,就是没有朋友。这种痛苦让人压抑胸闷、让人不知所措。要知道一个拼命旋转的陀螺在停止之前是无法搞清楚自己的终点在哪个方向上的。一个不觉得自己有朋友可做倾诉对象的人又如何去认识谁是自己的朋友呢?可惜我装作从不无知的样子年月过久,也将自我怀疑发挥到了牛角尖里,要拔出来就必须先承认下,记录在此,做个备忘。

做个愚人很快乐!

愚蠢的人是快乐的!我渐渐的发现“愚人”这样的称谓已经不全是贬义。很多时候甚至词性完全颠倒,成了一种赞美。愚人节当天你若听到别人祝你节日快乐,你一定是会心一笑。“做个愚人很快乐”本是一种很畸形的看法,但联系到“傻人有傻福”之类的语句,就可以互相解释也能释怀了。你看汉语言的伟大全靠我们这上下两张嘴皮子怎么碰撞,要知道我们总觉得嘴皮子说服了自己的脑袋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当然也要稍微顾忌下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畸形到了另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究竟畸形到了什么样的一个境界呢?我不知道用胸闷用忙碌用迷茫用烦躁(总之都是一些不怀好意的词)来体现是否可以代表一部分人?但起码我是这样。我并不觉得我停下来或者慢下来又能怎样,但强迫症似的意志(如果真是意志的话,倒应该夸自己一下)把我变成了一个按着时间行走的人:9点,我必须坐在办公室里,12点,我必须填满我的胃囊,18点,我必须挤车回家,23点,我必须钻进被窝……偶尔会有那么点时间不是很凑巧,但大部分的时候,生活未曾变过。

没有变化就算是万事大吉,对于我们身边的人来说,尤其是你的长辈或者给予你希望以及那些让人感觉将希望寄托于你身的人,是多么的期待这种大吉大利。来吧,他要告诉你,什么事情都是好的,只要你往好的方面去想!什么事情都可以变成快乐,只要你觉得那是快乐!不要去多想,不要觉得自己很聪明另有一套,不要觉得你曾经指望过的就一定会属于你的,你只要安分守己的行走就好,做过愚人很快乐!

我在跟随时间行走的过程里,我可以找到某种快乐,但那是短暂的。我觉得自己顿悟,生活就是一个玩具,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玩意出现,但这些玩意的玩法都差不多,你得种菜、你得偷菜、你得跟随、你得回帖、你得付出赞美,你还得承受虚荣、你得做出一切人的反应,像一面墙发出你的回声就好。虽然你知道你不想做那面墙,或者你只是想做墙外面的一株小树,但你快乐吗?

国家梦的主体

写下这个标题,我就知道我做了一回标题党。很明显,我一个农民工是不合适来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因为要牵涉的概念如国家、国家梦和主体等等任何一样都是庞大复杂到如我这样的人是无法说清楚的。但好在我本来就没打算要说出个什么意思,这个题目只是我想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已,我不能给出什么答案,但我需要找到答案,也许只有那样,我才知道我是为了什么样的梦在奋斗着吧。

我说我在奋斗,有点恬不知耻的味道。包容的人就不要跟我计较太多了,我知道自己的可怜之处在哪里,自卑的我除了自嘲下之外,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的,这短暂的一段时间的逃避就让我过的稍微舒服点吧。回到我说我在奋斗这回事上。我从一个小渔村来到这样的一个大都市,从家里带出来的除了老实诚恳之外,或许还真有那么一点小梦想,这也是拜那些早期读过的几本可笑的小说所赐,自卑的作者们总是幻想着“生活里多点理想,生命才更精彩”这样的鬼话。我是上当受骗了的。

我清醒来之后却已经不能自拔。虽然现在我不靠那些小说来自慰,但也只是换了宣泄的工具而已,如今的好莱坞巨制从激励的角度来看也没多少高明之处,但妙就妙在人家始终在强调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梦想终会实现。当你看到一个自我欺骗的谎言从另一个人嘴里被说出来而获得安慰的时候,要说没有共鸣那一定是你活得足够累了。我清醒后不能自拔的状态之一就是还不想活得太累。于是我找到了“我的命运是我的幸福”这样的一个与此文标题同样晦涩难懂的意味,并为了标榜自己有了这样的安慰而时刻准备着兴奋、与人辩论及其他各种必须的反应。

但这个基础只是我个人。我想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很简单。而无数的人则是无数的个人,也很简单。略微不同的只是我们把无数的人这样的一个集合叫做了社会,把维系社会的一个规则叫做了国家而已。从这样的认知里你多少可以看到我的幼稚与可爱来。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我还是自私的认为,我是梦的主体(写到这里,我害怕了,我是不是该把标题的那个“主体”换成“主角”呢?我不知道。再想一想,乱了晕了,随他去吧)。再强调一次,我是梦的主角!你赞成吗?

昨天

昨天我在浦东一家快餐店里对着窗外发呆。早上8点不到,离我要参加的某个活动还有1个小时的时间,我看了几页叫做《好莱坞的叙述方法》的书,脑子里却在想着与电影或者写作无关的事情。我想我需要找一种放松的方式,于是用笔在本子上随意记下我脑子里正在想的什么,生活很累,尽管还没有到需要《活法》那样的地步,但也许我真的老了。

其实,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完整的事情,包括失败。我这么说也并非没有道理,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比如说我学会了盲从却学不会独立思考,因为盲从比较简单,不容易被犯错,而独立思考却总是遭人笑话。说到底我也有面子问题。我很虚荣,我喜欢来自他人赞赏的愉悦,要命的是我又很清醒。要知道虚荣与清醒是相悖的,这是痛苦的!

当我在本子上记下思想的垃圾有一种除污去垢的快感。因为我想尽快忘掉这些,正如“我在沙滩上记下你的名字,海水涨起落下后,我已忘了你是谁”这般的滑稽。人们走进这家西式的餐厅,却忘记了中式的生活是什么?地铁里有一则穿唐装喜迎世博的宣传广告,我会在脑子里闪过为什么他们穿的不是布鞋而是皮鞋的疑问。但没有人会在意这玩意,管它是什么,这里早就不是稀饭油条的城邦,但你会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吗?

可能只有几个小时,但远离网络还是让我有了一种愉悦感,我真的很想这一天都属于我自己,可以坐在任何一个有阳光的角落里,像这样随手用笔写点什么。我居然有了一点思考,在远离了该死的网络之后。在我开始怀疑网络是否是该死的玩意之前,我是不懂得珍惜“思考”的,但现在我还多了对于未来的信任和期许,少了几分诋毁和攻击。这是快乐的。

耳边传来音乐声、店里机器的噪音和客人皮鞋踏地作响,这是一个叫做忙碌的地方。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很讨厌这样快节奏的音乐,它让我感觉不适。我焦虑的合上本子,连同那本翻了几页的书一起扔进背包里,一口气喝完已经冷了的咖啡,走出了这个鬼地方。

三个平方

这是一篇文不对题,题不对文的文字。“三个平方”对我来说是一种压抑,但我并不想说清楚这“三个平方”所指何事。我想扯点别的,好让我不去想这“三个平方”,又或者我本不该将它记载在这里,但于我而言它是一件重要事情,让我不能忘记!既然没有如果,那我就将这个题目留在今天当作一个节点吧。不想说其他的什么了,放一首歌听听。

蜜

红

绿

写一篇叫“春”的文字,来纪念我们每年最忽视的一个季节。从冬季开始,我的生活就开始变的懒惰、拖沓、敷衍。不全是季节的错,也不全在我个人,季节与心情混在一起,做了一个让时间虚度的梦。想起张国荣的一句歌词:“游戏在好玩,不过烧时间”,烧完了一个又一个季节,我们盼来了一个叫春的季节,却也无所事事,慵懒的装成一个无忧无虑的家伙。

我不喜欢小资,对于中产这个阶层我也很是抵触,在我眼里他们不比农民或农民工来的更为亲切。在对待季节的态度上,后者表现的更为尊重与信任。“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城市化越发扩大的今天,听上去是已经不像那么回事了。我这样的农民工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城市里待久了,也忘了在三月里可以做些什么,而三月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个记忆的闸门。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些变故都发生在三月里,在不同的年份,记录着我的成长。但在今年,我却突然发现,我不应该继续这样过着三月。

其实我该忧虑才对(用忧虑这个词似乎不太准确,更像是要表达该面对现实的意思,一旦面对现实,想不忧虑似乎也难)。或者说我应该不做具体的表现。我可以不计划什么,也不需要按计划完成什么;我可以不去看什么,也不需要因为看到什么而发出什么感概;我可以假装今年与去年别无二致,我该继续那样的惯性生活,而不是因为灵光一现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总之,一切的反应看起来更应该符合季节的特点才好。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草长莺飞,美女成群……能在这样烧时间的季节里,做一些不烧季节的事情该有多好。但怎么去做呢?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乱折腾

我是一个折腾的人。我知道折腾这个词不够褒义,用效率低下来形容自己也算恰当,总会在无意中做许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为了鼓励自己,我会说自己“不折腾”,但“总扑腾”是一定不会差的。可资安慰的是我只是在跟自己斗,不影响其他人,这点也是我不怎么招人嫌的原因所在。

手犯贱,给自己的笔电设了下密码,重启之后却怎么样也不能输入正确的密码,怀疑自己的脑子在刹那间进水了。不得已找台机子上网搜了下,哦,居然有专门处理这种问题的业务,看来犯贱的人不止我一个,都成了赢利点了,算是长了点见识。于是花了30元钱,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搞定。临走的时候,我居然傻到说声再见,再见就要花钱,我又犯贱了。

有几个朋友做公关业务,要么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活动,要么问我能不能帮他们的活动带去点高端观众。这样的事遇多了我就会想,一方面是主题明确的商业活动,一方面是需要集中资讯的观众,能不能将这两个需求通过一个平台整合在一起呢?比如说建设一个网站,让活动方发布最新的活动安排,让观众主动寻找并参加合适的活动。嗯,这样的网站叫活动网,有点类似于豆瓣的同城……鼠标一抖上网搜了下。晕!这样的想法早有别人想在前面,好多类似的网站罗列在搜索栏下面,只是看上去都没做好而已。

是的,要想做好这样的平台,首先你得有丰富且高质量的活动资讯,其次,你得有足够基数且品质优良的受众。无论是哪一点想整合好都不那么容易。这又让我想起了“资源说”,整合资源不算能力,消化资源才叫本事。回过头,网络确实是一个好平台,我还是在想如何去整个网店,卖点什么才好,要不咋对得起这蓬勃跃进的宅经济呢。

互联有罪,面壁思过!

互联网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穿越了空间的概念,我人在上海,可以一边浏览北京的资讯,一边与在安徽的家人聊天。当然这对诸位来说并不新鲜。但日日泡在这互联网上,因为太多的资讯垂手可得,太多的朋友可以即时联谊,这让我不禁悲观起来,没有限制的得到会不会是一种罪过呢?

我说的没有限制并不是说获得免费资讯或者在与人沟通的便捷性上(指望靠网络阅读收费的家伙们暂时还得歇一歇,你们不是收不到钱,而是提供的资讯还不够好),而是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廉价感受让人着实不太舒服。或许,对于浏览者来说也要分个彼此。媒体从业人员较容易疲倦互联网,因为海量资讯的背后是简单的复制和少的可怜的资讯源,网络编辑们整日琢磨的是如何将一件事情从三百六十五个不同的角度去做报道(简单点说,就是换个标题),而资深的浏览者则已经锻炼出如何分辨出不同标题所指针的内容是如何一致的。同样,在互动层面,廉价的不带肢体语言的问候让礼貌成了礼节,尊重的意味骤然减低,而莫名的蜂拥而至的陌生人则占据了你的大多数时间,让你的情感宣泄流入歧途。

我不太会应对这种变化,以至于经常抱怨自己跟不上潮流发展。尽管安静下来想上一想,我的工作多少也曾因此而受益,或许等环境越来越成熟之后,反而剥离了原有的好处只剩下弊端。但这种变化随着信息量的暴增而变得让人陌生,原有的节奏也加快了,甚至连本质的东西也渐渐被淹没了。

于是我越发觉得这是一种罪过。但只是于个人而言,于少数人而言。如果你想得到最珍贵的,你必须得付出你最珍贵的。如果你想得到最好的,那就得作出最辛苦的努力。这不是交换(互联网的最大悖论就是没有公平的交换),这是一种自然法则,我必须遵守,在承担罪责的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勇敢思过:谁是谁的工具?

干得多赚得少

打工的人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干得多赚得少”,做老板的人也有同样的埋怨,只是换了其他的说法,怨天尤人的人也是如此这般境遇,否则不会每天唉声叹气,好不容易抚平了心绪,平衡了心情,忽又觉得青春没了,合理的抗议变成了快要断气的一丝幽怨。生活就是这样,等你学会了接受一切不公并成为习惯,你就不会发现自己已经沦为平庸。

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通过调整国家与居民之间的收入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老百姓不在觉得“干得多赚得少”。代表们的建议多从“分配”角度来考虑,但事实上,劳动报酬的增长意义需依附于社会激励模式的成熟而得以彰显,不仅仅是让人得到合理的报酬,更需要激励人们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使之有动力去追求更富效率的生产方式。只谈分配,仅限于汽车换胎,轮胎是新的,但速度不变,外表好看而已。谈及激励,则是换了新车,有了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可以更快更稳的前进。

但民怨又很难通过一两条简单的措施得到彻底根治,新的问题会随之产生,即便有了合理的分配,但民众对此分配模式比之从前的接受度还需要时日磨合,在这个不够成熟的过程里,民众更需要强化的是新的消费方式和新的财富管理方式,很明显,收入增长后的生活方式调整往往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到时候,“干得多赚得少”可能就要被“赚得不少花的更多”替代了。如此,还是会回到是数字增长(分配调整)或素质增长(激励手段)的争论里,不如现在就解决好它!

负罪感

已经有几天没有安心读书了,大把的时间在网络被耗费掉,老实说有点心疼,有一种负罪感。嗯,是的,最近“负罪感”这个词在脑海里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

昨晚去火车站送岳父后,原本计划搭地铁在漕宝路转的士回家。结果在地铁里遇到一个需要帮忙的小贩,我帮她把她自制的小货柜从站台抬出。正是这个年纪大约40岁的小贩,让我有了一种“负罪感”,我意外的没有遵从原来的计划,而是走了一点路等了十几分钟最后搭上一辆公交车回家。这种“负罪感”来自浪费,1元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会“坦然”选择30元的方案呢?嗯,我觉得有时候人对自己太过包容真不是好事。

“负罪感”让人压抑,也能给我一点动力,但我很愚笨,有的时候只能在一件事情上有所改变,而相同的问题却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只是换了不同的环境和对象而已。这样一来总在做错事,人愚蠢的不是做错事,而是将相同的事总做错。这本身也会导致负罪感吧?

是的,浪费让我有负罪感。时间、金钱、感情…..很多的付出都是一种浪费,但并不一定能够刺激你让你认为那会是一种负罪,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浪费,又或者我们并不觉得那是一种浪费。我们一直在说过减法生活,无非是想让自己的追求更加单纯,更加适合自己而已。于是,我们可以订立简单的目标,去做简单的事情,“浪费”也就随之减少,负罪感才可以化作新动力。

躲着写博客

对于我来说,怕是没什么比写博客更为刺激的一件事了。当然,那些靠写字就能够养家糊口的人就不要在意我了,我写字不仅不赚钱,还一直在花钱,这一点就够刺激人的了。在国内现如今说自己写博客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我也不会承认,我最多只是会说我在记录一些小破事而已,谈不上文笔和思想,也没什么启发性可言,毕竟有没有感触是看当时读者的心态和心情的,这比买彩票中头彩的几率差不多,我是渴求知音的那种人。

过去因为涉足江湖太浅,不小心买了个.cn域名,结果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不停的邮件来往,不停的电话交流,不停的好话歹话说尽,域名注册商的态度始终是不错的,但是行为始终是无动静的,他们人在厦门,我在上海,不至于为了一个域名还去找他们理论什么,再说了,人家也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办事,问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总是在牺牲我这样的人的利益的。

得到教训就换个域名吧,新域名(http://www.fandouhao.com)正式上线,请诸位继续支持我吧,有链接的请更换下新的域名,有订阅的请重新输出下RSS,有收藏的麻烦再按下鼠标。好在这个地方还是太小,不至于劳师动众浪费光阴,耽误的时间自个随便换个地方都可以找回来,我呢,且躲起来写自己的博客吧。

膨胀

一个人不怕谦虚,就怕骄傲,不怕骄傲,就怕膨胀,多少人因为承受了过多的鼓励而变的骄傲甚至膨胀是一件心痛的事。膨胀最大的特点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自知自明。我曾经容易骄傲,但幸好算不上膨胀,庆幸自己在清醒的时候可以数落下这人世间的一大悲剧。

鼓励太多不是好事,出自真心的鼓励多半是带有半赏半罚性质的,赞你几句成绩,但也指出你的一些不足,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才会收到长效。单纯的鼓励和一味的奉承让敏感的人多疑,让勤勉的人浮躁,让老实的人骄傲。如果你恨他,那就多多鼓励他的缺陷吧,人最大的漏洞正在于千方百计的找理由去躲避自己的缺陷。

想起说“膨胀”,源自我和S对某个知名记者的一些私人看法,人有虚荣心不是坏事,但在你得到你应得的荣耀之后,记得保持好自己的一点谦虚和感恩的心,千万不要拿自己太当回事才好。当然,这些私人看法不是抱怨和挑剔,而是一种折射,从他人身上的不足看到自己应该避开的误区,前进的路上,我们真的很渺小。

踏实

赵本山一生最大的痛苦是替别人保守秘密,而我这半生最大的痛苦则是保守自己的秘密。我想我在家人面前几乎没有秘密,也不需要有秘密,“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家训是否能够继续遵守到肉体消亡为止虽还未知,但没有秘密的确让我活的踏实,这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有很多事情看起来都不那么容易得到控制,很明显我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我宁可得到最少,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拥有的是什么,它为何而来,为何而发生,最后又会为何而离开。我从刻意的追求自然而然到可以做到无所谓自然与否,也算是一种改变,但本质没有改变,我向来不喜欢秘密,也不喜欢这个字眼所带来的隔阂,那是没有人情味的一件事。况且这还是人为的,是造作的,是不自然的。

是的,为人处事难免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保质期的长短而已。让我守密是痛苦的,让我泄密也不好受。好在我敢于面对自己,对其余我则能做到沉默是金,简单说,除了自己以外的秘密其实都与我无关,那只是别人的故事,我不应该多管闲事才对。

与N通话,给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她说起我的家人,提起朱注的聪明可爱,提起芳的善良贤淑,我感谢她的赞美。说实话,她说的很多鼓励话都能够让我会心一笑,欣然接受,我想这也许就是感恩的美,在不经意间,由朋友提及你的幸福是什么,其实是最踏实的。

久违的感觉

突然想起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像小时候,父亲随意时跟我们说说笑笑,偶尔严肃的时候又给我们上上“政治”课,谈一些可为和不可为的事情,庆幸他总能找到我们身边熟悉的案例,那与现时流行的MAB教育在模式上是一点不差,这也是父母亲与我们沟通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对朱注的唠叨大多受教于此,朱注对我的唠叨归根也是如此,让我们家族抛了酒精与烟草的恶习倒也是三代人努力的善果之一。

我期待在与朱注的沟通中不仅仅有语言(也包括一些自言自语),我还希望有文字、有图画、有音乐、有运动,我跟其他父亲一样,期待我的孩子可以懂的更多,但与其他父亲又不一样的是,我学会了不去勉强。朱注喜欢画画,我尽量找到不同的方式维持他的兴趣,有的时候给他一种比较特殊的纸张让他兴奋的做图,有的时候教他用电脑画板让他惊叹于随时换色,有的时候直接毛笔蘸水在地上大书特书,画画更像是他的一种沟通工具,类似于语言,而不是我所期待的一种能力,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这种能力(包括类似的其他能力)会让他受益,但我真正期待的却是如何激发出他的自然自发的潜质。

在我的期待和朱注的欢乐之间,总会出现一种感觉,那也曾出现在我和我的父亲之间,我期待可以在父亲的眼神里看到对我的认可和赞扬。尽管父亲一再声明我是一个不可随便鼓励的人,因为我太容易骄傲了。但我仍然期待,我本就在期待哪种骄傲的感觉。朱注也那样,他渴望骄傲,他渴望我的鼓励,有的时候为了鼓励,他会犯一些错误,我默许他这样做,但我会采取跟鼓励相对的手段来警告他。略微品味下他在警告生效的那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就会让你感叹“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物呢?”

那种感觉对我来说已经久违了,我可以给到朱注的和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不尽相同,如两个半圆,我从朱注那里得到的只是一半,那些微的差别在于我的幸福感已经变作对父亲期待。这种期待在不经意中带着一丝冷意,如同寒冬里手浸在冷水中那般,但我终于明白这冷意中的清凉多半是一种补偿,一种莫名的平衡,这让我心安、坦然。

下雪

雪

这是不是今年上海下的第一场雪?我记不起来了。我看到落雪总会比较兴奋,我喜欢白色的雪,也喜欢雪的白颜色,在我看来那是天下最纯洁的物质了,希望明早起来的时候,屋顶可以变的更白更厚。

我喜欢将纯洁和真实联系在一起,但我搞不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或许都在强调同一件事情吧,人本来也是“自然”的,但却不能保持到肉体消亡,在成长的过程里,为了成熟而变得面目全非。而雪却可以,尽管生命很短暂。

正在读几本书,关于电影剧本创作的,我只是感兴趣而已,边看书边看朋友推荐的几部影碟,有点感触,甚至在刹那间有顿悟的感觉,就在眉眼的右上角,似乎有一道光闪过,最后时间被冻住,那个时候感觉到一种安静,可以听到心跳的那种。提到安静,顺便推荐各位看一部影片《纽约,我爱你》,一部可以体会到安静的电影,好玩的是,舒淇和姜文也有份参与出演和导演,我喜欢他们两个。

I’ll come back for you

我们总需要借助某个东西去表达(或者逃避)某种心情,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内疚或者自豪,总有太多的意外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我们得找到一个安全的把手紧紧拉住,才会将自己砰砰跳的心找到一丝“已然安全”的慰藉……

The Butterfly Effect我不会讲故事,也不太会复述,但我还是愿意尝试着来描述一下这部电影。尽管我认为电影是不可被描述的,因为我看到的始终是我自己的理解,所以,这篇文字没打算当作影评来写,影片也只是文字的一个注脚,期待可以开启你不同的视角去面对生活。

故事很简单:一个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男孩,因为一次意外让自己喜欢的女孩丧命,但他不肯接受这个现实,精神崩溃,开始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不停的在寻找属于他的一个最完美的回忆……或许看过《蝴蝶效应》的朋友会不认同我这样的理解。是的,我知道不仅仅是这些。

影片的主要人物有Evan、Kayleigh、Lenny和Tommy(他们的关系无需在这里重复),在导演版里,影片给出了五种不同的结局,分别是Kayleigh见到Evan后,回忆过去而不堪自杀;Tommy试图报复Evan,但被Evan正当防卫致死,而Evan也被关进监狱;Tommy被Lenny误杀,Lenny进入精神病院,Kayleigh沦为妓女;Evan残疾,Kayleigh成为Lenny女友,Evan的母亲患上癌症;Evan在母体内自杀……

总体来说,可以将整部电影分作真实与虚幻两个部分来看,影片的前2分钟和后10分钟,是真实,其他则是虚构,都只是Evan的半真半假的记忆而已。(这里谈到记忆,对比下Evan的失忆症,其实失忆才是幸运的,不是吗?)

如果用心看过影片,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答案都藏在最后十分钟里:Evan在梦里,看到Kayleigh被炸药炸死,他终于承认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但这是痛苦的,痛苦到他只能继续逃避,但这一次更为彻底,他在母体内自杀。但你知道的,这并不是结局。

我将这个故事理解为一个精神病者关于“寻找”的回忆录,他寻找一种“安全(或安全感)”。这中间夹杂着各种情愫,对于父亲的纠结(想得到父爱,又痛恨家族遗传病史)、对于女友的承诺(曾对女孩说过I’ll come back for you)、对于母亲的爱(为了母亲再次做个改变“事实”的决定),Evan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想寻找到自己的安全界限(他要找回一切的起点),他透过日记本进入记忆来选择自己想要的完美生活,哪怕只是有限的部分记忆,但那也是安全的,他认为。

“安全”或“安全感”的缺失,来自过去的某段经历,比如在情感上遭遇挫折,在学习上经历打击,我们便开始不再信任它们能够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相反对待每一次拥有都持有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以及不确定的失落,进而演变成苛求自己做到百分百完美,但这是一种自我封闭,内心脆弱的人更容易将外表包装的坚韧和强大。殊不知热带的一只蝴蝶只需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在遥远的其他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生活的神秘之处就在于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只手触动了蝴蝶的翅膀。

如今经济学界流行的“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一词出自“混沌现象”理论(这理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本身就很“混沌”),意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而影片则在告诉我们任何的一次小选择,都将有不可逆转且不可预料的后果。简而言之,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就算活在臆想的世界也是如此。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这个道理自然人人认同,尤其是自诩正常的人,对待炎凉世事早有一套自己的利益准则,以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去出发,在这个前提下,自私就成了唯一的通行证。当然,我本不愿意将自私这个词与什么具体的物品牵强在一起,那看上去不是一种好的理解方式,但你也必须得承认,我们总需要借助某个东西去表达(或者逃避)某种心情,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内疚或者自豪,总有太多的意外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我们得找到一个安全的把手紧紧拉住,才会将自己砰砰跳的心找到一丝“已然安全”的慰藉

举灯

“感谢为我们举灯的人,哪怕灯火灰暗”。和L聊天,谈到读书和几个写作的人,他做了个分析比较,我认同。他感恩,因为那些写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考之门,我也认同。他们就是为我们举灯的人,于是,我就写下了开篇的那句话,L看到,觉得很好,转贴在他的豆瓣上。我也挂上。

我们每天都叫嚣着要感恩,要懂得回报,要包容,要懂得接纳……但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叫嚣”,潜移默化的就在我们的心智上刻下一条条痕迹,督促我们的神经在下一次(或者下下一次)为这些念头而绷紧点,日子久了,等成了习惯,就算收获。

读书的时候若用到感恩的心去读,想着有人在为你举灯,就不会带有偏见的嘲笑作者的自闭和狭隘(是人都这样,真正博学到无懈可击的人根本就不存在,你得承认,总有人可以挑出别人的毛病来),反而是感激字里行间给到的启发,激发出你思考的火花。若是一味的从批评出发,除了顽固的颓废之外,你将一无所获。

做事的时候也应该如此,多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挑剔你的人,他们是在为你举灯,哪怕不是出自本意。就算你遇到某些人真的不厚道,对你指责刁难,你也可以换个心态看问题。要知道只有你做的足够好,超越你周边的人,那么你才有资格去享受赞誉和尊重。

在黑暗里的时候,你需要的是光明,只要有一团火焰,你就会感谢赐予为你举灯的人,哪怕灯火灰暗甚至将灭,那至少告诉了你,你有资格享受光明,这还不能成为你自信的理由吗?

我想有很多钱

“我想有很多钱……”有天A在线上这样对我说。我也想,我回答她。大家都知道钱及有钱的好处,而且也愿意承受被钱奴役的苦楚,也唯有赚钱是堪与吸毒并提但不遭呵斥的一件事。

我为什么说赚钱也应该遭到呵斥呢?我并没自信来准备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我也没理由坚信我的认知很有必要宣扬。在这个社会,不去赚钱才是一件该死的事呢!Y就对我说过,“在上海不想着赚钱,简直就是在犯罪!”

看来我一直在犯罪。当然,你要说跟我原来的状态相比,我已经有了赚钱的想法,但实际上无论从哪个层面去看,我都不像是来赚钱的,更像是路过此地的过客。

在我心底,我早已经认定自己是赚不到钱的人,所以就没把自己往这个目标上去靠拢,以更多的精力偏向于自己所谓的理想,在正常情况下,理想都是与金钱无关的,甚至是相斥的。幸好我现在已经知道这个相斥只是在过程中,到了结尾的部分,好事总会结伴而来,我在等着那个时候。

我也想有很多钱,只是想的话,那一定不会做到,还是去做吧,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而不是去想。

包容

我喜欢用“关键词”来揭露我的生活,但我不研究这样的行为本身出自何意,研究自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需要来日做个总结即可。我在努力寻找关于我的生活的一些意义,并用某个字词来做小结,怕自己会忘记某年某月的某种感受或者会疏远自己的记忆,用一两个字词来贴个标签,确实很重要。

时值今日,我终于寻到一个关键词,足以代表我的追求和兴趣,“包容”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我相信很多人比我的理解更为透彻,也有跟我同样的困惑,那就是做到太难。除了“包容是什么”很重要之外,如何能算“包容”才是根本。

我以为包容就是心态开放下的接纳与消化,首先打开心扉,针对接触的人和事,有一个客观看待的心态,不预设任何立场,不染有任何色彩,接纳他的观点、行为,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最后可以做到坦然、淡然。

包容是我们生活的第一个数字,它始于零,但大于零,有了它,生活才会继续,人生才会前行。

龌龊

人生而龌龊。以为人向善的群体一旦找我辩论,我一定缴枪保持沉默,做一个失语的乖乖仔。或者换另一个表述:我生而龌龊。这一定是惹不到任何人麻烦的。但我如此说自己,未免有失常态,哈,万千变态中之另一态。

龌龊这个词一定是贬义的,不需解释,但不代表它一定只用在坏人身上。很明显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只是看见了我的龌龊之处,我不愿意回避并且记录下来做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谈不上是什么勇敢)。它不一定像其他不开心的记忆那样在日后回味会变得轻巧甚至讨好,它可能更像是一道疤痕,表示我的某一种成长,即便我曾经有机会绕开。

龌龊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该如何理解往往会牵扯到具体点的人或事。给自己做这样的一个判断,也只是一种警示,有“以儆效尤”的意味,说到底还是怕自己虚弱的道德底线被冲动所劫杀。

第十二天

当当
收到当当送来的书,有一本《花花公子:休·赫夫纳和他的情色帝国》,在当当的网页上并没有明确的标注它是上册(或者说只有上册),这让我有受欺骗的感觉,我可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看连续剧。只能根据当当制定的游戏规则,退掉这次订的全部五本书。

我在当当的购物经历一共只有两次,但都不愉快。第一次我收到的一本书封面严重破损,而这一次除了感觉上当之外,另有一本封面肮脏的书让我想到我是在花钱买旧书吗?我之所以再次使用当当,仅仅是为了考证下我第一次遇到的情况是不是个案,可惜如此两次,我已经没有耐心……卓越确定了会在下周给我送到,既然没有满意的,只好选择一个相对不太差的。

芳是29号的票,我会去火车站接她。接下来的日子,我可以结束亚熟男的生活,不用数着日子过了。

第十一天

通过后台统计,我发现大部分的流量来自雅虎。我说大部分的流量这句,本身就在掩饰流量的少,同时也在误导读者。可见,我嘴上说我只关心评论及其质量而不在乎流量,是一件已经“想得好”但还没“做得好”的事情。

类似的遗憾处处可见。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下些小的目标,告诉自己要去完成,但十之八九都没有完全做完过。我还拿“做了一点点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来安慰自己,也难为了这样的自我辩护。眼下幸运的是面对着一些如何去完成的问题,但不幸的是要在哪里去寻这行动的动力来?

终于读完《重新发现社会》,这部原名为《中国新革命》(China’s New Revolution)的图书在季风书店不知道是卖断档了,还是遇到其他问题,已经不见踪迹。作者熊培云在自己的MSN上为此书挂上“多一个读者,就多一个公民”的宣传语,传递出写作此书的真意。我确定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这本书,但我感受到这阅读的过程仿佛在重新发现另一个自己,也可以将这比作唤醒某段回忆。我还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受,我想我有必要再读一遍,我希望可以接近作者的本意。

芳回到石镜,应该在月底前可以回来。对于不回家过年这件事,我在努力扛着。一边觉得是个大遗憾,一边又觉得需要如此。这该死的直觉式行为!

第十天

这几天围绕着《阿凡达》闹起了改名风波—-这注定是一场闹剧—-张家界和黄山身处事件中央令大众瞩目,白岩松评论为国人自信心的缺失,导出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结论。从广告行销的角度来看,利用公众视线为自己服务并没有错,但契合点不以损坏公共利益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做这些事情的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样的责任是自己可以承担的,什么样的资源是自己可以去利用的。

正如《重新发现社会》一书里提到美国国际法学者爱迪B维斯的“代际公平”理论:当代人应该托管好而不是挥霍尽后代的财富。反过来,我们也不能肆意浪费老祖宗给我们的恩产!想到这里,突然才觉出很多基础都缺失了,失语的状态其实是因为没人听得懂。

中午去某理发店,服务员问我,你是第几次过来啊?有没有满意的发型师……我不记得是哪位发型师了,其实这个问题应该由他们来解决才对,何必让客人费劲记住呢?比方说,所有的客人都可以建立一页档案,上面可以标注客人是第几次来店里消费,每一次都是做哪些项目?分别是由谁为他服务的?客户档案简单的很,如果客户不愿意配合的话,哪怕建立一个虚拟的用户名也可以,起码一来保护了客户的隐私,二来可以方便提供给客户最满意的服务,后者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更重要吗?

准备给杂志投放一条15秒的广告片,正在写脚本,主要面对企业用户(说白了就是我目标客户),得安静的认真思考。

第五天

今天收到某人的来信,我记不清这是第几封信了。之前我跟他通过几次电话,有谈工作,也有谈他个人,除了鼓励,别无他念。和我一样,他来自农村,而这正是我为什么就算对他很恼火,也不会完全排斥他一样。但我的急性子,忍受不了他的天真,于是又给他回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清醒点。

X,你好!

本来我不想回复这封邮件。

但不知为何,我还是想说两句。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你的所谓前途,仅仅是为了你还是一个男人。我这么说有点过火。你知道吗?我看到你的描述之后,我其实很恼火。这也犯不上,你至多只是一个与我通过几次电话的路人而已。但我不平。

我一直在怀疑你是一个没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现在我确定了这点。你的所谓理想是建立的你的无知和自私的基础之上,为了你一个虚幻的遥不可及的愚蠢的所谓理想,你抛弃了你的母亲和外婆。我真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牺牲吗?你牺牲的是什么?是你自己吗?事实上呢?

你窝在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发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却不知道你的母亲、你的外婆还有你的妹妹要为你去承担一些现实的压力。你根本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个自私的屠夫,一个无聊的不知羞耻的男人!你应该知道我会为何这么说你!不是吗?别以为我是为了刺激你,而是我觉得你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或许以某位伟人为学习的对象,并努力模仿。但你所想得到的只是结果,你希望这个六合彩被你买中。但你却完全逃避(如果你不是逃避,那我只能说你更加愚蠢)你应有的付出。不是吗?

也有人将你比作沈从文来做鼓励,我是喜欢沈从文的,不允许这位朋友有这样的对比,因为你实在不配。你可知沈从文是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家人的么?他所遭遇的跟你所遇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如今,你什么都不是,却将自己当作偶像自恋,真是难为!

劝你现实一点,找份工作养活你的母亲和外婆,不要让你的妹妹和妹夫为你煎熬,才是第一步要做的事。你有理想(且不论是什么狗屁逻辑的产物)是好事,但记住了能够实现的才叫理想,不能够实现的那叫幻想。

总之,先证明自己可以活下来吧!别再做梦了!拜托!

另一个路人

2010年1月21日11时05分

写完这封信,我没多想,就发出去了。我期待他可以很好的反思自己的作为。同样,我也会思考自己的处境,有没有跟他犯同样的错。我总觉得,在我的生活里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导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生活的一些道理,让我感悟。嗯,我会继续寻找,你呢?

第二天

注册商打来电话,商量了一个不算是办法的办法:保持现状,听天由命。我想这样也罢,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吧,没了谁还不一样过日子嘛!不过,备案还是要做的,虽然很烦,但是已经不再恼火了。

昨天天气不错,不怎么冷。买了本最新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心理暗示我只是在看另一本《财经》杂志,好像真差不多,没看到什么感兴趣的文章,也没心情读完,就不乱分析了。《MING明日风尚》里有一篇《广告创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来很有感触,在传播业耕作的朋友应该读下,很遗憾在网上没能搜到相应文本,只能买来看吧。

芳发过来一张照片,说朱注现在成了一个小”乞丐”,可以想象朱注现在的心情应该很爽很舒服,用老妈的话来说,那就是猴子称大王了,都围着他转,他能不乐吗?只希望他回来的时候,状态能调过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