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开始没货了

网页!网页!网页!当数以亿计的网页被串联成一个新世界,激情的人们热衷于从一个网页钻到另一个网页的时候,不由的发出“信息真多、真丰富、真齐全”的感概!

而在大多数人还没想出办法如何逃避海量信息轰炸的时候,搜索引擎却开始无事可做,改行做起了厨工,没事炒炒现饭。你随意打开一个引擎网站,输入你想要寻找的一些关键词,大多数的时候,你会在搜索结果里面找到貌似自己需要的信息,然而,当你点开链接之后,才发现这条两、三年前的信息,正在静静的躺在那里等着你给他翻翻背呢!

很明显,具备时效性是网络的一大特点,已经过时很久的信息被标以最新时间放在搜索结果里,不知道是搜索机器人的问题,还是设置搜索机器人的人的问题!又或者这也是一个正在形成的行业潜规则?不管怎么看,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网络开始没货了!

当信息泛滥,必然导致信息不值钱,接下来,写作者就会搁笔,找其他可以养活人的路子去了。反过来,没人写内容了,就导致信息被反复编辑,编辑到后来成了比原创更为重要的活,但是编辑还是敌不过转载转贴,于是连编辑也没人做了。没了内容、没了编辑,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信息被复制,流传(这个时代之前的那批写手也算是交到好运了,难得的大范围内的转载!)……

接下来,就开始需要原创了,但是到这个时候,看信息的人是否准备好掏钱了呢?

南沙群岛之争和1840之伤

昨(6)日中午,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来西亚称为拉央拉央岛),首次以马来西亚国总理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这片领土。去年8月,该国副总理纳吉布也在这里措辞强烈的宣布:“我们必须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和拥有者!”两位脑子被枪打过的马部落首领仿佛被外星人劫持到火星一般兴奋而不知所畏!不久之前,菲律宾也妄想通过一纸草案(《海洋基线法》)一厢情愿的将黄岩岛收归囊下(但实质上已经占领)。

因为南沙群岛(共计50个岛礁)而在不同时期爆发的抢夺战涉及到菲律宾(已占领8个)、越南(已占领29个)、马来西亚(已占领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这些傀儡小国后面自然少不了一些实际操弄者,如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究其根本,还是出于南沙群岛及周边蕴藏着的巨大能源储量。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政府及人民的一再忍让让事态越发扩大!

这让我想起了香港著名的黑帮类电影。很多人能够成为黑帮老大,其实是时事所迫,并非本意。混黑帮的深知这世道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便你不想去欺负别人,也绝对不能让别人来欺负你!前辈们教导的“温良恭俭让”只能是对朋友而言,但对于你的敌人,你必须将他一次干到位,让他知道什么是底线才行!在想想当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伊拉克举全国之力来反击,不是因为人家知道自己弱小就不反抗,而是因为人家知道反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和尊严!

对于到你家里来抢来偷的强盗,你还要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么!?面对强盗不懂得反击的人,我们会认为他还保有做人的基本尊严么!?现实点,你不可能跟一个与你没有共同话语平台的人去谈什么道理或者呼吁什么正义!你只能用实力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实力!当然,我不是一个喜欢用暴力思维解决问题的人 ,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大道至简,事情复杂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就该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历史证明,对于卑鄙的人,这种方式最凑效,同时也最节约社会资源,于更多的人更有利!

同胞们,让我们多多回忆下1840年吧,难道那里才是我们的答案?!

目的及目的

你找我有什么目的?你找他有什么目的?这是两个让人难堪的问题,问者无心,听者伤心!不过,正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却可以教你分辨出你身边谁了解你,而谁又看不懂你!

N是我的前上司,按年龄也是长辈。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想起某人的时候,会立即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当然不会幼稚的说:“嗨,朋友,我想你了!”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会从心里感激,毕竟被人记住是一件好事,更何况你又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挂念”的。有人会怀疑,“他找你干吗呢?难道他不记得以前是如何对待别人的么?”他总在想着你是否有什么被别人“挂念”的地方。这个怀疑的人一来不理解这位上司,二来不理解这位接电话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我知道那位上司的做法是有益无害,可是我学不来。比方说,我从一个同学那儿拿到另一个同学的电话,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即打电话给他,而是仔细的回忆下我跟这位同学过往的相处,有没有尴尬的地方?即便回忆不出来,还会继续给自己找理由,尽量不让自己打这个简单的问候电话。其实就怕一件事:我找他,他会想我有什么目的!在这件事情上,我就成了那个怀疑的人,将同学情谊看的比人情世故要淡,对自己不够信心,对同学也报以不信任。如果这里换作我的那位上司,或许他就会很安心的联络他的同学,享受到纯真的同学情谊。

有句话这么说,叫做“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在人情世故中,我们能少来几个目的,或许日子久了,大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真朋友,而不是局外人。

刘翔参政能参出什么?

刘翔作为体育界的杰出代表成为政协委员,可惜的是,刘翔接连两年都缺席两会。一时间,“刘翔再度缺席”成为本次两会的一个话题。大家都在关心,他为什么会缺席。不过,我关心的是,即便他不缺席,他又能参出什么来呢?

作为一个体育冠军,一个社会公众人物,在大众的眼里,似乎在各方面都能比一个小老百姓更具代表性,大众将这种认识转换成一种差异性(这种情况似乎在体育界和演艺界更加明显),甚至无条件的涵盖到其他方面。在大众看来,刘翔除了是跨栏冠军之外,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民意代表,可是实际情况呢?

大国不应该有“国花”

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表示:

花最多的中国却没有国花,是全球华人的一大憾事。所以,他决定递交提案,建议确认牡丹为国花,为国庆60周年献礼!

宗委员是从“确定国花,引领花卉市场消费,带动行业经济发展,以推进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快速复苏”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出这个提案,貌似一举多得,其实是一无是处。

很多大杂志是不用人物来做封面的,除非是出于“封面故事”的需要。因为杂志是一个媒体,代表了一定的社会性及客观性,是不可能无稽到用一个人来代替它的舆论重点和报道风格的。

而“国花” 这玩意就跟杂志是否用人物做封面一样,是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情。中国有13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本来没有国花,就无所谓一些感情或者品味寄托上的高下,可是,一旦有了国花,似乎就逼着有些人去改变自己、去迎合一些事物(而且这种改变多少是带着怨意的及不便的)。

和国旗、国徽、国歌相比,国花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属于精神及民族寄托,但“国花”纯粹就是个精神消耗品。对于大国而言,国花就更不应该有。有国花的国家,总是会显得那么小气、局限,甚至有了国花之后,国家原本该有的包容也找不到了。

当然,如果从纯民间的角度来看,搞个“中国十大名花评选”的活动,通过专业行销的手段来开发这个市场,或许比宗委员的这个提案更加实际。

唉,我一直渴求(这个词用的不好,貌似我很领导)这些委员的提案可以真正做到更实在点、更真实点、更紧迫些。那些给自己戴戴帽子的事情就不要在做了。还是那句话说的,不折腾,不扑腾。

汉字改革?别折腾了!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

建议全国用10年的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汉字。并称此举有利于两岸统一。

不知道潘委员如何会如此突发奇想,白白浪费这万一之提案机会。

毫无疑问,繁体字对于汉字的理解与传承有其独到的作用,可是与繁体可相互替换的简体字比较来看,二者相差并不是太远。以我为例,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所谓繁体字的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繁体字我还是一眼就可以辨识,对我的工作和学习也未带来任何的便与不便。

另外,我觉得奇怪的是我们为什么总是陷入在一种非此即彼的挣扎之中呢?难道说这个世上只有一种选择可以留给大家么?简体和繁体仅仅是汉字演变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好或者不好,在于对当下社会的适应及不适应。如果全中国都知道爱是用心来实践的话,你又何必在意这爱()字中是否少了一个“心”呢?

即便我们提到繁体字在教育学生方面,能起到“更形象化的去传承”这个作用,我们也不一定要废除简化字啊。难道大家不觉得大多数繁体字笔画那么多,就是在浪费油墨么?

如果提到有利于两岸统一,估计也是一厢情愿了。按照这种思路,似乎所有说英文的国家都应该重新组合成一个新联邦才对。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国家还在积极抢救及保护少数民族文字及语言呢?至于两岸的统一与否,是不可能以文字统一为契机的。

如果有1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花在其他的一些地方,比方说编辑一部《汉字演变大全》(当然,我也没百度下,是否已经有了此类书籍),以记载、梳理并传承中华汉字演变历程,似乎更加有社会及现实意义,而且这个还不会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也体现了“不折腾”的基本民意。

谢晖退役,中国球员谁与争辉?


在亚冠正式开打前的11天,上海申花同来自澳大利亚的友好俱乐部悉尼FC队以“海岸联合杯”的名义进行了一场友谊赛,2月28日成了申花2009新赛季的加热日。除了新招纳的5名球员需要引荐给球迷之外,申花还效仿一些国际老牌俱乐部的做法为著名球员谢晖举行了隆重的退役仪式。

除了为重庆力帆在03赛季攻进过两个进球之外,谢晖在中国顶级足球联赛的其余45粒进球全部贡献给了申花,并成为申花历史上进球最多的功勋球员。谢晖也有过4个赛季的留洋经历,在中国足坛,谢晖应该是一个不容遗忘的名字。

当时间指向2009年2月28日14:46分的时候,充满激情的主持人正式宣布谢晖退役,谢晖绕虹口体育场小跑一圈,以谢球迷。众多媒体记者簇拥左右,全场球迷高呼“谢晖!谢晖!”谢晖享受着英雄般的时刻。这也是申花历史上第一次为球员举办退役仪式。正如大家所欣赏的人性美德一样,任何人都会对“忠诚”二字怀有深深的敬意,而这正是中国的职业球员和俱乐部所共同欠缺的。

相信在场的其他申花球员都很羡慕这个时刻,对于一名球员来说,能否成为一个最优秀的球员要看努力,但是能否成为像谢晖般的荣誉球员,看来还需要更多运气了。

只有人海战术才可以让中国足球活过来

据传,近日国足招帅笔试中有这么一道题:“目前世界足球在打法上有哪几种风格,你觉得中国足球比较适合哪种?”我觉得这与音乐选秀中的题目“目前世界流行乐有哪几种风格,你觉得你最接近哪种风格?”如出一辙,特别的无知!幼稚!

如果你是那位音乐选秀人,你会怎么回答?你一定会挑你最适合的风格,因为那是你所擅长的,你一定会多多的扬长避短。那样,你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以确保你可以进入下一轮。因为答案很明显,无论你是哪种风格只有合适与否,并无对错好坏之分。同样的,国足选帅问这个问题,就是一根鸡肋。各位竞选人不可能客观作答,因为那最适合的未必就是自己最擅长的,又何必为他人做嫁衣呢。

同样的,这个问题要是问普通球迷,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而且保准是个个有理。嘴皮上的工夫,中国人哪个不会?这种选帅的馊主意,既不利于安定团结,也不适合实际需求。在中国足球这个事上,有个道理还必须得坚信,那就是:人多力量大!

换作是我,我只会采取人海战术,这个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基本策略!这个就跟种地一样,一亩地就是一亩地的收成,十亩地就有十亩地的收成(除非天灾人祸),一丝一毫也假不了。换个说法,今天足协为了一只球队选一个帅,所以很烦恼,那是因为选择太多,而机会不多,风险却很大。但是如果足协是在为十只球队选十个主帅呢?是不是给了自己更多的机会?减低了更多风险?最后,结果只有一个,中国足球活了!当然,足协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有资源浪费的嫌疑,这些年都这样过了,老百姓也不在乎这点了!

清醒不会让人猝死

你读过《紫牛》没有?我告诉你,那可真是一本好书。“在青青的草原上,四处可见的是那些黑白花夹杂的奶牛,初次看到时,你会觉得生机盎然,趣味融融。可是,看得多了,你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一切都会让你视而不见。突然,就在这个时候,迎面走来一头紫色的奶牛!你整个人为之一震,世界开始不同了!”以上是我对《紫牛》一书的印象所在。

同样的,这本紫色封面的书在众多的图书里面一眼就能让你感觉到奇特。我坦白,读这本书,我没有花一分钱。我只是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坐在一家书店里的地板上,悄悄的将它读完,没让一个书店营业员发现。

如果你错过了《紫牛》也没有关系,现在看来,那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你真的不能错过赛斯高汀。如果他摇着那充满智慧的光头在你身前走过,建议你跟上去找个机会摸上一把。

将他的博客结集出版的新书—-呵呵,对我来说,刚看过的就算新书,其实这本书已经出版1年多了—-《小就是大》,从书名上看,有点“相对论”的意味,也算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你看到的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如果你关注的只是表象,那么你会错失很多机会,永远跟在别人的身后,哀叹声也就只能跟随着你。但是,如果你能理解作者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看似简单的想法和创意,那么你至少可以知道在哪些角度上只能看到表象,而哪些角度你就能发现本质。

当然,有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发现事情的本质就意味着事情可以往更好的一面去发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它的话,事情反而会坏的更快,清醒并不是猝死的直接原因,但是中国人的“难得糊涂”确实也造就了一大批活得够久(同时活得更苦)的企业。但这是因为我“怕死”和刻意躲避痛苦的性格所决定的,而那是不合理的。

诸位比我一定更加理性,所以在大多数合理的情况下,你一定可以与作者分享到一些真正有用的观念和想法。那也不辜负我敢于“现身说法”而做出的牺牲。另外,如果真的是清醒令你难堪的话,我恳请你删除我的网页,永远不要再来,这里不适合你。

放下焦虑,知足长乐

这就是中国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四个字:放下焦虑,这完全是因为受到了JOHN的提醒与启发。

在这之前,我陷入了一种困苦之中,不能自拔。这种困苦来源于我对自己能力的欠缺和对未来的高期望值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上。我似乎转眼之间成了那种眼高手低的人,这本来是我所鄙视及尽力回避的。但这种种,正交集出了我的焦虑。

但是,带有此种焦虑的人似乎在上海随处可见,在中国也是普遍的很,这一点,JOHN在他的新书里用了一个“登机时段还在频繁打电话”的例子来举证,怕也是众人所熟悉的场景吧。那么,我们究竟生活在什么样质量的一个环境里?安全么?为什么我们会因害怕而焦虑呢?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呢?

原本,JOHN的本意是希望这本叫做《哦,原来中国是这样》的新书可以启发到一些刚刚进入大陆的台湾人:对于他们来说,以往那些片面的观察和判断会限制住他们未来的发展与成就,如果可以用更加全面的心态来实际感受这个地方的成长,更加谦虚的融入,至少可以培养出更包容、更务实的格局来,而这似乎又是新一代大陆同胞需要花精力来追赶的。

在JOHN看来,焦虑只是一种过程,一种在初级发展阶段的表现。将这个观点引用到我的感悟上,如果焦虑只是一种过程的话,前提是我们设定的方向要正确,那么“焦虑”只是在路上。说的再简单点就是,如果我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话,还会有这种焦虑存在么?更重要的是,如果有更多的人跟我一样有这种疑问,是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全民产生了焦虑,事情将变的更加复杂,心情也更加沉重……

回过头来,想想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比如上次和JOHN聊到的一个特别陈旧的话题:减法行销。将这个概念偷换到现在的这种“杞人忧天”上来,似乎做减法多少可以应对当下的焦虑。以前是因为我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所以我尽可能的多做。现在呢,我能不能只做自己能做的好的事情?那些应付不了的玩意还是放下吧!或许,我真的可以放下焦虑,知足长乐!

音乐与电影

我喜欢音乐,也喜欢电影。但是我不懂音乐,也不懂的如何去描述电影。有的时候,我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比方”来接近自己描述不出来的那种愉悦(或悲哀)的感受。

看电影会很累,不管是坐在影院,还是对着影碟机或者电脑,因为眼睛要睁着,耳朵也要竖着,最好还不能做其他事情。可是听音乐就不一样了,起码我可以闭上眼睛。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扩充自己的想象力,听音乐是一个不错的练习。当然,我不能把这么有品位的事情当作一堂低俗的训练课来做。

看电影也有轻松的时候,我可以笑,或者哭。但是我听音乐就做不到,如果我做出来这个样子,估计连自己也觉得很傻。在情绪的主动宣泄上,似乎电影又比音乐强上很多。当然,我还是不能将这当作是一个发泄的窗口,尽管电影就是一个低俗的玩意儿。

音乐和电影有的时候就像是黑夜和白天,一个是理想中,一个在现实中。在音乐里,我可以做梦,因为眼睛闭上,我就不需要面对现实的烦恼。在电影里,我却能感受各种味道,高兴或者悲伤,都能实实在在的体会的到,但同时也要需要集中精力去应付。在有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两个像那两个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生活总是充满了提示,前进的方向上始终流出一线光亮。

三分钟的热度

有的时候,我们喜欢把问题上升到一个高度,往往是在把事情弄砸之后,就更喜欢如此。最好上升到一个无法指责的高度,比如说,“这不是我的个人问题,这是咱这个民族的劣根性,只不过在我身上也有所体现罢了。”

说“三分钟的热度”,用来描述一些人(当然主要是指我自己)做事情不够有耐力,不能持续的去完成一件事情。既然是“热度”,也就表示了自己也认同所有事情一旦由时间去左右的时候,必将变的枯燥、无味,可是价值往往就来自于这枯燥中。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枯燥无法在坚持,而一小部分人却无理由的坚持了下来,征服了枯燥,让事情的最终价值得以体现,也赢得了回报。那成功者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做到的这点的呢?

也许有两条路值得一思,其一,你能不能让这热度延长,超过3分钟,更长点,直至成功,这也就是所谓的坚持不懈!可是这条路上需要信任,甚至是信仰!其二,你能不能在这3分钟之内就把事情搞定呢?如果你的能力超群的话,确实可以做到,那些少年得意之人不就是典范么。可是,这对你的能力又有了更多的要求。

如此看来,像我这样资质平庸、能力一般、视野局限的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妄想着一招制敌,一步登天,老老实实的走第一条路更为现实。那么,信仰又在哪里呢?如果说不推卸责任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话,也算是一种回应。即便这不甚高明,但是起码还有个推演的方向。不是么?

《苹果与蛇》杂志或将出刊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橙果设计的蒋友柏和大小创意的姚仁禄正在规划联合出版一本杂志,叫做《苹果与蛇》。两位台湾创意圈名人自比苹果与蛇,并认为在各自的影响力能互相加分的情况下,这本杂志能够带动一股风潮。

谈到苹果与蛇的概念,蒋友柏表示,金融风暴过后,人类会进入一个新世界,一定会出现很多新的观点,而这本杂志就可以反映这些观点。蒋友柏没有明确表示杂志的具体规划,但是突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比如,在发行上,将抛弃旧有的周期性概念,不定期出版,并以市场为导向,在没有广告赞助的前提下,将不考虑出刊。在内容上,将分“衣、食、住、行、育、乐”板块,以新产品或者新的生活方式为报道对象。

正如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面无意中创造了西方人那样,《苹果与蛇》杂志或许可以为某些人带来某种改变。

光荣退休的坦克

出差苏州,同事在狮山路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就拐进了一条小路,随意进入了一个停车场。我们就看到了这个铁家伙。我想它应该参加过战争,否则没有必要停在这里,要不,它代表着什么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 看到它就觉得激动,或许是我以前做过当兵的梦吧。如果可以当兵的话,我可以摸摸枪,开开坦克。那样多威风啊。最不济也可以穿着整齐的军装,握着一把没有子弹的枪,站在坦克前面照几张照片,完了就等着回家让同伴好友们问着问那吧。可惜,这只是一个梦。

我一直都爱做梦,好像血液里流淌的就是奇思怪想,以至于耽误了学业,让功课看上去不好也不坏,那种样子就像这辆老掉牙的坦克车,呆呆的,好像自己曾经威风过,如今光荣退休一样骄傲着。连做梦都可以让自己骄傲,我真是服了自己!或许,老天让这辆坦克出现在这里,就是在委婉的告诉我一个道理吧:孩子,只有当下在做什么才是可以骄傲的!我冥冥中听到,面无表情,心里暗哭。

笨鸟要飞了!

我觉得做一只飞鸟真好,不过,永远不能离群。可惜人不会这样,自以为自己可以独立生活,就敢于抛弃。是的,我承认抛弃是一种勇气,可是你没见过抛弃也意味着不敢承担责任吗?

我说做一只鸟好,是因为鸟必须群居,那样才不至于惨死!这就是所谓的天性吧,大自然赋予它的能力使它需要群居协力才可以生存下去。可惜人不是,虽然人自身也是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在人认为的“别人看来”,他会具有某种超能力,可以很吊的脱离一群人,独立生活,还称之为“自由”。可笑的是,即便是这自由也是人从鸟那里向往得来的。

要说人跟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鸟不知道啥叫聪明和智慧,所以就承认自己傻。而人呢,是知道自己有多傻有多愚蠢,可是偏偏装聪明,装出一副B样。没办法,谁叫这年头B打头的玩意儿都很吃香呢!不对了,“笨鸟”貌似也是B打头的吧,那我看来得学做一只笨鸟先了,而且是必须地!

请停止屠杀海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请多看几次这组图片。你完全可以将这当作是人类对自然的一次侵略。甚至,你可以将这个视为某个强大国家对另一个弱小国家的无耻侵略。我相信读者可以找到更好的字眼来描述这种愤慨的感受。

这些图片来自我的MSN邮箱,是一封近似病毒式的群发邮件,虽然我对这种传播的方式并不赞同,但是对这次传播的内容,让我觉得有义务尽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当然,我想这并不会干扰到其他人的生活。我有一个疑问问百度:为什么要猎杀海豹。百度给出这个答案:因为当地人需要靠这个为生。在他们看来,这个和渔民靠捕鱼为生是一个道理。貌似不错的理由。甚至维基百科上,也有专门的加拿大海豹捕杀业的说法。他们还给出合法猎杀海豹的几个理由:

1、加拿大的产业界和政府认为:海豹数量大,不属于濒危物种,可供大规模商业捕杀
2、21世纪以来加拿大海域的鳕鱼产量连年下降,如果不猎杀捕食鳕鱼的海豹,鳕鱼的产量将继续下降(渔业专家指出,鳕鱼储量下降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海豹的数量并不会影响海岸鱼类的储量)
3、税收贡献:2004年加拿大东海岸地区的商业海豹猎杀贡献税收1650万美元,2003年为约1300万美元,2002年为约2100万美元
而国际社会抗议海豹被猎杀的组织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国际善待动物组织成员以半裸体示威、模拟被剥去皮毛的海豹等方式抗议加拿大海豹捕杀业。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称“加拿大猎杀海豹活动是这个星球上最残忍和最大规模的捕猎活动!”美国保护动物协会表示,如果2006年加拿大的海豹猎捕达到令人无法接受的残忍程度,该组织将呼吁联合抵制加拿大的海产品。英美等国的环保人士呼吁抵制加拿大的商品。墨西哥参议院正式谴责了加拿大的行动,要求墨西哥禁止海豹毛皮产品进口到该国。

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因为事物的两面性让政府认为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坏处,而动物保护组织也不能用足够的合适的措施来替代抗议和愤怒,除了争吵声将继续陪伴着小海豹的被猎杀之外,人类依旧将停留在自我利益实现的阶段。如果让自然来决定所有生物的生与死,那人类才是最软弱的家伙。

《GRAZIA》中文版创刊,两周出一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来自意大利消费杂志出版集团MONDADORI的《GRAZIA》杂志,是欧洲老牌的时尚杂志品牌之一。中文版取名《红秀》,套句小沈阳的名言,一看就知道是“纯娘们”杂志。
我等爷们本来是看个热闹,一不小心,也被这本杂志给打动了。没有大部头包装出来的豪华和沉重感,有的就是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资讯,还有一些你不得不留意的感觉,交杂在一起出来的一本小杂志,让时间不那么磨叽。这娘们,有点爷们气质!

给钱才做小弟!

来自台湾《中国时报》消息,说台湾黑帮也因为金融危机而开始裁员,似乎这金融危机不管你是黑社会还是白社会都通吃不误。如此看来,金融危机也并非坏事一桩。

稍作联想吧,黑帮老大没有金主支持,那么小弟就收的少,以前一些徘徊在黑社会或者不黑社会的边缘人就不得不考虑走正道,这社会就少了一帮子不稳定因素。由此,犯罪率相对将会降低,同样,社会用于防范犯罪的资源及成本也同样会减少。如此一来,政府善用这次机会,或许能起到非常教化作用。

唯一遗憾的是,那些支持黑帮老大的金主破产的还不够多而已。

SIM卡后面有没有腐败?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张照片其实比我们实际使用的要小很多,我想大家和我一样,真希望SIM卡只要做这么大就好了,甚至还可以再小点。      

假设这张卡有20平方厘米大,而我们实际使用的只有2个平方厘米,也就是说,我们会为了使用这个2平方厘米大小的玩意要浪费10倍于此的卡体。媒体报道说是技术原因,所以没有及时更新调整设计及生产规格。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这样的技术问题是否真的存在?第二,假设这样的技术问题不是所谓的技术问题的话,那么多余的18平方厘米的产品所产生的利润被谁分配了?有条件的媒体可以去试试搞清楚。

2009年开门鞭

 

放开门鞭据说是有讲究的,不过,这讲究也是各说各的,究竟什么才是正宗的民俗,怕也是找不到依据了。

大多数农村人会根据日历上的吉凶时辰来判定在何时放鞭(土话,就是燃放烟花爆竹),也有的会固定在初一的某个时间段去做这件事。但是时间的早和晚多多少少都会透露出一个家庭的风格和气质。所以,大家会在初一零点过后,一直到早上天明之前,陆陆续续都会听到各种开门鞭此起彼伏,热烈的真叫一塌糊涂。

我习惯的时间点是在早上5点左右。主要原因有几个,其一,是配合“守岁”这样的一个习惯,如果不到天明,好像就不算是“守岁”了一样,我记得小的时候,即便中间睡着了,但是到了放开门鞭之前,家人还是会把我叫醒,那样也算我一起“守岁”了;其二,一家子人玩玩牌,如果不能通宵,也算不得玩,只有确实花了那个时间,这“年”才算过的有价值一样,毕竟,一年的时间,只有在这个时候,怎么玩都不算过分;其三,总觉得任何事情都不要贪图先,也不会退后,这样5点左右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就这样一直保持了下来。

前几年还更无所谓些,5点一到,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放鞭了。可是,这几年不知道咋回事,估计是穷疯了,开始算着时间放鞭了,这不,2009年的初一,就选了5:18开始放鞭,我的天,没经过排练,险些耽误了吉时。不信,你看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全国即将海选国足队员?

估计现在只有我还关心国足了!可惜的是没人关注我的关心,对于国足而言,这份默默的支持又当如何?不会改变任何现状。

星岛环球网发了一篇文章,实在很搞笑。没办法,现在都在拿国足开涮,就像冬天吃火锅一样,本来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惯羊肉的,不过吃的人多了,你不吃的话,就成不了主流。国足也是,如果我们的生活离开了国足,估计大部分人会忘记悲剧是什么感觉。
但是我还是不识时务的再想,国足还能差到哪里去呢?这应该算是我们的底线了吧!如果现在心态放平,慢慢来,不把国足当做实验室,不把国足当作敲门砖,不把国足当作笑话的谈资,不把国足不当人,我们的国足还是有的救的。
要不,我们全国海选国足队员,在13亿人里面征召30死士。给予全国最高的物质待遇,洋房别墅、美女洋妞、英镑人民币、名车洋艇要什么给什么,只有一条,一定要把中国足球踢进世界杯。咱先人不是有句话说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另外,我看海选还会带来两大收益:其一,让那些正规军们见鬼去吧,切断这帮子王八蛋的财路!其二,让中国人的真实力量爆发出来,让体育回归草根。再说了,要是海选出来的勇士都不行的话,咱就老老实实的放弃这个项目吧,咱玩别的。扬长避短也是祖训啊!

感谢铁道部!我买到票了!

我来上海快10年了,除了在其他时间买到过上海到家乡的火车票之外,近10年春运期间,无论我请过几天假,排过几次队,都没能在伟大的铁道部的安全呵护下乘上火车。当然,售票员的白眼和车站监管人员的粗暴倒是眼见了不少,直至习惯。从中我也感受到很多伟大的哲理,比如说这些的经历其实只是一个大都市和一些大机构在磨练我小民而已,无恶意!想想看,你在寒风中缩着个脖子,跟着长长的队伍从东拖到西,在回几圈,一来看到中国人实在是多之外,另一方面也在告诫自己,在这个大都市,如果你想明年继续在这里排队,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改进自己的生活与追求,以便可以在这个都市继续生存下去,之后,你才有“从农村出来”及“从城市回去”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体会到这个城市的伟大进步除了实在是必然和必须的之外,对我们自身的鞭策也要算在感恩的心里

 

当然,落实到我这个小民头上,一切必须变的简单。第一,我得继续维持我在这里的工作,以保障我可以在这里生存,这样我就有从家里出来的必然性;第二,我可以有钱和有时间在春运期间实现“回家过年”的伟大理想的必须性;第三,我得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修炼出“以忍为本”的做人宗旨;由此,我会得出我只要可以继续坚持下去,我就一定可以变得很有钱很有时间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个伟大的推论,我认为。

 

但是今天我买到票了,心情去突然失落了。从心里讲,我感谢铁道部,让我有这样的机会见识下春运期间的火车长得的个什么样子,另一方面,我也终于可以和数千老乡一起共同渡过一个胜利者的夜晚,在这以前,这些都是奢望,从来不属于我这样买票未果的失败者,甚至成了是牛人的特权,而今我享有了,却心有遗憾。

 

我也终于觉得售票员阿姨其实还不算老,脸色也不是十分难看,语气也还可以接受,当她问我是买什么类型的票的时候,我盘算了下硬座只要100,软卧却要300多的巨大差价,再摸摸口袋里的钱,只好对GDP说声抱歉,只能稍微意思意思了,我买了属于我们这个阶级的硬座,感觉和我的身份实在是相称。这样让我更加激动,我买到票了!尽管我还是略带莫名的遗憾。但是不管那么多了,感谢铁道部和伟大的上海更加重要

有关自卑和矛盾

跟W聊天,从晚上10点一直聊到凌晨3点。十年之前和C有过几次这样的聊天,无所不谈,无谈不欢。

转眼下看看自己,居然也有30几年的经历了,岁月易失啊。从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到我有了一个孩子。一切都变的不一样,很多的印象和理解也在瞬间颠倒了个,如果不聊出来,我还真的不知道,我的变化会有多大,大到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用W的话来说,我是一个经历非常丰富的人。而用我的总结来说,一切经历都与“自卑”有关。

在合适的时候,我想我会写一部有关“自卑”的书。可能是小说,也可能是其他的什么形式。不过怎么样都好,至少我可以让自己在渐渐老去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固执从未发生多少改变,而自己又有了另外的更多改变。嗯,还有一个关键词,有关“矛盾”。我就是一个“自卑”又“矛盾”的家伙,那是我的故事。

请放过贫困的人,他们不是道具!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我无法掩饰自己的愤怒,尽管我知道愤怒之后的言辞会夹杂偏见。但是,我还是要说,拜托你们这些明星们,放过贫困的人们吧!我丝毫不怀疑你们的动机,但是我知道你们更希望一举多得!可是,这世界上如果什么好事都让你们占尽,请问,这世界还有公平么?
看这段新闻吧,某明星为贫困孩子圆梦的大大公益事件。在对比下明星和孩子们的截然不同的穿着打扮及表情吧!我们经常说生活就是一出戏,但是这是一种富含哲学意味的说法,并非代表生活也是演出场。孩子们不是明星的道具,贫困不是明星们的剧本!请不要拿这个出来作秀,实在是太过恶心了。赞助商的LOGO,我从来没有今天如此厌恶!手里捧着的作品也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如此下作和无聊!孩子们的表情,看不到应该有的天真和灿烂。难道那些纯真真的被你们交换了!
做好事本身没有错!如果你真的只是做好事的话!想借着这个招牌做些恶心的事情,是对不住自己的良心的,请自重吧!你们这些虚伪的名人!

四不一没有

来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的消息:

中国22位学者和律师周一在网上发表了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公开信,并呼吁对这家给公众“洗脑”的官方媒体予以抵制。

这封名为《抵制央视,拒绝洗脑》的公开信最先出现在位于美国的一个网站上,随后很快在中国的博客圈中传播开来。22位署名者中包括北京学者凌沧州和维权律师滕彪,其中不少人曾在《零八宪章》上签名。公开信列出了中央电视台的“七大恶行”,如对不久前的毒奶粉丑闻等重大事件采取掩饰做法,对群体事件不予报导或淡化处理。信中列举的主要恶行有:

中央电视台在专题节目中为去年引发全球食品恐慌的毒奶粉事件始作俑者石家庄三鹿集团(Shijiazhuang Sanlu Group Co.)鼓噪宣传,称其有1100道检测关。信中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对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事件、突发性事件和群体事件故意不予报导。信中称,央视的新闻节目在国内报导上经常报喜不报忧;在国际报导上经常报忧不报喜,与其称之“新闻联播”不如正名“宣传联播”更为恰当。

信中称,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其新闻节目中让所谓的军事专家为萨达姆吹嘘鼓噪,号称要打“人民战争”。公开信猛烈抨击央视在黄金时段大量播出“辫子戏”,美化了专制文化和中国古代的暴君。信中说,中央电视台宣传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讲坛节目信口雌黄,歪曲历史真相,美化一些暴君。公开信称,中央电视台从不为伤害人民感情的错误宣传和假新闻道歉。署名者在信中希望民众采取“四不策略”:“不看、不上、不听、不说”。

中央电视台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但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采访时为中央电视台做出了辩护。他说,中央电视台去年对四川大地震、西藏骚乱和毒奶粉事件的进展都做了及时充分的报导。中央电视台今后将尊重新闻规律,用真相说话,恪守报导事实真相的原则。他还对抵制行动的影响不以为然:他说,中国电视观众超过了12亿人,即便有22人抵制,我个人认为也不会对中央电视台的形象产生任何影响或损害。

与此同时,路透社本周报导,中国中央政府将拨款至多320亿元(约合70亿美元)帮助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等官方新闻机构在新闻宣传中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

——————————————-
总结下,就是发起者说起某媒体的种种不是,最后告诫大家要针对该媒体做到四不:“不看、不上、不听、不说”。
我在另外补充一点他们没有说的东西:“没有结果”。因为这种抵制必将因为结束时悄无声息而显得很可笑。
我们不去争辩是不是什么机器的说法,就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我们谈论的这个媒体就是其所谓的服务某一个机构和团体洗脑机器!但是还得有一个前提,它仅仅具备“洗”的功能!(记住,他最多也只有“洗”的功能),但并不一定具备“洗–后就变”的结果!不能将这两者独立思考的抵制者们似乎仅仅是为了抵制而抵制,是说服不了别人的。
说句老实话,连他们这样的人都能总结出“四不”来,怎么能怀疑我们老百姓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呢?所不同的是我们会将自己的看法慢慢的由时间去消化、去印证,而不是拿出来随意的扣上什么帽子或者代表什么立场,然后利用所谓的技术优势去做无意义的扩散。
当然,我并非不承认这些人都是某个行业的精英,只是如果真的是精英的话,就请先改进自己的行业开始吧,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比什么事都强。不过,我不是精英,所以我可以乱说,精英就不能!

喜欢上海的理由?

TH来访,中午一起吃饭,随意聊天。这个80后,居然告诉我他一点也不喜欢上海,找不到任何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这让我很诧异,以至于我会用“居然”来形容。在我看来,喜欢上海是不需要理由的,只是程度的深浅罢了。不过,今天看来,我需要纠正下我的偏见了。

我喜欢上海什么呢?打火车站出来之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曾经是许文强们打拼的地方。那是因为什么?似乎只是一种感觉。或许我觉得这个地方能给我我想要的东西吧。我为之激动,并愿意为之去努力。同时也并不介意是用什么身份。TH说他很不爽周遭一些本地人用本地话隔绝的一个个小圈子。我更觉得好笑,开导TH,这就是他们自己的狭隘了,你拿自己的包容与别人的狭隘做一个无意义的比较,结果当然是自己受气了。

上海应该算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即便他曾经不是,或者他现在也不想是。不过,一切事物都挡不住社会的脚步,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不是由本地户籍人口去决定的,而是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决定的,他们的性格就是未来这个上海的性格,如果他们也想继续留在这个城市的话。

想找人说话

现在很想说话,不过,找不到人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说,只好先自己跟自己说。我知道想做一件事情确实很难,尤其是将这件事情跟所谓的理想扯上关系,仿佛难上加难。我也明白J的心理,很正常,如果我是他,我的顾虑也不会少。

我不能对人家说,行,你看吧,成就成,不成也没关系,用这样的话做出一个决定并非是负责任的表现,更何况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不过,通过J的用词的变化,我了解到事情一定是出了一点意外。呵呵,那份要命的真诚。

我还没有去看《非诚勿扰》,我不知道故事情节是否很切合我现在的心理。但是这个词到真实的体现我此刻的心理。更多的还是对这现实社会的一种妥协吧,我承认我有点不敢相信。虽然,我还是近乎固执的相信自己,以至于会用其他人物来作为一个标杆去,企图掩饰此刻的我。多少,我还是对自己的期待超过对这个社会的。貌似我要做那种先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吧。虽然很累。

我想找人说话,可是很乱,我自己理不清。但是底线很清楚,那就是当这10天只是做了一场梦就好。可是梦醒后呢?我该怎么做?难道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不也跟梦一样虚无么?如果我不确定我是否可以做好它,我为什么不及时收手呢?难道真的要等别人告诉你,你的激情已经全部耗尽不在了,你别在这样愚蠢好么?我不确定。哪里可以有人说话,我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晚安,宝贝

买了今晚的火车票,10点20的,估计是加班车。售票员态度很不好,没办法,能买到算不错了。朱注和妈妈先回去。朱注貌似迫不及待的,说想见到舅舅什么的。其实是怕跟我在一起,我是不是对朱注太严厉了?我不知道。

或许我教育朱注的方式本身就有问题?我也不知道,我还在学的过程之中。有的时候,我会想朱注会不会成为这种实验式的教育下的受伤者?我不知道,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的话,他会成为一个最多优秀的人而已。可是,那不该是他该有的生活不是。其他的孩子们呢?会是怎样?有着更多的机会么?还是有着更多的学习能力?

那天睡觉前,朱注因为白天在学校里不会数数而急得要哭,这哭只是一种表现的姿态。不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很难受的样子,其实他还是希望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起码不要太落后别人多少,他这样想着。可是这生活与学习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好多东西等着我们慢慢学呢,孩子,你需要的更多的还是一种自我调节与自我开拓的能力,现在,父亲正在慢慢教给你哦。

是的,我经常开玩笑的说,朱注啊,为什么你不认识字呢?可是我跟妈妈都认识哦。他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之后会画画给我看,说爸爸,你会画画么?嘿嘿,朱注觉得他会画画,而我不会,那就是他的优点咯。这样也好,在他这个年龄,我也是不识字的,不过,那个时候的我,也没有记忆,更谈不上与父母有多少的沟通了,而朱注不会。他早已学会与我们的沟通,而且他用的还是那么的顺手,或许这就是孩子们的聪明吧,我又何必担心太多呢?

夜深了,在睡觉前,朱注会说,我可以说good night,你只能说晚安。好的,晚安吧,宝贝。

雇佣军和拍卖初夜权都在挑战人的道德底限

先来看段新闻:

【星岛网讯】美国一名22岁女学生声称为了筹措攻读硕士学位的费用,2008年起在网上拍卖初夜,实行价高者得,现时叫价已飙升至370万美元,吸引一万名男士出价竞投,务求一亲芳泽。

星岛新闻集团消息,这名女学生迪伦(Natalie Dylan)来自加州的圣迭戈,本已取得妇女研究学士学位,但希望攻读家庭与婚姻疗法硕士学位课程,毅然决定透过上网拍卖贞操筹集学费。而她的最后目标是攻读博士课程。

在2008年9月,她宣布拍卖初夜的消息甫曝光,网上叫价已上升至24万3000美元。自此之后,叫价有升无跌,如火箭标升,最新叫价急增至370万美元,出价者多达1万人。

迪伦强调,她并非要贬低自己。她是鉴于23岁的姐姐为了筹措攻读学位课程的学费,而不惜当妓女三星期,因此她立下决心,出卖贞操。

她说,有兴趣的男士们包罗万有,有些纯粹追求肉欲,亦有富商彬彬有礼地开价;更有人想结交女友,但她已马上表明只是“一夜情”。她坦言:“我知道很多人斥责我离经背道,但我认为这没有甚么大不了。”

迪伦2008年受访时曾说:“拍卖初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让我财政稳定。我已准备好面对争议。我们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为何不可用贞操赚钱?”她本打算在eBay网站打出拍卖广告,却遭该网站拒绝。为了证明自己的处女身分,她愿接受测谎及妇科检查。

如果有“雇佣军”的存在,那么迪伦拍卖初夜权就合乎伦理。起码她没有为了赚钱的目的而去犯罪。这个讨论的前提是迪伦确实是因为这个需求而去做这个事情,并不是有其他的目的或者隐藏着另外的想法。单纯就这件事本身来说,雇佣军的存在似乎比迪伦们拍卖初夜权更加的不合理,一个人“生命”是不是比“贞操”更为重要呢?

可是,又是谁在控制着别人的“生命”与“贞操”呢?如果你没有钱,你可以去想办法挣钱,如果你需要的钱远远超出你能挣到的范围,你就不得不为之付出超常的代价!除了生命和尊严,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出卖?!同样的,当你想剥夺另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也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所以任何的买卖都是一种交换。甲需要乙的性命,就需要拿钱用A去跟乙交换,A就成了雇佣军。A得到了金钱,甲得到了剥夺乙的生命的权利,而乙就成了金钱的替代品。

同样,迪伦需要钱去读书。她用自己的初夜权来交换,是因为这个社会上需要这个初夜权的人太多了。试想下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是处女的话,迪伦的初夜权将彻底没有价值和市场。那么,由此可见,初夜权现在应该已经可以划分到稀缺产品的类别,甚至可以成为奢侈品了。那么一旦这个市场被唤醒的话,原先被欺骗或者廉价贱卖的初夜权,将重新得到重视与珍惜,以期在这个新的市场上获取更高的回报。这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是市场起着调节“少女初夜权”量的多少,而非传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类的道德底线也被彻底的市场化了。可见,市场经济大潮水就是人类的大灾难,我们的诺亚方舟在哪里?

简历

给自己写了一个特别“牛”的简历。主要还是出于对自己的信心需要从一些细微处体现出来,或者说我需要给自己一个敢于这样直面自身的机会。

当然,这份简历的“牛”并不是自己有多高的学历和多资深的背景。它的“牛”将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真”;其二是这份简历将可能影响一笔400万的投资(说说后话的话,甚至会决定更多的东西)。

有人建议我可以仿照一些“主流”的做法,即便我不去伪造什么高学历,也起码不要这么赤裸裸的将自己平常平淡的和盘托出吧。我不是说这种做法缺乏智慧与远见,起码这不是我做事与做人的风格。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又有何资格去换取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当然,我总认为有丰富经历的人终会欣赏我,就好象我一直在准备遇到这个人一般。而今,我也确实感受到十天之前,我离成功是那么的接近过。但是我更知道所有的一切还是因为我自己。如果将某一种决定归咎于一份 小小的简历,只是一个笑话,它只是一页纸而已,就好象我们收到了一份远方的信件,不管它经历多少路途,我要的还是这封信的内容而已,至于信封那就让它去吧。

反过来说,我还是要感谢这份简历,可以让我清醒的面对自己和这个现实的社会。如果我想获得我要的成功,我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我能做什么样的事情。至于是谁给我这个机会,就随他去吧。

方向和方法

让一个成人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会跟你不住的唠叨,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教授给他,好让他继续前进。即便是如此,当你真的给了他一种方法的时候,他还会有一些如“这么老套的法子,我试过了”、“会不会有用?要是没用的话,还不如我现在的瞎琢磨呢!”、“凭直觉,这不是个好方法哦?!”……等无奈的反应。

其实很正常。为什么说他已经是成人了,其原因正在于此,让他去接受一个新的方法或许比改变自己的方向更为艰难。他有太多的足以令人昏眩的经历,吃过的盐或者走过的路都不足以描述其万一。他可以凭这些经验就可以将一些尚未到达大脑中枢的新思想和新念头拒之门外,甚至还从心里对提建议的人或者朋友报以同情般的怜悯:“你看,其实他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转而让他面对另一个失意者,他也不小心角色转换,成了被怜悯的对象,这时心底不对自己有些反思,那些都是记不得的事情。而是继续苦口婆心的劝慰对象:“你看看你啊,良言逆耳啊!”这种种在旁观者看来,是一出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生活幽默。

幽默的本身不在于“于己私于人公”这样的心态,那根本就不能解决实际上已经发生的问题。这幽默的深处,其实就在于大家只要看得到的,不要那些看不到的。只要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不要那些对自己无益的。因为自己觉得别人是狗头军师,自己是再生诸葛,所以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对自己热心帮助的人,也因此对自己的热心帮助别人埋下了心理阴霾,以至于自己一味的只强调在自己身上被成功见证的方法,殊不知,这人与人最大的不认同就是相互认同。你用对了的方法,只要在我认为是失败的,或者在我这件事情上是失败的,那么你在我面前就没有什么优越感了,我要做的就是抵消你强加于我身上对你的认同。

所以说,方法本身没错。错就错在没人真正按照方法去做,因为怕做成功了,到头来是别人教的,做不成,却白当了回傻子还不敢吱声。你说呢?

2007-2008年度之最

看到小村的博客,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就模仿也来写一个属于我的【2007-2008年度之最】吧。

年度关键字

年度事件

年度最重要事件:创建台蜂传媒

年度最欣慰事件:全家人都健健康康

年度最痛苦事件:失去一位至亲(我的大姨父)

年度最感性事件:看电视时止不住的流泪

年度最理性事件:很少买杂志了

年度人物

年度爱人:芳(似乎也不该有其他答案)

年度贵人:车一(我的第一个客户)

年度“仇”人:朱注(开始有意识的跟我“做对”了!)

年度成就友人:方韦(做爸爸了)、小村(出了第一本书)、哥舒意(出了第二本书)

年度可爱友人:万承锐(几乎天天见面,不分场合无所不谈)、金声涛(从未见过面,就在网上瞎扯淡)

年度榜样友人:老沈和小薛(公司赚钱了)

年度意外友人:姚希(想不到在北京遇上)、端林(想不到在老家遇到)、赵勇军(想不到会到上海来看我)

年度乐趣

年度最爱报纸:周末画报

年度最爱杂志:明日风尚

年度最爱网站:星岛环球网

年度最爱博客:安北私人杂志

年度最佳博客:帕兰映像

年度最爱书籍:《艾柯卡自传》

年度最爱电视剧:《士兵突击》

年度最爱电影:《纳尼亚传奇2斯宾塞王子》

年度最囧电影:《功夫之王》

年度最爱饮品:可口可乐

年度最爱食品:青辣椒

年度最爱组织:申花蓝魔球迷会

年度最爱运动项目:做一个可以发泄情绪“伪”球迷

年度最粘休闲项目:“玩”网页游戏

闪电狗和马达加斯加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朱注告诉我他喜欢闪电狗波特,还有那只猫。狮子艾力,他并不喜欢。

我的感觉跟他一样,我觉得那是因为他可以看得懂一只小狗找主人的故事,却看不懂一只狮子建立自信的传说。

好明显,像朱注这么大的孩子确实只适合看闪电狗,可以在完美的视觉感受中,去陪着这条忠诚的小狗一路历险,去寻找自己的主人。至于那只狮子,看上去是那么的强大,似乎它终究就可以成为一个强者,用不着孩子们去为它担心什么。

另外,场面过于宏大,也不一定是好事,假如这个孩子并不觉得人多就是大场面的话。

在路上

如果一开始我们做的就是正确的事情的话,那么我坚信现在只是在过程中。这就是所谓的“在路上”。在路上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抱着惶恐和不安,抱着怀疑与沮丧,抱着理解与自信,抱着矛盾与冲突,我们在路上。

不是每个人都确信自己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那些可以这样肯定答复自己的人是幸运的。但幸运并不代表智慧,正如智慧也不代表成功一样。成功既然一定会有它的必然性,那么我可以告诉自己和大家,任何的偶然或者说任何的捷径都是在路上的一段风景,易逝难留。如果是这样,我们是眷恋这段风景,还是继续朝目的地进发?

笑容一直是最难保持的习惯,发自心底的自信的微笑,更是伟大,我缺乏所以向往。我可以保留我嘴角的笑意,但是我不能保证这嘴角一咧的动力是来自对方的眼神还是来自我善良的心底,抑或只是生理神经遭遇职业习惯时的自然反应?所以,我厌恶虚伪,对于自己的虚伪更是如此。

我是否可以确认我是真实的面对自己呢?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眼神,以判断我是不是幸运或者智慧。即便我只是想为自己的挣扎寻找一个最冠冕的理由,那也不至于用自己的善良做代价啊!难道这段过程注定要用来磨练善良与智慧的么?我想我应该继续保持微笑,不管它来自何方,因为看上去,它是那么的接近真实!

烟草税的开征会否增加青少年犯罪

如果开征烟草税,是否会增加青少年犯罪呢?

一包烟加一元钱(或其他数额)进行销售,会对烟民产生以下几种影响:
1、戒烟;
2、中高收入烟民不受加税影响,继续抽;
3、低等收入烟民或许会少抽,或者抽更差点的;
4、一些超低收入、无收入,但是又抽烟的烟民,他们怎么办?

问题会出现在第四种情况里,无收入,又有烟瘾的烟民会集中在青少年、老年人群体中。

重点就在青少年。设想一下,他们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所以,烟草税的开征会否增加青少年犯罪呢?我认为值得探讨!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中国“CNN”成立,媒体重装出发!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来自央视论坛的消息, 全国50家电视机构负责人21日在北京签署协议,成立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CSNG)。这样,由中央电视台牵头组织的国内最大电视新闻资源收集和播发平台将正式投入运行。

网友称CSNG为中国的“CNN”,体现了我们热切期待更加公平的话语权。不过,CSNG的成立,从根本出发,还是对媒体生态的调控,这个新的平台,意味着媒体及公众资源的再次分配。从某种角度上联想,其他媒介形式领域,或许在不久也会出现类似的联盟。
早前出现的平面刊物的联合经营,其实就有类似的意味。
解释:“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的英文名称是“China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Alliance”,缩写为“CSNG”。

《优家画报》创刊,品质在哪里?

一直都很期待“现代”旗下的一些杂志。无论是改版或者新创,都能给我留下非常棒的印象。到目前为止,现代旗下的《生活》、《新视线》、《东方企业家》、《周末画报》等刊物还是我经常关注的对象。原本对这本《优家画报》很是期待,不过,看到这本创刊号,顿感失望。

从内容上而言,似乎两册东西仅有一篇封面文章可以一读,即便是这篇文章,也更像是公关稿或者网络文摘,没有有趣的话题,也没有生动的故事。在这篇东西的前前后后是让同行眼馋的各色品牌广告。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虽说这本杂志本身就不打算做给我们男人看,但是女人能爱的东西,我想我也不会失望到什么地步吧?好奇怪唉。

『富豪榜』的真正作用

谁能告诉我『富豪榜』的真正作用?如果我说『富豪榜』其实就是一个广告工具,你相信么?在这个注意力日渐稀缺的时代,我们还在浪费着我们的注意力。

媒体炮制出富豪榜,从新闻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梳理,而从广告行销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阴谋”。从广告主甘愿钻进这个圈套成为赞助人的时候开始,广告主就成了一个没穿衣服的国王,让这个国王一直深信不疑的裁缝,就是这张榜单。

似乎每个人都有过偶像,或者树立过一些学习效仿的榜样。富豪,就是其中的一个类别。有钱人,必有他的成功之处,必有他的可学之处,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些人物传记得以畅销,实在是正常不过。而浮躁的传媒业者,因为焦虑和迷茫,不得不将一些原本有营养的素材“快餐化”,急切的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最终想要的是更早的更多的获得其中的经济利益。

对于广告主而言,可以罗列出『富豪榜』的媒体看上去就很“高端”,它们可以帮助自己的产品找到合适的欣赏者与最终买家。而自己也乐意为此支出不菲的费用。结果呢,『富豪榜』很快的就超出媒体本身。成了一个只有尾巴,却看不到其他的怪物。可怜的广告主,看到这些,还不肯怀疑这些媒体从来也没有对这些富豪(尤其是富豪们的消费)具有“影响力”和“引导力”。

同时,我们这些大众也没有问过自己,富豪榜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真是大家流传的“通缉榜”或者“杀猪榜”?要真只是这样的冷笑话,我们会笑么?

《经济学人》确实需要自律了!

来自联合报的消息,因为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批评泰国国王蒲眉蓬,导致很多泰国人不满,所以泰国有关部门决定在泰国禁售《经济学人》。虽然泰国自由反审查联盟的负责人欣克认为这是一个“非正式的禁令”,但是,如果一个媒体真的因为说什么而伤害到一个国家人民的感情时,媒体本身是否应该做自我检讨?

任何的指责多少都带有轻蔑的意味,当类似《经济学人》这样以公正者或者法官自居的大媒体,在向对象指手画脚的时候,很容易让一些『实话、真话』变得无力,甚至让听众产生逆反的心理。

缺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向不同的受众传达正确的信息,正是这些媒体无法根除的通病。同样,也是我们看到很多媒体越来越教条化,越来越官僚的根本原因。我常常在想,媒体在监督这个社会,可是谁在监督媒体呢?

吕秀莲要办报纸?

有了陈的前车之鉴,吕秀莲开始了不一样的洗钱方式。据新加坡联合报报道,吕秀莲宣称将募资3亿元,创办一张有媒体伦理的报纸。而且另称1亿元已有把握,还有2亿元还需要努力筹措。由此,吕秀莲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大的『自由』财务空间,至少为3亿元新台币。

对比陈水扁现在浮出水面的几十亿巨款,身为陈的副手,这样的一个空间应该只是第一个阶段。换句话说,有了这个平台之后,吕秀莲或者民进党以后无论是收钱还是洗钱都可以有一个非常正当的平台,且还能借助该平台的媒体性质,使得民进党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党报和宣传机器。我想,这份报纸或许会命名为《台湾时报》等类似意味的名称。

除此之外,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吕秀莲还会从陈水扁那边吸取到更多的政治智慧,并在为继承及分拆民进党的政治资本做最后的努力。

《周末画报》特刊《史记》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说我们都只是一个符号,或大或小,或明或暗而已。当我们知道我们都会出现在历史的某一个角落里的时候,我们的心是痛的,或者把这种痛叫做嫉妒更为恰当。历史总是这么公正又残忍、冷漠,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无能与落魄。是的,当有人可以成为点缀这历史长河的明星的时候,我们总会问那些平凡人,我们喜欢看这些星么?答案似乎会指向它的背后,我们真正关切的还是它所代表的一些意义。

在一个活动上,我见到《罗博报告》的执行出版人瘦马先生的时候,我是这么向他做自我介绍的:“以前我也做杂志,而且想做一本很理想的杂志,可是在我看到时尚集团和现代集团出版的系列出版物之后,我决定趁早改行会更实际一点,所以,我现在从事媒体广告行业”。从本意上来讲,我并非谦虚。我不想淹没在这个领域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又小又暗的符号。可是,如今,我在我从事的行业里,似乎也还是在挣扎状态。

而这本《周末画报》的特刊(《史记》),仿佛是一切符号的缩影,很是巧合的对应了我现在的状态。就像你本来不知道媒体究竟会给你带去多大的震撼与转变一样,在影响发生之前,一切都难以预料。在我没有将这本杂志与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是两个元素未能在实验室巧遇发生奇迹一样那般混沌。如今,我觉得我找到了打开那混沌的钥匙,那就是将自己放在一个角落里,重新打量自己,过去的自己,和将来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我想编者是否也有这样的心态?不仅仅是为了检阅这些年来的辛酸,更是为了以后数年的潜行。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对自己有用,才算是智慧和悟性吧。

纸糊的中超冠军

还是太多的如果,我们不需要去说。我们谈谈即便。

 

赛前,申花在说,山东会犯错,山东也一个劲的防止自己犯错,是的,0:0的比分,在中超谈不上是犯错,虽然,一个是山东(主场),一个是广药(客场)。但是,申花却从来不去想自己会不会犯错。里卡德的点球射失可以不去谈,但是在上半时申花浪费了多少次机会,又该如何解释?难道那不是在犯错么?

纵观申花今年的比赛,虽然说只输了三场,可是,不论主客场,累计的十场平局,如何让申花自认为是一只不会犯错的球队?难道说不输球就是不犯错,即便在中超这样低水平的比赛中,赢、平还有输毕竟还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那些拿着高薪的教练难道连这个也没有教给投资人。

当然,我们不该指责某一只球队,申花、山东、国安、天津、陕西这些球队不都有同样的毛病么?换句话说,今年这五只球队任何一只夺冠,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大家在一起就是在比烂,就是在比谁犯的错更多一些而已。同时,也让这个中超冠军像一个纸糊的玩意儿,见不得大风浪。

对于以冠军自居的球队,不赢球就是犯错!这个赛季,申花都错了一半,即便拿到了冠军,申花也未必能心安理得。现在很遗憾,申花犯的错比山东多一点,所以不要不高兴,要怪就要怪自己!同样,拿不到也没关系,那个纸糊的玩意儿,拿到了也不一定光彩!现在申花该做的事情,就是该对自己说:从下一场比赛开始,只和自己比赛,不在和人比烂就好。

《时代周报》想学《南方周末》?

路过地铁书报亭,看到一份报纸,《时代周报》,刊头赫然写到:一切重要新闻。仔细看了下,才第二期,貌似刚刚创刊。我对这种噱头本来是不屑一顾的,可是又非常想知道,在这个纸媒晕头转向的年头,还有谁有大把的钞票要在这里『浪费』?

 

看到刊头,不知道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其他。『一切重要新闻』。这六个字三个词实在是太重要也实在是不重要。『一切』包括哪些?[重要』是对于谁而言?『新闻』又代表了什么倾向?这些容易造成误导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大的烟雾弹,很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在梦里做出来的一般迷幻。而同样是周报,前辈《南方周末》已经深入人心,它的『在这里,读懂中国』需要《时代周报》花上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当然,《南方周末》吃过的苦,《时代周报》也一样要吃,问题是,如果心态上很浮躁,那承受能力就自然会差很多。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新创刊的报纸杂志,究竟是因为市场需要还是因为某些团队需要?是为了帮助更多读者的生活还是为了解决小部分人的就业?是为了创造一个行业的梦想,还是为了一己的虚荣?很明显,这个问题我可以想的通,但是却无法列为原则,就好像我今天可以不为了十元钱说谎话,但是不代表我明天不会为了一百元而出卖自己,很多人,在看事情的时候很清楚,在做事的时候却故意糊涂,尤其是在传媒圈混久了的。

自我检讨:我怎么越看越像中超联赛!

今天的上海,我在六楼阳台上享受着阳光,同时做着深刻的自我检讨。


 

 

一年又要结束了,随着大家都在谈论的金融危机,今年的冬天似乎更加寒冷。加之我总结的今年得失,颇感失落。为了让自己接下来的检讨做的更加深刻,也为了让自己体会到更具体的痛苦与不堪,我想起我实在找不到还有比中超联赛更适合对比自己的参照物了。


 

 

我们都是那种『貌似咋样,其实不咋样,实际上没咋样,可是还真以为咋样』的那种玩意儿。总结完之后,我连朝自己吐口口水的勇气都没有,当然,技术上是否可以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咱们国人不都是从来不考虑执行面的问题嘛。


 

 

就这样的一个对比,突然感觉自己跟悲观。真的,咱没救了!可是人活着总得乐观点不是,所以,我还是要找找今年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哪些事情值得高兴,哪些事情值得炫耀,就像中超那样,还是一样的评选一些最佳啥的,比如『中超先生』那样也会是很搞笑的事情。当然了,我理解下来,搞自己的笑就是乐观,搞别人的笑就是没素质!


 

唉,我怎么越看越像中超联赛呢?

为什么会失业

这个问题我问自己,其实很难受,我有失业的经历。我曾经在国营工厂做过三年,最后以下岗结束。即便那是我自己的选择,但还是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是在一种“心理失业”状态,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我们为什么会失业?工作表现不好、公司运营困难、市场大环境萧条、个人技能落伍……即便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但是也不妨碍我们继续问自己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是我们,而不是其他人?看来,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才是解决自己下次就业的根本态度。

 

我再问一下那些公司的决策层,为什么会做出辞退某些人的决定?往往也得到一个根本的前提,那就是『不合适』。大的企业可以就『不合适』做出详细的说明,而小企业就只能对这个『不合适』做到心照不宣就好了。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对自己是否被辞退还是心知肚明的。

 

可是,我们为这个『知、明』又做了多少解释呢?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解释过给自己听?让自己以至于不觉得理亏?起码还可以对得起自己吧,可以说一声我已经尽力了吧?事实上呢?我们缺少反思,所以失业和失意的总是我们。

做事做人很难

关于这周的总结,就一个字:难!做人难!做事难!做什么都难!因为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对立的那一面。很多人生来就是为了做对似的。我奇怪的是为了少部分人的对立,我们就要驻足观望么?这从社会成本上考虑也不合适啊!

本周关键词:陈江会

本周最震惊的事件:张铭清访台被推打,台湾民进党议员王定宇搏上位机会。王定宇的无耻源自他的智慧超群(当然也不是很超人,只是超出部分群众了),居然拿张铭清做文章;

本周最郁闷的事件:校园撞衫事件引发的命案;

本周最离奇系列事件:部分政府官员随考察团出访他国不归,疑似外逃;

本周最高兴事件:客户欠款终于付清,哮喘病稍有缓解;

激进的本质

其实我不算是一个激进人士,我一直以为只有学识、品格超人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一名激进人士,可以带领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人冲锋陷阵。可能是我对这个词有太多的美好幻想,以至于我今天拿这个词来形容一些事和人,感觉心中不忍,并隐隐心痛。

很多的时候,我们讲不要太意识形态,可是这人生、社会、生活哪一样可以脱开意识形态的困扰。我们可以没有立场,但是我们一定不会无差异的融入周边的群体中去。我们还是要讲“你喜欢什么,你厌恶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抉择,你对当今社会现象为什么这么看,你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立场,我不能同意你的某些立场,因为……”可是这些东西真的有意义么?我不知道,或许有,那也只是存在在那个时刻和那个场合,大多数的普通人往往是没有什么立场的,深谙此道的人就会捡起这点,蒙蔽大众,用自己那点超人的智慧混个伪领袖的地位,然后振臂一呼,让天下小乱,完了自己得个乐呵,最后干脆先闪,剩下的人,还真的以为自己在为什么理想而牺牲!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现象的本质,其实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做个愚民未必是坏事!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说的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切在心里可以衡量就好了!

游戏人生

凌晨1点钟,我还没睡,刚和一个游戏中的朋友在聊天,这游戏就是人生!

其实我们还谈不上是朋友,甚至在游戏中,我们还是敌人,我们在玩一款叫做热血三国的游戏,据说现在这个游戏很火,很受人喜欢。我玩这个游戏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对游戏本身的态度由抵触转变为想了解,并感受到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比如说,玩游戏的人在玩游戏时候的心理。

和很多物质虚荣一样,在游戏里,甚至体现的更加清晰些的就是,游戏人有可以量化的荣耀和能力。而这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似乎抓住了人的本质需求,而深深的粘住了这些游戏人。另外,和现实生活中一致的还有,关于消费的问题。免费的东西一样受到欢迎,收费的一样遭人唾骂。这里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收费的合理性与现实思维是不一致的。简单点来说,就是本该不需付费的换成付费的,就会遭到抵触。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人会是你的朋友?在游戏里很难届分这个标准,基本上,陌生的两个人,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就可以成为敌人或者朋友。比如说同盟或者敌盟。而在现实生活中,想交一个朋友很难,但是想树立一个敌人也是需要勇气的事情。更多的人在现实中会比较中庸,可是在游戏里,个性就可以彰显出来,不爽的时候,谁也不怕,高兴的时候,谁都可以交心。原本一个人的那些基础,比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无法体现出来。游戏人的角色沉浸在一片超完美的光环之下,难以自拔!

市场空缺

市场空缺这个词,总是充满着诱惑,不停的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总是沉迷于她迷人的外形,而忽略她隐藏的风险。

在很多人看来,市场空缺意味着新的机会,换言之,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人而言,是机会就应该抓住,而不必先去考证这种机会是否是真正的机会,或者说可以赚钱的机会。当然,更谈不上,这种机会成就的事业里是在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本来,简单就好,不需要想的那么复杂,到也不是坏事。可惜的是,我觉得与其付诸没有胜算的冲动,还不如冷静下来,好好的对自己的资源做一些完善的交代比较合理。毕竟,大家挣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我们又何必浪费上天的恩赐呢?

显而易见,如果你可以看到那些意味着风险的市场空缺,说明你还是有一定阅历和经验的人,既然如此,不妨多放点时间在这个上面,多做一些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或许就能得出这样的市场空缺是否适合现在的你!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但是理顺思路却很容易。

第一,你对这个市场空缺的把握究竟如何?有几成的了解度?对于不了解的部分,你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么?第二,你对自己的了解度如何?你具备完全控制这些事情的能力么?

当然,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思路,可是我觉得保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自保。

2008年怎么样?

现在写2008年的总结,确实是太早了一点。况且这个时候的我,估计头也晕了,说话都不利索了,更别说写字。那天小P打电话给我,告知我他的近况,我立即想到了老H和小S。就在前几天,我还辗转向J打听老H的下落,据说在新加坡一直没有回来。要不是他,我、小P、小S三个是不会聚到一起来的,更别提什么同事了。当然,这点上,他们二位爷不愿意多提。

我想到这点,主要出自于小P抱怨过,他说他服务过的公司要么自己倒闭,要么被老板赶出来。他是一个很不适应职场的人,即便是家庭生活,他照顾的也不周全,但这不妨碍我们可以成为好友。他有他的优点,最根本的一点,他很真,这点在现代人的身上很难找到,当然,我也一样,我在大部分的时候也是很真的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交流,直指对方的痛处,而不担心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还会感谢对方。诤友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我想。

那天,他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决定从服务了一年有余的公司安静的离职,这点既让我高兴,又让我失落。高兴是他终于有一份可以做足一年的工作,失落的是他在这里并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甚至还丢掉了一些。当然,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即便一直处在低潮也不值得自己去懊悔什么,所以我还是希望他可以忘记一些东西,去积极的面对自己。从对他本人的角度来看,离职确实是一件好事!之后,我又因为他想起了自己,我这一年,又过得如何呢?可以跟自己做个交代么?今年我的姐姐也问起我这个问题,我很奇怪的回答,连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不能信服!客观点讲,还是有得有失这句屁话!乐观点说,我觉得还是收益良多。

主要看来,今年一年,认识了更多的人,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人应该全部登场了,我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去珍惜哪些人,哪些缘分吧,这也算是一次迟到的『而立』感悟吧!当然,接下来的事情将会更多,工作、事业、儿子、妻子、家人、朋友、等等关键词会交错在我的呼吸中,我需要从小P那边努力借鉴的就是保持自己的那份真!真的,这很重要!

造物主的安排

造物主为什么给我们的身体器官大多数都是成双成对的呢?因为他知道,那些都很脆弱。比如眼睛、手、脚、耳朵。可是偏偏还是有人不懂得珍惜。不过还算好的,造物主还给了我们一些独一的东西,比如心脏、大脑。那是为了告诫我们,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再拥有!

这些都是造物主的安排,但是每个人读到的都不一样。有人觉得成双结对的会比较好看,并衍生出美学。有些人不幸,失去了一些东西,变的残缺。大多数很幸运,保持着完整,但是却也表现的很残缺。似乎连造物者也有意要这样安排人的残缺,难道这是注定的么?

技术狂人

先感谢下帕兰。这哥们实在厉害,要不是看着他的博客,我在摸索,估计到明年我还没用上那些个插件。还要感谢下那些免费为大家伙制作主题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辛苦了!

我一直以来都怕跟技术沾边,我自己知道不是干这个的。即便这样,我还是因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动,因为他们的作品而感叹。这些技术狂人们,实在厉害,我只能再次说谢谢!

月圆之夜

 

月圆之夜,紫金之巅!可惜现在看不到这种霸气!估计武侠时代的人也只会是一种幻想,没有人真正见过这种场面。在我的印象中,有很多年的八月十五都没有看到朗朗明月了。当然,这不能完全归罪于现代工业文明,可是除了这个,哪里还找到什么替罪羔羊呢?

打电话回家,妻子说恨死了中国移动,我说别怪移动,联通也一样了,再说了,中秋节又比不上奥运会,咱这里跟鸟巢又不是一个级别,将就着发个短信了事吧!本来想买个月饼吃吃,可是家里唯一爱吃甜食的朱注都不喜欢吃月饼。月饼是除了越做越贵之外,并没见到越做越有感情,其实咱老百姓能吃得出感情的食品也无外乎饺子、绿豆糕、月饼啥的了,可是如今呢?都先想想今年过节送什么了!我们是不是该买个东西给自己吃,完了再告诉自己,我还算是中国人呢?不知道!无奈啊!

上午去安亭上海赛车场去看AGF,幸好这票是朋友送的,没花钱,除了浪费点时间之外,就是义务的做了次清洁工,为上赛场擦了6、7个座位,也罢,给自己留点记忆。要是自己花钱买的票,不知道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感受,不去想它,感觉憋得慌!

月圆之夜、月黑风高、月亮走我不走、月亮找我去战斗

有些事情

有些事情放不开,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一个人可以这么想,那样只是害了自己。如果一群人都这么想,就会害了一大群人,害了几辈子人。我不是一个喜欢将屁事形容成宇宙大爆炸的主儿。我不忽悠!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有些人和有些事就哪些个『不是为什么但却为什么』的问题呢?我也觉得我不一定能找到答案,但我愿意尝试着去想,去发现,去改变。

和L闲聊。他说他即便有资源也不会带到安徽,虽然他和我一样,都是安徽人,都对安徽有深深的和真真的爱。但是他觉得自己应该理智点,因为这个地方确实不是一个可以让投资获得收益的地方。当然,他说的是极个别的几个地方,甚至就是那几个人而已。可是,一旦真有人这么看,而这个人的看法还能影响另一些人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并且难以解决。

我一直很关注家乡的一些情况。对他们的那种坐井观天,既觉得无奈,也觉得可惜。比如说一些小小的成就被描绘成比天还要大的新闻,一个真正关乎百姓的要命事,却漠不关心的放在玻璃柜里锁着。有选择的自我欺骗,往往就形成了混日子的如今局面。可是,后来者又能怎样呢?有几个人还敢学崇祯帝?寻颗树给自己或者说给自己的理想殉个葬?

打架

从小,我的身体就很单薄,所以心里一直很担心被人欺负。结果呢,我也确实被一些人小小的欺负过,比如被逼到墙角把兜里的几毛钱交出来之类的。我一直知道『强大』的好处,也经常幻想着自己可以变得强大,甚至有点超人!

我买过一本李小龙的《截拳道》教程,看了数十遍。老想着那些寸拳该怎么打,戳脚怎么踢。每天还呼哧呼哧的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打左冲拳啥的,还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武林高手。说也奇怪,自打我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之后,我还真没受到别人的直接欺负了,没人很在意跟我面对面的对峙。这个时候,我就把自己当作行侠仗义的侠客那样,学会了那貌似正义的眼神搜寻那些欺软怕硬的人,甚至还将这个写进自己的青春期格言里。

但是有的时候,反侵略战可以避免。一些无是无非仅仅是关于面子的屁事不得不面对,甚至也要靠武力来解决,打架就在所难免。好在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地方,同我一样,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发生同样躁动的人本身不多,所以那难得的几次打架就被我牢牢的记在心里。

和D打架,是总感觉这家伙不够听话(指听他父母的话,其实这关我屁事,我关心的过头了!),读书也不好好读!所以在宿舍里关起门来打了一架。结果你猜吧,没有几个同学知道我们打了一架,更没有人知道我们谁更厉害,总之,两个人都哭了。估计是痛的。大家知道,乡下的学校宿舍很窄,我的截拳道发挥不出什么力量,所以呢,不能全胜,也让我深深的对这门武学产生怀疑。后来,就渐渐的不练了。原先紧绷绷的六块腹肌也渐渐的消失了。现在呢,反而又重新认识了,他从国外回来,大家变得居然亲热了。可见不打不相识。

和X打架,足够伤心,为了一句玩笑,可是他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所以,裤子破了,心也碎了,那个时候就感受到被好友出卖或者手足相残的凄凉。真是人生一大悲事。现在已经不联络了,回家了见了面打个招呼,就像谁也没在谁的生活中出现过一样。可见,感情是脆弱的。

在之后,就记不得还跟谁打过架。现实条件也不允许。我的身体都一直单薄,遇到真正的歹徒,恐怕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提那些仅仅是在行为上看不惯的青春期作派了。所以,打架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回忆,一种短暂的印象。甚至没有什么印记,直到有一天有人提醒我,我才知道,人啊,别被冲动折腾了。

有趣的一天

我这人,有的时候有点神经。

不知道为什么,我今天居然给过去的几个老板各打了一个电话。

其实,也没别的原因,就是想问候下他们。

我这个人,总是有点一厢情愿。

就像那天和KW谈到的人际关系一样,很多人都是在『交情』的。这个情往往就是一种共事之情,时间越久,越有被回味的机会。当然,如果我们懂得回味的话。

想到老板W,我会想到他对我的信任。想到老板Z,我会想到他对我的栽培。想到老板H,我会想到他给我的机会。更有趣的是,中午是跟H吃得饭。

不过,人还是难免会尴尬的。毕竟许久没联络,突然的电话显得有点唐突。这也显出我的不成熟来,这也算是一种可爱吧,我觉得,我这个人还是很单纯的,我也期待别人也如此对我。

生活中来点惊奇其实是件不错的事,只要你可以证明它确实只是一种惊奇而不是有目的的阴谋!毕竟,大家都被欺骗到习惯了。

纠正错误不需道歉

如果一个错误被犯了很长的时间,那它还是一个错误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或者说都不想回答。

马英九称『台湾』为『中华民国台湾地区』显然比一些人所认定的『台湾本身就是一个主权国家』要来的正统。

简单点来说,即便你台湾地区说自己是一个主权国家,那这个主权国家也只能叫『中华民国』,而非『台湾』。坚持以『台湾国』自慰的人,是不是不想记得昨天?

中国人好像都喜欢玩文字游戏,其实文字游戏嘛,就是愚民的。老百姓不是喜欢被愚,而是不得不被愚。这和关在强盗窝里的无辜女子一样,再多贞烈,还是得做人肉玩具。

理顺了这个思路,就知道了马英九只是在纠正一个犯了多年的错误而已。难道这还需要道歉吗?

29号的无聊

29号是朱注在幼儿园的抽屉号码。

因为他记不住,我们做家长的就笨笨的叫他29号。

29号长大了,知道什么是无聊了,在床上滚来滚去,一个劲的说无聊、真无聊。

我和他妈只能干瞪着眼睛望着他。问他什么是无聊,他没有回答。

是的,真够无聊的,这么好的天都不带朱注出去玩,确实够无聊的。

打点下,带他去公园踢足球吧。

学历和素质

学历高低与素质高低素无瓜葛,只是有人不愿意这么理性的看待。

我认识的很多老一辈人,识字不多,但是却恪守做人的道德准则,比今天那些道貌岸然之辈要高尚百倍。而我认识的人,往往也是大家所认识的,你村里住着的某个默默无为的老人其实就是这样的活了一辈子。

可是,偏偏有人不愿意这么看人。自认为自己读了一点书,有了一个学历,就想象着自己比他们要高出多少点素质来一样。碰到这种情况,还真希望这个世界变成跟游戏里那样可以被量化。看看素质到底有几分!

我无意中做过这样无知的人。曾遇到过一些人,放出过一些鄙视。如今看来,自己才是个屁。所以心中有了悔意,也想好好的改,不做那种以偏概全的短视人。

我也希望我的朋友也能绷上这根弦,不轻易的给某人划上什么符号,实在是个基本的品德。

开始写工作周记

决定捡起一个不是习惯的习惯,做一下工作周记。其实这种方法也只适合我这样有忘性、有惰性的人。早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是这样的人,还总以为自己充满着活力与精力。可是近来一切都变了,我的激情不知道被什么替换了,只剩下了苍白和无力。 


做周记,其实是以前在打工的时候养下的一个笨方法。我怕自己会忘记,同时,也担心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不被老板知晓,算是秋后算账的一本帐本吧,当时我觉得就凭我做的那些事,至少是可以对得起那份工资和工作的。而今,我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就希望自己可以对自己一个检讨,一个约束,一个督促。不是么?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做什么事呢? 


定下心来,想想上周或者说今日之前的一些日子,真觉得是在荒废时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又有哪些是真正有意义的。我之前给自己定的一个方向,如今到了执行层次,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点去切入,去站个脚,去容个身。

燮:火了又火。

刘半仙给中国人解释了一个字『燮』,意为『火了又火』。

和奥运首金得主卡特琳娜.埃蒙斯的丈夫不同的是,中国人更加含蓄。

签名、拍照,如果说火了之后只能有这样的待遇,只怕没人愿意去火。

如果换成”有大窗户的房子”就实惠多了。

一句话,这些是应得的,只是要真的火了又火才好。

地球村

此刻的北京、此刻的中国、此刻的世界!

地球村是不是从今天开始正式建成了?

我为一些仅能派出几名选手的国家感到自豪!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还有更好的诠释么?

我不停的为他们鼓掌,即便,那掌声只有我一个人听得到,但是,在我心里,我感觉到了一种震撼!

领带

领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约束自己。

这如果是个真理,那一定不是N先生的发明。他一向是一个只会说歪理的人。

听来比较形象,『领带』确实有约束自己的作用。

延伸下,所有的礼仪、礼节又有哪一项不是来约束自己的呢?

当然,因为约束自己可以为别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就另当别论了。

拜访

上午去拜访前上司。

只感觉到他的孤单。还是习惯的把自己装在一个麻袋里,不见天,也不见光线,以为黑暗就是生活的全部。

人,是不是学不会放弃就得不到快乐?我似乎有所领悟!

下午,合作方的老板L来拜访我。商谈深度合作的事情。

我很高兴我们的可利用价值被提升了。或许,是他们的周边能开采的资源太少了,也未必。

大家随意的聊着,有真想法,有好想法,也有馊主意,有假建议。我其实很痛恨这样的场合,毫无意义!

可是,这似乎就是有些人认为的生意场,不得不如此!

求职与召妓

真有人一直在创造理论?!

是的,当生活处处皆哲学的时候,我们不能怀疑这一点。

我第一次听到有人拿求职和召妓做比较。这和之前听过的关于提款机的比喻如出一辙。

他说,这求职者好比男人找女人。

把工作仅仅当作一份工作的,就好象一个嫖客召妓一样,一回事。

可是,如果把工作当作是终身事业的人,就不一样了。就好比一个男人真心爱上一个女人,并娶了她,组建了家庭。

那么,在这个家庭中,男人会把一切都当作义务,都会无怨无悔的去付出,而不计较什么。

可是,前者就不会这样。

嫖客需要的是暂时的安慰。所以,他没有责任感,他也不需要背负什么责任。

同样,他也不会指望那个女人会爱上他。

唉,真是服了这个哲学家。

朱注的假期

朱注很早就开始了第二个假期。

自学校里发现了第一例手足口病患者后,朱注所在的学校立即全校听课,做深度隔离观察。

朱注在家里多待了两个星期,玩具汽车的寿命因此大大缩减。

上个月底,朱注终于要去爷爷奶奶那边去过还剩一半的假期了。

他可以见到外公、外婆、舅舅、小姑、大姑、爷爷、奶奶还有一些他称之为姐姐、弟弟的小朋友。

他还见到了一大串表姑妈。

听说他一直在卖弄自己的普通话,引得奶奶大声的夸奖。

我为什么没有夸过我儿呢?

关于报纸的坏消息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英国的报刊经销商可能会丧失『送报』业务。

原先在各个书报亭或便利店等零售网点订阅报纸的用户,将直接向报社自行征订。而经销商们,就有可能丧失『送报』的业务。 除了报纸市场的不景气之外,整个报纸生产链的调整也势必将细分的某些环节重新整合,以利于成本与收益的合理化。

手足口病及其他

朱注同学的班上出现了一例疑似『手足口病』,学校就理所当然的提前放假了。做家长的除了关心还有多余的学费是不是要在下学期扣掉之外(开玩笑了),主要的还是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医院为孩子做一个身体检查。

 

学校没有明确的交代。尽管在这之前,学校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关于这个病的宣传,连朱注都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这个很拗口的病名,说明学校还是为这个病在同学们的心中树立了一个类似于『魔鬼』的印象,至少可以让这帮子小鬼感到害怕。

 

我无意利用这个病去作什么,至少朱注现在已经做到自发的餐前、便后洗手。有的时候,他也会利用这个拖延一些吃饭的时间,天知道他的小脑袋里会装下多少个有利于自己『不吃饭、少吃饭、晚吃饭』的古怪理由呢?

 

现在,基本上朱注也会像个大孩子一样,跟我探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连我自己也搞不明白的问题,比如说他一定要把一个『龟』字念出『乌龟』两个字,而且可以将今天之前的所有时间都称之为『昨天』,即便那件事情发生过去了N多天。所以,我常在想,在刚过去的那一天,他怎么过的那么丰富?

写不出好文章没关系

我的博客大多写的很短,用字很少。这和我的个人性格和能力有关,我不愿意多说,也说不出什么深的东西。所以,我常常说自己在初中结束之后学到的东西到今天都还用不到。

 

其实,我初中之后,也没有多学到些什么。我的学习生涯是那么的短暂,因为我的心能保持平静的时间太短了,大多数时候,我是浮躁的,以至于我的外公很是厌恶我的这种『不耐烦』的求知心。

 

除了性格之外,我想用字的多少和一个人脑袋的深浅大概也是有关系的。我看到别人动不动就是洋洋万言,气势上让我很是景仰,不过说实话,像我这样没耐心的人几乎读不完第一页,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欲望,那已经被那漫长的未来所腐蚀。

 

你看,像我这样没耐心,脑袋浅的家伙还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所能期望的呢?我说不出来,生活就难免失去目标,至少是被定义为远大宏伟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总是排到最后一页,能看得到却不想看。摆在眼前的就是一些直接的,让人头痛的小目标,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兑现的诺言。

 

有的时候,我真的希望时间是一把带刺刀的枪,抵在我的后背上,逼着我好好干事!或许那样,我真的能憋出什么好文章来!

 

风筝和鸟的自由

有一只鸟,为自己可以自由飞翔而骄傲。

有一天,他遇到一只和他长的一模一样的风筝。

他讽刺风筝,虽然你也可以飞到这么高,可惜你却没有自由,你只是一个被人控制着的玩具。

风筝不介意,对鸟说:我很满足我现在的状态,我可以尽情的享受阳光、空气和一望无际的风景。至于你说的自由,我觉得那是相对的。

鸟讥笑了风筝一番,转身飞走。

过了几天,鸟又飞过来,还是遇到这只风筝。

他假意问候到:兄弟,你过得如何啊?享受到你的阳光、空气和风景了没有啊?

风筝笑了笑,没有回答。

突然,传来一声枪响,风筝中了猎人的子弹,身上多了一个枪眼,不过风筝只是晃了晃身子,最终还是坚强的飞起来了。

紧接着传来第二声枪响,鸟也中枪了。他一头栽了下去,成了猎人的战利品。

风筝沉默了。

其实自由真的只是相对的。

鸟是自由的,但是所有的动力都来自于自身,显得既坚强又脆弱,一旦他自身遭遇重创,将一蹶不振。

而风筝呢,却是没有自由的,不过,他受到风力与人力的博弈而飞翔,得到了两种力量的支持,反而却可以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样看来,自由和孤独往往是结伴而行的。

新闻午报痛斥CNN,好心办坏事!

《新闻午报》昨天在自家网站上刊登了一副广告,直接向CNN挑战。对于身处当下的上海报业市场的《新闻午报》而言,这样的举动似乎有借机炒作的嫌疑。不过,《新闻午报》也许不会料到这次CNN不会有多受伤,相反,还占了很多便宜。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根本不知道CNN是什么玩意!不过,现在好了,CNN以一个被全世界都关注的姿态走到了中国的普通百姓面前。

或许,我们说自己接受信息的渠道已经足够的多,可是我们也难以否认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在很多人看来,反对CNN是一方面,但是去了解CNN也是一方面,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而且中国人素来优柔寡断,凡事喜欢冷眼旁观,若不能有把握调动所有人的仇恨,就不宜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

更何况,CNN是什么?它是媒体!媒体靠什么活?靠的就是知名度!靠的就是关注度!靠的就是注意力!所以,无论如何,CNN这次白捡了一个便宜,至少,原本并不一定知道CNN的《新闻午报》读者,这次却知道了有这么个玩意!可是呢,《新闻午报》也不会吃亏。有的时候处理一些公共事件的态度,很能代表媒体的性格。虽说,我曾经订阅过18个月的《新闻午报》,但是也只是到今天才感觉到他的可爱来。

好心办坏事,看来天天在发生!

三十岁的大男人8:失眠+失语+失身

前段时间,睡不着,失眠了。要命的是身体想睡,精神却亢奋异常。所以,清醒的头脑和一个疲惫的身体对抗了一夜,让人疯狂。

 

也许是喝了咖啡的原因,在死亡的道路上,我又多选择了一个加速器。即便多加了糖,最多是让咖啡因的气味稍微好闻点罢了。让我困惑的是,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越喝咖啡就越是睡的香,真没想到感官功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也是那么的麻烦。不仅如此,还引起了其他的问题,比如失语。这个症状已经出现好久了。

 

过去我多少为自己的辩才沾沾自喜或者说,自己表达问题还算清晰。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在说话的过程中,总是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或者突然之间卡壳,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让周边的人等我半天,完了才知道我『只有这个水平?』我也很郁闷,我又不是那些说假话的记者,干嘛要给我这样的惩罚啊,我可是靠这张嘴吃法的啊,老天,别这样对我。

 

可是,老天爷也很郁闷,今年发生的一些事,还真不是人做的,你们这些家伙今天这个门,明天那个门,搞来搞去就是把身体当作玩具,你们大概都觉得自己的修为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已经需要用精神来体现,至于平庸的肉身已经不是值得尊敬的玩意,谈不上什么『失身』,本身就没有身体嘛!

 

这样也好,我想,我为我失眠和失语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理由,在这个全民失身的日子里,我这点寄托在皮肉上的事情,已经不算是事了。

《体育画报 泳装特刊2008》上市,看上去更像是艳照指南

体育画报 《体育画报泳装特刊2008》终于上市了,错过了2007版,我第一次拿到了这本杂志。

本打算在回家的路上一气看完,却不料翻了几页,就不敢继续往下看了。我怕自己会沾上『公车色狼』的印记。公共场所,确实不宜看这本杂志。

即便回到了家,还是不能随便看的。终于等到夜深人静,在仔细看上一遍。看完了之后,又觉得自己幼稚至极,毕竟还不是《花花公子》嘛,没啥了不起的。

不过,并非我一人大惊小怪,和我有相同担心的大有人在,起码这本杂志的编辑就有一些表现。这本特刊,看上去以拍摄地点区隔了几个板块,在每个版块的结尾处,编辑不忘记提醒你要记得上他们的网站看更多的照片。换句话讲,你不得不将你刚刚看过的一些东西仅仅当作一道前菜,真正的大餐不在这里。

按照我的传统思维,已经不得不把这些照片纳入艳照的范畴之类了,但是更加艺术化罢了。欣赏的人也不会被冠以偷窥的嫌疑,更谈不上需要给道德规范了。

有赞助商的赞助确实是一件好事,对于赞助而言,有这样的一个好的平台,更多于自己的付出。对于读者而言,10元钱除了可以买到一本『艳照指南』之外,更多的还是冲着这双标价39元的品牌沙滩鞋去地,应该不算亏本吧,我想。

《午夜场》杂志创刊

我真的不想把每一份新创刊的介绍写的像广告软文一样,但是我也真的只有这个水平。

这本杂志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名字,是的,《午夜场》,一个很棒的名字。我曾听说杂志的名称是一本杂志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我断定,这本杂志已经成功了一半,刊名诱人,资本『雄厚』啊!

翻看杂志,让我联想到10年之前的《通俗歌曲》摇滚版,二者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用音乐尤其是摇滚音乐叙述故事,而这个是用电影,尤其是惊悚电影叙说故事而已。甚至,前者还是毫不列外的提到了玛丽琳曼森,这个让我曾经感觉惊悚万分的另类摇滚乐队!我这时又遐想,这个编辑是否也是因为曾经看过后者对于这个乐队的报道而记忆深刻呢?

自以为是的影评、具有话题性的乐队、不厌其烦的碟榜。这些都可以接受,只是希望更好更精更大众一点。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本杂志里所采用的图片。影碟的封面、电影花絮,没法再糟糕的图片,使得各篇影评变得无力,让人的阅读趣味大减。这一定是这本杂志的死穴。

编辑说的也对,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惊悚片的超级影迷,你一定不会拒绝这本杂志,并且会耐心的阅读下去。不过,问题是这本杂志作出来的最重要目的还是让一些喜欢电影的人可以更多的了解惊悚片的魅力。而那些超级惊悚片迷,也许他们主动搜集的信息要比这本杂志上能呈现的更多更快更全。

看来,提升版式及图片质量,才可以有机会体现这本杂志里的文字真正的价值。因为我们是容易疲倦的。

另外,有一个部分,我应该问销售的摊贩,为什么零售价是12.8元,但是内页的定价才5元呢?难道价格是可以乱定的么?奇怪!

最后说一句,这本杂志的合作方《流行歌曲》,也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杂志之一,我依稀记得他的歌词征稿栏目,曾给我很多的幻想。

马英九真的能代表台湾的未来么?

不出意外,马英九以超出约221万票的优势当选了所谓的『中华民国』的新任“总统”。在选举过程中,马英九承诺将以『积极的、谦虚的、廉洁的、全民的』态度,『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带领台湾2300万人民过上好日子。

先不论那些近乎完美的领导风格靠什么来实现,但至少摆在所有台湾人面前有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处决台湾『贪官』陈水扁?

只有正确,果断、快速的处理好陈水扁的事情,才可以接近马英九所期许达成的『廉洁的』承诺,并彻底斧正2000年之前国民党长达50年之久的『黑金政治』不良印象。而这仅仅是安内的第一步。

未来4年,真正决定马英九成败的还是台湾的经济力表现,也就是台湾的民生问题。而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就将成为决定此表现的关键因素!我的疑问由此而生!

马英九真的能代表台湾的未来么?如果马英九寄期望大陆默许他的『三不政策』(不独,不统,不武)得以维持,是否显得太过一厢情愿?试想在这样的前提下推行马英九的其他解放、提振台湾经济的措施,又置大陆立场何地?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而言,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既然大家都在玩这个游戏为什么没有勇气去担当呢?如果因为一个政党的利益,而损失2,300万人的前途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我还是那句老话,台湾不是只有50年的历史,台湾也不仅仅是现在2,300万人的台湾。我们都还有后代,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未来!

很明显,现在的两岸现状并没有为子孙后代的利益着想!

《时装L’OFFICIEL HOMMES》创刊

 来自法国加鲁集团下属《L’OFFICIEL HOMMES》的中文版《时装L’OFFICIEL HOMMES》于3月创刊。这本双月刊的创刊号居然还是一份双号合刊,也算是开创了4个月共一本杂志的先例。

杂志里面还是有些特别的内容,读起来很有意思。同比国内其他男性杂志,或许自有其高明之处。但是或许是因为众多时尚界名人对其褒奖有加,又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名不符实的味道。然而,矛盾的是这些明星们的品味和他们的实际素养本身就不能成正比,所以,无需太多关注在他们的身上。

喜欢杂志的人,可以阅读下222页的《情色大亨风流运史》,编辑将三本成人杂志(《花花公子》、《阁楼》、《SCREW》)的创始人的命运做了一个简单的类比,也算是杂志史上的一段趣闻吧。喜欢建筑、摄影、服装设计、艺术方面的朋友也可以找到一些入眼的东西。至于音乐、图书、电影则显得有点苍白,估计是找不到好的撰稿人,有这方面的高手,可以自荐,我想他们很需要。

整本杂志在版式、图片上已经无可挑剔,基本上在国内已经属于第一级别。但是我对于其母刊主编对于这本杂志的社会使命的陈述,还是颇感怀疑。中国男士自有自己的风度,一个视中国为『新兴国家』的妇女,真是没有见识!

当然,和这位妇女一样,还是有一些自以为是的文章。不过,好在我们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哪有时间关注所有的东西呢?总体阅读感觉还是对得起20元人民币的。

《第一财经周刊》杂志正式创刊

标榜中国第一本每周出版的商业新闻杂志《第一财经周刊》终于出场了,何力在发刊词中为这本杂志的诞生找到了四点原因,即全球化的商业时代更加多彩、中国特色的市场制度日趋成熟、中国财媒竞争进入品牌化、第一财经已经成为专业的财经资讯供应商。由此,在这个前提下,具有专业深度及品牌优势两大基因的《第一财经周刊》似乎将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市场中大干一番。同时谦虚的何力先生又借阿兰佩雷菲特之口,向读者发出邀请:『我们一道干吧!』嗯,你准备好了吗?我打算迟点再说!

我听说这个世界的繁荣从来就不是为了多数人而准备的,但想不到的是所谓的精英也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是的,在这个商业时代,当信息被冠以速度进行表征的时候,文字已经失去力量,思考已经缺乏激情!

在这个商业时代,我们从物质收获了不同层次的满足感,甚至这种满足与被满足的渴望还成为『进取心』这枚硬币上的两面,当我们停不下我们的脚步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问过自己:是否已经把握不住了。同样的商业时代,我们对于资讯的渴望一点也不亚于患有强迫症的投机者。每天逼迫着自己,却难有时间耐心的进行深度分析,于是大多数平庸的人就成了一块类似于走字屏的机器,文字几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影响过他们。

“胸大有脑”不一定是好事

男人对女人有很多误解,有的是故意为之。

一些憨厚的科学家就自觉肩负使命,以澄清诸多误解。

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美国社会学家艾温·罗斯戴尔女士在对1200名美国妇女做出的一项关于『胸部及智商联系的相关研究』后发现:女性的胸部越丰满,她就越聪明。胸部丰满的女性,智商要比普通女性高出10分左右。甚至那些“中号”女性的平均得分也比“偏平胸”的女性们平均得分高出34分。

这是让大多数男人都很吃惊的新闻,因为『胸大无脑』这个词总是被一些大男人用来形容一些女人。甚至也是一些自诩『胸小有脑』的女人用来贬低同胞缺乏『内秀』的标准说辞。

而今,一切都变了,事实颠倒了个。

男人会觉得惶恐,几乎很多有钱又缺德的男人总是希望『胸大』的女人真的『无脑』,那样简简单单好控制,以便自己可怜的智商还可以掌控那些美丽的女人。

但一些『胸小』的女人会更加惶恐,人不怕自己比别人丑,但是怕比别人笨。美丑是可以看出来的,无法更改,所以可以习以为常。但是如果连聪明与愚笨都会写在『胸前』,让人一眼便知,那可真是一件要命的事。

接下来,除了更换一些男人和一些女人的旧有认识之外,是否还蕴含了丰富的商机?

美丽的女孩,想让自己看上去很聪明么?那么就……

谁知道呢?

有多少男人败在女人手上

一个优秀的成年男人和一个平庸的成年男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各自拥有什么样的老婆。用没水准的话就是说,他们背后的女人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就能决定他本人乃至他的成就!这句话算是我对一些现象的总结和评判,不是为了给平庸的男人找失败的借口,而是为一些原本优秀而后『堕落』的男人找一个病根。

 

下午和小B一起回忆过去一起共事的那家公司,有一阵子的辉煌。而今,一切都烟消云散。其临界点恰恰是那家公司的老板让自己的老婆进来主事。当然,有事业心的女人我还是敬佩的,不过没有实际能力仅仅凭丈夫是老板,自己是老板娘的身份而进入一家公司进行管理的最终结果,基本上是得不到什么尊敬的。

 

在金庸的小说里,也有不错的解释。威震八方的神龙教及洪教主,在教主夫人进入之前,所有教众是团结一致,教务欣欣向荣。一旦教主夫人进入之后,培植自己的力量,将一帮老教众赶走杀绝,到最后,神龙教的瓦解自然是读者自身就可以预测的事情。这算是一个笑话。

 

除了那个效力过的公司之外,我身边还有很多地方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我认识的一个人,算是我的长辈吧(说实话,刨去亲情不说,认识这样的人不见得说的出口)。已经被他那『亲爱』的妻子剥的什么都不剩了。也许是有点钱惹得祸吧,他不敢认亲戚,说的话总是出尔反尔,『信义』这个词仿佛从没有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不知是何物!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总结为『怕老婆』,未免太可怜了吧。 

唉,这样的例子其实仔细一想,还真的到处都是,身为一个男人,一个在这点恰恰做的很优秀的男人,我不禁为那些同胞感到惭愧!问世间男子,你为何没有自己的骨气,失去自己的原则,而甘心败坏在那样的女人手上?值么?婚姻法上没有规定你们不能离婚吧!

看《士兵突击》会流泪的请举手!

我是一个耳根比较软的人,听卖碟的阿姐说《士兵突击》好看,就花了8元钱买了两张碟。28集的电视剧熬了2夜一天,全部看完。看完之后,才知道自己不仅仅是耳根子软,连『心思』都很软,居然不止一次的落泪。真是佩服死了这个编剧。

于是我拼命的向好朋友推荐这部戏。而且还故作深沉的点拨他们:『如果你们看了这部戏会不由自主的落泪,那正是因为你缺少了那些东西并为之而哭泣』。这句话真是一篇绝佳的影评啊,我心里暗自的想。

是的,我为什么会哭泣呢?难道真是这个编剧厉害么?我看编剧的厉害在于知道我们缺少什么或者说失去了什么!我天真的把这部戏的核心六个字『不放弃,不抛弃』与我自己的座右铭『不要怕,不后悔』进行对比,感觉在鼓励指数上,这两句都不相上下,但是从实际的作用来说,我却少了一些坚持和信任。复杂点来讲,就是许三多把『不放弃,不抛弃』当作了一种信仰,而我仅仅把『不要怕,不后悔』当作了一句警言,一句座右铭。

对的,我少了一份坚持和信任,对于这六个字的坚持和信任!没有相信这六个字最终的力量。更没有把这六个字当作一种信仰来遵从。所以,我会流泪。感觉到了那种紧张,由此而慌张,由此而不安,由此而难堪,由此而落泪。朋友,你呢?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普知』中国?

美国老牌杂志《Reader’s Digest 》(中文名《读者文摘》)终于耐不住寂寞登陆中国,下周二(2008年1月8日),这本杂志的中文版《普知》即将在上海全市的东方书报亭上架。借助德高的户外书报亭侧身广告渠道,《普知》有了与读者的第一次接触。在这之前,利用这个位置进行刊物宣传的媒体还有时尚系列平媒产品、现代系列平媒产品等国内一线媒体品牌。

毫无疑问,国人对《Reader’s Digest 》的认识一定比不上源自甘肃的《读者》杂志。在号称国内单期发行量最大的本土杂志《读者》面前,《Reader’s Digest 》的中文版《普知》将靠什么打动你我花12元去长期阅读呢?在这本《普知》上,我们真的能见识到所谓的『一针见血而精简的文章主义』吗?这是我疑问,也是我的期待!

听上去,『普知』一定是一个熟悉中国的人(不一定是中国人)给出的美好期许吧。普遍的知识?可以普及的知识?普天下都需要知道的东西?不过,说实话,这个名字对于一本在中国成长的杂志来说,意义不会比《Reader’s Digest 》(及《Reader’s Digest 》中文版)更大。在我们身边的这个烦躁的时代,谁会对一个新事物花太多的时间去感知?只是大家对于『遥远』的渴望,才让《Reader’s Digest 》有了这个机会。

我再想想《读者》,在我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有幸接触并喜爱上这本杂志,心里不禁向她致敬!

『芝麻官』上市募资助日本人恢复民族记忆!

在全国各地有100万家直营门店,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南京等中大型人口密集城市,几乎每隔300米就可以看到『芝麻官』的招牌,超过300万人的员工规模,超过BHL、TMT等国际知名快递公司的物流网络渠道,每天服务3亿人次的零食需求,涉及到餐饮、物流、能源、广告传播、制造等不同领域……这是一个可怕的公司!

『芝麻官』品牌源自“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句中国最出名的励志格言。其创想人(即创始人兼首席臆想官)安北先生,混迹胡思乱想界近30年,有丰富的胡思乱想经验,这次,他力推『芝麻官』在没国那厮大课上市成功,又是其在业内的最新战果。

『芝麻官』从基本的“烤红薯”市场做起,以收编中国几大重点城市的零散烤红薯商贩为起点,整合了30万个摊点,并为100万人提供了基础的就业保障。将“烤红薯”这个街边食品,成功的进行的市场细分,分别针对乞丐、老百姓、白领、老板、警察、小偷、抢匪制定了不同的产品包装及销售策略。

一举解决诸如乞丐的温饱问题、老百姓的菜肴稀缺问题、白领阶层的美容美体问题、老板的黑心问题、警察的大肚问题、小偷和抢匪的定位问题等等。

『芝麻官』为警民联手共建『天下无贼』社会贡献了自己的超级力量,甚至将全球免费服务热线都改成了011,以呼应警察兄弟的厚爱。

『芝麻官』还赞助了『一天一个红薯』计划,与著名的品牌『堵累死』的『一天一次安全』、『埋蛋牢』的『一天一个汉堡』一起,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天一份套餐』,深受大家喜爱。

精明的『芝麻官』团队还开发出『食众』的广告新模式,只要每天吃饭的人都是『芝麻官』可以覆盖到的精准受众。除了全国130万直营店的直接覆盖之外,『芝麻官』还在全国重要的机场、码头、戏院设置了『芝麻官』旗舰店,保障每日直接到达3亿城市人口,节间覆盖13亿『食众』市场。并据此推出『食众传播』新公司,并一举歼灭所有的传播模式。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为前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江南不见冬”。

『芝麻官』创始人兼首席臆想官安北先生表示,目前不打算把『食众』拆分上市,因为他认为中国还没有哪一家广告或传播公司值得大众花一分钱。这让人联想起前不久安北表示过将市场上所有传媒股悉数收入帐下的传闻有点矛盾。

至于『芝麻官』为什么选择在没国上市,安北表示,主要是想用没国的钱,来开拓没国及其周边市场。而『芝麻官』此次上市,股价飙升至每股50万美金,已经从市场上拿到超过100万亿美元。

安北还表示,『芝麻官』将赞助日本人的『恢复民族记忆』计划,以协助该国从上至下的集体失忆问题,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但是会采取哪些措施,安北没有透露更多。不过,安北现在正在积极联系国际知名的兽医研究者,也许,成立一个记忆恢复中心是他会采取的一个动作。

在参加完记者招待会之后,安北按照既定行程搭乘『芝麻官』号航空母舰回到『芝麻官』的总部黄泥湖,留给世人的是一连串问号!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恕不核对)

别再恶搞『博客』了!

『客』这个词一开始就并没有指望让人觉得很『爽』的意愿。但是大家还是一个劲的说『客人』、『宾客』之类的忽悠话。到了现代,更是高『客』满座。『剑客』、『侠客』、『吃客』、『食客』、『游客』、『PIAO客』、『播客』、『博客』……唉,好一个『客』时代。当然,我不是有意要把这些不相干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但是你不觉得这些身份有可能集于一身么?只是自己并不希望如此罢了。

我在写『博』,渐渐的就有了被『博』强JIAN的感觉。打个比方,我明明写了一篇“值得一死的『气概』”的文章,但和讯的管理员却恶搞了我一把,换了一个名字,曰『发现妻子与网友不耻的对话后,他却自杀了!』,你说我不是被他搞倒,是什么?

再面对着单篇2000多独立IP的流量之后,我不知道是该感谢还是该痛哭?这和一个穷女子被强JIAN后再面对着救命钱的那种感觉极其相似。管理员说不定还觉得自己是救世主呢?这和PIAO客的心态也TMD样!

要做个好博客,就要能拒绝『恶搞』,经受得住流量的诱惑!你说呢?可是我们能做到么?

九年不见!

九年不见

回忆从何而来?回忆因什么而美丽?回忆的主角应该是什么?

当一连串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选择『朋友』这个词。

同学是『纯真』的朋友、同事是『信任』的朋友、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是这个世上最完美的朋友,共过性情,通过甘苦,夫复何求?

昨晚,从上海站最后送走了老赵和子涵他爸的时候,如果说心里没有难过,那是假装自己有理性思维罢了。但我实际是感性的,而那样的告别,尤其是在挥手的瞬间,所有往事都在一挥间让人的心在悸动。

我们五个人已八九年不见,但彼此的印记不仅仅是从一张照片开始,更不是一张照片的结束。

回忆在学校的三年,回忆在安达尔厂的三年,回忆在学习工作之余的六年,想起在安庆的长江电影院、新华书店、天意卡拉OK厅、安达尔的食堂、焚烟亭、不知名的桌球厅、某人的出租屋内、某个朋友的餐桌上、每条大街小巷里,都有过我们在一起『无所事事』的身影。

当我们习惯性的将一些没有滋味的日子定义成无聊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我们这帮子从农村来的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够好,不能继续高中的学业,只好将自己全部交给了父母亲戚(也包括自己)『局限』的认识,选择一个学费便宜,毕业之后就能分配工作的书来读读,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居然』沾沾自喜!

时至今日,我们又能坦然的将这种经历当作一种很自然的磨练,尽管会感慨时间浪费了、孩子多大了、年纪渐老了、事业成就还看不到影子了等等。

可是,谁说这不是一种财富呢?

……

九年不见,一切都变了,但一切都没有变。

值得一死的『气概』!

其实我很少谈论『爱情』这个话题,即便是与朋友聊天,或许『情色片』比『爱情』更能让我有话可说。可是昨天听到一个故事,关于『爱情』,我宁愿相信这个故事只是虚构,不过却是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场悲剧。

故事说,一个理想化的男人,一次无意中发现妻子与网友的QQ聊天记录,看到了一些不耻的对话,虽然并不表示妻子有任何的出轨行为,不过,这个家伙却无法让自己接受。于是他暴躁的质问他的妻子,而他可怜的妻子却表示并非故意。

他很快平息了自己的愤怒,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要和她平静的分手。他给自己一个理由:既然没有『忠诚』,就不需要在一起。经过了一番麻烦事之后,他们终于分手了。半年之后,在双方父母亲戚朋友的安排下,这对夫妻又各自成立了新的家庭。

不过,这个理想化的男人却始终放不开那个心结。想起前妻的那段往事,内心波澜起伏,难以平静。他仔细追究自己的过失,又实在找不到任何的理由。而面对着现在的妻子,他又难以再有对前妻的感觉,同样有了另一种愧疚!他想尽快的适应新的一切,可是,他无法做到。

这个烟酒不沾的家伙,开始酗酒,开始抽烟,开始泡吧,开始夜不归宿,他想在放荡中麻痹自己,可是他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在重重矛盾中,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在一个午夜,跳入湖中,彻底放松了自己……

一个自杀了的男人的故事,让我很难过。关于『爱情』,更多的是关于『忠诚』,他算是表达到了极致。可是生活不是排练场,不能重来一次。我也自然的联想,若干年后,他的孩子回忆起这段往事,是觉得父亲愚蠢的可怜呢?还是难得的纯真?如果他的前妻想起他们过去的日子,会不会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忏悔呢?还是觉得前夫不过是一个脆弱的小男人?

且不去深入了。我倒是觉得,他死的也有价值,起码告诉了我这个世上还有人如此的忠实于自己,忠实于自己的价值观。即便在我们看来,显得有点愚蠢,但至少比那种『摇摆』要高尚百倍千倍!

因为我相信他不是那种脆弱的人,我更加的相信他的价值观,纯真的可敬!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坎坷,肉体上的磨练更是一件好事。不过,在个人价值的操守上容不得半点敷衍和背叛!尤其是对于『爱情』和『忠诚』!

他想起他对于这份『爱情』的承诺!不允许背叛!不允许有侮辱!不允许有任何的杂质!要清纯,要真实,要源自内心,要全部的爱!更要有值得一死的『气概』!

所有谈论『爱情』的人,都应该向他致敬!

把你变黑

爸爸把灯关掉
希望朱注可以早点睡觉
朱注不肯
还拿出爷爷带来的手电筒在玩
威胁爸爸:
“把你变黑”!

呵呵!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魔术师
可以把黑夜变出来
也可以把爸爸变进黑夜

朋友的生日

今天应该是我一个朋友的生日。我没有去确认,打算晚点时间发个短信试探下。我记不清了,有点难堪。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我的朋友不多,好朋友更是屈指可数。可我对数字的记忆能力实在要命。所以我知道他的生日是阳历127.但不确定是12月7号还是1月27号。我这个家伙!

我和他在96年的冬天缔结了友谊,那个时候叫做哥们情谊。我现在更乐于用『友谊』,感觉这个词代表了『信任与忠诚』。那个时候的我们,正经历着由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难免有点浮躁,难免有点不适,可正是这样,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有了多一种认识,对人生有了多一点理解。

我们这帮从农村来的初中生,终于考上了一个毕业后就可以上国营工厂工作的职业高中,除了身份的不安之外,还有对前途莫名的烦躁。如果不是没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大家是不会走到一起来的,也许大家都可以继续读高中,考大学。可是,有些梦开始,另外的一些梦就需要结束。

当我们开始习惯将自己当作一名国营工厂的工人来考虑学习和出路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将自己的轻浮建立在对成熟的误解上。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走进了一家国营大二级汽车制造厂。

我们在一条相同的流水线不同的工段里体会着一个现代化工人的原始心态。和空旷的厂房一样,苍白,迷茫、空虚。

等我们看似都接纳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96年时的我们了。这多少让人感到失落。

我会比较太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他则表现的更加适应这种生活。

我们是在99年的3月分别的。

他现在在家乡买了一栋不小的房子,有一个很好的妻子和一个很可爱的女儿,还继续着一份稳定但辛苦的工作。

我现在在异乡租着一栋小房子,有一个很好的妻子和一个很可爱的儿子,和志同道合的人创立了一家小广告公司,当然,离不开一屁股债务。

我和他大约共同学习、工作了6年,前后交往了12年。我庆幸生命的前1/3与能他为友,期待后面还要继续,更奢望来生还要再接再励!

今天,先祝福他,我的好友陈闻泉!

生日快乐!

万事如意!

画个凳子给你

朱注和爸爸一起去火车站接奶奶

火车晚点

朱注要和爸爸多等一个多小时

爸爸对朱注说

我们得找一个地方坐一坐

朱注安慰爸爸我来想办法吧

过了一会

朱注告诉爸爸

可惜我没有带蜡笔来

要不我就可以给你画个凳子坐坐了

神秘的『七人会』揭开面纱

七人会神秘的『七人会』近期即将揭开神秘面纱!『七人会』是一个来自传媒圈的神秘组织,由混迹媒体圈、广告圈尤其是台商圈多年的资深人士非自发组成,致力于成为大陆传媒圈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次峰会由『七人会』主办,旨在搭建一个现在还能在台子上的企业与即将登台表演的一些企业的桥梁。为各位企业主早日登上市场之台提供真知灼见、激发商业灵感、寻求变革的力量。

『七人会』据说成立已近30年,但从照片上成员特征中丝毫感受不到,本博也未能联络到相关成员,故只好留此悬念。

承办单位『台疯传媒』是新近创立的广告新牌。创始人小过同学也是『七人会』难得的几位男性会友之一。江湖谣言此人目前还是单身,本博未经允许代为征婚(谢绝中介!谢绝佣金!谢绝诈骗!)

『七人会』主力成员也是首度特许本博独家刊发此照。据说,各位成员曾表示,需要低调行事,请各位媒体友人勿转贴、勿刊登、勿谣传、勿诽谤……尤其是台商圈类媒体从业人员更勿擅自使用,违者本博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另外,本次峰会还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非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七人会』专门委托本博表示感谢!

注:以上为此次峰会主办方『七人会』新闻独家稿,纯属胡扯,故独家授权『私人媒体』使用。

《milk新潮流》创刊

一家位于天钥桥路肇家浜路的东方书报亭,今天中午摆上了一份新创刊的《milk 新潮流》。摊主说今天只拿了两份“试试看”。

早在2个月之前,古迷们就在古仔部落格上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了解到一个新词『GEEK』,该刊物还以无数其他词汇予以定义。按照这个定义,无数人将被纳入这个范畴之内。

我是『GEEK』么?我不用IBM,我用ASUS;我不戴手表,我没多余的钱;我喝星巴克,但不知道怎么冲杯好喝的咖啡……严格的说,我根本离『GEEK』还很远,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收入的曲线下降,我或许会离『GEEK』越来越远!

可是做『GEEK』好么?这样的文化现象如果有缺席会代表什么?对社会的参与度不够?与社会脱节?好象是,又好像不是!我糊涂了。

其实,我就是不适合讨论文化的人,没有文化素养,哪有对文化的见识呢?

这份创刊号应该得到了“谷歌”的大力支持,“谷歌”的宣传册得以创刊号别注面世。

文字被大家活活整死了!

很多年之前,我一直渴望做一个自由撰稿人,就象今天我所知道的『许知远』这样的人。可惜我读书不多,记性又极差,有的时候要不是翻看日记或者博客,还真的不知道自己过去都做过些什么,更不用说看了几部书就可以记住几篇什么美文了。

我也曾斗胆给一些刊物投过稿,比如《诗刊》、《散文》等,编辑也有回信,除了鼓励之类的话,也有一些报读什么卤熏文学研究所进修班的宣传单页,难道『文学』可以培养的么?这让我有点担心。

后来,我不在做什么文学梦。把自己的那些所谓灵感渐渐交付在自娱自乐上,写点牙疼的现代蒙侬诗,用听到耳烦的粤语歌词拼凑组合出一些新的词,并视为原创…..渐渐在别的方面给了自己一些可以发散的空间。

我喜欢想象,至少在这样的思维下,我可以觉得生活多姿多彩点。我的视力并不好,我懒得分辨色彩,色彩本身对于我而言,没有多大的诱惑力,我很难理解美术。这很奇怪,这矛盾么?

所以,我还是喜欢黑白的文字。

可是,今天,我感觉到悲哀,文字就要死了!

我看不懂新新人类的『火星文』,感觉恶心、呕吐,甚至要歇斯底里,真想怒骂这群人,可是我又做不到;我痛恨虚伪、苍白、无力、肤浅的平面设计,领会色彩的能力甚至比我还要低级许多,我依然感觉恶心,不堪;我厌烦噪音垃圾、视觉污染、人情冷淡……

而这一切,都在告诉我,文字就要死了!

书店里的书还是畅销,可是买回去看完全本的又有几个?

大家都在评论易中天,可是有几个人愿意花时间去仔细看看三国?其实大家说完易中天之后,还是没有去关注三国。难道易中天早已了解世人的心态?

我承认,我的周遭到处充满了这样的人,拿着文字作掩饰,拿着文字当符号,觉得可以代表自己的某种身份和某种社会状态,代表了他还活着,还麻木的活着!

是的,你还活着,可是文字呢?却被大家活活整死了!

同样,即便没有周遭如我表述的那样环境,仅仅是如我这样的文笔,这『文字』也早晚被我整死!届时,我有资格陪葬其左右么?倘若有,我会那么做么?倘若会,后人允许么?我深思!

『台蜂』来了!

好多事情总是在千回百转之后,你才会知道它的真正价值!

我第一次听小过说『台风圈』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这个和『风神榜』有多少类似之处,即便有,意义又何在?直到郭松清把这个logo设计出来之后,我才知道,我差点错了!

郭松清给了这个logo两点意义:第一,是一个蜂巢,象征着勤劳和丰收;第二,是『台风』的漩涡中心,象征着一场具有攻击性和颠覆性的台风。

在台湾 ,很多人并不认为『台风』是一件坏事情,因为『台风』带来的虽然有暴风骤雨,但更加起到了调解环境气候、保护自然生态发展的重要作用,台湾人对『台风』反而有着良好的印象。当然,『台风』的生猛、果敢、快速也是这个事物的重要特征。

而现在的大陆台商圈生态,却亟待『台风』来临。

『台商』分布全国各地,相对较为集中的城市就有105个,其中有103个地方设置了『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台籍人士不仅在大陆投资创业,还随着很多世界级公司进驻大陆,成为这类公司的中高阶职业经理人,视为『台干』族群。『台商』与』『台干』族群更带来数量更为庞大的『台胞』、『台生』群体。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陆官方及半官方以服务台籍人士为基础的机构及分支就不下300余家,如各地的台办、台联、台商服务中心等。民间、地下及来自台湾岛内的无背景机构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大陆常驻台籍人士的统计,各类看似都很权威的机构给出的数据却相差极大,从40万–200万不等。其中,以章孝严的台湾台商发展促进协会的160万的数据被引用的较多。

再看他们日常接触的媒体,近年来,『台商圈媒体』的概念在媒体圈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中国台商》杂志就先后以这样的概念与新华网、人民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中国新闻评论网、中央日报中文网络版等国内、国际、两岸重要媒体达成合作。但将『台商圈媒体』放大来看,从1994年深圳及东莞两地台湾同胞投资协会先后出版协会会员内部刊物《深圳台商》、《东莞台商》算起,这类媒体至少已经在媒体圈内生长了13、4年,虽可见其生长潜力之一斑,但是,在这个圈内又找不到(哪怕一本)绝对领先的媒体!于是,大家看到各地协会内部刊物层出不穷,有《苏州台商》、《杭州台商》、《海南台商》、《昆山台商》、《上海台商》等,而号称是全国性发行的刊物却屈指可数,只有《台声》、《中国台商》、《台商》、《台海》、《中国台湾》等几家。而操作者的背景更是官方、半官方、投机者、企业家、学者、新闻人夹杂,参差不齐。

可是,你能简单的说这样的局面有点乱么?不能!

那该怎么办?

现在,需要有一股力量,以第三方的身份,在文化、价值、责任和传播的层次,来分析、提取台商的真正价值,并予以呈现。而这股力量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专业特长:了解台商圈生态、熟悉传媒传播过程、深谙市场行销之道。

所以,当在兴国路的一栋公寓房内,两个70年代后的人,决定将自己在媒体行业、广告传播领域及台商圈内积累多年的经验、智慧,结合起创业激情一并奉献给这样的一个『符号』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名符其实』!

不想上市的媒体公司不是好媒体

很早就听到《投资有道》这本杂志及其关联杂志的运作团队的最终目的是上市,不料早在今年3月他们就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真替这些据说是来自美国道琼斯集团的团队感到高兴。

不过别人上市,我高兴什么呢?

昨天和一个朋友在一家不能无线上网的星巴克聊天,提及他所在的那家广告公司,也是以上市为目标。他对公司清晰可见的上市日程和内环线的一套居室充满着期待。在这样的一家公司上班,想不卖命都难。

可是,我们能给合伙人什么期待呢?

我们也要做到上市?还是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大饼,只可以画不能够吃到?这可是台湾人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应该要坚决制止!可是那些闲人能士还需要什么呢?高薪?高福利?这个又是几家初创企业可以做到的呢?

然而,如果我们说现在做这件事情的目标不包括上市,那可就真的小瞧我们的志向和雄心了!江南春当年看到一个覆盖3000万白领的市场就成就了一个分众,无中生有了一个渠道,也推进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让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分众的市值上。

各行各业仿佛都是为少数人而存在的,当市场上有了一个模板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复制了,最后有了一个成熟的市场,直至腐败、衰落或者出现新的模板。

而今的模板就是以上市为目的的媒体发展模式,一个将概念(想象力)去落实(执行力)的过程(当然,任何一次创业都可以这么总结)。换句明白话来说,就是看菜谱炒菜。

然而星级厨子不是人人都想做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所以菜谱漫天飞,星级厨子还是那么几个。所以,你说中国也许有近万家杂志媒体,几千家电视媒体,几百家报纸媒体,数万家网络媒体,能站在那里说我肚子不饿,我家里可以种田产粮的还是那么几个。

人人爱听的那句鼓励人的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并不是要求每个士兵都要成为元帅,这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这种想成为元帅的心态对于士兵的成长很重要。所以,中国的媒体公司如果可以理解『不想上市的媒体不是好媒体』这句话中对做事态度的要求远比『看菜谱炒菜』的趋利心理来的更为实际的时候,中国的媒体算是真正的在成长了。

宁波人朱敏

当朱敏被众多不相识的人当作电影明星一样簇拥着走出某论坛现场,他一定相信身边的这群人中或许会有另一个他。身材挺拔的朱敏,年近花甲,但从肢体语言上无时无刻不在表露出他还年轻。

当你用心将朱敏从一个陌生人变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时候,你就会开始钦佩他。《环球企业家》杂志今年4月份给朱敏刻画了一幅比其他媒体报道要鲜活很多的肖像。该文作者张亮在文章开头写道:

“从1969年到1971年的三年时间里,知青朱敏在宁波东乡从事着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春种秋收时,他要每天从凌晨2点工作到晚8点。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他似乎始终无法适应这种正规、平凡的生活。于是他加入了乡里的手拉车队。”

这样的的观察或者说猜测确实独到。

演讲的时候,朱敏在语气和语调上有习惯性的后缀,初听他说话,让人丝毫不怀疑他有过7年的农民经历,质朴、纯真,『卑之无甚高论』的谦虚心态显露无遗,但加上丰富、多变、不安的肢体语言,又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的,当高二学生、知青、农民、大学生、公派留学生、技术员、创业者、投资人等不同层级的社会身份由一个人的生命去延伸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呢?

朱敏来自宁波。宁波人朱敏多次表述宁波人『开放』的基因在他的血液里澎湃不息,这个带有乡土气息的表述,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只有当一个人『开放』了,才可以接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好处,比如知识、经验、人脉、资金、机会等等成功的要素就会向这里涌来。可是这种『放开』又是如何可以做到的呢?朱敏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

他引用一个印度朋友说的关于『甘地的不抵抗运动』的笑话,借此来分析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区别。他很惋惜中国人总是把眼光局限在『专业的技术』层面,不能在各种领域放开,无法达成事业的高峰。而印度人则要开放很多,因为圣雄甘地有提示,对于自己不能控制的,就采取不抵抗的心态。所以,印度人做不好流水线的工作,做不了技术层面的工作,只好将自己转向管理层面……在说这个笑话的过程中,他自己笑得很开心,甚至整个身子在沙发上或前俯或后仰,可想当初这个笑话给他带去的震撼和某种启发。

笑话仅仅是笑话,不说笑话的时候,朱敏很认真的对大家说,既然我们左边是富邻居美国,右边是穷邻居印度,那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他们各自的特色。这种邻居论,应该是他世界观的一部分。从某个角度去说,多少代表了一点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

他觉得人的本质都非常的相似,只有坦诚以待,展示你努力工作的一面就是你找到合作者的基本条件。如此『相人有道』,应该是他的“赛伯乐”公司名称的真正含义。

被媒体称为“天使投资人”的朱敏,却质疑一些投资人的心态。他认为当前约有70%的投资人不合格,主要是因为这些投资人总想着去控股,去掌握企业。在他的观念里,来控股的投资人都不是好的投资人。先后投资过500余家高科技企业的朱敏,更愿意在投资中将『信任』先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