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销人思维

我会承认我是一个行销人,但可惜这种承认多少带着一点自我提升的意味。因为行销人该是聪明的,我很愚笨。行销人该是勤奋的,我稍懒惰。我会想,如果我不是一个行销人,或许我就不会想到要开这个网站,无论我的动机有多么单纯,我们的出发点总是因环境而生的,换句话说,我无法控制我自己,不能与环境恶斗上一场。虽然我极力的想做好这一点。

我记得若干年前我看过的一句话说:行销的内涵就是制造变化。我将这句话理解一要懂得如何去复制(学习)、控制(消化)及创造(再生),二要了解什么叫做变化(趋势),恰好这与我的无法控制有点冲突。行销人的准则到了我这里,往往会变成如何“面对”的问题了,瞧,我的能力将我拉回本该我站回的角落,这种局限让我窒息。

我兜了一圈,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我不是清楚。我随着我的思维——这可恶的思维——行走,将此时此刻此地的心情记录。很多时候,我往往只是为了这一句标题而不能自拔,更谈不上做延伸的思考。大多数的行文也是为了解释这个标题,结果总是文不对题。我习惯了信马由缰,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控制,似乎那样我会更舒服,但也唯有那样,我会觉得自由。自由,一个给人快乐的字眼,在行销人的眼里,会是大忌吗?

一坨未来帝

世界杯结束了,托章鱼哥的福,西班牙人获得了胜利。德国人也应该感恩以体现出大度,至少在前几战,你们也得到了章鱼哥的庇佑,如果你真信它的话,就该检讨下自己而不是借哥泄愤,当然,我也不相信章鱼哥的结局会如何凄凉。毕竟,它也有德国户籍。

中国人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就“预测”这回事而言,不同于何种信仰,无论你信还是不信,都会有“结果”来证明一切,是玩笑就会被揭穿,可不幸而言中又该做何解释呢?所以说这“预测”真该是一门科学,得好好研究。但我们的脑子似乎不够,只好借当下流行的穿越来做主题,瞧,未来帝都来了:

夏日午夜,斜树昏灯,三四落寞青年、举杯邀明月,把酒测世足。明日网络红人,当属一坨粪便!

哦耶!来自未来的一坨未来帝如是诞生。

好在中国人从来就没当科学是个东西。反过来那科学也就不当你是个玩意儿了。这样到很轻松有趣、娱乐的很,这不是媒体正在“孜孜以求”的吗?

大众需要的也是这个,与媒体的虚弱或者虚荣无关。虽说任谁一个来看这些事都会感觉滑稽,但一群人围观的效果则会出奇的不一样,那会将一个人的理性化作一群人的感性,将一个人的不得不负责任化作一群人不需要谁来负责任,这样的娱乐态度非常的暴力,也正是根源所在……好在限于个人能力,我将体面的不做深究。

“那只是一坨娱乐一坨秀,不要把围观的人圈在这里,在我的笑话里,早已没有你”……据说未来帝曾这样唱过。

一次性关系

一次性关系是当下人们交往的基本关系

这样的表述多少有点误导的意味,动机不算太单纯,但只要你也可以理解出人与人之间大多存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交往”就好,至于延伸出来的其他意味,不在这次的思想活动范围之内。这种关系,似乎前人也有表述,借“快餐”之名,在网络上早有“情感快餐”的说法,但我无意向这样的说法靠拢,也无需避讳,一次性关系就是一次性关系!如此而已。

一次性关系是当下人们交往的基本关系。是一种不够理性的认识,说法比较偏颇,甚至只是一种“泄愤”的表现,不仅曝露出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无力,也体现了对这个社会的严重不信任,甚至也伤害了周遭的熟人,破坏了生活的氛围。但了解我习惯于这样矛盾、犹豫的表述风格的人一定理解我并不只是在自责,这样的问题,难道只是我一个人有吗?

玩过Facebook或者开心网的人对一次性关系可能更容易理解。每当有人申请做好友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个疑问,我们会真的成为现实里的好友吗?如果会,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交往下去呢?说到这里,大多数人应该会多点认同,这和当年的笔友、网友一样,遥忆当年旧情,问君还剩几两几?但这还只是在线上,于线下现实生活里,是不是也有一次性的困扰呢?

我先解释下,我用“帮扶”这样的生活形态作为证明存在这种一次性关系的切入点太过冷漠,但人际关系也确实是建立在付出与索取的基础之上,这不该回避。

跟大多数热心人一样,本着“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指导方针,我从来不逃避能够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机会,哪怕对方只是第一次见面,或者对方已经是第N次骚扰。因为我始终觉得,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才会怎么对待我,我是在帮助自己。同样,我也像个麻烦一样,会不由自主的找到某人,予以“索取”和“压榨”……

“我帮你,你帮他,他帮他们,他们帮我”本该是一个健康的循环生态,但如果用中国式的感恩心态(一对一)去思考的话,受者难免对恩主会多点眷顾,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回报,而对于求助于己的人则大多是冷眼旁观。一方面,我们不肯感恩,将自己置入求助者的立场去主动支援。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对恩主做到有恩必报。

这样,恩主、求助者和你的位置将会错开,我们的人际交往,就会体现出“一次性”的特点,我帮你一次,你帮了他一次,他……这样的循环或许只有等到我的恩主出现时才会体味出所谓的公平来,但公平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这个循环中,我们(包括我、你、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越发单一,彼此之间没有交集,上下左右缺乏互动。那么,为什么人际关系会是一次性的呢?至于这个问题,我无力回答,如果你有答案或者能给我启发,请尽快帮我,虽然我们之间也许只是一次性关系。

做个秀气的土匪

从现在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目标,要做一个秀气的土匪。这话的来由是分段的。话说第一段在北京和端林聊天,他说他现在是一个土匪。我乍一听没明白。他解释说在国内想做生意,你不做土匪不会抢就不行。我不能假装我一听就能明白,但我还是假装我知道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你要做狼嘛,我懂。我耸耸鼻子。

接着说第二段。话说我正在满腹心事的看着世界杯的时候,F上线。烦心事一般都是在这种时候被渲泄出来。其实你也不一定想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好建议,倾诉本身只是为了想说,想不停的说,想没有主题没有方向没有限制没有范围的胡说一通。善于倾听的人总能找到安慰的方式。F最后祝福我可以做一个秀气的土匪。

秀气的土匪是一个临时动议,我对这个目标仅仅是有雄心,但还无具体规划。从气质上说,我不够秀气,从性格上来讲,我也不够土匪,我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狗头军师。不够秀气的狗头军师形象怎么看怎么像三国里的某个著名人物呢?算了,不诋毁你们的偶像了,我继续崇拜自己吧,从明天开始,猜日出,看新闻,写小字报,做个秀气的土匪!

亢奋点

一切又恢复到正常,我可以像前段时间那样,在闹铃响起后起床,坐下,看看新闻,写写文字。窗外传来过往车辆的咆哮声,这些野蛮的司机在这个时间点上是不是特别容易亢奋呢?我祈祷我可以很快的进入这样的状态,那会让我的一天过得更加快乐。

在饭桌上和家人闲聊,聊起我的不爽,对于人与人之间、对于财富与贫穷之间、对于装与不装之间、对于北京和上海之间、对于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对于一切的一切,我似乎都容易不爽,最后,归结到一个点,就是对自己的不爽,虽然我并不是很厌恶自己,但会因为这种意识,我会很难受,我会很压抑,于是会想着如何去亢奋起来。

或许我已经习惯了遮遮掩掩,不太爱举些实际的例子出来,我并不在乎别人是否更方便的了解我,我也不在乎会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做,我更在乎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在写这类文字的时候,我总会随着心情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或许上一秒是这个意思,到了下一秒,已经换了另一种心情。这种反复太过频繁,我犹豫不决的性情来源于此,我的纠结人生也植根于此。

但我喜欢在文字的背后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好让我可以了解一点点我真实的想法,那想法即便可笑也是单纯的,即便无聊也是善意的,即便无趣也是真实的,就像拜访某处古迹,见到一方墓碑,上面隐约刻上几行文字,记载了此地的由来,你便会耐心的读上几段,就算只是了解到一个信息,你也会觉得踏实。踏实,就是我喜欢的缘由。

而踏实与亢奋似乎是相对的,二者一旦交融,就会是一种前后关系,因踏实而亢奋或者亢奋后感受到的踏实都是一种好的状态,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是踏实,里面是亢奋,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踏实,还多了一层审视,这审视之后的感受,就化作了一种亢奋,让你心情大悦,不在沉闷,管它窗外野蛮滋长!

严肃的娱乐

我现在想狡辩我喜欢足球但还不是球迷的原因,类似于我会因为电影或者音乐而娱乐,但却并不稀罕成为粉丝一样,足球是一种娱乐,但会更加严肃而已。定位成“严肃的娱乐”比较吃力,这是我要“狡辩”的原因。就像昨晚丹麦对荷兰下半场开场后的那个乌龙球一样,严肃到让你不得不娱乐下自己,以减轻自己的痛苦。

我的痛苦其实很简单,就在于我不得不支持我的国家队,但却发现有力无处使。虽然这不妨碍我的其他喜好。我不用牵强的说如果可以支持两只球队的话,那么第一位就是中国队,第二位才是德国队!这并非是显得自己有多爱国,我也用的是“不得不”,意在强调爱国不是为了显摆,而是必须。因为必须,所以痛苦。因为痛苦,所以严肃。因为严肃,所以不得不娱乐。这一圈绕的,你看得懂吗?

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因为对方有我们没有但却想要的东西,譬如德国队之于中国队的钢铁意志,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已经无力,柏杨老头早在30多年前就特别宣扬过,大家都知道,但大家谁都没想过先从自己改起,在中国人身上,要修正的永远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只有自己是忍辱负重的,只有自己是伟大的,只有自己是不需要修正的。

但我喜欢德国队,是因为我知道我的懒惰、我的懦弱和我的毛糙。我正在努力的修正着这些,譬如用这样的方式去维护这个个人站,也算是一种练习。这种练习看上去也是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只是了解它意义的人都会赞成,它该有多么严肃。好吧,建站好久了,容我今天在这里稍微自夸下吧。

奋斗

我不是为了没房没车没权没钱而在奋斗!

我说我不是为了这些,没有人会相信,我说我只是为了这些,我自己不肯相信。真实也好,虚伪也罢,不需要做过多的纠缠,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既然我不能用心去体会你,就不会要求你来用心体会我。但纠缠虽无必要,唠叨还是必然。

理智一点来说,我不觉得任何人的奋斗,都会因为有了这个有房有车有权有钱的目标而变的更加有趣和轻松。况且,目标是一座山,都可以压得住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我等小民又有什么理由高兴?退一步再说了,就算你定下了这个目标,你也不太可能因为这个所以得到这个。这种简单的等式只有在小学数学课本里演算的出来,于现实生活差距岂止叫远?

不如感性一点问下自己,如果为了这些个目标而幸苦努力一辈子,却不能得到一丝半点,又该如何安慰及犒赏自己呢?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不是,就算全世界的人都瞧你不起,你还是要一样快乐的不是?想来到了最后完结处,我们才晓得这一生的目标定的太过现实功利确实毫无意义。换句话讲,如果当初定下了一个让自己觉得快乐,觉得舒服的目标,起码在那个时候,不会有太多遗憾。唯一需要纠结的是在这个漫长无限的过程里,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情。

但奋斗是必须的,无论你有没有目标,这个动作一直在持续着。我可以牵强的将你一切的行为都看作奋斗的过程,说一生就是一场奋斗太过理想派,但谁又会反驳说不是呢?不同的地方也只在于有无这样的奋斗意识而已。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连乞丐都知道要一日三餐(或两餐)的目标,总不能说我们也只有这样的出息吧?当然,有钱有房有车有权这样的目标也不比这点出息高尚多少。很明显,我不是在为这些看上去并不高尚多少的目标在奋斗,真的。

发想力

第一次听到“发想力”是在2005年。我刚刚入职中国台商杂志社没多久,我的台籍领导在谈工作思路和要求时提到了发想力。起初,我认为它只是“创意”的同义词,但随着企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才了解到发想力这个词的独特魅力。今天中午的时候,我还会发布一篇周浩正老师给到编辑人的最新分享,他谈到了发想力对于编辑人的重要。其实,发想力对于任何职业人来说都一样重要。

发想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发”,这个发代表了思路发生的起点,起点决定结果,起点决定方向,起点甚至决定一切,在所谓的天马行空的创意层面,一切都在脑海里随意碰撞、任意组合后形成既符合现实又不乏浪漫的行动路线,并期待达成超越期望值的更高目标,这就是发想的成功路线图。正如每一次的寻宝一样,你的起点选择错误之后,你的终点就只会是一片茫茫。

而发想力的终极考验在于“力”。力的表征是肌肉,是你经过无数寒暑锻炼出来,在你的胳膊上、小腹上、后背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轻易抹去的印记,也是你显得更有生机的缘由。发想力不是在一件事情上的独到,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与你吃饭、唱歌、写字一样的能力,你可以懂得挑剔美食、可以懂得欣赏音乐、可以懂得透过文字看人心,你一样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就某个目标做些现实的发想,让目标看上去更加美好一点,让行为看上去更加务实一点,让过程看上去更加可控一点,让你的团队看上去更加有成就一点。

人人都需要发想力,但我也不否认人人都有,即便他自己也许跟我一样,对这个词还仅仅是一知半解。但事实上,他可能真的已经具备了。具备的不需要多说,尚不具备的,就要多想想该如何锻炼这种能力了。大家将它归结为一种能力,就是想说发想力是不需要任何天赋的,我从来不认为职业人是需要天赋加持的,可以听到富二代、穷二代的说法,不该哪一天会冒出“才二代”这样的无稽之谈吧。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在花同样精力的条件下把事情做的更好一点,让自己过的更充实一点,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一点,只要有这个动力,发想就不成为问题,剩下来,发想力就交给时间去锻炼吧。

知易行难

老祖宗说:知而不行,不是真知。意思就是说有了想法但没有去做,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想法。想法这东西,老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不接地气是成不了思想的,既然成不了思想,自然也就无法指导你去达成所谓的什么目标。

知易行难该是千百年来绝大多数人的通病,所以大家都一样平庸,这点上算是扯平。倘若只是沦为平庸也就算了,最起码不能实践个人的想法,倒还可以做好一颗螺丝钉,安安分分的守在自己的那个小旮旯里。只是让人痛心的是因为错误的知而吃了行的艰苦才叫冤枉。这层意思老祖宗也有过表达,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错与对在其次,合适与否才是要紧。

我对于“知与行”的关注,来自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里的一些表述,很遗憾直到最近才读了一点点,能读懂的就更少了,好在还是受到了一点启发。在知与行的论述上,我得以找出我纠结的原因,还好为人已算成熟,不需要粗暴的将它看作成眼高手低或者好高骛远这类的调侃讽刺。说到底,该如何理顺思路,帮到自己才是根本,哈哈,我甚至都来不及嘲笑自己。

我也不需要庆幸这样的情形在别人身上也会出现,那只是“你认为”的而已,况且这也不算是一种安慰。对于我来说,也许每天完成一点点小事情,靠坚持和积累去完成一件大事件才是一个好方法,看上去笨的不行,但再也简单不过。知-易-行-难,贵-在-坚持!加油吧!

跟沟有关

跟沟有关的话题,可以谈到地沟,也可以谈到乳沟。说起地沟,嗜酒的朋友可能不会记得自己曾在何时大醉后睡过地沟几次,而与乳沟相关的话题,则会有更多的朋友会感兴趣,不是吗?别装了。我确实不喜欢地沟,但是我不能因为它会绊倒几个醉酒的路人就会忘记它的好,大雨滂沱时,是谁在默默的疏导着积水啊?甚至当你大醉时,又是谁在对你敞开怀抱呢?至于地沟油?算了吧,它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而已,如果是用抽水马桶盛的,你会叫它马桶油罢了,实质上与人自己有关,但与地沟无关。

但我不会接着就表态我是否喜欢乳沟,这样的表白过于“天上人间”,会成为严惩对象,被打击是我极力避免的事情。但乳沟的作用却是明显要命的,于是我在财新思享家上说:没有在乳沟里跌倒过的男人算不上真男人!有好事者如下几位追问:

@陈旸: 忽然觉得,思享家男权思想比较盛行啊!
@花慕郎: 如果是是吃奶粉长大的怎么办?
@周炫: 本来不大好意思回复这句。后来忍不住看有谁回复了……诸位都很幽默啊。
@若浮云: 那摔趴下再也起不来的算真男人不?
@邹光: 这种句子算一种同义反复或者声明吧?

什么?让我解释下这句话的由来?好吧,不过是一条乳沟而已,为什么不能给你简单的直接的联想呢?或者我们一直习惯于遮掩什么吗?唉,一条乳沟,绊倒了多少路人!

跟沟有关的还有谷沟,在没有改名之前,google活的还算顺利,但改了名之后,就开始走背运了。要说我们的文化非常诡异,有的家伙改名之后就可以发家致富,而有的家伙呢则背运连连,从这点上来看,名字里带有gou、ge这类发音的字还是少用,这两年忌讳。好事者可以稍微做点联想,注册一个gouge.com之类的域名玩玩?搞不好大哀可以换得大喜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