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 你追求通用组织技能吗?

1949年,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在著作《心的概念》中指出,“知道是什么”和“知道怎么做”,是两回事。

他以外科医生举例,一个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但出色的医学知识与手术技能也不是一回事,手术技能至少不是医学知识的简单产物。外科医生从教学中学到了大量知识,但他也一定要通过大量实践,以学习更多技能。

这种认知适用于今天的“人工智能”。AI知道是什么,甚至知道为什么,即掌握了Know what和Know why,但是,只有拥有几十年实操经验的人类医师,才有手术技巧可掌握,知道怎么做,即“Know how”的部分。

所谓AI焦虑,是指AI放大了某种焦虑,但实质与AI无关。焦虑的核心则是,你有没有像前面提到的外科医生那样,积累了行业Know how?成色又如何?

AI焦虑还有一面,与其说是个人的焦虑,不如说是组织的焦虑。别的团队10个人干的活,为什么我的团队要用50人?我们应该用AI,但没人会用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底层,是许多公司不尊重Know how,与专业技能和知识比起来,老板更在乎自己的理解力和接受度。或者说,此Know how非彼Know how。甚至,其自定义的Know how只是用来戏弄老实人的借口。

而一家公司是否尊重Know how,要看它是否迷信“降本增效”,与减少一元钱的成本比起来,增加一元钱的收入,甚至一百元的品牌溢价,更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Know how是增加收入,提高附加值的基本前提。

Know how是活水,花钱是投资,只有亏本的投资才算成本。降本增效是一把枷锁,听起来很正确,但世上没有那么美好的事,虚幻的目标禁锢了许多企业老板的思维和认知。只有以适量的Know how投资,来提高效能,才是企业该做的事。个人也是如此。

比如说,当下的一个年轻人,如果熟练使用ChatGPT,又懂得一点Python,再加上一点点行业知识(不一定要到Know how的程度),就意味着掌握了基本的通用人工技能,如果你的企业招新人,恐怕很喜欢这一种吧。

起码,在AI进入AGI(通用人工智能)阶段之前,职场人都该有动力去追求通用人工技能,掌握AI时代的基本工具,积累行业Know how,是必然的成长路径。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企业是否有动力去追求基本的通用组织技能呢?

好消息是,我们的“AI焦虑”,远远不及美国来的强烈和直接。或者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和空间还比较多。

连王小川都承认,对比ChatGPT,中国的水准至少差距三年。这三年,足够一家企业建立尊重Know how的组织文化了。

教师节

人到中年,回头望,有四位老师真对我好,我记着。

刘文大老师,给我最重要的肯定和鼓励,我的自信,多亏他培养。他说生活太安逸,就会忘掉奋斗。这句话是警钟,26年来,一直在我耳边回旋。

方荣胜老师,教我包容,不因为做错一件事,就否定一个人。这背后当然有事故。他说社会发展、人的际遇和长江水一样,总是一波又一波的起起伏伏,我不懂,但我信,这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哪怕一直往下,我也坚信终有一天会掉头往上。一开始,他就教我从一条很长很长的时间线上看问题。

张利军老师,一位很有担当的女士,教十二中我们这群自卑的男孩,不惹事不怕事。我的一点胆量,就是这样来的。

刘韧老师,在我迷茫时,给我支撑,教我写作,带我接触最聪明也是最勤奋的一群人,这让我面对人生的下半场,纵使迷茫,依然充满渴望。

以前这些话,我会放在心里,觉得自己没成就,说出来没说服力。但今天看,没成就是因为事还没做对,若一句感谢的话都不敢表达,就太不成熟了。

这十句话送给已完结的十月

1、为什么“人终有一死”听起来很坦荡,而“你注定会失败”听起来就很沮丧呢?在我看来,这两句话根本就是同一个意思;

2、如果你想走最酷的路,你可能需要一架湾流飞机;如果你只有一双腿,那就老老实实的走自己的羊肠小道吧;

3、能把自己做好的人,从来不教别人怎么做,绝大多数事情不是教不会,而是学不来;每天说努力奋斗的人其实蛮可悲,因为能有成就的人从来都是把说这些废话的时间用在了实际行动上;

4、看着镜子里的一头白发,我情不自禁的给自己敬了个礼;

5、哦,原来“无知者无畏”不是贬义。我原以为是说“越是没见识的人越不要脸”呢;现在看来,是说“一个人越不懂越要无所畏惧的去装懂”,反正懂的人也没时间拆穿你;

6、为什么说很多人像小孩子一样呢?因为他们每每遇到挫折,总是先一通乱哭,哭完之后,就像个孩子一样指望有人能帮他解决问题;

7、爱面子的人,朋友总是不太多的,因为他总希望别人只看他光彩的一面,而那种时刻,又是极其稀少的;

8、如果你曾经对人好过,施过一些小恩惠,请务必拿个小本子记下来,毕竟,除了你自己之外,没人在意你付出过什么;

9、有人吐槽人际关系强弱有别,说等到做点小生意才发现,跟你买货的往往是不太熟的人,而不是熟人。继而得出结论认为,熟人都希望你过的好,但也不希望你过的太好。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并没有人希望你过的好,只要过的不找他的麻烦就好了;

10、朋友之间主动示好的一方,往往过得并不太好,所以才有时间跟你来谈谈感情;

贾跃亭要不要先把乐视做好 再谈微信会有什么危机?

“微信是伟大平台,但如果一味追求垄断,无视用户价值,丢掉开放、共享、自由、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之后,未来将会怎样?”

如果这个问题真的来自乐视贾跃亭,我想他确实没理解互联网精神的“开放、共享、自由和平等”需建立在用户的最低参与和管理成本之上。

从结构上说,微信独大或者说所谓的垄断并不会产生问题,它更接近于一个疆界的概念,是没有意识到的存在而不是什么有病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如何参与微信的生态建设,在这个大体系里,共同参与建构规则,调适权利,以释放所有参与者的服务能力。

既然贾先生讲这句话,意思无外乎他有心建立另一个尊重用户价值的平台,只是可惜,很明显他对生态的理解还停留在搭台子的阶段,生态是留住用户的空气,台子谁搭的,一点也不重要。能保证谁把戏唱好才更要紧。

另外,我建议贾先生多看看自家的乐视电视,等哪一天乐视的开机、调台和播片的速度跟打开微信公众号一样快了,再去讨论别人家的事。

毕竟,贾先生跟我这个卖咖啡豆的个体户不一样,牛逼越大,越得干好本分活才是。

这算是一个不认为乐视已经智能的乐视电视用户的忠告吧。

有人从0到1,也得有人负责从1到10

iap_02_deer_aotw

3号晚上,徐志斌在上海,被脉脉的上海脉友会请到浦东做分享,话题跟社群经济有关,我有兴趣,也去凑了个热闹。

徐志斌,微播易副总裁,前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负责人。所著的《社交红利》、《社交红利2.0》对中国互联网及社群生态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与理解。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斌总简单分享了对社群经济的几点看法、几组数据,以及对如何做社群的几点建议,这些内容在他的新书《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里都有交代,我不方便剧透,买书来读收获会更多。

好在斌总开场提出一个问题,也值得认真思考,即“在用户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你打算提供点什么?”

这个问题会难倒伪创业者,比如我。因为我真的相信《乔布斯传》上所说乔布斯为何做iPhone的判断:“消费者永远都会缺一件自己没想到过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创业者的价值应该在于从0到1。

然而,凭心而论,这个判断和这种做法是天才们该有的答案,不适合今天中国的大多数没卖出过一份保险、一双袜子、甚至连心智都没发育齐全的创业者,自然也就不该用来回答斌总的那个问题了。搞笑的是,我们身边又有几个创业者没把自己当成乔布斯一样的天才去做要求的呢?

那么,既然不好回答,不如先反过来问问:“用户真的什么都不缺吗?”至少就我看到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重要事都没人把它做好。

比如说,你花钱买东西,有了天猫、淘宝、京东,按说也够了,中国的电商市场,这几家干掉八成以上,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想买什么,分分钟给你搞定。可是,假货不也是它们一直以来的“痛”吗!没有假货的电商难到不该有吗?

再比如说,你吸收资讯长姿势,既有传统媒体的厚度,也有新媒体的鲜度,运气好的话,还有自媒体的温度,按说也该够了,大家都说资讯早已爆炸。可是,等你看完一天的资讯,真有几段有价值的内容进到你的脑子、你的心里去的?满纸假话、全屏公关!媒体讲个真话,挖点实情,提倡点社会价值难到不是本分么?如今到好,媒体人成了公关人的跟班,还不以为耻的在朋友圈晒各种商家礼品、红包,真的有面子么?

换句话说,我们的用户缺什么不缺什么,极少是由创业者跟用户一句一句交流互惠出来的,恰好是那些分不清真假的媒体见风就是雨,公关说什么好,媒体就吆喝什么,投资人跟着就相信什么,投资人相信什么,新的创业者就蜂拥而上,带着各自的经验背景,用高低差异到连南北极也容不了的理解力生生造出千奇百怪的新项目,再借由公关、媒体循环滚洗,祈求遇到脑残投资人掏钱买单,最后做出什么到用户手里,谁真的在乎过呢?

所以,该不该问问大多数的创业者:“你们真是为了提供新价值而选择创业的吗?”好吧,似乎年纪大点的人创起业来也就这点优势可资标榜的了……然并卵。

再回答斌总的问题,“在用户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你打算提供点什么?”

对我来说,既然无空可填,那就把“做到”调整为“做好”吧。有人从0到1,也得有人负责从1到10才对,做不来开山鼻祖,做个中兴之主也一样是大成就吧!你说呢?(完)

时间都去哪儿了

跟朋友聊创业,他提到时间成本。大意是与其白手起家使劲吃奶的劲做个收入有限、荣誉有限的小公司,不如站在一个大平台上成为未来上市公司的一分子。他指出创业的艰难,更指出每个人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我很认同他的指点。却不自觉的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一瞬间,我承认,我有点怀疑自己一直在浪费时间。

这话也该反过来说。我也相信大部分理智的人都倾向于这种做法,但未必个个如意。譬如我,苦求好平台不得,虽坦然但也惘然。人的际遇各有不同,理论上理解的事,现实里却遇不到,但为了生活,总得曲伸自然,留下青山一座,好展他日之念。

我也愿意往好的方向上去看,有人抬举我,我必定感恩。譬如听相声瓦舍的段子,就学来一种态度:做人,该多用乐观的角度去看事情。这样看,我是幸福且美满的。这就不是浪费了。

所以,关于时间成本这笔帐也要乐观的算,过往的就不追究了,若遇着机会,得到提拔,就该抛掉顾忌,踏踏实实的往前走,还有什么比回头叹气更可悲的呢?

我离快乐又近了

电影《食神》里有一段,说星爷送出第一碗撒尿牛丸后鼓励大家:“瞧,我们离上市又近了一步”。我被这一段搞到笑出泪来。经历过失业失恋这种痛的人总能体会点笑泪交杂的滋味,该有多么难言。而我,也正在学习如何星爷式的激励自己。

前两天,有朋友找我聊职场。其实我也给不出什么好建议,一则过往经历平平,二则为人秉性脾气怪异与常人有别,所得经验分享出去必定害人。但既然是朋友,为表真诚,一两句真心话还是要说的。于是我给到他一条忠告:“别只盯着老板设定的目标,多关注个人在这个过程里的收获”。对应到他身上,就是说不要在意你的表现是否称职,而需在意这次经历有否收获。

我这样的思维基于另一个不太准确的价值观,即“事情做好了,一切都会对”。尽管我自己还没有做好过一件事。

说来也巧,谈完话后,这朋友就不小心被辞退了。给我的惊讶程度不亚于当初他得到那个职位。好在他认为我给到的忠告起到了作用,承受起来倒也不那么艰难。至少表面如此。但我相信,他会对自己也有一番新的认识。这是我们从无数次失意中唯一能汲取到的养分。

我想起99年,从安达尔下岗回家的一幕。在那时,失去一个工人的身份并不光彩。我也将那件事作为检验自己人品的一个机会,结果,我失去了两位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仅仅是因为我盯住了不该去盯的地方。我不该拿自己的认知去评定另一种毫不相干的东西。

另外,我想点别的,如果说一家公司爱才有道、任人唯贤的话,至少会有一些标准能让大家看懂。比如说,如何有才但不可以没人品,如何无才也不至于没位置等等,有了上线与下线,对一个真心想为公司做事的人来说,才算公平。而这家企业也才谈得上成熟。

当然,说回我自己依然不乐观。我的这种个性,除了会自己包容自己之外,还得多烧高香,多遇到几个贵人,才不至于为了一点吃饭的钱,丢了自己以为正确的东西。那多没意思。

每天的固定期待

我并不能理解,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谁还会对内容有一个固定期待?

单纯就内容创作而言,1000铁杆粉丝理论不切实际。如果你相信,你一定会被害的很惨。

在传播业,魏武挥应该是一位被多人尊敬的写作者。他曾尝试在个人博客上挂出小额赞助的标识。摆放的位置也足够显眼,至少让入站读者不好意思说看不到。但即便如此,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他只获得了230元的收入。其中,还包括我捐的10元钱。更令人不舒服的是,有些捐赠居然不超过1元。

这样的实验让我瞬间对读者失去想象。我曾建议左志坚就拇指阅读内一些优质内容进行付费或赞助阅读,理由只是我愿意为此付上10元钱。但这个理由是幼稚的,乐捐方式在这里行不通。我们的消费者还没有养成对内容的分辨能力。更不要说一些因为内容而产生的感恩。

我回想之前参与过的一些公益活动,无论是带着朱注或是独自一人,象征性的乐捐几十元钱,内心既踏实,又能得到一点物质回报,哪里找这种便宜的两种文明同时享受的体验呢?

我原以为读者阅读好文时该有这个心态。不过,我以为的事再一次与现实没有关系。

回过头来,如果没有1000粉丝,如果没有人愿意为这个固定期待买单,内容创作者又靠什么去创作这份固定到来的期待呢?

看起来,谁更需要谁,决定了这又是一个难得公平的市场。

很明显,读者更加重要。况且,读者只是一个过程。我想我要明白这个道理。

怎样拥有一个独立博客

怎样建博客,其实算不上一个问题,但很多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预算。事实上,如果你了解怎样去搭建一个博客,你根本就不会担心费用上的问题。可能还不到一名销售人员一个月的薪资。但你也该清楚,博客怎么建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管理及推广。

但我还是需要向你来介绍下,怎样用很低的预算搭建一个博客。

先来谈谈预算。

第一,你需要一个合适的域名(关于怎么选域名,勉强给你一个建议,一要跟你或者你的产品相关,二要让你的潜在用户能记得住)。如果你通过国内服务商来注册,一个后缀是.com、.net或者.cn的域名,注册费不会超过100元,后续年费也应该在150元之内。但假设你也跟我一样,相信那些愿意帮你在国外注册的服务商,单单这一笔预算,你就可以砍掉一半。

第二,主机费用。在这块,国内外主机价格相差较大。一个相同配置的虚拟主机,价格从90元到900元不等。我会建议找你的域名服务商来一并解决这个问题,你只需花费最低的预算。

去除域名和空间的费用之外,你可能需要考虑雇佣一个懂设计的家伙来协助你搭建并美化这个网站。这笔费用,也是很有弹性的。我们等下在回来说这点。

再谈谈程序。建议使用wordpress来搭建你的博客。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全球有5000万个用wordpress搭建的网站,在技术上你不用操心。其二,围绕着wordpress程序而衍生的应用(被称作“插件”)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插件将在wordpress的基础之上,把你的博客打造成一个真正的网站。

接着,你需要在你的空间里来安装这个程序。具体的安装方法,你可以百度一下,你会发现有很多教程,在网络的某个角落等着与你分享。当然,你也完全可以要求你的空间商帮你搞定,他们会免费来做这个工作。

运气好的话,只要等上个十来分钟,你就能有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己的独立博客了。有独立的域名,独立的空间,如果你不介意预算的话,还可以买一个独立的IP(什么作用?我也不完全了解,也许可以让你看上去更有实力一点),然后,你需要多花点心思去后台好好了解一下你的博客,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如何发文章,如何发图片,如何发视频等等问题需要你自己去慢慢了解。这只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不用害怕。

回到之前的话题,你是否需要花一笔预算,请人来帮你美化这个博客呢?我的答案是不需要。仔细研究wordpress后你会发现,它有上千种模板供你挑选—即便大多数对中文不够友好—更有很多经典的企业模板也能供你免费使用,花点时间挑一个让你满意的应该不是太难的事。你只需要多注意下细节,比如你使用的图片,首页上的企业logo、底部的版权信息、浏览器图标等等,你需要把这些元素做一个整合,使它们看上去有个统一的风格。

当然,如果你不介意预算的话,你完全可以定制一个独一无二的模板。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笔预算也不算高,按照一个销售人员一个月的薪资做标准去衡量就好。

好了,现在你已拥有了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博客。接下来需要发布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以此来影响他们的选择。这些目标会涉及到怎么写博客,怎样让更多的人看到,以及怎样与他们互动、产生信任,并最终影响他们……幸运的是,这都不是我要谈的内容。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会“做”并且“做好”该有多么不容易。但有了开始,才会有机会接近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运营好自己的博客吧。加油!

未来其实没那么靠谱

我一直不太愿意缴社会保险。虽然人在上海,但理想的最后落脚点肯定会是东至或安庆。只是出于各种原因,我将这笔固定支出当作生活成本来对待,以便让自己可以顺利的在上海待上几年。原先也不喜欢抱怨,但随着这笔支出越来越高,而收入越来越少,不由的想啰嗦几句。

对这笔钱的收支,我一向持怀疑态度,也许将来如何如何,但都不靠谱,不值得信任。说句摊尸的话,如果要靠这笔钱养老,那也注定是一副凄凉晚景,活着的意义就不在了。我同大家一样,喜欢完美的结局。

或者,高生活成本也是一个动力。虽然没能力向那些喜欢算帐的经济学家看齐,搞个二三百万回家养老,但不至于最后依靠那笔社保钱却是必须要做好的准备。既然不幸做了一个为别人的过去买单的人,就得积点阴德,不让后人为自己太过操心。

当然,这是一个怀疑论者的腔调,对未来缺乏信心。不仅仅是个人的,甚至也怀疑大多数人的。看着我们这些家伙一拨一拨的被呼来喝去,生下我们的爷娘们该不该痛心难受?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