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

家里来了长辈,是我的姑妈和我的姑奶奶,两位老人一位66,一位76。姑妈早就想陪着姑奶奶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到了今年条件才算允许。我不用将我们家的姑侄关系(无论是姑妈和姑奶奶还是我与姑妈,尤其是我和姑妈)做过多修饰,您只要知道我在小学、职高和初入社会的三个阶段在她的身边待了总共9年的时间,您就了解这根本就是一种母子关系。即便单纯从时间上来拆分的话,9年的时间也不少过我在父母身边待过的日子。

既然如此,“孝顺”就是很自然的,不同于对待一般长辈间的礼貌,而是出于一种由衷的想让她们高兴的心理。就会想着要带着她们四处走走,看些所谓的风景名胜,吃些所谓的美味佳肴。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要问自己,难道去过这些地方,拍过这些照片,玩过这些东西就算孝顺吗?要知道,真正的孝顺可是在平日的细节里。想一想这些年来,很少有给她们打过几次电话,问候过什么,仅仅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去探望上一回……行了,检讨自己的工作也不用放在这里完成,看上去有点假惺惺。我只是想记录一点,我还不算是一个好的孩子,起码在对待某些事情上,还过于简单化而显得幼稚不得体。

之所以会想到这些,源于这些日子以来与她们的聊天,过去很多的片段都会奔跑着从记忆里跃出,连一些极细微的细节都能重新过上一遍,就像数年前在河边洗碗时不小心丢失的一个碗碟那样,从河底被起出来,冲去外表的污泥,它还是那么的光洁、清晰。能够带给你一种久违的喜悦。但这些想法或念头都与孝顺无关,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发自自身的想法和做法。一旦加入了“别人这么想?怎么看?”的考量之后,除了让你的行为看上去古怪之外别无第二个用处。

我会联想到对爸爸妈妈又该做点什么,看上去我还算细心,但每每在与父母的通话里,总隐隐觉得还有些什么事情该去完成。有的时候,我会将这个缺憾归结于自己在事业上的了无长进而无法完成一些现实里的安慰。也有的时候,我会将这个缺憾当作一种生活给到的磨练去开心的适应。心态总会发生着轻微的但却完全不同方向的变化,即便这种变化显得极轻松又自然。谈不上是否喜欢这种变化,至少我已经接受了,或者,我不该计较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晚辈,我只要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就好了,是吧?

周末碎碎念

开心网让我又不开心了,源自一次错误的选择,甚至会怀疑到一些根本的东西,但错了就是错了,既不会去逃避,也无需让自己背负不必要的过多的罪责。算了,不用想太多,做好自己就好。梁伟同学,对不起了,我真的不是有意的。

不想为自己的工作寻找什么借口,既然在做,就要坚持下去,还要努力把它做好。就算我不愿意将自己粉饰的过于乐观,但积极的心态还是需要的,为自己再鼓个劲,加油吧!孤军奋斗的人最值得鼓励了不是?

最近的状态不好,很疲惫的感觉。但又总觉得时间不够,问题是白天大把的时间我再浪费着,夜里大把的时间我又不舍得休息,这算是强迫症吗?如果是的话,我想改,怎么改?教教我吧。

W说或许是受的苦还不够,或许是经受的折磨也不够,所以才遇不到机缘。也算是对的吧,机缘与巧合似乎就是一回事……好吧,不絮叨了,今天外出旅行,高兴点出门吧。送给了解我的人一首歌,周末愉快!

对焦 她的爱 对慢了爱人会失去可爱
记低这感慨 世事变有没有将你淹盖

只一格经典的偶遇已不再
尽量框住目前大概

留住温度速度温柔和愤怒
凝住今日怎样好
捉紧生命浓度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
留下浮光掠影飞舞

每张都罕有 拍下过记住过好过拥有光圈爱漫游
眼睛等色诱 有人性镜头里总有丰收

虽则那即影即有售罄 菲林都已拆走
但是冲动用完又再有

留住温度速度温柔和愤怒
凝住今日怎样好
捉紧生命浓度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
停下时光静止衰老

登高峯一秒得奖一秒
再破纪录的一秒
港湾晚灯山顶破晓
摘下怀念记住美妙
升职那刻新婚那朝
成为父母的一秒
要拍照的事可不少

音乐话剧诗词和舞蹈
揉合生命千样好摄入相部
绚烂如电虚幻如雾哀愁和仰慕
游乐人间活得好谈何容易
拍着照片一路同步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
其实人生并非虚耗
何来尘埃飞舞

当愚蠢再也不能感动人

当愚蠢再也不能感动人
我决定做些简单的事
相信一些真诚的人
说一些直白的话

愚蠢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愚蠢往往可以“感动”大众,这种感动带有的欺骗性来自天生但并非有太多恶意,我们这些大众都会为了某些个体的愚蠢而投以同情,又在一个逐渐成长和明晰的过程里替换成另一种情愫,简单来看,这种关注只是将对方的愚蠢在不觉中替换到自己的身上而已,而这种过程也解释了大众是如何渐渐“麻木不仁”的,毫无疑问,社会因此显得僵硬而冷漠。

与社会的逐渐冷漠相比,上面这段话读起来感觉就算不太舒服也还算有点真诚,但我不期待能有多少人会认同这种模糊的、混乱的认知(倘若还算是认知的话)。我想我只是在自言自语,我原以为我可以不要表达的那么的模糊,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词句来表达当下脑子里想说的部分,嘴巴和手一起努力也是如此。

当愚蠢再也不能感动人,看上去社会会缺少一些同情心,多了一份冷漠。这也不能简单的说大众变的理智了,或许是懂得自由收放情感了,又或者是了解到自己只应该对谁有所珍惜了。总之,更多的人会选择只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不需要猜测,不需要躲避了。这是好事,在我看来,要想得到一个完全的“什么”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在某一个阶段实现某一种局部的协调未尝不可,如果,你可以分得清什么是愚蠢的话,那就避开它吧,不再谈论它,不再关注它,像你离开这里不再回头般的那样的坚决。

人人都该有好工作

昨天做过最愚蠢的一件事情就是排着队去交换名片,我决定下次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就算你是那谁谁谁我都不会这样,除非…除非你是火星人。算了,我承认吧,我是一个蹩脚的销售人,在Steven看来,最缺乏攻击力的那种,恰好这点算是是否有潜质的一个重要依据,尽管也不乏内秀的销售奇才,但是大多数情况之下,遇到过我的人和我遇到的人都会认定彼此太过普通。

无论我们如何赞赏人在后天的努力,但人的性格确实很像在事先被造物主设定过,外向的或内向的,善于表达的或木纳的,往往就真的决定了一件事情的下一个方向。人不太能准确的预测某个事情,也来自人的多变。好吧,话说回头,我就是那个已经越来越不像销售人的销售人,我几乎没有做成过什么优秀的销售成绩。幸好,我不抱怨,如果现在不算是抱怨的话。

Steven认为职业规划类似于谈婚论嫁,他有一个简单的示例:某女士同时被两个优秀的男子爱慕,纠结于此女的是如何做好这个二选一的问题。好比之前的那个案例,某职业人在现有职位上遭遇潜在职位的诱惑,又该如何做个选择?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示例,我不想过多分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这一点几乎不具借鉴价值。但反应到职场变化上,则值得做一点思考,正好有这个问题的朋友可以分享下自己的经验得失。

但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在左右着你我。那就是你自己想要的和能要的是什么?简单点来说,对你来说所谓的“好工作”是什么呢?遇到好的老板,有个好的团队,身处好的行业,朝着好的方向……拜托,在职场上能有几个人全部都“好”?如果这所有的好都不存在,难道就意味着你不会有“好工作”吗?人要自己幸福会有那么的难吗?

有人反驳,如果你遇不到这些的好,甚至连一个都没有的话,那只能意味着你自身有问题了。我不确定这样的论断会很成熟或者公允。但事实似乎总也这样冷酷。是的,有人可以举例反驳,但例证总是属于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失败者(我确认,他过去是个失败者,但总算成功了,运气好而已)。对于那些还在煎熬着的、奋斗着的、还没获得认可的那些人而言,例证简直就是一把屠刀,会无情的割断他通往梦想的绳索。

我们(只代表一小撮分子)都在编织着这根绳索,不是吗……停下吧,早就到了该从容点的年纪,不絮叨了,该干嘛还继续干嘛吧。顺便八卦下,如果梅花网在昨晚之前没考虑过设置黑名单这一说法的话,那今次之后,可能会有哪个胆大的员工提出来,这年头还是有所限制才会体现出更有价值。

台企真的这么想吗?

韩国人几乎已经确认击沉“天安号”是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亲自下达的命令,其目的是为了让他最年轻的儿子金正云接班树立一个最合适的理由。无论是美国的情报机构还是各地媒体,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倒也很一致,而朝鲜方面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911看上去更像是美国领导人精心策划的一个战争由头(抱歉,我无意去伤害谁,在政治家面前,我们都是受害者),而这次的天安号事件也很难逃过类似的揣测。

我用到揣测这个词。无论是媒体、韩国的李明博或者所谓的美国情报机构,都很擅于揣测,尽管这几方的动机和方式完全不同。李明博方面作为最高领导人,势必需要对国民一个合理的交代、解释并有所合理的行动。于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责任人与一个听上去还算勉强的理由在所难免。而相关的美国情报机构,则可以借势去解释早在这类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有过的其他揣测。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为自己曾经的观察找到了一个现实的例证而已。但媒体呢?媒体怎么想?好吧,终于谈到主题了。

台湾的媒体说,无论在这之前的情况如何如何,但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局势不容乐观,第二次韩战有可能会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内突然爆发。不过,这些统统不用关心。媒体说,应该关心的是,假如真的像某些机构预测的那样,朝鲜的飞弹确实已经对准了韩国三星的总部,而在战争开打之后,三星被击毁(应该只是建筑,我的猜测),将会影响到全球的IT产业。如媒体所了解,三星是全球面板、半导体、记忆体及家电品牌的产业龙头,而部分台企正是其竞争对手及市场跟随者。韩战一旦爆发,台企取代三星,获益价值可能超过4000亿人民币。

问题是台企真的也这么想吗?很明显,韩战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被纳入到台企的中长期市场规划里,不可能有哪一位台商愚蠢到敢于赌这样的一个局。但从现实面而言,很多已经知名的大企业确实受过战争之恩泽,譬如前段时间麻烦缠身的丰田汽车。而台企自身最近也已焦头烂额,郭台铭也已经无法面对十一连跳的问题而亲赴深圳了解情况,他应该无暇顾及所谓的战争爆发后给到富士康等企业的“好处”了。

人都死了,要钱有什么用?生命的尊严都找不到,财富的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过来想一想,台湾的媒体也经常会提及大陆有很多的飞弹面向台湾本岛,意图将此种威胁明确化。但甚少有媒体敢于预测,一旦台海战争不可避免,对于台湾产业及两岸产业的影响会有多么强烈。起码不敢去量化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很明显,任谁都不愿意面对同胞相残这样的一个局面,更不要去谈在这个局面之下所谓的经济收益问题了。人都死了,要钱有什么用?生命的尊严都找不到,财富的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正在朝鲜半岛上发生的事情呢?不也是亲兄弟吗?凭什么别人家亲兄弟打架,我们就该盘算着两败俱伤后可以拿到什么好处么?这种行为似乎比强盗更为可耻,该归纳成哪一类?这就是中国人吗?

好吧,如果说不这么想的就不算是中国人,反正我们站在一边看热闹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想要改变或许真得等到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有转变,到那个时候,就算付出血的代价也是活该。但无论如何,我们今天在这里,稍微做一点点反思,最起码不要那么幸灾乐祸好不好?

在黑夜里练投篮

开始触动我想写一些关于我在那个万恶的职业学校里的回忆性文字的起因是因为老胡建的那个同学群(要是你可以一口气读完而且不需要读第二遍就可以理解的话,算你走运),有时候,生活会给到你一些刺激,让你的回忆变的清晰起来。我承认我最想写的人是Y,但很可惜,每次提笔写她,除了出现陈峰的眼神和林劲松的微笑之外,其他就是一片空白。好吧,在我没准备好说她之前,还是先写写在那段时间里与我关系最近的一些人吧。除了老陈燕子老赵之外,R确实也值得回忆。

因为现在已经不再联络,我怕带给他什么不便,就不写他的名字,只称他做R。就算R与我的关系不算最好吧,但除了上学之外,我们也经常泡在一起,一起听歌、打桌球,看原音版好莱坞影片……我想R应该是与我每天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位同学了。时间不是友谊的催化剂吗?我以为是。

在那个时候,我们都属于“羞涩”型的人。举个例子吧,记得体育课里有一项罚球区投篮的考试项目需要达标,大部分的同学都完成的不错,只有我和R没有通过需要补考。于是我们商量下就跟班长借回篮球,晚上吃完饭去商校练投篮,从晚上7点多开始,到商校熄灯为止。空旷又黑漆漆的球场上、两个大男孩、一只蹦蹦哒哒的篮球、撞击篮板及球框的声音、远处学生宿舍的灯光……这些场景到今天随时都可以从我的脑子里溜达出来,似乎在告诉我,是的,这些都是你的记忆,不可磨灭。

可是,我为什么不敢承认在过去,他与我的交情确实还不错呢?我不知道,或许只是一种逃避吧。因为现实是今天我们已断了联络,彼此也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但就是不再联络。有的时候做出“不”这样的事情,没有特别多的理由,更谈不上是否合理。但与其他的同学联络越多,就越会想到他。

譬如,看到他后来的同事,我会想到他。看到他曾经暗恋的女孩,我会想到他。看到曾经暗恋过他的女孩,我也会想到他。这些人本身除了与我有所关联之外,还因为他多了一层交叉,在我的眼前出现的时候,也似乎在提醒我不要忘记他。是的,也许他的一些做法有些道理,也许我不该多想些什么,也许我可以向其他人要到他的一个电话,毫不犹豫的打过去:嘿,兄弟,我想你了!

与我无关

说到与我无关,貌似自己已经看淡了,平常心了,但其实是一种认输的态度。既然是认输,那总是要不得的,但你又“不得不”如此。嗯哼,不得不与我无关?!看上去你只是在为你推卸责任编织了一个很无奈的理由而已。可我最不喜欢看到的事情就是推卸责任,无论是在我身上,还是在其他人的身上。好在我也“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这个颇为绝对的“从来”推翻了刚刚讲到的“与我无关”?是吧?但是……好像又说不清了。

举个需要借助你的想象力的例子吧。当我周边的人都在为某一件事情去忙活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游离在他们之外,站在一边袖手旁观。那件事情的好与坏与我已没有半毛钱关系了。但站在更远的人还是能看到属于你的一份荣誉,而真正做事的人又明显的疏离了你。是的,这就是一种被边缘化了的感受,当我成了一个边缘人的时候,原本与我有关的就变成了与我无关。

在职场上,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意味着你要么赶紧做到“有关”起来,让自己成为这类事情中的执行者,要么卷起铺盖走人,换到另一个可以让自己参与的角色中去。但如果是在社会上呢?譬如说全社会都在关注某一个热点,并为之而欢欣雀跃,看上去大家也都在为这件事情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但唯独你站在一边冷眼观看,错了,不是冷眼,是带着迷茫而又期望的眼神站在一边,似乎渴求着我也要参与这件事情,但这件事情死活就是与你没半点关系,你又该怎么想怎么做呢?

算了,那些都是被动的,该如何调整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吧?因为自身之外的所有因素都是我无法控制的,不如勇敢并且诚实的面对做的不够好的自己。诚实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我更坦然点,而我也不会过多的感受那种“与我无关”的唏嘘。要知道,人生是经不起各类唏嘘的,捂上耳朵,默默的前进吧。

有趣味的活动

梅花网经常举办一些行业活动,早年做的时候(哈,仿佛是在谈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了,有点夸张),属于会员交流性质,由网站组织,会员付费,所谓AA制的那种。但现在梅花网的大部分活动都已经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来赞助了,只要符合邀请资格,会员在报名后就可以免费参加。我第一次参加的梅花网活动恰好也是他们第一次接受客户赞助的那次,整体感觉很不错,无论是参加的对象,还是讨论的主题,都让我收获很多,即便让自己掏钱也值得。

但后来给到我们掏钱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实行“免费”(记住,这是当今最热的商业模式),这就相应保留了审核权利,可以保证邀请到符合需求的更有质量的会员。除此之外,会员们对于活动的主题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也很看重。而这两点结合之后的完美程度,决定了一次活动能否获得多大的成功。恰好梅花网都还做的不错。

于我而言,一边手里攒着一个预付费名额,一边期待着有满足需求的主题活动出现,但另一方面又不太好意思报名并不需要付费的其他活动……看上去我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但很明显我喜欢梅花网,也喜欢Phil这样的创业者,对于他们做的活动,既有“先天”的对于主办者的认同,也有“后天”的来自于亲身体验的美好感受。我常常会想,我要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比他们更棒的活动品牌呢?

梅花网最近的活动主题是“营销人,如何规划你的职场人生”。与以往资格审核邀约更进一步的是,梅花网还向报名者发出了一份主题问卷,将当天讨论的重点以案例形式给到每一位意向的与会者,做一个较为生动的启发,案例如下:

Michael是A公司大中华区的高级项目经理,最近他遇到了点烦心事。

他在原单位A公司服务了四年,最近公司刚刚把他升为高级项目经理,他完成项目的表现一直令公司非常满意,带的团队下属情况良好,士气很高,他和主管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默契,他的收入在同行中算是偏高的。

但是现在,猎头找到了他,有一家也是行业中非常优秀的公司B公司提供了一个同等的职位,这家公司的优势在于产品线和品牌在行业里也是一流的,未来服务的行业客户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当然他更关注的不是目前的收入少许提升,这家公司在华有比较大的战略扩张,未来的2、3年里,随着团队的不断扩大和新客户的签约,B公司会陆续有更好的项目经理的职位出现,同时提供更好的项目经验,这是很吸引他的地方,他觉得在现在的公司里,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但换工作,意味着要重新组织资源和建立人脉,有一个适应不同公司文化的过程,Michael在现在的A公司服务了四年,已经积累了很深厚的人脉,听到猎头的介绍,他有点心动,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您是Michael,您会做怎样的选择?请您告诉我们您的选择理由!

或者,作为管理者,当您知道您的团队成员中有人面对类似的困扰,您会怎么做?

当然,我觉得作出任何的一个决定都没有绝对的错与对。以我的意思来表述,只是个性不同会决定选择不同而已。以我为例,如果是经理人的身份,我倾向于选择继续留在A公司,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不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作出同行业里最出色的成绩,我又如何能确定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更敢于迎接这种挑战呢?对于个人而言,扬长避短才是取得成功的方式不是吗?

再换作管理者的身份,我会肯定他以往的成绩,并表示出我对他在未来能够取得的成绩的一些实际看法,也会鼓励他多做自我分析。但我并不会给到他一个明确的或走或留的答案,同时,我也会根据他的反应来判断我是否需要尽快为这个职位寻找一位继任者。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保持项目的稳定和持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吗?

如果你也有兴趣,不妨也对号入座思考下,作为一个职场人,无论身处在哪个阶段,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也需要有当机立断的本领,来看看你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将如何做出决定吧?

我们的愚蠢

在富士康十连跳之前,星岛环球曝出富士康在河北廊坊的工厂出现员工跳楼及童工猝死的两则消息,台湾的今日新闻则质疑在富士康多连跳的背后,是否有人煽动员工,以『一跳保全家』来应对当下实在是穷到无可救药的生活。

与富士康相关的话题是近日来民众关注的焦点所在,触动的不仅仅是十几条年轻的生命为何轻易的走向终结,更引发了全社会关于贫富差距、血汗工厂、社会激励、企业关怀甚至中国青年之未来等方面的议论。但议论总是像空中漂浮的花粉那般缤纷实际上却没啥作用,媒体除了告知刚刚发生的某一跳之外,只得妄加猜测(寻找某一个点进行肤浅的敲击)每个个案背后的所谓动机。

即便是源于实地的调查也总是无意间揪出了比死亡更为可怕的社会问题: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家长们为何只能默默的接受经济“援助”记住!在这里富士康并不喜欢用赔偿金而是用捐赠金的名义处理善后问题在贫穷面前,家长们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而死了的真相吗?或许只是无能为力?还是和媒体一样束手无策。

但我们的社会不是说要关怀弱者的吗?当他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有这样的机构站出来为他们说上一句话,办上一件实事呢?难道不能在确认孩子为什么而死亡之后再去考虑是否接受(及如何接受)所谓的经济“援助”吗?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面对生命尊严的问题上做到心安理得,我们又该如何坦然面对自己的贫穷呢?

算了吧,你会说你现在过的很舒坦,你也与那些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里的人相距甚远也相安无事,你不会让自己未满16岁的孩子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为了家庭的生计而付出辛苦的劳作……更可悲的是,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早已习惯如此,贫穷只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字眼,能否用“坦然”来修饰真的重要吗?

是的,小民的生活是单纯的,单纯到愚蠢的地步,但似乎也不会有人对此表示愤怒,甚至连歧视也没有。这个社会在这个时候居然变得如此宽容。不知道柏杨先生看到这幅场景是否又要心痛不已了。我是心痛的,但似乎也只能对着文字自怨自艾了。倘若生活会跟我开这样的一个玩笑,让我变成了其中的某一个人,我会做些什么?那个时候我会要求社会为我做些什么呢……好吧,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在我身上发生,现在,当我们面对这些新闻和消息的时候,我们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跟沟有关

跟沟有关的话题,可以谈到地沟,也可以谈到乳沟。说起地沟,嗜酒的朋友可能不会记得自己曾在何时大醉后睡过地沟几次,而与乳沟相关的话题,则会有更多的朋友会感兴趣,不是吗?别装了。我确实不喜欢地沟,但是我不能因为它会绊倒几个醉酒的路人就会忘记它的好,大雨滂沱时,是谁在默默的疏导着积水啊?甚至当你大醉时,又是谁在对你敞开怀抱呢?至于地沟油?算了吧,它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而已,如果是用抽水马桶盛的,你会叫它马桶油罢了,实质上与人自己有关,但与地沟无关。

但我不会接着就表态我是否喜欢乳沟,这样的表白过于“天上人间”,会成为严惩对象,被打击是我极力避免的事情。但乳沟的作用却是明显要命的,于是我在财新思享家上说:没有在乳沟里跌倒过的男人算不上真男人!有好事者如下几位追问:

@陈旸: 忽然觉得,思享家男权思想比较盛行啊!
@花慕郎: 如果是是吃奶粉长大的怎么办?
@周炫: 本来不大好意思回复这句。后来忍不住看有谁回复了……诸位都很幽默啊。
@若浮云: 那摔趴下再也起不来的算真男人不?
@邹光: 这种句子算一种同义反复或者声明吧?

什么?让我解释下这句话的由来?好吧,不过是一条乳沟而已,为什么不能给你简单的直接的联想呢?或者我们一直习惯于遮掩什么吗?唉,一条乳沟,绊倒了多少路人!

跟沟有关的还有谷沟,在没有改名之前,google活的还算顺利,但改了名之后,就开始走背运了。要说我们的文化非常诡异,有的家伙改名之后就可以发家致富,而有的家伙呢则背运连连,从这点上来看,名字里带有gou、ge这类发音的字还是少用,这两年忌讳。好事者可以稍微做点联想,注册一个gouge.com之类的域名玩玩?搞不好大哀可以换得大喜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