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懂的郎咸平

我一直都想知道,郎咸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谁会那么关注他,并给予掌声?谁又真正的理解了他,并予以践行?又有谁真的在乎他,并予以共鸣?

我们见到的郎咸平,是一个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加上教授级别的知识储备及历经世事的阅历积累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家。即便没有诸多媒体的疯狂追逐,郎咸平也一定会红,因为他生来就是一个懂得传播的天才。

我并不了解郎咸平,对于他的印象和认知来源于其他媒体。从第一财经的一档节目,再到他写的我至今都看不懂的几本书(《运作》、《操作》等),接二连三的多家媒体长期关注,一个本来离我的生活最远的人,突然间就成了我的一个崇拜对象。我佩服所有敢于表达自我的人,哪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避讳有沽名钓誉之嫌。

在无聊的一个下午,我终于见到了他。在礼堂的侧门入口,我正依靠着门柱休息,对于台上正在照本宣科的嘉宾,我一点也没有关注的兴趣。相反,对于迟迟未能露面,甚至感觉可能不会再赴约的郎咸平,我怀有一丝遗憾。当台上嘉宾被掌声送下舞台的当口,一个身穿白衬衣的男子从侧门进来,站在我的身前。虽然没有强烈的气场,但是我感受到了我的激动。是的,这个人就是郎咸平。主持人在台上同样显得有点激动,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位郎教授自信满满的登上舞台,接掌当天下午最精彩的三十分钟。

对于我来说,见到他的意义大于我实质的收获。在他面前,我就是他的一个仰慕者,一个粉丝。一个不懂得他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的粉丝。对于媒体来说,他是一个新闻点,他的出现,就是新闻。他在今天下午所讲的,所强调的理论或者观点,都将是本次论坛的制高点,这就是名人的效用。郎咸平,已经不是一名专家那样纯粹。

尽管国内并不缺乏纯粹的专家学者,比郎咸平更有成就的不计其数。但是似乎还没有哪一位比他更为知名。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对于他的期待,不如理解成我们对于掌握某些知识的渴求,对于某些人为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倾诉。或许,郎咸平只是一个为我们打开天窗的人,在黑暗中被囚禁久了的人,容易记住第一张在光明里出现的脸。但让我也觉得奇怪的是,并非所有应该知道他的人都会知道他。譬如,我认识的一位玩具企业的老总,就对郎教授了解甚少,更不要提有否听闻那些江湖上的传说。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知道、追求知道和不知道及不追求知道之间,仍然还有它的平衡点。有人习惯了他的黑暗,但是并不代表他无力反抗,或许正是他强者适之的体现。这世界上最多的就是路。

可是,放在郎咸平面前的路并不多。看上去他在把自己当作一名斗士(或许我这样的理解不甚准确),难免有点悲凉的感觉。浮现在这种感觉之上的自信,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成分。我绝对不怀疑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更加不相信,他说的那些建议会有很多人真的去(或者说能去)践行。就像麦克卢汉之于传媒业那样的风光和孤独一样,郎咸平的面前只有一条孤独的路。

注:其实我还根本不懂郎咸平,我只是记下我当下的认知,以便我可以有理由持续的关注这个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